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根据藏传佛教的传统,学习一部论典的要求主要包括( )(多选)
A.背诵颂词;
B.熟知科判;
C.通达字面意思;
D.破析问题,总结要义。
02
2、关于“善逝”的解释,正确的是( )(多选)
A.“善逝”指的是“佛陀”、“佛宝”;
B.“善逝”的意思是“善去、善妙而去”;
C.“善逝”代表着“圆满了所有的功德,消除了所有障碍”;
D.“善逝”即:“依靠安乐的菩提道,获得了安乐的大菩提佛果”;
E.“善逝”意味着“断一切痛苦,证一切功德”。
03
3、“顶礼”的方式包括( )(多选)
A.以见解的方式顶礼;
B.以供养财物、房产的方式顶礼;
C.以修行串习的方式顶礼;
D.以三门恭敬、五体投地的方式顶礼。
04
4、大乘佛子的目标,主要有( )(多选)
A.断除一切障碍;
B.证悟一切尽所有智、如所有智;
C.追名逐利,广受供养;
D.圆满大悲心。
05
5、作为一名佛教徒,最基本的行为是( )(多选)
A.拜访佛教四大名山;
B.皈依每一位活佛堪布;
C.时刻不忘佛陀;
D.顶礼以佛陀为主的十方诸佛菩萨像。
06
6、在本课中,上师为我们提出的“两个希望”是( )(多选)
A.学习《无著菩萨传》;
B.学习《释迦牟尼佛广传》;
C.念诵《释迦牟尼佛仪轨》;
D.念诵《四臂观音修法仪轨》。
07
7、根据《宝性论》的观点,“法身”主要包括( )(多选)
A.法国人的身体;
B.证法法身;
C.学习法律的人;
D.教法法身。
08
8、“我们自相续中所证得的佛陀境界”指的是( )(单选)
A.虹身成就;
B.证法法身;
C.羽化升仙;
D.教法法身。
09
9、以下属于“教法法身”的是( )(多选)
A.《孝经》;
B.《道德经》;
C.《入菩萨行论·善说海》;
D.《金刚经》。
10
10、按照大乘《宝性论》的观点,真正的法宝包括( )(多选)
A.上帝;
B.灭谛;
C.真谛;
D.道谛。
11
11、在经论前,加顶礼句“顶礼文殊师利菩萨”的,属于( )(单选)
A.上帝;
B.灭谛;
C.真谛;
D.道谛。
12
12、“为了现前我们本来清净的本体,依靠五道十地的三十七道品,或者依靠方便方法来断除所有烦恼”,被称作( )(单选)
A.上帝;
B.灭谛;
C.真谛;
D.道谛。
13
13、以下属于我们顶礼对境的是( )(多选)
A.相续中有证悟境界的众生;
B.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
C.学佛很多年的人;
D.能宣说教法法身的人。
14
14、以下属于“佛宝”的是( )(多选)
A.出家人;
B.释迦牟尼佛;
C.居士;
D.佛像。
15
15、根据噶当派的教言抉择,修行可分为( )(多选)
A.灵修;
B.安住修;
C.观察修;
D.静修。
16
16、“到一个寂静的地方,远离人群和嘈杂的声音,以毗卢七法的坐式安住下来观心”,这样的修行方式被称为( )(单选)
A.灵修;
B.安住修;
C.观察修;
D.静修。
17
17、“将我们每天所听的内容反反复复地思考,尽量将思考的相续延长”,这样的修行方式被称为( )(单选)
A.灵修;
B.安住修;
C.观察修;
D.静修。
18
18、依据《宝性论》的观点,“佛子”指的是( )(单选)
A.佛陀的孩子;
B.大乘菩萨;
C.释迦牟尼佛;
D.出家人。
19
19、依据《宝性论》的观点,“佛子”的产生及生长来源主要有( )(多选)
A.对大乘佛法的信心;
B.证悟般若空性;
C.禅乐,即在等持中安住心不散乱的大乐;
D.对众生的大悲心。
1、根据藏传佛教的传统,学习一部论典的要求主要包括( )(多选)
参考答案:ABCD
A.背诵颂词;
B.熟知科判;
C.通达字面意思;
D.破析问题,总结要义。
【解析:主要考察学习论典的要求。上师在本课中,讲到:“我们学习任何一个论典,按照藏传佛教的传统,首先要背诵它的颂词(A),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这是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要知道这部论的科判是怎么立的,整部论大大小小的科判在你的心中也好清清楚楚(B)。第三个条件,不看讲义可能解释颂词的字面意思(C)。第四个条件,对每一品所宣讲的内容或者颂词的大概意思进行研讨分析,不仅要在字面上通达,还要总结它的要义,对每个比较重要的问题破析研究(D)。” 】
2、关于“善逝”的解释,正确的是( )(多选)
参考答案:ABCDE
A.“善逝”指的是“佛陀”、“佛宝”;
B.“善逝”的意思是“善去、善妙而去”;
C.“善逝”代表着“圆满了所有的功德,消除了所有障碍”;
D.“善逝”即:“依靠安乐的菩提道,获得了安乐的大菩提佛果”;
E.“善逝”意味着“断一切痛苦,证一切功德”。
【解析:主要考察颂词:“善逝法身佛子伴”中,“善逝”的理解。上师对其解释是:“‘善逝’指佛陀(A)……首先是‘佛宝’(A)……‘善逝’是‘善去、善妙而去’(B)。……‘因为所有的功德已经圆满了,所有的障碍全部消除了’(C)……华智仁波切还解释道‘依靠安乐的菩提道,获得了安乐的大菩提佛果’(D)……以前有个帝贤论师,他说‘断一切痛苦、证一切功德,故称之为善逝’(E)”。】
3、“顶礼”的方式包括( )(多选)
参考答案:ACD
A.以见解的方式顶礼;
C.以修行串习的方式顶礼;
D.以三门恭敬、五体投地的方式顶礼。
【解析:主要考察“顶礼”的方式。上师在本课中,讲到:“顶礼的方式是什么样呢?上等者以见解的方式顶礼(A),中等者以修行串习的方式顶礼(C),下等者以三门恭敬、五体投地的方式顶礼(D)。”】
4、大乘佛子的目标,主要有( )(多选)
参考答案:ABD
A.断除一切障碍;
B.证悟一切尽所有智、如所有智;
D.圆满大悲心。
【解析:上师在本课中,讲到:“《现观庄严论》中也说:‘大乘佛子的目标有‘三大’,一个是断大,一个是证大,一个是心大。‘断大’指所断圆满,该断的障碍已经全断完了(A);‘证大’指所证圆满,该证的尽所有智、如所有智完全证悟了(B);‘心大’指大悲心圆满(D)’。”】
5、作为一名佛教徒,最基本的行为是( )(多选)
参考答案:CD
C.时刻不忘佛陀;
D.顶礼以佛陀为主的十方诸佛菩萨像。
【解析:上师在本课中,讲到:“如果你是上根者,或是具有正知正念的人,白天做事情也好、晚上睡觉也好,时时刻刻、念念不忘的就应该是佛陀,这是一个佛教徒最起码、最基本的行为(C)。”“凡是以释迦牟尼佛为主的十方诸佛菩萨的像(D),我们一定要恭恭敬敬地去顶礼,这是佛教徒的一个基本行为。”】
6、在本课中,上师为我们提出的“两个希望”是( )(多选)
参考答案:BC
B.学习《释迦牟尼佛广传》;
C.念诵《释迦牟尼佛仪轨》。
【解析:上师在本课中,讲到:“我也希望以前没有学过《释迦牟尼佛广传》的人,今年在学习《入菩萨行论》的过程中,一定要看《释迦牟尼佛广传》(B)。……第二个问题,我非常希望:凡是佛教徒,不管你是什么宗派的、什么团体的,尽量念一些‘释迦牟尼佛仪轨’(C)。”】
7、根据《宝性论》的观点,“法身”主要包括( )(多选)
参考答案:BD
B.证法法身;
D.教法法身。
【解析:上师在本课中,讲到:“所谓的‘法身’,如《宝性论》中云‘当知法身有二种,法界极清净本体,以及依彼之等流,宣说甚深种种法。’《宝性论》是这样讲的:法身有两种分类,一种为‘法界极清净本体’,也就是佛陀各别自证智慧的对镜——一切万法的法性,叫做本来清净的法身(证法);另一种为‘以及依彼之等流’,即依靠证悟法性为同类因(等流)而宣说的显宗密宗三藏十二部经,这称为教法法身(教法)。因此,所谓的‘法身’分两个方面,一是证法法身(B),一是教法法身(D)。”】
8、“我们自相续中所证得的佛陀境界”指的是( )(单选)
参考答案:B
B.证法法身。
【解析:主要考察“证法法身”的概念。上师在本课中,讲到:“什么叫‘证法法身’呢?就是我们自相续中所证得的佛陀的境界(B)。”】
9、以下属于“教法法身”的是( )(多选)
参考答案:CD
C.《入菩萨行论·善说海》;
D.《金刚经》。
【解析:主要考察“教法法身”的概念理解。上师在本课中,讲到:“善知识所宣讲的佛法(C),或者佛陀及后来高僧大德们所留下来的典籍(D),这些都属于教法法身。”“教法法身,是指胜义谛和世俗谛所摄的一切论典和经典(C、D)。”】
10、按照大乘《宝性论》的观点,真正的法宝包括( )(多选)
参考答案:BD
B.灭谛;
D.道谛。
【解析:上师在本课中,讲到:“真正的法宝,按照大乘《宝性论》的观点来讲,是灭谛(B)和道谛(D)。”】
11、“断除了所有烦恼,现前了我们本来清净的本体”,被称作( )(单选)
参考答案:B
B.灭谛。
【解析:主要考察对“灭谛”概念的理解。上师在本课中,讲到:“断除了所有烦恼,现前了我们本来清净的本体,叫做‘灭谛’(B)。”】
12、“为了现前我们本来清净的本体,依靠五道十地的三十七道品,或者依靠方便方法来断除所有烦恼”,被称作( )(单选)
参考答案:D
D.道谛。
【解析:主要考察对“道谛”概念的理解。上师在本课中,讲到:“依靠什么样的方式来断除(烦恼)呢?依靠五道十地的三十七道品,或者依靠方便方法来断,这个叫‘道谛’(D)。”】
13、以下属于我们顶礼对境的是( )(多选)
参考答案:AD
A.相续中有证悟境界的众生;
D.能宣说教法法身的人。
【解析:上师在本课中,讲到:“我们顶礼的对镜是什么呢?就是众生相续中的证悟境界(这是证法法身),谁的相续中有菩提心、有出离心、有空性的境界,那么我们一定要顶礼(A)。……世间中能宣说这些证法的文字、语言、经典等等(这是教法法身),我们也应该值得顶礼(D)。”】
14、以下属于“佛宝”的是( )(多选)
参考答案:BD
B.释迦牟尼佛;
D.佛像。
【解析:上师在本课中,讲到:“世间上的佛宝指的是什么呢?以前是断证圆满的释迦牟尼佛(B)。那现在代表佛宝的是什么?就是每个寺院里面供的这些佛像(D)。”】
15、根据噶当派的教言抉择,修行可分为( )(多选)
参考答案:BC
B.安住修;
C.观察修。
【解析:上师在本课中,讲到:“依噶当派的教言来抉择,修行可分为两种:一是观察修(C),一是安住修(B)。”】
16、“到一个寂静的地方,远离人群和嘈杂的声音,以毗卢七法的坐式安住下来观心”,这样的修行方式被称为( )(单选)
参考答案:B
B.安住修。
【解析:主要考察“安住修”的概念。上师在本课中,讲到:“‘安住修’是指到一个寂静的地方,远离人群和嘈杂的声音,以毗卢七法的坐式安住下来观心(B)。”】
17、“将我们每天所听的内容反反复复地思考,尽量将思考的相续延长”,这样的修行方式被称为( )(单选)
参考答案:C
C.观察修。
【解析:主要考察“观察修”的概念。上师在本课中,讲到:“‘观察修’是指将我们每天所听的内容反反复复地思考,尽量将思考的相续延长(C)。”】
18、依据《宝性论》的观点,“佛子”指的是( )(单选)
参考答案:B
B.大乘菩萨。
【解析:上师在本课中,讲到:“关于‘佛子’,《宝性论》中云‘具信胜乘之种子,生佛与法智慧母,禅乐胎处悲乳母,彼即随佛生菩萨。’所谓‘佛子’是什么呢?就是大乘菩萨(B)。”】
19、依据《宝性论》的观点,“佛子”的产生及生长来源主要有( )(多选)
参考答案:ABCD
A.对大乘佛法的信心;
B.证悟般若空性;
C.禅乐,即在等持中安住心不散乱的大乐;
D.对众生的大悲心。
【解析:上师在本课中,讲到:“大乘佛子的产生及生长也需要四种因:一是对大乘佛法的信心(A)……二是产生佛陀和佛法的母亲——证悟般若空性(B)……三是禅乐(C),即在等持中安住心不散乱的大乐……四是对众生的大悲心(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