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们若生起了空性智慧,则( )(多选)
A、便能遣除三界中的一切痛苦;
B、会受到无数人的顶礼与供养;
C、容易生起菩提心;
D、一定会对芸芸众生生起悲心。
02
要想熄灭自他的痛苦,一定要依靠( )(单选)
A、良好的医疗条件;
B、心理医生的正确疏导;
C、空性见解;
D、大悲心。
03
关于“二谛”的分类和定义,表述正确的是( )(多选)
A、“二谛”指的是“胜义谛”和“世俗谛”;
B、“世俗谛”指的是语言和分别的对境,是虚妄不实的法;
C、“胜义谛”指的是一切真实不虚的法;
D、“世俗谛”是凡夫人的境界,“胜义谛”是圣者的境界。
04
关于“二谛”的本体,表述正确的是( )(多选)
A、“世俗谛”的本体是“心的对境”;
B、“胜义谛”的本体不是凡夫人语言、身体、分别念的对境;
C、“世俗谛”就是虚妄分别的对境;
D、“胜义谛”远离一切戏论,以凡夫人的心识无法了知。
05
关于“世间瑜伽士”的表述,正确的是( )(多选)
A.具有寂止和胜观功德;
B.通过闻思修习,证悟无我境界的人;
C.小乘(有部宗和经部宗)和大乘(唯识宗和中观宗)行人;
D、瑜伽高手。
06
关于“世间平凡士”和“世间瑜伽士”之间的见解差别,表述正确的是( )(多选)
A、“世间瑜伽士”能遮破“世间平凡士”;
B、“世间瑜伽士”中,以通达空性智慧的差别,上上者能超胜下下者;
C、“世间平凡士”中,没有学过宗派的人不如学过宗派的外道;
D、“世间平凡士”中的外道不如“世间瑜伽士”。
07
关于“世间平凡士”和“世间瑜伽士”之间的见解,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单选)
A、未学过宗派的人—学过宗派的外道—小乘经部宗—小乘有部宗—大乘唯识宗—大乘中观宗;
B、学过宗派的外道—未学过宗派的人—小乘经部宗—小乘有部宗—大乘中观宗—大乘唯识宗;
C、未学过宗派的人—学过宗派的外道—小乘有部宗—小乘经部宗—大乘唯识宗—大乘中观宗;
D、未学过宗派的人—学过宗派的外道—小乘经部宗—小乘有部宗—大乘唯识宗—大乘中观宗。
1、我们若生起了空性智慧,则( )(多选)
参考答案:ACD
A、便能消遣除三界内的一切痛苦;
C、容易生起菩提心;
D、一定会对芸芸众生生起悲心。
【解析:上师在本课中讲到“假如生起了空性智慧,一切痛苦(A),菩提心也容易生得起(C)。”“如果生起了空性智慧,看见芸芸众生因实执而日夜劳碌,对他们一定会生起悲心的(D)。】
2、要想熄灭自他的痛苦,一定要依靠( )(单选)
参考答案:C
C、空性见解;
【解析:主要考察颂词“故欲息苦者,当启空性慧”的法义理解。上师在本课中讲到:“熄灭自他的痛苦,一定要靠空性见解(C),这是极为殊胜的窍诀。”】
3、关于“二谛”的分类和定义,表述正确的是( )(多选)
参考答案:ABCD
A、“二谛”指的是“胜义谛”和“世俗谛”;
B、“世俗谛”指的是语言和分别的对境,是虚妄不实的法;
C、“胜义谛”指的是一切真实不虚的法;
D、“世俗谛”是凡夫人的境界,“胜义谛”是圣者的境界。
【解析:主要考察颂词“世俗与胜义,许之为二谛”的法义理解。上师在本课中讲到:“假象的世俗谛、真相的胜义谛,即是我们所承许的二谛(A)。”“所谓的世俗谛,是语言和分别的对境,它是虚妄不实的法(B)。”“真实不虚的一切法,全部安立为胜义谛(C)。”“‘谛’有真实之意,之所以称为世俗谛,是因为语言、分别的对境是虚假的,但凡夫人往往却执为真实(D)。”“而胜义谛是圣者的境界(D)。”】
4、关于“二谛”的本体,表述正确的是( )(多选)
参考答案:ABCD
A、“世俗谛”的本体是“心的对境”;
B、“胜义谛”的本体不是凡夫人语言、身体、分别念的对境;
C、“世俗谛”就是虚妄分别的对境;
D、“胜义谛”远离一切戏论,以凡夫人的心识无法了知。
【解析:主要考察“二谛的本体”。上师在本课中讲到:“胜义谛并不是分别心的对境(C),心的对境全部是世俗谛(A)。”“胜义谛不是凡夫人语言、身体、分别念的对境(B)。”“凡属于分别的对境,统统是世俗谛(C)。”“世俗谛是虚妄分别的对境(C),不是超越一切境界的法;胜义谛远离一切戏论,一凡夫人的心识无法了知(D)。”】
5、关于“世间瑜伽士”的表述,正确的是( )(多选)
参考答案:ABC
A.具有寂止和胜观功德;
B.通过闻思修习,证悟无我境界的人;
C.小乘(有部宗和经部宗)和大乘(唯识宗和中观宗)行人;
【解析:上师在本课中讲到:“诸多论典中说,具有寂止和胜观功德的人 就叫世间瑜伽士(A);”“通过闻思修习,证悟无我境界的人,叫世间瑜伽士(B);”“世间瑜伽士指入于佛教的内道行人,它可分为大乘和小乘,小乘是有部宗和经部宗,大乘是唯识宗和中观宗(C);”】
6、关于“世间平凡士”和“世间瑜伽士”之间的见解差别,表述正确的是( )(多选)
参考答案:ABCD
A.“世间瑜伽士”能遮破“世间平凡士”;
B.“世间瑜伽士”中,以通达空性智慧的差别,上上者能超胜下下者;
C.“世间平凡士”中,没有学过宗派的人不如学过宗派的外道;
D.“世间平凡士”中的外道不如“世间瑜伽士”。
【解析:主要考察“妨害之次第”。上师在本课中讲到:“瑜伽士能遮破平凡士的观点(A),而瑜伽士当中,又以通达空性智慧的差别,上上者能超越下下者(B)。”“在平凡士中,没有学过宗派的人不如学过宗派的一些外道C)。”“平凡士中的外道与瑜伽士相比,就远远不如了(D)。”】
7、关于“世间平凡士”和“世间瑜伽士”之间的见解,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单选)
参考答案:C
C.未学过宗派的人—学过宗派的外道—小乘有部宗—小乘经部宗—大乘唯识宗—大乘中观宗;
【解析:主要考察“妨害之次第”。根据上师在本课中的传法内容,法本中相关排列可知,“世间平凡士”和“世间瑜伽士”之间的见解,从低到高排列依次为“未学过宗派的人—学过宗派的外道—小乘有部宗—小乘经部宗—大乘唯识宗—大乘中观(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