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关于到殊胜的寂静地修行,以下哪个表述正确?(单选)
A.身处五浊恶世的修行人,在城市中永远无法成就道果,唯有去往杳无人烟的地方修行才有可能成就;
B.生活处处都是道场,无论是在家居士还是出家人,也无论是初学者还是老修行人,都必须在尘世中经受考验,去往寂静地修行是怯懦的表现;
C.树下、岩洞、无人寺,都是殊胜的修行之地。许多高僧大德都有住山修行的经历,毫无牵挂,不贪执任何世间俗事。我们一旦具足条件,也应该前往这些寂静的地方修行;
D.修行人理应保护法身慧命,去无人的野外修行很不安全。
02
修行人应如何对待凡愚?(单选)
A.随顺他们,让他们欢喜;
B.批评指正,让他们按我们的方式为人处事;
C.凡愚不可理喻,远离他们独自到寂静地修行;
D.作为一个佛法初学者,对待凡愚要做到身体远离(以保护修法功德),但心不远离(不舍弃众生,发愿利益众生)。
03
晓明说:“入行论里说,‘故莫友凡愚’,那说好的利益众生呢?这不是矛盾吗?”对此,以下回应哪个正确?(单选)
A.是啊,佛法里面充满了矛盾,这个不稀奇,就看你怎么理解了;
B.其实不矛盾,虽然我们暂时无力直接利他,但如果具足一颗纯洁的利他心,实际上已经利益众生了;
C.是有些矛盾,大乘佛法讲的就是利益众生,不和众生接触,怎么利益呀?
D.这里的“凡愚”是指恶劣众生,别说是我们初学者了,即便是圣者都利益不了凡愚,所以只有远离了。
1、关于到殊胜的寂静地修行,以下哪个表述正确?(单选)
参考答案:C
C.树下、岩洞、无人寺,都是殊胜的修行之地。许多高僧大德都有住山修行的经历,毫无牵挂,不贪执任何世间俗事。我们一旦具足条件,也应该前往这些寂静的地方修行。
【解析:此处讲述“向往静处之住所”,颂词云:“何时住树下,岩洞无人寺,愿心不眷顾,断舍尘世贪?”寂静处的确殊胜,但也需要观待条件。初学者容易被染污,所以可视条件选择静处修行;但在家人又有世间责任,一概抛弃也不合理。所以,要智慧选择。】
2、修行人应如何对待凡愚?(单选)
参考答案:D
D.作为一个佛法初学者,对待凡愚要做到身体远离(以保护修法功德),但心不远离(不舍弃众生,发愿利益众生)。
【解析:“断除贪无能为力之他利”。在利益众生的过程中,倘若自己无能为力,应在不舍弃悲心的基础上,行为尽量远离恶友、恶知识,以保护自己的悲心、智慧、信心等功德。】
3、晓明说:“入行论里说,‘故莫友凡愚’,那说好的利益众生呢?这不是矛盾吗?”对此,以下回应哪个正确?(单选)
参考答案:B
B.其实不矛盾,虽然我们暂时无力直接利他,但如果具足一颗纯洁的利他心,实际上已经利益众生了。
【解析:龙猛菩萨在《菩提心释》中说:“虽无力利他,彼意乐恒行,何者具彼心,彼实行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