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科判
本课重点
§ 以三殊胜摄持一切善根。
§ 断除禅定的五种障碍——“五盖”。
§ 精勤修持世间善根的顶峰——“五根”、 “五力”。
§ 了知并修持增上生与决定胜之根本——“正见”。
本课难点
§ 修好正知正念,防护五盖盗贼。
§ 观察自己超胜他人之处的本体而断除骄傲。
§ 长期串习善法,把自己的智慧融入佛法。
本课脉络
§ 教诫具足对治不善之广大善法。
§ 尤其断除等持障之法。
§ 宣说应取之信等。
§ 以对治所断方式遣除骄矜。
§ 增上生与决定胜之根本——世间正见。
§ 决定胜之根本——出世间正见。
脉络展开
一.辛二、教诫具足对治不善之广大善法:
数两盐转少水味,非能改变恒河水,
如是当知微小罪,无法摧毁大善根。
1.释义:
一两盐巴倒在一碗水或一桶水里,水的味道马上会变咸,但如果倒在印度四大河流之一的恒河里,它的味道不会受任何影响。同样的道理,我们应当知晓:不管是自性罪还是佛制罪中,所造的微乎其微的恶业,虽然它本质上是一种罪业,但不能有害于我们相续中力量强大的广博善根。
①比喻说明小罪业不能摧毁大善根,或者也可引申为小善法不能摧毁大罪业。
②以三殊胜摄持的善根,根本不会被小小的罪业摧毁。
A.最初以菩提心摄持。
B.中间以无缘智慧摄持。
C.最后以利益一切众生的回向摄持。
2.大悲菩提心所摄持的善根不可能被小罪业摧毁。
①菩提心的功德无量无边。
【教证1】《涅槃经》:“何人一刹那,观修菩提心,彼之诸福德,佛陀不能量。”
【教证2】《入行论》:“菩提心如末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
②牵涉到利益众生的大善根,不容易被轻易摧毁。
3.以出离心摄持的善根,或者缘三宝的广大无边的善根,也都不容易被轻易摧毁。
4.临终窍诀。
按照戒律的观点,临死时若一直观想:“我的罪业全部清净了,我的善法不断地增上……”在这种善念中断气,会断除一切罪业而往生清净刹土。
二.庚二、尤其断除等持障之法:
掉举后悔与害心,昏睡贪欲及怀疑,
当知此等五种障,乃夺善财之盗匪。
1.释义:
修禅定的过程中有五种障碍,由于它能覆蔽自性,使善法不生,经论中又称之为“五盖”。即掉悔(掉举与后悔合为一种)、害心、昏睡(昏沉与睡眠合为一种)、贪欲、怀疑。这五盖或者五障,能将我们辛辛苦苦积累的圣者七财,或是明目张胆地掠夺,或是趁人不备地偷走,跟强盗和小偷没什么差别。
2.五盖/五障。
①【掉悔】掉举与后悔合为一种。
A.掉举:心散乱到色声香味等外境上,一直不能收回来。
a.看见美色就起耽著。
b.听到妙音又去贪执等。
B.后悔:对以前所做之事追悔莫及,对那段经历放不下、想不开。
②【害心】指嗔恚,即对不悦的对境产生愤恨之心。
③【昏睡】昏沉与睡眠合为一种。
A.昏沉:心内收,昏昏欲睡,身体渐渐沉重,但没有真正入睡。
B.睡眠:心极度内收,六根关闭,进入梦乡。
④【贪欲】欲界众生对人或财物的贪心比较严重。
⑤【怀疑】对道果等满腹怀疑。
A. “我这样修到底会不会成就?”
B. “我修的是不是错了?”
C. “上师和佛陀讲的道理,究竟有没有解脱的利益?”
3.守护好修行资粮。
A.贼进家偷盗并不可怕,最多是把值钱的东西拿走,根本不可能偷走生生世世的财富。
B.修行人应该对财物没有执著。
C.修行人最可怕的小偷莫过于掉悔、贪欲等五盖,对我们的圣者七财明抢暗偷。
D.应修好正知正念的铁门和防护栏。
三.戊六(智慧)分二:一、略说信等五根之道本体;二、广说正念等智慧。
己一(略说信等五根之道本体)分二:一、宣说应取之信等;二、以对治所断方式遣除骄矜。
庚一、宣说应取之信等:
信心精进与正念,等持智慧胜法位,
当勤于此称力根,乃为顶位之本体。
1.释义:
此颂讲了五根和五力,加行道依修持五根、五力而获圆满。即信心、精进、正念、等持、智慧。这五种殊胜的法,是加行道的本体,也是令我们超离生死、证得圣道的直接因,对此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形象上,而应当精勤修行。五根和五力是世间善根的顶峰,因而叫“顶位之本体”。
2.【道】。
①要想生起出世间智慧,必须产生道的功德,这些功德只有出世间圣者才拥有。
②道依次可分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
③此处所讲的是加行道,最接近出世间智慧,若欲得到出世间智慧,必先圆满加行道的功德。
④在凡夫位时,这些功德无法真实圆满,只能以相似方式具足。
3.五根、五力。
①释义
A.【信心】指希求解脱真谛的渴求心。
a. 信心是一切道之根本。
【教证】《华严经》:“信为道源功德母,增长一切诸善法。”
b.信心是五种自圆满的根本。
【教证】《大圆满前行》:“只有通过体会到如来教法和证法有理有据的特征而获得解信之人,才是真正无谬的法器。所以说,信心是五种自圆满的根本。”
c.信心使修行人的自相续入于佛法大海
【教证】《大智度论》:“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
B.【精进】对善法有强烈欢喜心,身口意具备精勤的行为。
C.【正念】对善法念念不忘,始终不忘失。
D.【等持】一心安住于所缘境的禅定。
不管是修菩提心也好,观想释迦牟尼佛也好,心要不被外境所扰,一心专注于所缘。
E.【智慧】能辨别取舍善恶、功过、真假。
②功德。
A.这五种殊胜的法,是加行道的本体,也是令我们超离生死、证得圣道的直接因。
B.在世间有漏或者动摇的善根中,信、进、念、定、慧这五法是最顶巅的。
③安立:这五法在不同的道位,有不同的安立。
A.暖位和顶位时称为“五根”,因为它能出生一切功德,不会退转。
B.忍位和胜法位时叫做“五力”,因为它的力量极其强大,不会被违品过患摧毁。
C.五根和五力是世间善根的顶峰,因而叫“顶位之本体”。
【教证】《大毗婆沙论》:“问:何缘此五名根、名力?答:能生善法故名‘根’,能破恶法故名‘力’。”
4.精勤修持五根五力。
①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形象上,而应当精勤修行。
②观察自己是否具足五种功德,衡量自己修行境界的高低。
③已具足五种善根,要好好守护,不要被五种障碍的盗贼偷走。
四.庚二、以对治所断方式遣除骄矜:
病老死及爱别离,如此业即我所造,
如是反复思维者,彼对治门不骄矜。
1.释义:
患病、老朽、死亡、爱别离这些痛苦之因——业无非是由自己所造的,因此我是痛苦之因果的罪魁祸首。反反复复思维如是道理之人,通过对治此所断,而根本不会生起我具备等持与智慧等的骄慢之心。或者说通过对治种姓等骄矜而遣除自满的心态。——《亲友书释·白莲鬘》。
2.思维生老病死、爱别离对治傲慢。
①人要产生傲慢,最好的办法就是思维生老病死的痛苦。
②若对生老病死的痛苦有所了解,任何人都没有什么可骄傲的。(思维生老病死的方法,详见法本P41)。
③【教证】《仁王经》:“生老病死,事与愿违。”
3.认识因果轮回断除骄傲。
①拥有再多的财富、再大的快乐,终有一天也会无常坏灭,这样傲慢便可摧毁无余。
A.就算自己方方面面超过别人,但观察它的本体时,也没什么可信的。
②了知轮回不过是一场戏,自己只是在演戏而已,任何骄傲的心态或行为都会不复存在。
③骄傲的法相。
【教证1】《唯识论》:“慢,恃己于他,高举为性。”
【教证2】《孝经注》:“无礼为骄。”
④真正能了解得失盛衰,根本不会生起骄慢心。
⑤修行过程中,即使因前世福报或暂时因缘得到一分超人的功德,也不应当以此而有骄傲之心。
五.己二(广说正念等智慧)分二:一、宣说有寂一切善资根本即是智慧;二、真实宣说具智慧之道。
庚一(宣说有寂一切善资根本即是智慧)分二:一、增上生与决定胜之根本——世间正见;二、决定胜之根本——出世间正见。
辛一、增上生与决定胜之根本——世间正见:
若求善趣与解脱,理当修习世正见,
若持邪见纵行善,亦具难忍之苦果。
1.释义:
如果想获得暂时和究竟的安乐,则务必要具足世间正见。所谓的世间正见,是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以及三宝、四谛、缘起等胜法有强烈的信心,坚信释迦牟尼佛存在、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法完全符合真理。持邪见者即使天天念咒语、讲经说法、转绕经轮、放生,表面上看来特别了不起,但所作所为也无法成为解脱之因,反而会堕入恶趣感受无边痛苦。
☆法王如意宝常引用这个教证来劝诫大家:在行持佛法的过程中,一定要具足世间正见。
2.应具足世间正见,打好稳固基础。
①世间正见非常重要。
A.【教证】颂云:“世间大正见,谁人已拥有,彼于千劫中,也不往恶趣。”
B.没有时间正见,高深境界只是纸上谈兵、冰上建筑
C.【教证2】《华严经》:“正见牢固,离诸妄见。”
D.【教证3】《胜鬘经》:“非颠倒见,是名正见。”
E.见解符合实相,通达后不会退。
②缺乏因果正见很容易诽谤三宝。
3.无法具足正见的原因。
①末法时代的见解浊,具足正见有一定的困难。
②福报浅薄。
③众生的智慧跟不上。
4.要如理秉持正见。
①学习佛法时,一定要把自己的智慧融入佛法当中。
②善法要长期串习,必须长期熏陶在善法的氛围中。
③不要停留在一点形象功德,遇到违缘很容易毁坏自他。
六.辛二、决定胜之根本——出世间正见:庚一、宣说应取之信等:
当知人本无安乐,无常无我不清净,
未忆念此之众生,四颠倒见即祸根。
1.释义:
出世间正见——断除四种颠倒。从人作为所化的角度来说,人们把身体执著为清净,感受执著为快乐,心执著为常有,法执著为我所,这叫做四种颠倒。断除四种颠倒,则为出世间正见。
即:人类本来无有安乐可言而是痛苦的本性(苦),不可能住留二刹那,因而必定是无常的自性(无常),作者我本不存在(无我),身体是肮脏不堪的自性(不净)。这是正见。
没有常常忆念如是之义的众生,反而执持净乐常我的四种颠倒之见,实际上这是祸害的根源。世间芸芸众生不知道这个道理,被这四种颠倒所迷惑,束缚在轮回中不得解脱。
2.真实剖析痛苦无常无我和不净,破四颠倒。
①破“乐”。
世间感受皆不超离三大痛苦——苦苦、行苦、变苦,被三苦所折磨的人类,不可能有真实的快乐(痛苦)
②破“常”。
有为法皆为无常,如春夏秋冬、年老年幼,万事万物刹那变迁,不可能住留第二刹那(无常)。
③破“我”。
不管怎么样执著,实际上没有外道承许的像大自在等主宰一切的我,也没有其他宗派所执著的以五蕴为设施处的我,因而“我”就像石女的儿子一样不成立(无我)。
④破“净”。
身体的外表美丽庄严,非常吸引人,但若细细剖析、一一观察,只不过是36种不净物组成,没有丝毫清净成分(不净)。
⑤通过这四种观察就能生起四念处。
【教证】《大智度论》:“破四颠倒故,说是四念处。破净倒故说身念处,破乐倒故说受念处,破常倒故说心念处,破我倒故说法念处。”
⑥世间芸芸众生不知道这个道理,被四种颠倒所迷惑,束缚在轮回中不得解脱。
3.正见是一切善法的基础。
【教证】《四百论》:“宁毁犯尸罗,不损坏正见,尸罗生善趣,正见得涅槃。”
①一个人如果毁坏正见,那他不会再行持善法了;但如果毁犯了戒律,而见解没有损坏,他还会忏悔,还会不断地修持善法。
②虽然戒律如同大地,是一切功德之本,但它只是转生善趣之因,只有依靠正见建立出世间的功德,才能获得究竟涅槃。
③正见不能失坏。
4.修四种正见。
①【教言】麦彭仁波切:“若人仅于弹指顷,观修诸行苦无常,空与无我四行相,经云此福胜无量。”
②【教证】《入中论》:“慧日破除诸冥暗,智者达空即解脱。”
③修四种正见的功德也许暂时看不出来,但是,只要依止善知识精勤行持善法,一定能超离轮回,获得解脱。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编辑:定解E03
审核:定解E07
定解E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