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造论之前,为了不出现任何违缘,能够善始善终、圆满结束,而立的誓言,被称为( )(单选)
A.契约;
B.婚约;
C.立誓句;
D.协议。
02
大乘佛子的学习对境,主要包括( )(多选)
A.摄集善法戒;
B.饶益有情戒;
C.三皈五戒;
D.严禁恶行戒。
03
《入菩萨行论》所讲的主要内容是( )(单选)
A.出家人的修行方法;
B.在家人的修行方法;
C.管理共修小组的方法;
D.趋入大乘菩萨律仪的方法。
04
“菩萨在任何时候身口意都不造恶业”,指的是( )(单选)
A.摄集善法戒;
B.饶益有情戒;
C.三皈五戒;
D.严禁恶行戒。
05
“身口意如何转为功德、善法”,指的是( )(单选)
A.摄集善法戒;
B.饶益有情戒;
C.三皈五戒;
D.严禁恶行戒。
06
“发了菩提心的人怎样真正利益众生”,指的是( )(单选)
A.摄集善法戒;
B.饶益有情戒;
C.三皈五戒;
D.严禁恶行戒。
07
7、既然《入菩萨行论》是依靠释迦牟尼佛的经典和论典而造的,为何我们不直接学习有关经典、论典,而学《入菩萨行论》?( )(多选)
A.《入菩萨行论》是将经论中杂乱无章、零零散散的内容汇集一处,并将许多典籍的内容概括起来进行阐述,而佛经是针对不同众生宣讲的,内容不一定有次第;
B.佛经内容非常广,我们末法众生的寿命有限、智慧有限,在短暂的人生中,没有精力将浩如烟海的佛经一一翻阅;
C.我们现代人琐事特别多、思想也杂乱,几乎不可能有闻思所有大乘经典的机会,而学习了《入菩萨行论》,就能全部通达大乘的教义;
D.因为《入菩萨行论》是总结整个大乘的一部教言书,学习并深入研究,大乘佛法的教义基本就能完全明白了。
08
“论典”主要分为( )(多选)
A.次第论;
B.解隐论;
C.实修论;
D.汇集论。
09
根据“论典”分类,《入菩萨行论》属于( )(多选)
A.次第论;
B.解隐论;
C.实修论;
D.汇集论。
10
我们学习《入菩萨行论》,应该以( )的心态来学习(单选)
A.追名逐利;
B.了解佛法知识;
C.利益众生;
D.业余爱好。
11
在本课中,上师给我们提出的两点希望是( )(多选)
A.对善法方面的誓言永远不要舍弃;
B.对善法方面的誓言如果不能坚持,就放弃;
C.对造恶业方面的誓言,虽然以前承诺过,但现在可以慢慢放下来;
D.对造恶业方面的誓言,只要以前承诺过,就要坚持到底。
12
作为大乘论典《入菩萨行论》的作者,寂天菩萨为何不敢说他造此论的目的是为了利益他众?(单选)
A.为了在众生面前示现谦虚;
B.怕被其他高僧大德打击报复;
C.造论利益众生是违法的;
D.没有利益众生的发心。
13
在本课中,上师告诉我们学佛的两种障碍是( )(多选)
A.贫穷;
B.我慢;
C.疾病;
D.过于脆弱。
01 在造论之前,为了不出现任何违缘,能够善始善终、圆满结束,而立的誓言,被称为( )(单选)
参考答案:C
C.立誓句。
【解析:主要考察立誓句的概念。上师在本课中,讲到:“什么叫做立誓句呢?就是作者为了造论不出任何违缘,善始善终、圆满结束,在这之前所立的一种誓言(C)。”】
02 大乘佛子的学习对境,主要包括( )(多选)
参考答案:ABD
A.摄集善法戒;
B.饶益有情戒;
D.严禁恶行戒。
【解析:上师在本课中,讲到:“‘菩萨律仪’指严禁恶行戒(D)、摄集善法戒(A)、饶益有情戒(B),大乘佛子的学习对境就是这三种学处,它包括了大乘的全部戒律。”】
03 《入菩萨行论》所讲的主要内容是( )(单选)
参考答案:D
D.趋入大乘菩萨律仪的方法。
【解析:上师在本课中,讲到:“《入菩萨行论》主要讲了什么?趋入大乘菩萨律仪的方法(D)。”】
04 “菩萨在任何时候身口意都不造恶业”,指的是( )(单选)
参考答案:D
D.严禁恶行戒。
【解析:上师在本课中,讲到:“‘严禁恶行戒’指菩萨在任何时候身口意都不造恶业(D)。”】
05 “身口意如何转为功德、善法”,指的是( )(单选)
参考答案:A
A.摄集善法戒。
【解析:上师在本课中,讲到:“‘摄集善法戒’指身口意如何转为功德、善法(A)。”】
06 “发了菩提心的人怎样真正利益众生”,指的是( )(单选)
参考答案:B
B.饶益有情戒。
【解析:上师在本课中,讲到:“‘饶益有情戒’指发了菩提心的人怎样真正利益众生(B)。”】
07 既然《入菩萨行论》是依靠释迦牟尼佛的经典和论典而造的,为何我们不直接学习有关经典、论典,而学《入菩萨行论》?(多选)
参考答案:ABCD
A.《入菩萨行论》是将经论中杂乱无章、零零散散的内容汇集一处,并将许多典籍的内容概括起来进行阐述,而佛经是针对不同众生宣讲的,内容不一定有次第;
B.佛经内容非常广,我们末法众生的寿命有限、智慧有限,在短暂的人生中,没有精力将浩如烟海的佛经一一翻阅;
C.我们现代人琐事特别多、思想也杂乱,几乎不可能有闻思所有大乘经典的机会,而学习了《入菩萨行论》,就能全部通达大乘的教义;
D.因为《入菩萨行论》是总结整个大乘的一部教言书,学习并深入研究,大乘佛法的教义基本就能完全明白了。
【解析:上师在本课中,讲到:“有些人想:既然《入菩萨行论》是依靠经典和论典而造的,那我们直接学释迦牟尼佛的经典、龙猛菩萨等的论典既可以了,又何必多此一举造论呢?没有任何必要吧。实际上,这部论典是将经论中杂乱无章、零零散散的内容汇集一处,并将许多典籍的内容概括起来进行阐述……佛经是针对不同众生宣讲的……内容不一定有次第(A);”“佛在经里讲的那么广,我们末法众生的寿命有限、智慧有限,在短暂的人生中,没有精力将浩如烟海的佛经一一翻阅(B);”“何况我们现代人了,琐事特别多、思想也杂乱,在这种情况下,几乎不可能有闻思所有大乘经典的机会。为了让后学者之血一个论典就全部通达大乘的教义……而撰写了这部《入菩萨行论》(C);”“它是总结整个大乘的一部教言书,学习并深入研究,大乘佛法的教义基本就能完全明白了(D)。”】
08 “论典”主要分为( )(多选)
参考答案:ABCD
A.次第论;
B.解隐论;
C.实修论;
D.汇集论。
【解析:上师在本课中,讲到:“正因为没有次第,论典分四种,第一种叫做‘次第论’(A)……第二种叫‘解隐论’(B)……第三种叫‘实修论’(C)……第四种叫‘汇集论’(D)。”】
09 根据“论典”分类,《入菩萨行论》属于( )(多选)
参考答案:ABCD
A.次第论;
B.解隐论;
C.实修论;
D.汇集论。
【解析:上师在本课中,讲到:“论典一般来讲有四种,那么《入菩萨行论》属于什么样的论呢?它既是‘汇集论’(D),也是‘次第论’(A),还是‘解隐论’(B)和‘实修论’(C)。”】
10 我们学习《入菩萨行论》,应该以( )的心态来学习(单选)
参考答案:C
C.利益众生。
【解析:在学习本论时,关键是观察和调整自己的发心。上师讲到:“我们学习《入菩萨行论》,应该以利益众生(C)的心态来学习。…如果我们这次听法,目的是懂得大乘佛法以后,尽量地帮助有缘众生、饶益众生,若有这种心态,那就是听受《入行论》人员当中最好的了。”】
11 在本课中,上师给我们提出的两点希望是( )(多选)
参考答案:AC
A.对善法方面的誓言永远不要舍弃;
C.对造恶业方面的誓言,虽然以前承诺过,但现在可以慢慢放下来。
【解析:上师在本课中,讲到:“总的来讲,我希望大家对善法方面的誓言永远不要舍弃(A),这是我们一生中最关键的问题。而对于造恶业方面的一些誓言,虽然以前承诺过,但现在可以慢慢放下来(C)。”】
12 作为大乘论典《入菩萨行论》的作者,寂天菩萨为何不敢说他造论此的目的是为了利益他众?( )(单选)
参考答案:A
A.为了在众生面前示现谦虚。
【解析:上师在本课中,讲到:“寂天菩萨很谦虚地说:‘从意义上讲,这些内容并非前所有未有;从词句上讲,我对诗学、声律学也不精通,鉴于这两种原因,我不敢说造论的动机是为了利益他众。’这是非常谦虚的语言!像他那样的大成就者、真正的菩萨,没有利他的动机是不可能的,只不过是为了在众生面前示现谦虚(A),才说自己没有利益众生的发心。”】
13 在本课中,上师告诉我们学佛的两种障碍是( )(多选)
参考答案:BD
B.我慢;
D.过于脆弱。
【解析:上师在本课中,讲到:“话又说回来,有些人也不能太脆弱了,学佛有两种障碍,一是我慢(B),另一种就是过于脆弱(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