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堂小测|《入行论广释》第37课

01

下面关于“舍弃菩提心是否必定堕入三恶趣”的说法错误的是?(多选)

A、从佛教的历史上看,有个别尊者虽然舍弃过菩提心,但并没有堕入恶趣,而且获得了解脱,“舍弃菩提心必定堕入三恶趣”这种道理不成立;

B、某人舍弃了菩提心,后来也能得以解脱,这说明业力不是凡人可思维的,唯一是佛陀才能了知的行境;

C、舍弃菩提心也有解脱的情况,但这是非常甚深微妙的一种因果;

D、舍利子都舍弃过菩提心,我舍弃应该没有关系吧。



02

菩萨戒堕罪中最严重的是?(单选)

A、十八种堕罪;

B、四种根本罪;

C、自赞毁他;

D、以吝啬心不给众生法施、财施;

E、舍弃菩提心。



03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A、有些人入了大乘后又舍弃菩提心,这虽然有罪但是没有破了比丘或沙弥的四大根本戒罪过大;

B、舍弃菩提心并不是永远不理众生,如果改发小乘的心,也属于舍弃菩提心;

C、我不想学习大乘佛法了,现在把它全部舍弃,从此以后进入小乘,做一点小乘的慈善事业也是可以的;

D、即使犯了小乘的根本戒,但若没有舍弃菩提心,照样能够饶益众生,做无量的功德事业;

E、我以前受过菩萨戒,不管怎么样,在短暂的人生中,这个菩提心永远也不能舍。



04

以下做法或说法正确的是?(单选)

A、看到别人放生应该劝他“这些放生的众生过段时间也会死的,还不如用钱来做佛像等”;

B、有人看到乞丐想布施一点东西,告诉他:“不要给!不要给!这些人讨厌得很,给什么呀?去去去……”把乞丐给撵走;

C、一个大德在某地弘法,或者办佛学院、做慈善事业。一群佛教徒觉得这位大德发心不善,就到政府部门去告状,使这位大德的弘法事业受到限制;

D、假如一个人正在度化众生、利益众生,此时我们不但不随喜,反以嫉妒心或嗔恨心对他制造违缘,那这个过失确确实实非常大;

E、菩萨戒不同于别解脱戒,受菩萨戒者即使犯了根本戒也可以重受,所以犯了菩萨戒不要紧,马上忏悔再受就可以了,这也不是特别的麻烦。


1、下面关于“舍弃菩提心是否必定堕入三恶趣”的说法错误的是?(多选)

参考答案:AD

A、从佛教的历史上看,有个别尊者虽然舍弃过菩提心,但并没有堕入恶趣,而且获得了解脱,“舍弃菩提心必定堕入三恶趣”这种道理不成立;

D、舍利子都舍弃过菩提心,我舍弃应该没有关系吧。

【答案解析:

A、在有关经论当中,的确是有这样的公案。寂天论师站在大乘角度上来进行回答“彼业不可思,知唯一切智。”也就是说,这种业力不可思议,唯有遍知佛陀才能完全了知。因此,这种特例与“舍弃菩提心必定堕入三恶趣”的道理不相违。

D、在《入菩萨行论》的学习过程中,上师再三强调了千万不能舍弃菩提心,毕竟像舍利子那样的把握,我们每个人恐怕都没有。舍利子在佛陀教下真正成就了阿罗汉果位,他的这种因缘、他的这种根基,的确不可思议。如果我们也认为:舍利子都舍弃过菩提心,我舍弃应该没有关系吧。将自己与舍利子相提并论,这样不太合理。】

2、菩萨戒堕罪中最严重的是?(单选)

参考答案:E

E、舍弃菩提心。

【答案解析:舍弃菩提心是菩萨戒堕罪中最严重的,无论是十八种堕罪也好,四种根本罪也好,没有一个能比得上它的。我们有时候自赞毁他,或以吝啬心不给众生法施、财施,这些堕罪相对而言虽然严重,但舍弃菩提心的果报更为可怕。为什么呢?因为如果舍弃了菩提心,产生了“我从此以后不再饶益众生,不学大乘佛法了”的恶分别念,势必直接或间接损害饶益有情的行为。】

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参考答案:BDE

B、舍弃菩提心并不是永远不理众生,如果改发小乘的心,也属于舍弃菩提心;

D、即使犯了小乘的根本戒,但若没有舍弃菩提心,照样能够饶益众生,做无量的功德事业;

E、我以前受过菩萨戒,不管怎么样,在短暂的人生中,这个菩提心永远也不能舍。

【答案解析:

A、B、《般若摄颂》中说:“纵然在千百俱胝劫中行持十善,但若最后发了欲求缘觉阿罗汉的小乘心,这种罪业远远胜过破小乘四种或八种别解脱戒的根本罪。”要知道,倘若破了比丘或沙弥的四大根本戒,将来必定堕入地狱,这一点没有任何怀疑。然而,有些人入了大乘后又舍弃菩提心,这种罪过远远超过了前者。舍弃菩提心并不是永远不理众生,如果改发小乘的心,也属于舍弃菩提心。

C、没有智慧、孤陋寡闻或者业力深重的人,到了一定的时候,仅凭自己的感觉、和分别念,认为“我不想学习大乘佛法了,现在把它全部舍弃,从此以后进入小乘,做一点小乘的慈善事业就可以了”,如果你发了这样的心,那比犯了根本戒还严重。

D、有些释论中还说,即使犯了小乘的根本戒,但若没有舍弃菩提心,照样能够饶益众生,做无量的功德事业。所以我们应当时时提醒自己,有生之年千万不能放弃菩提心。

E、在修学的道路上,不管遇到什么违缘、什么困难,最根本的就是不能舍弃菩提心。即使你的生命受到了威胁,身体、财产、地位、名声等遭到了无法忍受的侵损,内心也应当明白:我以前受过菩萨戒,不管怎么样,在短暂的人生中,这个菩提心永远也不能舍。】


4、以下做法或说法正确的是?(单选)

参考答案:D

D、假如一个人正在度化众生、利益众生,此时我们不但不随喜,反以嫉妒心或嗔恨心对他制造违缘,那这个过失确确实实非常大。

【答案解析:我们千万不能对他人的修行或弘法利生事业作障碍,人家讲经说法或是放生、建道场,这时候,我们根本不知道他相续中有没有菩提心,若以嫉妒心来制造违缘,令其利益众生的发心遭到损害,这个果报,自己无数劫中在地狱里也是无法偿还的。所以ACD是错误的。

E的说法是错误的。如果你犯了菩萨戒,相续就被严重的罪恶所染污,再受持菩萨戒,相续中又有了受戒的善法功德,每一次犯戒的堕罪力牵引你堕入恶趣,每一次受戒的功德牵引你上升善趣,由于堕罪与功德两种力量轮番交替起作用,结果将使你在轮回中时起时伏,别说是佛陀的果位,就连获得一地菩萨的果位也要拖延很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