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堂小测|《入行论广释》第145课

01

关于佛语,以下哪些观点正确( )(多选)

A.佛陀是真语者,即世俗中佛所说的因果、微观宏观世界的道理真实不虚;

B.佛陀是实语者,从胜义角度讲,佛陀在《般若经》中所宣说的空性,一点也不会欺惑,完全真实;

C.佛陀是如语者,佛在第三转法轮中所抉择的如来藏光明显现存在,这方面的真理非常可靠;

D.佛陀是不诳语者,佛陀针对六道众生所讲的法,每个众生根据自己的根基不同,所领会的意义也有差别;

E.佛陀是不异语者,佛为引导众生而宣说不同的教言,一字一句都具有殊胜密意。



02

对于自他相换的修法,以下哪些观点正确( )(多选)

A.佛法绝对是真理,但除了佛陀能够做到自他相换,没有任何人能做到;

B.既然你经过串习,能将父精母血的不净种子所形成的假合五蕴执为我,为何不能同样对其他众生也如是执著呢?

C.因为我的身体不存在,众生的身体也不存在,因此我们既不能执着自己的身体,也不能执着众生的身体;

D. 父母的不净种子本不是我,却因长期执著而当成我。同样,芸芸众生虽然也不是我,但从现在开始,若串习将他们视同己身,并以智慧加以引导,最后无疑也会执著为我。



03

对于颂词“若汝自往昔,奉行利生事,除获正觉乐,必不逢今苦”正确的理解是 ( )(多选)

A. 此颂旨在告诫我们,要从当下就开始奉行利他的事业,不要再推延了。如果我们从往昔就开始修持,早已成就了;

B.诸佛菩萨都是通过无量劫的修行才获得殊胜果位,我们即便从现在开始修行,什么时候成就正等觉果位都无法预期;

C.如果你往昔无量劫以来,一直奉行利他事业,那么时间如此久远,你一定会获得利他所带来的证悟境界。如今除了得到如来正等觉的无漏安乐外,绝对不可能落到这般痛苦的地步;

D .颂词告诫我们,佛法难闻、难修,要想获得佛果,必须经历无数劫的苦行。


1、关于佛语,以下哪些观点正确( )(多选)

参考答案:ABC

A.佛陀是真语者,即世俗中佛所说的因果、微观宏观世界的道理真实不虚;

B.佛陀是实语者,从胜义角度讲,佛陀在《般若经》中所宣说的空性,一点也不会欺惑,完全真实;

C.佛陀是如语者,佛在第三转法轮中所抉择的如来藏光明显现存在,这方面的真理非常可靠;

【解析:按照世亲论师的观点,所谓“真语者”,指世俗中佛所说的因果、微观宏观世界的道理真实不虚;“实语者”是从胜义角度讲,佛陀在《般若经》中所宣说的空性,一点也不会欺惑,完全真实;“如语者”是佛在第三转法轮中所抉择的如来藏光明显现存在,这方面的真理非常可靠,因此答案A、B、C正确。而“不诳语者”,是佛为引导众生而宣说不同的教言,一字一句都具有殊胜密意;“不异语者”,是佛陀针对六道众生所讲的法,每个众生根据自己的根基不同,所领会的意义也有差别。故D和E不正确。】

2、对于自他相换的修法,以下哪些观点正确( )(多选)

参考答案:BD

B.既然你经过串习,能将父精母血的不净种子所形成的假合五蕴执为我,为何不能同样对其他众生也如是执著呢?

D. 父母的不净种子本不是我,却因长期执著而当成我。同样,芸芸众生虽然也不是我,但从现在开始,若串习将他们视同己身,并以智慧加以引导,最后无疑也会执著为我。

【解析:自他相换菩提心是成就佛果的殊胜修法,除了佛陀之外,历代高僧大德都已亲自实践并获得殊胜果位,因此不能说只有佛陀能够做到。故A错误。上师在解释颂词“故汝于父母,一滴精血聚,既可执为我,于他亦当习”时说:“既然你经过串习,能将父精母血的不净种子所形成的假合五蕴执为我,为何不能同样对其他众生也如是执著呢?”故B正确。此外上师还说:“父母的不净种子本不是我,却因长期执著而当成我。同样,芸芸众生虽然也不是我,但从现在开始,若串习将他们视同己身,并以智慧加以引导,最后无疑也会执著为我。”故D正确。答案C说:“因为我的身体不存在,众生的身体也不存在,因此我们既不能执着自己的身体,也不能执着众生的身体”,从究竟意义上说,我的身体和众生的身体都不能执着,这个没有问题。但在趋入胜义谛之前,我们暂时还是需要通过执着利益众生,帮助我们积累福慧二资粮,帮助我们从世俗菩提心逐渐过渡至胜义菩提心。就好比指月的手,暂时还是需要的。故C不正确。】


3、对于颂词“若汝自往昔,奉行利生事,除获正觉乐,必不逢今苦”正确的理解是 ( )(多选)

参考答案:AC

A. 此颂旨在告诫我们,要从当下就开始奉行利他的事业,不要再推延了。如果我们从往昔就开始修持,早已成就了;

C.如果你往昔无量劫以来,一直奉行利他事业,那么时间如此久远,你一定会获得利他所带来的证悟境界。如今除了得到如来正等觉的无漏安乐外,绝对不可能落到这般痛苦的地步;

【解析:该颂词的字面意思是,如果你往昔无量劫以来,一直奉行利他事业,那一定会获得利他所带来的如来正等觉的无漏安乐,同时也绝不可能遭遇如今的痛苦。这个颂词旨在鞭策我们当下就要开始修持利他的事业,否则成就佛果将遥遥无期,同时还会和现在一样,感受无尽的痛苦,故A和C正确。诸佛菩萨往昔在因地时,也我们一样是被烦恼所束缚的凡夫,通过发菩提心和精进修持,最终获得了殊胜果位,因此我们如果随学,也一样可以做到。故B错误。此外,获得佛果,有时的确需要苦行,比如米拉日巴尊者。但苦行并非唯一有效的方法,释迦牟尼佛当年历经6年苦行并未证果,所以我们现在所学的修行次第(出离心、菩提心、无二慧),是无数大德通过实践印证的成功之道,故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