学习笔记|《入行论广释》第69课

一、科判地图



二、内容归摄(总义)

上课主要宣说圆满学处的其他注意之处:即佛所宣说的各种学处,皆当精勤修习。本课继续开示“为了知学处而参阅经典等”其他内容,为了深广学习菩萨戒的学处,我们应参阅各种经典,寂天菩萨建议“一部经、四部论”。其后宣讲“略说护持正知之法相”,是对护正知的法相的总括。最后讲“教诫结合相续而精进”,佛法应恭敬谨慎地行持,仅闻思不修持,就像仅仅阅读医病的处方,是无法治愈疾病的。“正知正念品”终。本课以5组颂词宣讲以上内容:


1、经藏中广泛宣说了菩萨学处,所以应勤于阅览经藏。其中对菩萨常常要行持的事宜阐述得极为详细的经藏论典,最先要阅览和要反复阅读。(详见颂词1)


2、如果时间紧,可暂时阅读寂天菩萨总结所有经典的句义而造的《经集论》。勤奋研读圣者龙树菩萨所造的《学集论》与《经集论》。(详见颂词2)


3、如何依据这些经典而修学?凡是经纶中未遮止之处,都应精勤地修学。为了维护世人对三宝的信心,所有了知过的学处都应认真行持。(详见颂词3)


4、对护持正知的法相做了归纳,即“再三地深观三门状态”。(详见颂词4)


5、对整个“正知正念”品做归摄教诫:纸上谈兵毫无意义,唯有结合自相续而精进修持。(详见颂词5)

发心师兄:定解F02

审核师兄:定解F10/定解F11


  • 【颂词1】首当先阅览,虚空藏经部,亦当勤阅读,学处总集论,佛子恒修行,学集广说故。

    • 科判分析

      • 本颂继续宣讲“成圆满学处之支分”的“为了知学处而参阅经典等”。开示为了圆满学好菩萨的各种学处,护持正知,我们在参阅经典时应该如何取舍?

    • 消文释义

      • 经藏中最先要阅览详述根本堕罪和忏罪法的《虚空藏经》。寂天阿阇黎所著的《学集论》也必定要反复阅读并恒时修持。为什么呢?因为此论中对菩萨要行持的事宜阐述得极为详细。

    • 本颂重难点

      • 1. 应阅经藏的必要性:

        • (1)菩萨戒的学处广大无边,并且分散在广大经藏中,多学大经大论,有助于全面了知。

        • (2)广泛闻思,可以有效对治相续中的邪见、疑惑、烦恼,并逐渐根除。

        • (3)修学佛法过程中,有很多疑问难题急需解决,可以去勤阅经论来解决。

        • (4)然而,经藏浩如烟海,短短一生,要修学所有经典不现实,应如何取舍选择?本课中,寂天菩萨为后学者所推荐了几部经典(一经四论)。

      • 2. 首当先阅读,虚空藏经部——《虚空藏经》。

        • (1)首当先阅读的原因:

          • 1)此经宣说了菩萨的十八种根本学处以及支分学处;

          • 2)详细阐明了堕罪与还净方法。

        • (2)又名:《虚空藏般若波罗蜜经》,或《虚空藏菩萨经》

        • (3)理应学习这部经典。

          • 1)此经广泛宣说了如何发心?

          • 2)怎样受戒?

          • 3)学处开遮等内容。

          • 4)这些都是需要首先了知的。

        • (4)很多大译师译出的甚深宝典很少人去翻阅的原因。

          • 1)历史上除了个别佛学院和道场外,很多人对闻思不是特别重视,故不熟悉这些经典;

          • 2)此经译文为唐宋时期的风格,不像藏文《大藏经》和论著那样易懂,后人读起来比较困难,没有一定古文底子的人,根本无法理解其中含义,于是读经的兴趣逐渐消失。

        • (5)教诫读经。

          • 1)了解:佛陀所讲各种经典;

          • 2)利益:自相续中的很多疑团成见、邪知邪念都会被逐渐根除;

          • 3)必要:虽然现在的人生活忙碌,节奏很快,但也应抽出一段时间,修学大乘经典,这绝对有必要!

      • 3、“亦当勤阅读,学处总集论”——再三阅读《学集论》。

        • (1)“勤阅读”:再三精勤阅读。

        • (2)勤阅读什么?——《大乘集菩萨学论》,宋代法护论师译为汉文。

        • (3)菩萨的整个学处宣说圆满:

          • 1)怎么样发心?

          • 2)发心后的受戒方式;

          • 3)得戒后如何护持?

          • 4)护戒的功德。

        • (4)学习这些学处的作用。

          • 1)原因:

            • ①发了菩提心的人:希望能度化众生;

            • ②在度众的过程中:不了解这些学处;

            • ③过患:在无知下违越,或没有重视下触犯,这就很危险。

          • 2)结论:故,寂天论师再再要求我们必须精勤认真地阅读《学集论》。

          • 3)学习的作用:

            • ①这是一切大乘学处要义总集;

            • ②菩萨的学处,整个大乘见修行果的窍诀和密要,都清楚宣说;

            • ③若学此论,今后自己对如何做人、利益众生,都会比较全面的了解。

      • 4、“佛子恒修行,学集广说故”

        • (1)学习方式:恒修行—精勤。没有精勤的话,世间事。出世间法都无法成功。

          • 1)举例世间。

            • ①如高尔基说:“人的知识越广,人的本身也越完善。”

            • ②早年生活贫困,边打工边学习,一生中非常精进,最终成为一代著名文学家。

          • 2)出世间:学习佛法也需要一种勤奋。

            • ①举例有些道友边做饭边背书等;

            • ②只有将时间尽量用在闻思方面,自己才能获得一种成功。

          • 3)世出世间,不谋而合。

            • ①爱因斯坦:成功是勤奋学习,加上正确的方法,以及少说空话而取得的。

            • ②学习佛法也是这样:

              • a、勤奋学习是为了找到正确的方法;

              • b、正确的方法也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上;

              • c、不说大话空话,实际的行动最终得到圆满成功的机会。

        • (2)上师教诫:选择了大乘佛法,这条路该怎么走?应该去了解这些道理。

          • 1)选择:活在世上,应该选择有意义的事情;

          • 2)避开:一切无义之事及贪嗔痴引发的种种行为;

          • 3)原因:因为这些行为不仅会给今生带来痛苦,来世也会苦不堪言;

          • 4)可以改变:尽管我们是凡夫人,但方向并不是固定不变,以正知正念是可以改变的。

        • (3)学习这部论典,道理了然于胸。

          • 1)此处寂天论师要求学习这部论典,因为佛子恒时应守持的学处,在里面讲得非常圆满细致。

          • 2)学习后的变化:


              • 前:不提菩提心,已经皈依十几年的,感觉还没有进入佛门;

              • 后:基本上了解了佛法的基本道理。


              • 前:自认为是个老修行,认为自己是大成就者;

              • 后:不敢轻易说:“我的神通如何”、“我的成就如何”,更不敢把佛法当作一种神话,或是成就神通的一种手段。

      • 5、总结最关键的行为。

        • (1)寂天菩萨说:你们有时间的话,应该多看看《虚空藏经》,还有我所造的《学集论》,应该多看一看本人的书。

        • (2)上师劝诫:再方便的话,看龙猛菩萨的书也可以。

  • 【颂词2】或暂阅精简,一切经集论。亦当偶披阅,龙树二论典。

    • 科判分析

      • 本颂与前颂同属于一个科判,即“成圆满学处之支分”中的第五个子科判“为了知学处而参阅经典等”。

    • 消文释义

      • 对广博的《学集论》如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研读,作者告诉我们可暂时先阅读《经集论》;如条件允许下,也可研读龙树菩萨所造的《学集论》与《经集论》。

    • 本颂重难点

      • 1、寂天菩萨推荐的其他三部论:

        • (1) 或暂阅精简,一切经集论——《经集论》

          • 1)汉文本名:《大乘宝要义论》——宋代法护论师译。

          • 2)为什么读?

            • ①总结了所有大乘经典的句义;

            • ②宣说了人身难得、菩提心功德等教言;

            • ③言简意赅、非常易懂。

          • 3)《经集论》的讲义,是印度一位大师所造,现收藏于藏传佛教的论著中。

          • 4)断除每日乱七八糟的无义行为,作为发了大乘心的人,应尽量看一下《入行论》以后,方便时应该阅读一下这部论典。

        • (2)亦当偶披阅,龙树二论典。

          • 1)龙树菩萨所造的两大殊胜论典:《学集论》和《经集论》。

          • 2)著论者介绍:

            • ①龙树菩萨(亦称龙猛菩萨),是圣者佛陀在大乘经典中亲自授记,将来弘扬深广佛法的大菩萨;

            • ②世人称之为“第二大佛陀”。

          • 3)《学集论》:汉藏都没有译本。

          • 4)《经集论》:

            • ①藏有汉无;

            • ②宣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遇、菩提心难发、在家修行机会难值。尤其是在家人如何学习佛法,《经集论》中用相当一部分教证讲了这方面的道理。

      • 2、总结:

        • (1)上师教诫一定要珍惜,好好看书。辛辛苦苦翻译出来花了很多精力和心思,但是世人并不珍惜,也不好好看书,比如《大圆满心性休息》等法本,很多人摆在书架里“闭关”。

        • (2)为了对后代人有一点帮助,上师依然会坚持翻译目标。

        • (3)上师发愿:有生之年译出中观的《显句论》和龙树菩萨的《经集论》。

        • (4)上师希望:希望大家届时能好好认真的学习!

  • 【颂词3】经论所未遮,皆当勤修学,为护世人心,知已即当行。

    • 科判分析

      • 本颂继续开示“成圆满学处之支分”中的第五个子科判“为了知学处而参阅经典等”的内容。

    • 消文释义

      • 大乘经论中未遮止的行为,我们都应当精勤修学行持。为了维护世人对三宝的信心,所有了知过的学处都应该认真去行持。

    • 本颂重难点

      • 1、“经论所未遮,皆当勤修学”——修行角度。

        • (1)有些行为在经论中不一定非常明显,你若不知道该不该做的话,可以看一下大乘经典和论典中有没有遮止。

        • (2)如果里面没有说不准做,做了不会有太大过失,那就可以放心去做。

      • 2、“为护世人心,知已即当行”——利他角度。

        • (1)为了维护世人对三宝的信心,而参阅《学集论》等论典中所有的学处,了知以后就要真实奉行。

        • (2)教证。《宝云经》中说:“大乘佛子为了保护众生、圆满资粮,一切言行应该如法寂静,语言和蔼可亲,经常远离愦闹,依止寂静的地方……”

        • (3)护持众生的心特别重要,千万不要断别人的善根。

        • (4)实际行持:务必要严格要求自己,尽一切能力去保护别人的心。

        • (5)并不困难:只要念念不忘,常提醒自己,应该都能做到。

        • (6)尤其身边的人,尽可能地帮助他们,护持他们的心,不要让他们散乱于世间八法中。

          • 1)如何关心有缘人?

            • ①不懂佛法的人:尽量给他们传讲佛法;

            • ②行为不如法的人:尽量传达佛法慈悲的精神。

          • 2)结果:他们的行为逐渐就会有所改变。

          • 3)开示:这一点,不仅是出家人的责任,所有的居士都应该义不容辞。

        • (7)应断行为:

          • 1)在传授过程中,打着佛教的旗号做一些欺骗众生的事情,这非常不好!

          • 2)以佛法作为买卖品,为维护自己的生活而宣扬佛法,不管是谁都不允许。

        • (8)教诫:

          • 1)开法会不仅是念咒、烟供,做一些热闹的形象工程;

          • 2)重要的是在此期间每天学习佛法的内容;

          • 3)让人们明白取舍因果的道理,他们的心能逐渐转变;

          • 4)进而原来非常野蛮猖狂的人产生后悔心,从而心和行为有所改变;

          • 5)真正觉得佛法并不是形象上的东西。

        • (9)如何沟通传递?以交谈的方式将真正的佛法传递给别人。

        • (10)法王如意宝的教言——善护他人之善心。

          • 1)“信心稳固”(莫失己道):人不要漂来漂去,秉性一定要稳重;

          • 2)“勿扰他心”:不要扰乱众生的心,不要故意害众生。

      • 3、窍诀——平时在工作中,或者任何一个环境中,尽量保护别人的心。

        • (1)自己有能力:最好让他们的心转到行持善法方面;

        • (2)自己没有能力:也应遵循上师如意宝的教言,不要通过各种方法来扰乱别人的心。

      • 4、总结:人应该有方向,就像车要有刹车一样,在危险的时候悬崖勒马,对恶行有一种控制力,这才是对的!

  • 【颂词4】再三宜深观,身心诸状态,仅此简言之,即护正知义。

    • 科判分析

      • 本颂词位于“略说护持正知之法相”,是对“护持正知之方法”的总结归摄,以总结的方式宣说正知的法相。经常观察自己的三门,就是护正知的法相。

    • 消文释义

      • 我们务必要以明晓取舍的智慧再三观察自己的身体、语言以及心的状态,略而言之,这就是护持正知的法相。

    • 本颂重难点

      • 1、观察的方法:“再三观”、“深入观”。

        • (1)“再三观”,每时每刻、恒时观察三门,要长期反复、多次串习。

        • (2)“深入观”:通过智慧深入观察自己三门,而不是随随便便敷衍了事。

      • 2、护持正知的法相是什么?即观察什么?

        • (1)身体方面:

          • 1)仔细审查它到底在做什么?

          • 2)坐姿对不对?

          • 3)睡觉方式对不对?

          • 4)平时的身姿对不对;

          • 5)经常要找一些毛病,以如法的行为来对治。

        • (2)语言方面:

          • 1)说了一些别人的过失;

          • 2)不该说的两三句话已经说出来了;

          • 3)今天念诵背书了,这个语言是对的;

          • 4)对自己有个好坏的评价。

        • (3)内心方面:

          • 1)早上在想什么?

          • 2)中午在想什么?

          • 3)晚上在想什么?

          • 4)对内心时时刻刻要观察。

      • 3、本品反复所讲,就是让我们护持正知正念。没有正知正念,违犯戒律的现象时有发生。

        • (1)龙猛菩萨说:“经常观察自己的三门,同时做对自他有利益的事情,此即为智者。 ”

        • (2)《佛子行》中云:“烦恼串习难对治,执持正知正念剑,贪等烦恼初生时,立即铲除佛子行。”

        • (3)佛经中说:“菩萨应恒时审察自心是行善抑或造恶。如行于善法,则生欢喜,并随喜而生定解;如行于恶法,则生不喜,尽一切方便制止恶业。”

      • 4、为何需要长期观察监督自心?

        • (1)凡夫的毛病:像孩子一般,习气深重,自控力差,需要监督。

        • (2)圣者:多生累劫中修持善法,善行无勤而显现,无需造作。

  • 【颂词5】法应恭谨行,徒说岂有益?唯阅疗病方,疾患云何愈?

    • 科判分析

      • 本颂词位于“教诫结合相续而精进”部分,是正知正念品的最后一个科判,教诫我们对于正法应实修,只有“结合自相续而精进”,学以致用,法融入心,才对自他有真正利益。

    • 消文释义

      • 我们的心身如果没有实地修持这些应行的修法,只是空口言说,又能有什么收益呢?比如仅仅读一读、看一看药方,疾病怎么就会痊愈呢?根本不会痊愈。

    • 本颂重难点

      • 1、教诫修行中要尽量用上佛法,而不要只是夸夸其谈。

        • (1)龙猛菩萨说:“盲人手中虽然持着明灯,但对他自己没有一点利益,只是听闻佛法而不去实践修习的人,也是如此。”

        • (2)过患:当真遇到严厉的对境,原来的境界就荡然无存,所说与所行完全背道而驰。

      • 2、教证说明:必须学以致用、闻思修行。

        • (1)上师如意宝经常引用佛经的教证说:“如果没有好好修持,所学的法不一定用得上,就好比有些人虽然落到水里,但也有口干而死的现象。”

        • (2)佛经中说:“如果没有实地修持,听再多也没有多大意义。”

      • 3、遣除偏堕:听再多也没有意义,那我以后不听法了,明天到山洞里专修去。

        • (1)这种专修也不一定能成功。

        • (2)因为:

          • 1)缺乏闻思基础。以前听的法特别少,十部论典也没有,虽然自认为广闻博学,但有些基本的道理都不懂;

          • 2)没有定解正见支撑,如果这样去修的话,很容易就修偏了。

        • (3)举例:如无垢光尊者、宗喀巴大师这样的文殊化身,示现在求学时,也是非常勤奋、非常努力。

        • (4)法王如意宝要求:

          • 1)40岁之前:必须要精进地背书闻思;

          • 2)40岁以后:才可以将所学的知识进行修持。

        • (5)乔美仁波切:一边闻思一边修行,这是最好的。

          • 1)白天闻思教义后(闻思);

          • 2)晚上再加以修持(实修);

          • 3)每天在实际行动中不断串习法义(修行)。

        • (6)通过佛经中两个贵族少年修行公案,一个闻法后实修证得罗汉;一个只重听闻,不重实修,成三藏法师,弟子众多。佛陀以比喻开示:

          • 1)闻法后实修者——罗汉:犹如牛的主人;

          • 2)只听闻不重实修者——三藏法师:虽弟子众多,却犹如被雇来看管牛的人。

        • (7)总结:既要有闻思,又要有修行。

          • 1)若没有闻思,很容易盲修瞎练;

          • 2)如没有修行,就漂在字面上。

      • 4、“唯阅疗病方,疾患云何愈?”——通过比喻进一步从两个角度阐述道理。

        • (1)医者角度——比喻夸夸其谈者。像一个医生特别会讲,但遇到病人时却不会应病予药,对病人没有丝毫利益;

        • (2)病人角度——比喻如同药方收集者。一个病人把药方背得滚瓜烂熟,可从来也没有抓药服用,疾病也不可能不药而愈。

        • (3)总结:应该遵循佛陀的教言,哪怕听到一句偈颂,也要在实际行动中去修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