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堂小测|《入行论广释》第15课

01

据《现观庄严论》的观点,菩提心的本体是( )(多选)

A.利益一切众生的希求心;

B.须菩提的心脏;

C.让众生获得佛果的希求心;

D.像心脏一样的人体器官。



02

作为大乘行人,在行持菩提心时应具备的心态是( )(多选)

A.只利益那些对自己有益的众生;

B.应无条件地利益众生;

C.不希求任何果报;

D.为了名闻利养而利益众生。



03

菩提心的违品是( )(单选)

A.贫穷;

B.疾病;

C.战争;

D.我执。



04

从地界的角度划分,菩提心的发心主要包括( )(多选)

A.信解行发心;

B.殊胜意乐发心;

C.异熟发心;

D.断障发心。



05

据《经庄严论》的观点,菩提心的种类总共有( )(单选)

A.20种;

B.21种;

C.22种;

D.23种。



06

据《菩萨别解脱经》的观点,我们应在什么样的上师面前受菩萨戒?( )(单选)

A.名气很大;

B.长得很帅;

C.相续中一定要有菩萨戒;

D.皈依弟子很多。



07

据《菩萨戒二十颂》的观点,授菩萨戒的上师应具备的条件是( )(多选)

A.具有清净的菩萨戒律;

B.对大乘佛法比较精通,具有相当殊胜的智慧;

C.具有摄受弟子、调化众生的能力;

D.能著书立说。



08

《入菩萨行论》对授菩萨戒的上师的要求是( )(多选)

A.遇到生命危险也不舍弃具有善巧方便的大乘佛法;

B.能将《入菩萨行论》倒背如流;

C.必须是无著菩萨的弟子;

D.相续中一定要有菩萨戒。



09

关于受菩萨戒,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多选)

A.可以在任何一位上师面前受菩萨戒;

B.若上师相续中具有菩萨戒,我们就可以在其面前求受菩萨戒;

C.若实在找不到符合条件的上师,也可以在三宝所依前受菩萨戒;

D.若无条件,可以观想自己在诸佛菩萨面前受戒。



10

根据阿底峡尊者的观点,“入显宗的佛法”和“入密宗的佛法”的区别主要是( )(单选)

A.入显宗可以依靠自己,而密宗则一定要依靠上师而趋入;

B.入密宗可以依靠自己,而显宗则一定要依靠上师而趋入;

C.二者均需要依靠上师趋入;

D.二者均可以依靠自己趋入。



11

阿底峡尊者之所以说受菩萨戒首先必须具足七种别解脱戒,是因为( )(多选)

A.阿底峡尊者对受戒者的要求非常严格;

B.阿底峡尊者是大成就者;

C.为了遮破不能守别解脱戒却自诩具足菩萨戒的分别妄念;

D.为了遮破菩萨戒意义微小而戒条繁多的分别妄念。



12

成为菩萨戒体的条件是( )(多选)

A.悲心;

B.信心;

C.想解脱;

D.想受戒。

1、据《现观庄严论》的观点,菩提心的本体是( )(多选)

参考答案:AC

A.利益一切众生的希求心;

C.让众生获得佛果的希求心;

【解析:主要考察名词“菩提心”的本体。“而在此场合的发心本体,正如《现观庄严论》中所说‘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发菩提心的本体是什么?就是利益一切众生(A)、让他们获得如来正等觉果位的希求心(C),这个希求心才叫做真正的菩提心。”。


2、作为大乘行人,在行持菩提心时应具备的心态是( )(多选)

参考答案:BC

B.应无条件地利益众生;

C.不希求任何果报;

【解析:上师在本课中讲到:“不管是在团体场合、还是私人交往,我们一定要把在佛菩萨面前承诺过的利他心用起来,而且是无条件的(B),不希求什么果报(C)。”】


3、菩提心的违品是( )(单选)

参考答案:D

D.我执。

【解析:主要考察“菩提心的违品”。上师在本课中讲到:“菩提心的违品唯一就是我执(D),如果我执越来越少,菩提心才会越来越会增长。”】


4、从地界的角度划分,菩提心的发心主要包括( )(多选)

参考答案:ABCD

A.信解行发心;

B.殊胜意乐发心;

C.异熟发心;

D.断障发心。

【解析:主要考察“菩提心的发心”种类。上师在本课中讲到:“通常而言,发心从地界的角度来分,有凡夫信解行发心(A)、不清净七地意乐发心(B)、三清净地异熟之发心(C)以及佛地断障之发心(D)四种。”“所以《经庄严论》中云‘诸地信解行(A),增上净意乐(B),异熟许别义(C),断障(D)四发心’。” 】

5、据《经庄严论》的观点,菩提心的种类总共有( )(单选)

参考答案:C

C.22种;

【解析:“如《经庄严论》中云:如地金月火,藏宝源大海,金刚山药友,如意宝日歌,王库及大路,车乘与泉水,雅声河流云,分二十二种(C)。” 】

6、据《菩萨别解脱经》的观点,我们应在什么样的上师面前受菩萨戒?( )(单选)

参考答案:C

C.相续中一定要有菩萨戒;

【解析:主要考察菩萨戒“受戒之对境”。“《菩萨别解脱经》对上师的要求只有一条,就是上师相续中一定要有菩萨戒(C)。”】

7、据《菩萨戒二十颂》的观点,授菩萨戒的上师应具备的条件是( )(多选)

参考答案:ABC

A.具有清净的菩萨戒律;

B.对大乘佛法比较精通,具有相当殊胜的智慧;

C.具有摄受弟子、调化众生的能力;

【解析:《菩萨戒二十颂》中云:“当于持戒具智慧,具力上师前受戒”。授菩萨戒的上师应该具备三个条件:具有清净的菩萨戒律(A),这是第一条;对大乘佛法比较精通,具有相当殊胜的智慧(B),这是第二条;他有摄受弟子、调化众生的一种能力(C),这是第三条,在具足这三条的上师面前,你可以受菩萨戒。】

8、《入菩萨行论》对授菩萨戒的上师的要求是( )(多选)

参考答案:AD

A.遇到生命危险也不舍弃具有善巧方便的大乘佛法;

D.相续中一定要有菩萨戒。

【解析:《入菩萨行论》中云:“舍命亦不离,善巧大乘义,安住净律仪,珍贵善知识。”《入菩萨行论》对授菩萨戒上师也有一定要求,是什么样的呢?遇到生命危险也不舍弃具有善巧方便的大乘佛法,意思是说,再怎么困难也不会舍弃大乘佛法,具有坚定信心(A),这是第一条;第二条,他的相续中一定要有菩萨戒(D),具足这两条的上师非常难得珍贵,所以叫“珍贵善知识”。如果一个上师像如意宝一般,怎样也不会舍弃大乘佛法,相续中具有利他心,在他的面前,你可以受菩萨戒。 】


9、关于受菩萨戒,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多选)

参考答案:BCD

B.若上师相续中具有菩萨戒,我们就可以在其面前求受菩萨戒;

C.若实在找不到符合条件的上师,也可以在三宝所依前受菩萨戒;

D.若无条件,可以观想自己在诸佛菩萨面前受戒。

【解析:“《菩萨别解脱经》对上师的要求只有一条,就是上师相续中一定要有菩萨戒(B)。”“如果实在寻觅不到这样的善知识,就在三宝所依前受戒(C)。”“《学集论》中云:‘若无有善知识,则尽己所能观想安住十方之诸佛菩萨先前而受戒’(D)”。】

10、根据阿底峡尊者的观点,“入显宗的佛法”和“入密宗的佛法”的区别主要是( )(单选)

参考答案:A

A.入显宗可以依靠自己,而密宗则一定要依靠上师而趋入;

【解析:“阿底峡尊者的弟子曾问:入显宗的佛法和入密宗的佛法是否一样?尊者回答说:完全不同。入显宗你自己也可以(A),比如你想皈依,在三宝所依面前就可以,想受菩萨戒,在一个佛像面前受也可以,但密宗一定要依靠上师而趋入(A),因为入密宗的坛城,必须要有上师的灌顶,没有灌顶是不行的。”“密宗一定要依靠上师才能趋入密乘戒,而显宗有相当一部分,依靠自己的力量就能成为大乘佛教徒(A)。” 】

11、阿底峡尊者之所以说受菩萨戒首先必须具足七种别解脱戒,是因为( )(多选)

参考答案:CD

C.为了遮破不能守别解脱戒却自诩具足菩萨戒的分别妄念;

D.为了遮破菩萨戒意义微小而戒条繁多的分别妄念。

【解析:上师在本课中讲到:“虽然《道灯论》中说:‘恒具余七种,别解脱戒者,乃有菩萨戒;善根非余有’。”“但如果菩萨戒的所依身份必须是具足声闻别解脱戒者,那么清净刹土中的菩萨戒就成了不具备菩萨戒,并且在死亡时也会失去菩萨戒等等有许多过失。”“想来,阿底峡尊者对大乘法藏了如指掌,绝不可能承认菩萨戒的所依身份必须具足别解脱戒。”“我认为,阿底峡尊者实际上是为了遮破当今许多人士连一分别解脱戒也不能守护却自诩具足菩萨戒(C)以及认为菩萨戒意义微小而戒条繁多的这些分别妄念(D),才说必须是具别解脱戒的身份。”】


12、成为菩萨戒体的条件是( )(多选)

参考答案:ABD

A.悲心;

B.信心;

D.想受戒。

【解析:上师在本课中讲到:“《道灯论自释》中这样写道:‘只是为宣说殊胜所依,而其他所依也可生起戒体’,由此可见,具不具足别解脱戒都可以”“只要具备悲心(A)、信心(B)、想受戒(D)这三种条件的有情就必定能生起菩萨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