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堂小测|《入行论广释》第36课

01

为何受持菩提心后不能再舍弃菩提心?(多选)

A.因为以佛菩萨的智慧来观察,都认为菩提心对众生是最有利益的;

B.因为修道的过程中通过依靠菩提心才可以使我得以成就;

C.因为我已经在诸佛菩萨面前发下菩提心的誓言,无论遇到任何违缘和困难都不能舍弃菩提心;

D.因为菩提心功德很大,舍弃后就没有功德了。



02

发了菩提心后,以下哪些行为不算舍弃菩提心?(多选)

A.有些瑜珈士发了菩提心之后就去深山里面修法了;

B.学了密宗后觉得不太适应,就把密法或者大乘法舍弃了,然后进入小乘学习;

C.我虽然内心很想救度众生,但自己还没有能力出离轮回,也没有办法帮助众生;

D.内心不愿意救度伤害过我的人。



03

对不放逸阐述正确的选项是?(多选)

A.不放逸就是精进,是对行持善法有欢喜心,对造恶业有厌恶的心;

B.不放逸是行为上不做任何世间法,甚至不吃饭不睡觉的念佛号;

C.不放逸就是行持一切善法的精进;

D.不放逸就是对严禁恶行戒、摄持善法戒和饶益有情戒等一切学处认认真真地做取舍。



04

作为发了菩提心的人,以下哪种情况是我们应该做的?(多选)

A.我要时常观察自己的身、口、意,在说话、做事、想事情时特别注意,小心取舍;

B.监狱的死刑犯太坏了,我不想和这样的人结缘,有机会也不想帮助、度化他们;

C.我有一个转经轮本来答应给朋友张三,后面又想:算了不给了,我自己用吧;

D.我平常要尽我所能,给身边人讲述佛教的基本道理,让他们种下善根。


1、为何受持菩提心后不能再舍弃菩提心?(多选)

参考答案:ABC

A.诸佛菩萨以大智慧和大慈悲详加观察后,都认为菩提心对众生是最有利益的;

B.因为修道的过程中依靠菩提心才可以使我得以成就;

C.因为我已经在诸佛菩萨面前发下菩提心的誓言,无论遇到任何违缘和困难都不能舍弃菩提心;

【答案解析】本师释迦牟尼佛通过尽所有智和如所有智的再三观察,觉得对众生唯一有利的就是菩提心,而且在修道的过程中,自己也是依靠菩提心而得以成就的。《弥勒狮吼经》云:“希求菩提誓,恒时当坚固,犹如须弥山,永不可动摇”,意思是说,我们相续中的菩提心应当像须弥山那样坚固,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或痛苦,永远也不能动摇。《文殊国土庄严经》中亦云:“不管出家或是在家,受持了菩提心以后,即使遇到生命危险也不能舍弃。”

2、发了菩提心后,以下哪些行为不算舍弃菩提心?(多选)

参考答案:AC

A.有些瑜珈士发了菩提心之后就去深山里面修法了;

C.我虽然内心很想救度众生,但自己还没有能力出离轮回,也没有办法帮助众生;

【答案解析】所谓的不舍菩提心,堪布根霍在讲义里也讲过,就是指内心不发恶愿“从此以后我不学大乘佛法,不度众生了”。假如没有产生这样的念头,即使你暂时没有能力度众生,也不算是破根本戒。

不管有没有真实利益众生的行为,关键是看是否以利益众生为目标。瑜珈士发了菩提心在深山中修行,从直接来讲,好象没有做利益众生的事情;但是从间接来讲,是在利益众生,因为他每天都在发愿利益众生,没有离开过菩提心,为了利益众生而精进修行,以精进修行实践利益众生的誓言。

3、对不放逸阐述正确的选项是?(多选)

参考答案:ACD

A.不放逸就是精进,是对行持善法有欢喜心,对造恶业有厌恶的心;

C.不放逸就是行持一切善法的精进;

D.不放逸就是对严禁恶行戒、摄持善法戒和饶益有情戒等一切学处认认真真地做取舍。

【答案解析】上师如意宝在讲《入行论》时也说过:“所谓不放逸,就是平时自我监督、自我提醒的一种心。”所谓不放逸,就是对三门小心翼翼、谨慎取舍。《学集论》[1]中云:“所谓不放逸,即是无贪、无嗔、无痴而精进行持善法,在内心防护有漏法,它是一切世间和出世间福德的根本。”不放逸的定义,就是行持一切善法的精进,不放逸的作用,就是受持世间和出世间一切功德,具有这种能力的心叫做不放逸。


4、作为发了菩提心的人,以下哪种情况是我们应该做的?(多选)

参考答案:AD

A.我要时常观察自己的身、口、意,在说话、做事、想事情时特别注意,小心取舍;

D.我平常要尽我所能,给身边人讲述佛教的基本道理,让他们种下善根。

【答案解析】

A.上师如意宝在讲《入行论》时也说过:“所谓不放逸,就是平时自我监督,自我提醒的一种心。”比如在说话时,看看有些话能不能说;在做事时,看看有些事能不能做;在想事情时,看看有些事情能不能想。言行举止要谨慎取舍,这样的行为和心态就叫做不放逸;

B.虽然这只是一个众生,但舍弃一个众生,也算舍弃了愿菩提心;

C.《分别诸趣经》中说:“对米饭、菜蔬、树果、树根等东西,先是发愿想要布施,后由于吝啬心而反悔,此人将来必堕入饿鬼世界,感受无量的痛苦”;

D.现在藏传佛教在各地弘扬,最关键的就是给众生介绍佛教的道理,只有让人们知道了佛教的基本道理,才能慢慢减少相续中的疑惑,真正明白如何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