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丨《亲友书》第19课

本课科判


本课重点

  • 七觉支——见道所具有的功德。

  • 佛经的精华——缘起性空。

  • 八正道——修道所具有的功德。


本课难点

  • 积极希求七觉支的善法。

  • 了知定慧一体之理。

  • 随学佛陀,面对不该问的问题,可以不回答。

  • 依止善知识通达十二缘起之理。


本课脉络

  • 宣说道之本体七觉支。

  • 略说别相与寂止相联甚深智慧瑜伽。

  • 宣说所净颠倒趋入实相之未授记见。

  • 真实缘起。

  • 赞评彼之优点。

  • 宣说道之本体八正道。


脉络展开

一、丑二(实修因之道谛)分二:一、宣说见道;二、宣说修道。

寅一(宣说见道)分二:一、宣说道之本体七觉支;二、宣说别相与寂止相联甚深智慧瑜伽。

卯一、宣说道之本体七觉支。

正念择法及精进,心喜轻安及等持,

等舍此七谓觉支,证得涅槃之善资。

1.释义。

修行人在经过一大阿僧祇劫积累智慧资粮与福德资粮之后,终于成就了一地菩萨,也就是证得见道。见道时有(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知、舍觉知)七种菩提的觉悟功德——七觉支。

2.七觉支。

①总说。

A. “觉”:涅槃或成就,即一地菩萨的功德得以成就;

B. “支”:依靠上述功德,菩提妙智可以显现出来,是一种甚深的修行方便。

②详说。

A.【念觉支】始终不会忘失自己的所缘,无论入定出定,都不会忘失所缘的正念。

B.【择法觉支】抉择一切法的实相为空性,辨别人无我与法无我、善与恶等的智慧无有障碍。

C.【精进觉支】对所修的善法精勤不懈,没有时而松、时而紧的现象。

D.【喜觉支】对善法的欢喜心、希求心非常强烈,而且由于心契悟于真法,时时处于喜乐当中。

E.【轻安觉支】身心得以堪能。

a.身体在一个坐垫上住多久都没问题。

b.心专注在哪一个所缘上都非常听话,想生信心、悲心就可以马上生起。

F.【定觉支】心一缘安注于善法的境界中,不容易出现散乱、烦恼等各种违品。

G.【舍觉支】在修行过程中,内心寂静平等,不会出现特别强烈的贪心、嗔心等高低不平的心态。

3.七轮宝对应七觉支。

在《经庄严论》等大乘论典中,用了转轮圣王的七轮宝来对应一地菩萨的七觉支。

①【念觉支喻为“轮王宝”】。

A.如同轮王宝能胜伏一切前所未伏的诸国,对没有降伏的地方可加以降伏一样。

B.是菩提的依处支。

②【择法觉支喻为“大象宝”】。

A.如同大象宝能摧一切敌军。

B.是菩提的本体支,也叫自性支。(即菩提的本体是无我智慧。)

③【精进觉支喻为“骏马宝”】。

A.如同骏马宝能飞快趋至向往之地。

B.是菩提的出离支。

④【喜觉支喻为“神珠宝(摩尼宝)” 】。

A.如同神珠宝以光明遣除一切黑暗,令转王生起欢喜之心。

B.是菩提的功德支。

⑤【轻安觉支喻为“玉女宝”】。

A.如同玉女宝以所触令轮王快乐。

B.此后三者是菩提的无烦恼支。

⑥【定觉支喻为“大臣宝”】如同大臣宝能成办一切所需财物。

⑦【舍觉支喻为“将军宝”】如同将军宝摧毁一切应降伏者,摄受一切应守护者,安住于无有危害的地方。

4.凡夫可以相似地具有七觉支。

①七觉支摄于无漏法,是一地菩萨的功德,但凡夫人也可以相似地具有。

②【教言】智者大师:“修此七觉,即得入道是也。”

A.修持七觉支,未入道者可以入道。

B.“道”之内涵。

a.对凡夫而言,是指资粮道、加行道。

b.对圣者而言,是一地菩萨断除见惑而现前的见道。

二.卯二(宣说别相与寂止相联甚深智慧瑜伽)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辰一、略说。

当知无慧无禅定,无有禅定亦无慧,

何者定慧兼有之,轮回海成蹄迹水。

1.释义。

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若没有抉择人无我和法无我的空性智慧,则不会有解脱之因的殊胜禅定。因为要入于禅定的话,首先应以智慧证悟万法真相,然后才能安住。如果没有禅定,同样也不会有真实的智慧。因为智慧是内心安住后才生起的,只有入于禅定,方可了达一切事物的真相。

禅定(寂止)与智慧(胜观)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有了出世间智慧,必定具足禅定,而有了非常好的禅定,也肯定具足智慧。如果既具足通达万法为空性的智慧,又能在这种境界中安住,这才是定慧双运或定慧圆融,若能如此,无边轮回大海就会渐渐变成牛蹄迹的水洼,迟早都会干涸的。

2.“定慧一体”即是道。

①教言教证说明。

A.《六祖坛经》:“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

B.《六祖坛经》:“定慧犹如何等?犹如灯光。有灯即光,无灯即暗。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名虽有二,体本同一。此定慧法,亦复如是。”

智慧与禅定一味一体,禅定是智慧的本体,智慧是禅定的妙用,二者的关系犹如灯与灯光。

C.《法华经》:“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

佛陀所说的大乘境界,其实每个人都可以获得,但要得到的话,最主要的庄严是定慧双运,有了它,才能救度无量无边的众生。

D.萨绕哈尊者:“离开方便的空性不是正道,离开空性的方便也不是正道,何人具足这两者,则此人已得解脱道。”

②单一的智慧或者禅定,根本不能度化众生。

③世间禅定如果没有无我智慧的摄持,最终会毁坏。

【公案】拥有四禅八定境界的仙人堕入恶道(详见法本P167-168)。

④以无我智慧摄持的禅定,究竟可以超离轮回。

⑤纵然是没有成就世间禅定的人,依靠无我智慧,也能获得超离世间的殊胜果位。

三.辰二(广说)分二:一、宣说所净颠倒趋入实相之未授记见:二、宣说对治清净实相缘起之义。

巳一、宣说所净颠倒趋入实相之未授记见。

所谓十四无记法,世间日亲所言说,

于此等法莫思索,依之非令心寂灭。

1.释义。

关于十四无记法,世间日亲(佛陀)郑重地说:“对于此等问题,可以了解一下,但没必要特别详细地探究。因为对智慧浅薄者而言,依此并不能得到符合真相的答案,这些法对他们不一定有利。”

2.十四无记法。

①总述:外道向佛陀提出的十四个问难,佛陀对此置而不答。

②详述。

A.前际四边。

a.我与世间是常有?

b.我与世间是无常?

c.我与世间既是常有也是无常?

d.我与世间既不是常有也不是无常?

B.后际四边。

a.我与世间是有边?

b.我与世间是无边?

c.我与世间既是有边也是无边?

d.我与世间既不是有边也不是无边?

C.涅槃四边。

a.佛陀涅槃后现?

b.佛陀涅槃后不现?

c.佛陀涅槃后既现又不现?

d.佛陀涅槃后既非现又非不现?

D.余二边。

a.身体与命是一体?

b.身体与命是他体?

③佛陀不解答的原因。

A.这些玄奥问题非解脱之根本,不能使人趋入觉悟涅槃。

B.佛陀在众生面前,尤其在外道、非法器者面前,倘若不会给他们带来利益,那么佛陀会闭口不言。

C.【教证】《四百论》:“佛知作不作,应说不应说。”

D.另一种解释方法。

a.在胜义中一切皆空,佛陀没办法回答。

b.在世俗中,因缘具足便如幻显现,可是对方未通达缘起之前,给他说常无常都接受不了。

根基没有成熟的人邪见比较重,说什么都无法接受。

四.巳二(宣说对治清净实相缘起之义)分二:一、真实缘起;二、赞评彼之优点。

午一、真实缘起。

无明生行行生识,由彼中生名与色,

由名色中生六处,从中生触能仁说。

触中生受彼生爱,由爱生取彼生有,

从有出生若有生,出忧病老求不得,

死与畏等剧苦蕴,生灭则令一切灭。

1.释义。

缘起法,由尚未证悟无我之奥义的无明中出生行(也就是种子),由行中引生识,识中生受、想等四名与凝酪等色,名色中生眼等内六处,境、根、识三者聚合而生六触,这是能仁佛陀所说。触中生苦乐等受,受中出生取舍之爱,爱中出生为之而奔波之取,从中生能行之有,有中出生后世之生,有生必有忧、病、老、求不得、死、畏、悲哀、意苦等巨大苦蕴。如果无明灭尽,则行灭尽,直至生灭尽之间。如果生已灭,则自然灭尽忧等这所有痛苦,最终可斩断轮回、脱离生死。

2.十二缘起。

①无明。

A.将五蕴的假合执著为我,进而产生我所。

B.十二缘起的根本。

②行:以无明造下善业、恶业、不动业(不动业:是指四禅八定)。

③识:依靠行业,趋入六道中任何一道,生起彼趣的识。

④名色:从结生刹那起到显露出六处之前的五蕴。

A.“名”:有名称而无实体的色法——受想行识四蕴。

B.“色”:色蕴,指住胎时的凝酪等(中阴身进入受精卵后,第一个七日形成凝酪)。

⑤六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⑥触:由根、境、识三者聚合而产生触。

⑦受:由触生受,从悦意、不悦意、中等三种对境中,产生快乐、痛苦、不苦不乐三种感受。

⑧爱:受中引生爱。

A.对可爱的对境乐意接受之贪爱。

B.对不可爱对境不愿接受之畏爱。

(强烈的欲求或渴望,即是爱。世间人把不喜欢、想抛开的心态叫嗔恨,但这里把这种心态也称为“爱”)。

C.中等感受中产生之等舍爱。

⑨取:依靠爱产生取。

A.对喜欢的对境进行接受。

B.对不喜欢的对境进行抛开。

⑩有:依靠取而形成业因,能招感来世果报。

⑪生:从有可以产生后世的五蕴。

⑫老死:有生必有忧愁、生病、衰老、求不得、死亡、畏惧、悲哀、意苦等巨大苦蕴。

⑬总结。

A.从无明至老死之间,是一个环环相扣、相互牵连的过程。

B.无明一灭掉,其他十一支因缘就会一起断灭,最终可斩断轮回、脱离生死。

C.声闻缘觉以及大乘菩萨都是通过修持十二缘起,从而获得觉悟。

3.无垢光尊者关于缘起的分类。

A.本体缘起:万法显现的当下即为空性,不生不灭、不常不断。

B.轮回缘起:三界众生就像旋火轮一样,在轮回中不停地流转。

C.涅槃缘起。

a.道缘起:涅槃的获得方法。

b.果缘起:果位功德。

4.十二缘起诠释了因果轮回。

①众生乃至未得涅槃之间,以业力所牵,会在轮回中不断循环、漂泊。

②依止善知识通达十二缘起之理,对前后世生起信心。

五.午二、赞评彼之优点。

此缘起乃佛语藏,弥足珍贵最甚深,

何者若能真见此,已睹真如佛法身。

1.释义。

前面所讲的这一缘起(世俗中的十二缘起、胜义中甚深的空性缘起),是佛陀四十几年说法中于浩如烟海的佛经里最精华、最珍贵的醍醐,恰似如意宝王一般。这些道理十分深奥,何人若通过闻思等途径完全明白了十二缘起的真义,并且始终不退转,那他已亲睹了如来智慧法身,或者说,他亲自见到了文殊菩萨、观音菩萨、释迦牟尼佛。

2.通达缘起法的功德。

①缘起空性是佛教的殊胜特点,通达缘起法与亲见佛陀无异。

【教证】《稻秆经》:“见十二因缘,即是见法,即是见佛。”

②彻见四谛。

【教证】《中论》:“若人能现见,一切因缘法,则为能见苦,亦见集灭道。”

③遣除认为前世后世不存在的愚痴。

④断除自生、他生、共生、无因生的邪见。

⑤对轮回生起厌离心,对解脱具有向往之心。

⑥苏醒前世的种姓。

【事例】很多大德没有遇到善知识和佛法之前,只是一般的俗人,后来依靠种种因缘,他的圣者种姓得以恢复、现前,很快时间就获得了圣果。

六.寅二(宣说修道)分三:一、宣说道之本体八正道;二、宣说彼为道之理;三、教授彼道主要为见四谛之智慧。

卯一、宣说道之本体八正道。

正见正命与正勤,正念正定与正语,

正业正思八圣道,为获寂灭当修此。

1.释义。

所谓的修道,是从二地到十地末尾之间,因而此颂所诠释的八正道,是登地菩萨的境界。

正见、正命、正勤、正念、正定、正语、正业、正思这八正道,是修道菩萨的功德。我们为了得到这八种功德,应该精勤努力地修行,这样才能获得如来的无上果位。

2.八正道。

①【正见】以前在见道中已证悟的法性,如今再次完全断定。

②【正命】断除诈现威仪等五种邪命(诈现威仪、谄媚奉承、旁敲侧击、巧取讹索、赠微博厚)。

③【正勤】精进修持见道时已证得万法的真如空性。

④【正念】对自己所了悟的境界念念不忘。

境界高于见道的念觉支。

⑤【正定】一缘安住。

境界超过见道的定觉支。

⑥【正语】将所证悟之义传授给他众的清净语言。

⑦【正业】三门尤其是身体和语言,断除一切不善业,所作所为如理如法。

⑧【正思】发心和思维完全清净。

原因:证悟诸法实相,没有执著和自私自利。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编辑:定解E03

审核:定解E01

定解E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