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丨《亲友书》第6课


本课重点

  • 欲妙是一切祸患的根本,令人不由自主地被束缚在轮回中,应禁护根门而修禅定。

  • 佛陀赞叹能断除五种欲妙,防护自己的根门的人才是真勇士,应守护自心不为外界所动而修禅定。

  • 思维欲妙等对境不清净的本质和贪欲无法得到满足之理,而断除贪欲修持禅定。

  • 修持四法印能从根本上断除妙欲,应断除世间八法散乱而修禅定。


本课难点

  • 以正知正念护持自心,看破欲妙本质断除贪执。

  • 精进修行,随遇而安,时时注意断除贪欲。


本课脉络

  • 未护根门之过患。

  • 佛陀赞叹防护根门。

  • 了知欲界主要贪欲之女身而断贪。

  • 了知总贪欲之理而断贪。

  • 真实对治。


脉络展开

一.癸三、未护根门之过患。

一切欲妙生祸殃,佛说如同木鳖果,

世间人以其铁镣,缚轮回狱当断彼。

1.释义:

世间上美妙的色法、动听的声音、扑鼻的芳香、可口的美味、柔软的所触带来的快乐,暂时让人舒心悦意,数数生起欢喜,但若详加观察,快乐的背后还隐藏着非常难忍的痛苦。佛陀说,这一切欲妙犹如木鳖果,据《念处经》中记载:西方海岛上生有一种树木,它的果实(木鳖果)外表鲜艳动人,味道香甜可口,可是上午食用,下午就会命归黄泉。同样,我们无论贪执色声香味哪一种外境,表面上似乎很不错,能带来各种快乐,但从本质上看,它却是一切祸患的根本,令人不由自主地被欲妙的铁镣束缚在轮回的牢狱中。因此,我们对欲妙一定要看破。

2.欲妙如同木鳖果不值信赖无有价值。

①根门---此处指意根,即我们的心要以正知正念来护持,若没有这样,贪执外境的过患无穷无尽。

②解释“木鳖果”

A. 不同于南亚的同名水果。

B. 此处所提到的“木鳖果”,据佛教史料所述,只要食用就会丧命。

a.《正法念处经》称为“佉殊梨果”;经中云:“若取彼果,多有诸过。”“少得果味,多受苦恼。”

b.唐译《亲友书》叫做“兼博果”。

C.经中把欲妙喻为木鳖果。

D.世间上所有美妙的对境,其实就像木鳖果一样,外表鲜艳夺目,但如果去享受,恐怕不一定那么快乐。在欲妙上寻找快乐,是根本得不到的,实质上都不离苦的本性。

E.【教言】藏地根登群佩大师:“若详细观察,世上的一切所为都是痛苦的事,能熄灭其因的唯有佛法。”

③相关教证。

【教证1】龙猛菩萨:“佛说世上圆满事,难信如同木鳖果。”

【教证2】《方广庄严经》:“一切欲妙一人得,然彼不足仍寻觅。”

④【事例】大学生比较世间出世间后选择出家求解脱。

3.上师开示。

①欲妙的过患。

A.不断流转轮回就是因为对欲妙没有看破。

B. 在欲妙上根本不可能寻找到快乐。

②为了求得佛法,付出一切代价也非常值得,应把佛法妙药传给众生。

③利益众生的这颗心,不管遇到什么环境,都不能放下。

④先从道理上弄明白欲妙的本质,然后再进一步修持。

二.癸四、佛陀赞叹护根门

知伏六根诸对境,恒时动摇不稳固,

沙场胜敌此二者,初诸智者真勇士。

1.释义:

世间上有两种英雄:一种能降伏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使之不散于外境。还有一种英雄是,国家与国家、部落与部落发生战争时,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勇士。一种是调伏根门的战争,一种是沙场奋战的战争,在这两者中,前面的获胜者才是真正的英雄。

2.调伏根门之战的获胜者才是真英雄

①防护根门和对治烦恼方面,出家与在家差别很大,在家中受居士戒与未受居士戒也差别很大。

②教证:

A. 寂天菩萨:“制惑真勇士,余唯弑尸者。”

B. “智者纵历苦,不乱心澄明。”

C. “心不随根转、根不随境转。”

3.上师开示。

①遇到妙欲,要护持好自己的心,尽量行持正法。

【事例】学院五论班女众学员利用放假用血抄《地藏经》。

②在学佛的过程中,不能得过且过,把学习当成任务。

③通过学佛不断串习来调伏自心改变相续。

【比喻】氆氇染色。

【事例】上师念《普贤行愿品》是四次想到未用转经轮。

④应该认认真真地观察自己,否则,心很容易动摇不定,经常散在外境上。其实如果真正观察,外境并没有动摇,而是我们的心在动。

⑤通过观察内心散在外境的实质,了知修行人应断除与解脱无关的琐事。

A.外境未动自心动。

【公案】六祖大师开示“仁者心动”。

【事例】同样的声音因分别念不同而有好坏之分。

B.不是外境引诱,而是心喜散乱。

⑥跟解脱没有任何关系,修行人真的没有必要去追求。

三.壬二(以知对境之法相方式而断除贪执)分二:一、了知欲界主要贪欲之女身而断贪;二、了知总贪欲之理而断贪。

癸一、了知欲界主要贪欲之女身而断贪。

当观少女身背后,臭气显露九孔门,

如肮脏器难填满,皮饰遮掩亦不净。

1.释义:

在美女身体的背后,肮脏不堪、臭气难闻,九个孔道暴露在外,流出的不净物没有一个可爱的,就如同盛装屎尿的不净容器。同时,贪欲极其严重,就像无底洞一样,不论享用多少饮食、拥有多少财富,也没有心满意足之时。

即使穿上漂亮的衣服,戴上金耳环、金鼻环、金脐环、金项链,也只是衣服和装饰物漂亮,并不是人体漂亮。

【九个孔道】指两眼孔、两鼻孔、两耳孔、口、大便道、小便道。

2.佛经中经常以女身为对境作剖析是有密意的。

①现代广告中多女身。

②并非重男轻女,而是缘起特殊。

3.上师开示。

①表面装饰无法改变女身不净的本质。

【公案】《出曜经》佛陀向摩因提开示身体不净。

②错觉迷乱把装饰物和身体混为一谈。

③教证说明身体不净。

【教证】《入行论》:“长发污修爪,黄牙泥臭味,皆令人怖畏。”

④有善根者了知身体不净之理后得解脱。

【公案】《大毗婆沙论》因儒童由佛陀引导观察新娘身体过患,当下断除了贪欲听闻了佛陀为他宣说四谛法门,他当即证得三果。(法本P330-332)

四.癸二、了知总贪欲之理而断贪。

如麻风病虫蠕动,为得乐受皆依火,

非但不息苦更增,当知贪欲与彼同。

1.释义:

比如,患有麻风病的人,遭受皮下癞虫不断蠕动时,为了解除这种难忍痛苦而去烤火,以此使那些癞虫稍稍不动,暂时停止了苦受,但只要离开火边,癞虫就会像报复一样,蠕动得更加厉害,引生更大的痛苦。同样,世间人为了快乐而贪执欲妙,暂时似乎没有烦恼,但实际上贪欲越大,痛苦越增盛。

2.上师开示。

①欲望得到满足非常快乐,却不知没有欲望束缚更快乐。

【教证】《宝鬘论》:“搔痒则安乐,无痒更安乐。具世欲安乐,无欲更安乐。”

【事例】换多少次手机都不满足,不用手机则不会有这种麻烦。

②贪欲之过患。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但因为我们没有好好修行,被烦恼贼入于心房,最终将我们所积累的善财全部盗走。

【相关教证】

A.《法句经》:“如盖屋不密,必为雨漏浸,如是不修心,贪欲必漏入。”

B.《胜月女授记经》:“以贪堕入众生狱,以贪堕入饿鬼畜。”

③精进修行,就会像藏汉很多大德一样,生活随遇而安,时时注意断除贪欲。

五.辛二(断除世间八法之散乱)分二:一、对治;二、所断。

壬一(对治)分二:一、真实对治;二、宣说具对治之功德与不具对治之过患。

癸一、真实对治。

为见胜义于诸法,如理作意而修习,

与之相同具功德,他法少许亦无有。

1.释义:

对治世间欲妙最有力的窍诀,修不净观等还不够,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一定要照见无常、苦、空、无我的胜义实相。若这样如理作意和真实修行,对男女、钱财、地位等对境,就不会产生贪执,此举功德非常大,念诵、转绕等其他法均无法与之相比,所以我们一定要修持真实义。

2.修持四法印功德最大。

①什么是四法印?

胜义中,空性和无我是最甚深的法;世俗中,万法无常和诸受皆苦是最甚深的法。

②相关教证。

A. 麦彭仁波切:“世间最大的三种功德,是发菩提心、宣说大乘佛法、观想空性。”

B. 佛经:“弹指间修持四法印,此功德远胜于其他功德。”

C. 经典:“如果修持四法印,则与修持八万四千法门功德等同。”

3.修空性不二法门非常重要。

①【教证】《四百论》:“空无我妙理,诸佛真境界,能坏众恶见,涅槃不二门。”

②以顿珠法王的公案说明看到修空性的地方也能获得解脱。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编辑:定解E07

审核:定解E06

定解E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