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堂小测 |《入行论广释》第13课

01

以下对菩提心功德的描述正确的是:(多选)

A. 一切众生暂时在人间或者天界,可以获得无上的胜妙安乐,究竟来讲,能够得到三菩提的果位。

B. 菩提心主要是一种利他的心,因此它利于众生,而非利益自己。

C. 世间上有八万四千种烦恼全能依靠菩提心的不共威力而遣除。

D. 菩提心的功德无量无边,即便佛陀的智慧也难以衡量。



02

以下观点正确的是:(单选)

A. 如果一个人在一刹那间如理如实地修持菩提心,它所带来的功德,就连遍知佛陀也难以衡量。

B. 修持菩提心是高僧大德所为,对于普通人来说,此法太甚深无法修持。

C. 菩提心的功德的确很大,但拿虚空界来比较就太夸张的。

D. 修持菩提心需要一颗安住的心,我太散乱,分别念又多,暂时还不行,等因缘成熟时再修持。



03

以下选项可以说明菩提心能使无量的众生得到安乐的是:(多选)

A. 菩提心具有愿众生获得快乐的大慈心。

B. 菩提心具有愿众生离开痛苦的大悲心。

C. 菩提心具有遣除他们相续中无明黑暗和愚痴的大智慧。

D. 菩提心具有让发愿者满足所有私欲的财富。



04

以下选择中,正确的是:(多选)

A. 知恩报恩是世间最基本的做人准则。

B. 我今天帮他,结下一个善缘,日后定会得到回报。

C. 你帮我,我也帮你;你没有害我,我自然不会害你;你如果害我,那我也要害你。

D. 对菩萨而言,没有受到任何人的嘱托劝请,但因为前世大乘善根的习气成熟,看见无量众生在轮回中受如是痛苦,自然对其生起极大的悲心。


1、在以下对菩提心功德描述正确的是:(多选)

参考答案:ACD

A.一切众生暂时在人间或者天界,可以获得无上的胜妙安乐,究竟来讲,能够得到三菩提的果位。

C.世间上有八万四千种烦恼全能依靠菩提心的不共威力而遣除。

D.菩提心的功德无量无边,即便佛陀的智慧也难以衡量。

【答案解析:13课第一个颂词——“珍贵菩提心,众生安乐因,除苦妙甘霖,其福何能量?”菩提心是一切安乐的根本因,因此一切众生依靠殊胜的菩提心暂时在人间或者天界,可以获得无上的胜妙安乐,究竟来讲,能够得到三菩提的果位。世间上有八万四千种烦恼、八万四千种痛苦,完全能依靠菩提心的不共威力而遣除,所以它跟甘露妙药没有任何差别。不仅如此,菩提心的福德也是无量无边的,即便佛陀的智慧也难以衡量。因此A、C、D正确。从此三个答案中可以看出,菩提心的功德涵摄自他二利,故B错误。


2、以下观点正确的是:(单选)

参考答案:A

A.甲:如果一个人在一刹那间如理如实地修持菩提心,它所带来的功德,就连遍知佛陀也难以衡量。

【答案解析:13课上师引用龙猛菩萨在《菩提心释》中说:“若人一刹那,修持菩提心,所生诸福德,佛亦难衡量。” 如果一个人在一刹那间如理如实地修持菩提心,它所带来的功德,就连遍知佛陀也很难以衡量。故A正确。这样的功德,我们凡夫俗子——被业力烦恼所捆缚的众生,也是可以获得的,故B错误。《吉祥施请问经》中云:“菩提心福德,倘若有形色,遍满虚空界,亦将超胜彼。”大乘菩提心的福德、功德,如果有形相,不管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整个虚空也无法容纳,故C错误。关于发菩提心的窍诀,上师在讲记中说:一刹那的菩提心,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有些道友说“我现在的心不能安住”,不要紧,你可以一刹那、 二刹那、三刹那……,在几个刹那当中专修。如果你早上起来想“我今天一定要好好地修持菩提心”、“我要缘一切众生修慈悲心”,再怎么样几分钟也是可以安住的,若能如此,那么“所生诸福德,佛亦难衡量”,故D错误。

3、以下选项可以说明菩提心能使无量的众生得到安乐的是:(多选)

参考答案:ABC

A.菩提心具有愿众生获得快乐的大慈心。

B.菩提心具有愿众生离开痛苦的大悲心。

C.菩提心具有遣除他们相续中无明黑暗和愚痴的大智慧。

【‌答案解析:13课第三个颂词——“于诸乏乐者,多苦诸众生,足以众安乐,断彼一切苦,更复尽其痴,宁有等此善!安得似此友!岂有如此福!”菩提心能使无量的众生得到安乐,这一点是从三个方面来阐述的:菩提心具有大慈心,又具有大悲心,还有大智慧。所谓“大慈心”,愿众生获得快乐的一种心态,通过布施、持戒等满足无量众生,让他们获得暂时和究竟的快乐。所谓的“大悲心”,是愿众生离开痛苦的一种心态。所谓“大智慧”,是指许多众生根本不知道取舍,不要说空性的甚深教言,就连名言中的前世后世、业因果都不懂,非常可怜。对这些众生,我们应以大智慧来遣除他们相续中无明黑暗的愚痴。故A、B、C正确。菩提心是一种非常高尚的利他之心,完全摒弃了自私自利的心,故D错误。


4、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多选)

参考答案:AD

A.知恩报恩是世间最基本的做人准则。

D.对菩萨而言,没有受到任何人的嘱托劝请,但因为前世大乘善根的习气成熟,看见无量众生在轮回中受如是痛苦,自然对其生起极大的悲心。

【答案解析:13课第五个颂词——“若人酬恩施,尚且应称赞,何况未受托,菩萨自乐为。”任何人有感恩图报之心,尚且值得被人们称赞是“这是知恩报恩的人”,更何况说没有受人嘱托也是心甘情愿地利乐众生的菩萨了。故A和D正确。而答案B和C所呈现出来的一报还一报的态势,是世间凡夫的心态和所为,非大乘修行人应该持有的态度和行为,故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