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丨《亲友书》第9课

本课科判



本课重点

  • 吃饭的过程中要断除贪心和嗔心。吃饭唯一的目的是为了维持色身。

  • 吃饭、睡觉本来是没有善根功德的无记法。依照窍诀,可以将无记法转为善法,使善根会日日夜夜增上。

  • 耽著睡眠是修行的一大障碍。

  • 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是菩提心的基础。知易行难。对于四无量心务必要修持。

  • 时间、意乐、有无对治、功德田、主田是影响善恶业轻重的五个方面。


本课难点

  • 把无记的睡眠转为善法。

  • 实修四无量心对治强大的我执。

  • 行持善法时,心要安住,与禅定结合。

  • 依靠佛经衡量造业轻重。


本课脉络

  • 断除贪食。

  • 断除贪眠。

  • 修持同品四无量。

  • 正行——教诫修四禅。

  • 宣说善恶轻重。


脉络展开

一.壬二、断除贪食:

了知饮食如良药,无有贪嗔而享用,

非为骄横体健朗,唯一为使身生存。

1.释义:

作为凡夫人,要认识到饮食如同治病的良药,理应恰到好处,做到定时定量。在吃饭的过程中,断除贪心和嗔心。吃饭的目的不是为了青春永驻,使别人生起贪心;也不是为了以食物来强健身体,与敌人打仗、张弓射箭时力大无穷,身体健朗。唯一的目的是为了维持色身。

2.应当了知食量,做到饮食定时定量。

①吃得太多:身体沉重,容易昏沉、睡眠。

②吃得太少:憔悴衰弱,没有力气修行。

【事例】老喇嘛好几年的生活就像一天一样有规律。

③规律的生活对身体、修行各方面都有利益。

3.在吃饭的过程中,要断除贪心和嗔心。唯一的目的是为了维持色身。

【事例】以富商为了虚荣耗巨资吃饭,说明吃饭如果是为了贪心、虚荣等目的不合理。

4.教证:

①汉地课诵 “食前五观”:“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为成道业,应受此食。”

②《杂宝藏经》:“是身如车,好恶无择,香油臭脂,等同调滑。”

③《毗尼母经》:“若不坐禅、诵经、不营佛法僧事,受人信施,为施所堕。”

5.修行人如果能将吃饭等无记法转为道用,那么吃一顿饭也能增长善根。

①作为出家人,食前要念《随念三宝经》或者供养咒,食后要想回向给施主。

②论典:吃第一口时要想断一切恶业,吃第二口时要想增长一切善业,吃第三口时愿所造善根回向众生。

③刚开始吃饭时,按密宗的做法,将身体观为会供坛城进行供养。

④按照上师瑜伽,供养根本上师为主的三世诸佛。

⑤ 对食物来源之农民产生悲心,把身体当作五蕴假合,对它滋养之后,用它来修持正法。

二.壬三、断除贪眠:

贤明君主勤度过,白昼上夜及下夜,

睡时亦非徒无果,于中夜具正念眠。

1.释义:

作者龙猛菩萨对乐行国王说:贤善明智的君主啊,你在白天应当神清气爽,最好不要睡觉。晚上也应该分成三时,上夜行持善法而度过;中夜可以入眠;下夜要早一点起来修行。在入睡的过程中,不要一直酣睡,虽若不具备高深境界,入光明梦境比较困难,但一般来讲,临睡的时候应作狮子卧,观想释迦牟尼佛或阿弥陀佛发光融入自己,或按密宗上师瑜伽的修法,忆念把自己的头躺在上师怀里:“上师您好好给我加持,我睡觉了啊!”这样做有很大的功德。

2.将无记的睡眠转为善法。

①睡觉本来是无记法,没有什么善根功德。

②临睡时观想要做善梦、明早很早起来。

③在睡前念诵一些咒语和祈祷文。

④如果依照上述的窍诀,以正知正念作光明想、早起想而入眠,善根会日日夜夜增上,睡觉也不会浪费时间。

3.耽著睡眠是修行的一大障碍。

①【教言】麦彭仁波切和有关经论:白天睡觉对身体有损害,会使记忆力衰退。

②【教证】佛陀在《大宝积经》中讲了乐于睡眠的二十种过失,例如,懈怠懒惰,身体沉重,颜色憔悴,增诸疾病;食不消化;体生疮疱;增长愚痴;智慧羸劣;非人不敬;皮肤暗浊,憎嫌精进;烦恼缠缚……讲了很多很多过失。

4.对治贪眠。

①白天不要睡,早上要早起,因为早上做事的效率非常非常高。

②【教证】《大宝积经》:“是故诸智者,常生精进心,舍离于睡眠,守护菩提种。”

③有智慧的人应当恒时精进,尽量远离睡眠,虽不能像金厄瓦那样一点都不睡,但也要守护菩提的种子——毕竟菩提的种子不可能从睡觉中开花结果。

④凡夫人不睡不行,但也不能超过六个小时,否则肯定对修行有障碍。

⑤随学有智慧的人精进,始终以正知正念来摄持。

5.上师教诫:

①佛法不在于外面的形象,而要看内心有没有佛法的无我见、空性见、大悲见以及出离心、菩提心等等正见。

②行持善法怎么样都可以,只要能与佛菩萨结上善缘,什么行为都没问题。

③要长期坚持。

三.庚二、修行同品四无量:

恒常真实而修持,慈悲喜舍四无量,

纵然未证正等觉,亦得梵天无量乐。

1.释义:

我们要常常认真修持慈悲喜舍四无量心,若能如此,即使没有证得至高无上的佛果,也可获得梵天等人天福报。

2.慈悲喜舍四无量心。

①含义:

A.悲无量心:想到天下无边的一切众生正在受苦,愿他们远离十不善业为主的苦因和流转六道轮回的拔苦之心。

B.慈无量心:愿众生行持善法,得到暂时、究竟乐因与乐果的予乐之心。

C.喜无量心:愿众生身心所有的乐因和乐果永远不要离开,一直具足(比如众生获得财产、名声、地位时,你从心坎深处高兴:“他们得到这些多好啊!”)。

D.舍无量心:对众生一视同仁,不贪著亲友、不嗔恨冤敌,达到亲冤平等的境界。

②分类:四无量心可分为三种,即缘众生、缘法、无缘之四无量心。

A.缘众生的四无量心:凡夫人在执著五蕴的基础上,愿所有的众生离苦得乐等。

B.缘法的四无量心:声闻缘觉证悟人无我后,了知一切众生皆是五蕴假合,对他们的行为生起悲心、慈心等。

C.无缘的四无量心:证悟法无我的菩萨和佛陀,明白一切万法如梦如幻,以如梦如幻的境界对三界众生修持慈悲喜舍。

3.大小乘都承许修四无量心的功德非常大。

①所缘的众生无量无边。

②愿其获得无量无边的快乐、远离无量无边痛苦的发心极其广大。

③所获得的果报和功德也无量无边。

④修四无量心暂时可获得梵天界等人天福报。

⑤前辈大德非常重视四无量心。

华智仁波切和纽西隆多,始终强调若没修成四无量心,其他修行会十分渺茫。

4.四无量心是菩提心的基础。

《大圆满前行》等中都强调,修菩提心之前必须要修四无量心,如果没有四无量心,这种“菩提心”并不真实。

5.务必修持四无量心。

①修持的最深窍诀,应该依此实修。

A.堪布阿琼在《前行备忘录》中讲得非常殊胜。

B.《大圆满心性休息》讲了很多修四无量心的窍诀。

②在实际行动中衡量自己、观察自己。

A.具有四无量心,遇到众生会有平等心。

B.真心随喜众生获得快乐,说明菩提心修得不错。

C.如果产生嗔恨心、嫉妒心,说明菩提心还没有真正修成。

D.众生我执非常牢固,只是笼统地想一想“愿所有众生都获得快乐”,并不能有力地对治我执。

四.己二、正行——教诫修四禅:

以断欲行喜乐苦,四种禅定次第生,

梵天光明遍净天,广果天之四天界。

1.释义:

通过寻伺而断除贪结、嗔结,获得禅定所生的喜乐,并将心安住于一缘,这种境界称为“一禅”。(一禅有因和果,“因”指禅定的名称,“果”指转生到此天界中。以下均依此类推。)依靠禅定的明清之心,断除一禅的寻伺而获得的境界,就是“二禅”。通过舍心与正知正念断除喜心,仅剩下乐心,此为“三禅”。以念清净与舍清净断除乐心,完全远离禅定的八种过失——欲界的痛苦与忧恼、一禅的寻与伺、二禅的喜与乐、三禅的入息与出息,这种无有执著和过患的清净境界,即是“四禅”。欲界众生要想显示神通,必须入于四禅的禅定。以四种禅定为因,依次可转生到大梵天、光明天、遍净天与广果天中去。

2.四种禅定的境界。

①一禅:通过寻伺而断除贪结、嗔结,获得禅定所生的喜乐,并将心安住于一缘的境界。

②二禅:依靠禅定的明清之心,断除一禅的寻伺而获得的境界。

③三禅:通过舍心与正知正念断除喜心,仅剩下乐心的境界。

④四禅:以念清净与舍清净断除乐心,完全远离禅定的八种过失——欲界的痛苦与忧恼、一禅的寻与伺、二禅的喜与乐、三禅的入息与出息,这种无有执著和过患的清净境界。

3.修四种禅定的果报。

①通过坐禅让心得以寂静清凉的状态叫做“寂止”,具体修法暂时不谈。

②以四种禅定为因,依次可转生到大梵天、光明天、遍净天与广果天中去。

③具体而言,色界四禅共有十七天。

A.一禅包括三处,即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龙猛菩萨以大梵天作为一禅的代表,若能获得大梵天的果位,一禅的其他果位同样也能获得。因为有了禅定的因,果不可能得不到)。

B.二禅有三处,即少光天、无量光天、光明天(光明天为二禅的代表)。

C.三禅也有三处,即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遍净天为三禅的代表)。

D.四禅共有八处,分为凡夫地和圣者地:前三处为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由凡夫居住;它的上方为五净居天,即无热天、无烦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居住的全部是圣者(凡夫地以广果天为四禅的代表,但五净居天没有代表)。

④通过修持四禅定,可获得色界的这些果位。

4.四禅定的具体修法:可以参照《俱舍论》和《大圆满心性休息》。

5.修四禅的原因。

①不是要修行人发愿转生到天界去。

②强调在行持善法时,心要安住,与禅定相结合。

③如果发了广大的菩提心要超越一切世间,修行人需要了解所有的禅定支。

五.(后行)辛一、宣说善恶轻重:

恒贪不具对治法,功德主田之事生,

五种善恶更为重,故当精勤行大善。

1.释义:

无论善法还是恶业,其轻重的界限,有时间、意乐、有无对治、功德田、主田五方面的差别。

2.分别阐述影响善恶业轻重的五个方面。

①【时间】:

A.恒常造作,则罪业非常严重;

B.行善的时间越长越好;造恶的时间越短越好。

a.倘若经常行善,对一部经典今天也念、明天也念,今年也念、明年也念,一直不断行持善法,这种功德不可思议。

b.不管到哪里去,白天晚上只要有时间,就开始看书、念诵、行持善法,这样功德会越来越大。

c.有些屠夫、妓女长年累月地造恶业,会成为重业之因。

②【意乐】:如果心对行为特别耽著,则成为重业之因。

A.对善法非常贪执功德非常大。

B.造恶业有强烈的执著过患非常大。

③【有无对治】:有没有摧毁此业的对治法。

A.在杀生造业时,若产生后悔心,没有继续做下去,此业不会成为重业;

B.在行持善法时,若有宣扬功德等毁坏善根之法,此善业不会功德很大。

④【功德田】:即功德之根本——三宝。

A.凡是以三宝为对境,对其毁谤、挖苦、摧毁,则此恶业尤为严重;

B.若对其供养、恭敬、承侍,那么功德非常非常大。

⑤【主田】:包括可怜众生等苦田和父母等恩田。

A.若以父母等作为对境,进行承侍供养,功德非常大。

B.如果对父母等生嗔、谩骂、挖苦,过失也无法想象。

3.举例说明:

①行持善法时,以念《普贤行愿品》为例,五个条件都具足,功德特别大。

A.时间是经常念,不是念一次就可以了。

B.念的时候非常高兴,有一种强烈的欢喜心,并不是强迫或不乐意的情况下念的。

C.念的过程中,没有摧毁善根的任何违缘。

D.在三宝所依面前念诵。

E.念完后回向给一切众生或者供养上师三宝。

②从恶业方面,以杀生为例,五个条件都具足,造业的过患肯定特别大。

A.恒常杀生。

B.杀生时特别乐意,有强有力的嗔恨心。

C.没有摧毁此业的对治,也没有人劝不要杀。

D.在寺院等三宝所依面前,或于佛的诞生日杀生。

E.对境是苦田——可怜的众生。

③一个出家人无意中杀生,如不具足五个条件,罪业不一定成熟。

A.不是经常杀生;

B.杀生时没有强烈的意乐;

C.不是故意在三宝面前杀;

D.杀生后马上产生后悔心,拼命地忏悔。

4.观察自己所造之业的轻重,依靠佛经来衡量,明白取舍。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编辑:定解E08

审核:定解E07

定解E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