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堂小测|《入行论广释》第155课

01

若万法“如梦如幻”,则我们行持善法( )(单选)

A、不会获得任何功德;

B、能获得“如幻”的功德;

C、“实有”和“如幻”的功德都能获得;

D、无法确定能否获得功德。



02

众生之所以流转轮回是因为( )(单选)

A、流转轮回很刺激;

B、众生是“实有”的不是“幻化”的;

C、众生除了轮回别无选择;

D、众生具有流转轮回的因缘。



03

有人认为“众生是实有的,因为其从无始以来直至成佛的时间很漫长”。对此观点,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多选)

A、因为众生从无始以来直至成佛本来就很漫长;

B、因为“幻化”的时间很短暂;

C、因为时间的长短只是众生的共同业力而已,不能以此作为断定是否实有的依据;

D、若该观点正确,则“南柯一梦”和“黄粱美梦”也应是真实的。


04


按照中观宗“万法如梦如幻”的观点,我们可以推断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多选)

A、若万法如梦如幻,则善恶也是如梦如幻,没有什么差别了;

B、比丘杀人不会破根本戒;

C、幻化的人没有感受苦乐的心识,故将其杀害没有造下真实圆满的杀业,但有加行罪;

D、世间上的人,虽如幻化,但若将其杀害,会断除其命根,并使其感受无量痛苦,故会犯杀生罪。


05


福德和罪过的建立基础是( )(单选)

A、财富;

B、权利;

C、容貌;

D、心。



06

有观点认为 “是否有心”是区别众生和幻人是否实有的唯一依据。以下观点中,能推翻上述观点的是( )(多选)

A、幻人虚假不实,是因为无心。而众生有心,所以肯定是实有的;

B、众生心的产生,必须具备无明、烦恼、业等特定因缘;

C、众生与幻人的有心、无心,只是因缘不同,不能以此判定二者有真假差别;

D、世间上千差万别形形色色的事物,以各自不同的因缘产生,一个因不可能产生一切果。


1、若万法“如梦如幻”,则我们行持善法( )(单选)

参考答案:B

B、能获得“如幻”的功德;

解析:主要考察科判“遣除太过之破除不得福德之诤”以及颂词“供幻佛生德,如供实有佛”的法义理解。上师在讲解该颂词时,讲到:“虽然万法没有真实的自性,世俗谛中有明明清清的显现,但胜义谛中离一切戏论,从本体、因缘、果上进行剖析,没有一个成实不坏的法。供养者的我、所供养的贡品、供养的时间、所供的对境佛陀,这些全部是幻化的,最后获得的也是幻化的果位、幻化的功德、幻化的资粮。(B)”这样的幻化会不会得到福德呢?会的。供养如幻的佛陀可以生出如幻的功德(B),就像小乘宗认为佛陀、供品、供者是实有的,最后能产生实有的福德一样。】


2、众生之所以流转轮回,是因为( )(单选)

参考答案:D

D、众生具有流转轮回的因缘。

解析:主要考察科判“遣除太过之破除不能结生之诤”以及颂词“有情若如幻,死已云何生?众缘聚合已,虽幻亦当生”的法义理解。上师在讲解该颂词时,讲到:“主要因缘聚合,纵然是虚幻,也不会不断地投生(D)。如果有转生的因缘,这些幻化就会不断地流转,不会灭尽。(D)”】

3、有人认为“众生是实有的,因为其从无始以来直至成佛的时间很漫长”。对此观点,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多选)

参考答案:CD

C、因为时间的长短只是众生的共同业力而已,不能以此作为断定是否实有的依据;

D、若该观点正确,则“南柯一梦”和“黄粱美梦”也应是真实的。

解析:主要考察科判“遣除太过之破除不能结生之诤”以及颂词“云何因久住,有情成实有?”的法义理解。上师在讲解该颂词时,讲到:“怎么能仅以相续长久,将有情执为实有呢?以前我们讲南柯一梦(D)时,说那个人在下午睡下去的,出星星的时候醒过来,这么短的时间就过了一辈子。黄粱美梦(D)中也说,那人在米刚下锅时睡着,米还没有熟就醒来了,这段时间也经历了整个一生,所以不能以时间长而认为实有(C)。一切都是幻化的时间长短只不过是众人的共同业力而已(C),除此之外没有什么真假差别。”】

4、按照中观宗“万法如梦如幻”的观点,我们可以推断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多选)

参考答案: CD

C、幻化的人没有感受苦乐的心识,故将其杀害没有造下真实圆满的杀业,但有加行罪;

D、世间上的人,虽如幻化,但若将其杀害,会断除其命根,并使其感受无量痛苦,故会犯杀生罪。

解析:主要考察科判“遣除太过之无有善恶之诤”以及颂词“幻人行杀施,无心无罪福,于有幻心者,则生幻罪福”的法义理解。上师在讲解该颂词时讲到:“因为幻人没有感受苦乐的心识,不能成为真实的杀施对镜,所以用刀子杀一个电视上的仇人,并不会有杀人的过失……但由于对其生起嗔恨心,在阿赖耶上种下了恶心的种子,加行罪还是难免的(C)。而世间上的人虽如此幻化,但是把他作为对镜来杀害,他的命根会被断除,再加上他也会感受无量痛苦,因此会犯杀生罪(D)。”】

5、福德和罪过的建立基础是( )(单选)

参考答案:D

D、心。

【解析:上师在本课中讲到:“福德与罪过建立在心的基础上(D)。”《涅槃经》所讲的“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寻欢不失”,也是在新的本体上安利的。如果没有心,就像石头一样,不会有苦乐之报。譬如一个石头砸死了人,石头是不会有果报的,公安局不可能把它抓去审问,也不可能堕入地狱中去,因为它没有心的缘故。”】


6、有观点认为 “是否有心”是区别众生和幻人是否实有的唯一依据。以下观点中,能推翻上述观点的是( )(多选)

参考答案: BCD

B、众生心的产生,必须具备无明、烦恼、业等特定因缘;

C、众生与幻人的有心、无心,只是因缘不同,不能以此判定二者有真假差别;

D、世间上千差万别、形形色色的事物,以各自不同的因缘产生,一个因不可能产生一切果。

【解析:主要考察颂词“咒等无功能,不生如幻心,种种因缘生,种种如幻物,一缘生一切,毕竟此非有”的法义理解。上师在讲解该颂词时讲到:“众生心的产生,必须具备无明、烦恼、业等特定因缘(B)。众生与幻人的有心、无心,只是因缘不同,不能以此判定二者有真假差别(C)。世间上千差万别形形色色的事物,以各自不同的因缘产生,一个因不可能产生一切果(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