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与凡夫愚者接触,不会对其有利益的原因?(多选)
A. 凡愚者的心性不稳固。
B. 凡愚者对善法容易反感。
C. 凡愚者喜好往往是颠倒的。
D. 凡愚者顽固难化,总想别人服从自己的意乐。
02
与凡夫愚者接触,不会对自己有利益的原因?(多选)
A. 凡愚者的目光短浅,在其身上很难赚到钱。
B. 凡愚者有很多毛病习气,如嫉妒傲慢等,初学者易被其影响。
C. 与凡愚者接触,经常要做散漫无意义的事情。
D. 凡愚者为人处世缺乏智慧,与其接触会影响前程。
03
“凡愚者有种种过失,与其接触对自他都不利,那面对凡愚者,我们应该怎么做?(单选)
A. 态度比凡愚更强硬,强迫其遵照佛法教义生活。
B. 随顺凡愚,让其产生欢喜心。
C. 在网络上对其种种不如法行为进行抨击。
D. 身心皆远离,闻思法义,待有能力时再来利益帮助凡愚。
01、与凡夫愚者接触,不会对其有利益的原因?(多选)
参考答案:ABCD
A. 凡愚者的心性不稳固。
B. 凡愚者对善法容易反感。
C. 凡愚者喜好往往是颠倒的。
D. 凡愚者顽固难化,总想别人服从自己的意乐。
【解析:113课第一个和第二个颂词:“刹那成密友,须臾复结仇,喜处亦生嗔,凡夫难取悦。忠告则生嗔,反劝离诸善,若不从彼语,嗔怒堕恶趣。”选项A不需要特殊的理由,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成为挚友,也会因为很小的因缘,顷刻间也会反目成仇。选项B他的善根不具足,或者没有苏醒,对非常好的对境,也很容易产生嗔恨心。选项C应该听的忠告,往往不是他喜欢听的话,而喜欢听的话,往往是不应该说的。选项D若服从对方,做的往往是不应该做的事情,若不服从,对方则会产生厌恶和嗔恨,有害而无利】
02、与凡夫愚者接触,不会对自己有利益的原因?(多选)
参考答案:BC
B. 凡愚者有很多毛病习气,如嫉妒傲慢等,初学者易被其影响。
C. 与凡愚者接触,经常要做散漫无意义的事情。
【解析:113课第三个第四个颂词:“妒高竞相等,傲卑赞复骄,逆耳更生嗔,处俗怎得益?伴愚必然生,自赞毁他过,好谈世间乐,无义不善事”B.一个凡愚的相续当中是具足了诸多过失,这些世俗凡夫很难对我们的修行产生好的影响。C.如果我们和凡愚相伴,必然会产生自赞毁他、好谈世间乐的过失,以及好行无义事和不善事的过失。A与D为世间的名闻利养,不足以说明对自己没有利益。】
03、凡愚者有种种过失,预期接触对自他都不利,那面对凡愚者,我们应该怎么做?(单选)
参考答案:D
D.身心皆远离,闻思法义,待有能力时再来利益帮助凡愚。
【解析:113课第五个颂词:“是故近亲友,徒然自招损,彼既无益我,吾亦未利彼,故应远凡愚。”亲近亲友没有什么利益,反而会招致很多违缘和损害。对方没有办法利益我,我也没有办法利益他,所以我应该远离凡愚者。远离凡愚分为心上的远离和行为上的远离。心上的远离是指,我们是修学佛法的人,我们应当相信因果、相信三宝,应该具有这样正确的知见。而凡愚人对世间八法、杀生害命等,充满了兴趣,所以自己要远离凡人的心态。行为上的远,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有些修行者离群索居,到深山老林里彻底远离世间凡愚,还有一种人到清净的寺院和道场当中,和具有闻思修的人待在一起,远离不修学佛法的凡愚者。第二种解释,虽然我们身体离凡愚很近,但我们的行为不随顺他们,他们做杀生偷盗的行为,我们做放生,做慈济,虽然我们还是处在尘世和凡愚的环境,但是我们的行为和佛法的行为接近,不和世间的造业行为接近,这也是一种行为上的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