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多选题)
A.“我”与色蕴不是一体。
B.“我”与色蕴不是他体。
C.色蕴不依“我”存在。
D.色蕴有二十种我见。
2.关于五蕴所依,描述正确的是哪些?(多选题)
A.五蕴不是随心所欲就能产生的,必须要借助众生相续中的特定因缘。
B.在世俗中,蕴是由无明、业、爱等相互联合产生的。
C.万法在胜义中不生不灭、远离一切戏论。
D.蕴聚假合不是自性实有的“我”。
E.无我是五蕴的主宰者。
F.五蕴不是常有法。
3.通达无我的违品是什么?(多选题)
A.戒禁取见。
B.萨迦耶见。
C.我执。
D.怀疑。
E.戒律不清净。
F.福报不够。
G.没有根本上师。
4.关于获得证悟,以下表述正确的是?(多选题)
A.证悟空性的解脱,完全依赖于自己的精勤。
B.依靠上师的加持和威力。
C.断除三结。
D.修戒定慧。
E.修四谛法。
F.金刚道友的帮助。
G.发愿回向。
5.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多选题)
A.智慧是一切功德的根本。
B.修身念处是讲六度中的精进度。
C.修持四谛不用受戒。
D.见四谛能断生死。
6.阿底峡尊者一生的修行窍诀有哪些?(多选题)
A.修持菩提心。
B.正知正念。
C.无常。
D.无我。
E.时刻观自心。
7.如何修持身念处?(多选题)
A.观身体来自父母的不净种子。
B.观身体由36种不净物组成。
C.观身体吃下山珍海味,加工成臭秽的不净粪。
D.观身体实相不清净。
E.把身体看成空性的、无我的、虚假的。
F.末法时代体内没有可缘取的清净食物。
8. 关于三学理解不正确的是?(多选题)
A.大小乘对三学的讲法完全一样。
B.三学极其殊胜,必须去国内外最好的大学里学习。
C.三学是见道的本体。
D.行持三学最重要的是戒律、禅定和智慧,福报不是很重要。
E.比丘戒可以完全归摄在三学中,出家人行持三学就可以,不用专门再受比丘戒。
1
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多选题)
【答案】
A.“我”与色蕴不是一体。
B.“我”与色蕴不是他体。
C.色蕴不依“我”存在。
【解析】法本P50-51。D,选项错误,“我”与色蕴的四相关系是:“色非我”、“我不具色”“色亦不依我”、“非依存”,五蕴各自通过四相观察,总共有二十种我见,即佛经中常提到的“摧毁二十种萨迦耶见大山”。
2
关于五蕴所依,描述正确的是哪些?(多选题)
【答案】
A.五蕴不是随心所欲就能产生的,必须要借助众生相续中的特定因缘。
B.在世俗中,蕴是由无明、业、爱等相互联合产生的。
C.万法在胜义中不生不灭、远离一切戏论。
D.蕴聚假合不是自性实有的“我”。
F.五蕴不是常有法。
【解析】法本P53-55。五蕴的产生没有一个主宰者,也不是无缘无故而生的。月称论师也说:“经说依止诸蕴立,故唯蕴聚非是我。”因缘聚合的时候,“我”和五蕴可以现前,而一旦因缘不具足,由于胜义中一切皆空,世俗中无因也就不能起现,《入行论》亦云:“缘合见诸物,无因则不见。”因此,五蕴并不是像外道承认的由常法所造,而是以十二缘起所产生的。
3
通达无我的违品是什么?(多选题)
【答案】
A.戒禁取见。
B.萨迦耶见。
D.怀疑。
【解析】法本P57-60。“理应了知戒禁取,萨迦耶见及怀疑,结缚有中此三者,阻塞解脱城市门。”通达无我有三大违缘,因为有这三个障碍,以至于无法如理如实通达无我境界,即戒禁取见、萨迦耶见、怀疑。
4
关于获得证悟,以下表述正确的是?(多选题)
【答案】
A.证悟空性的解脱,完全依赖于自己的精勤。
C.断除三结。
D.修戒定慧。
E.修四谛法。
【解析】法本P57-62。颂词1:“解脱依赖于自己,他人不能作助伴,具足广闻戒定者,应当精勤修四谛。” 佛陀说过“吾为汝说解脱之方便,当知解脱依赖于自己。”证悟空性的解脱,完全依赖于自己的精勤,不可能仅靠他人帮助,就让你毫不费力地出离轮回。虽然有些论典说,依靠上师的加持和威力,可以让弟子往生净土,但这也要看你是否具有强烈的信心。如果没有信心,纵然佛陀亲临也无济于事,所以还是要靠自己。有些人自己不修行,一直依赖上师——“我的上师很了不起,我不用学法、不用修加行,什么都不用,天天睡懒觉就可以。我想上师的时候,就祈祷一两声,上师的智慧眼一直关注着我,哪怕我睡懒觉,可能也看着我吧!”你对上师有这么信心,当然非常好,可是若自己一点都不学,天天散乱懈怠、做非法事,你的上师再怎么伟大,可能也没有办法。因此,我们务必要精勤修行。修行的时候,先要对显密教法广闻博学,具备一定的智慧,同时,受一分以上的清净戒律,心要专注法义。具备戒定慧三学以后,应该进一步修持四谛:首先“当知苦谛”,了知世间各种各样的痛苦;然后“当断集谛”,明白苦谛的来源是集谛,对此应当断除;那用什么方式来断除呢?“依止道谛”,用道谛来断;断了之后,最终是“现前灭谛”。故ACE正确。
颂词2:“理应了知戒禁取,萨迦耶见及怀疑,结缚有中此三者,阻塞解脱城市门。” 通达无我有三大违缘,我们就是因为有这三个障碍,以至于无法如理如实通达无我境界。故D正确。
5
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多选题)
【答案】
A.智慧是一切功德的根本。
B.修身念处是讲六度中的精进度。
C.修持四谛不用受戒。
【解析】法本P61,63,64。“戒律”是一切功德的根本,法本P63,A选项表述错误;
别说慧学——说明出离染污品之理——厌离此生之方法——略说——颂词“自在忆念所属身,如来所示一捷径,彼当策励勤守护,丧失正念诸法亡。”修身念处是讲智慧度,法本P64科判,B选项表述错误;
我们务必要精勤修行。修行的时候,先要对显密教法广闻博学,具备一定的智慧,同时,受一分以上的清净戒律,心要专注法义。具备戒定慧三学以后,应该进一步修持四谛,法本P61,C选项表述错误;
《涅槃经》说:“若能见四谛,则得断生死。”法本P61,D选项表述正确。
6
阿底峡尊者一生的修行窍诀有哪些?(多选题)
【答案】
A.修持菩提心。
B.正知正念。
E.时刻观自心。
【解析】法本P65。阿底峡尊者一生有三大窍决:一是时时刻刻观自心;二是长期修持菩提心;三就是不忘正知正念。
7
如何修持身念处?(多选题)
【答案】
A.观身体来自父母的不净种子。
B.观身体由36种不净物组成。
C.观身体吃下山珍海味,加工成臭秽的不净粪。
E.把身体看成空性的、无我的、虚假的。
【解析】法本P64-65。身念处的观想方法非常多,你可以观想身体的来源是父母不净种子;身体的结构是36种不净物组成;身体的本性是吃下再清净的食物,也能加工成臭秽的不净粪。所以贪执身体没有任何意义,一想到身体的种种丑陋,就没必要天天忙着打扮、保养了。可如果忘失这种正念,任何善法功德都将毁于一旦。凡夫人对身体的执著非常强,若能将它看作是空性的、无我的、虚假的,修行会自然而然增长。
8
关于三学理解不正确的是?(多选题)
【答案】
A.大小乘对三学的讲法完全一样。
B.三学极其殊胜,必须去国内外最好的大学里学习。
C.三学是见道的本体。
D.行持三学最重要的是戒律、禅定和智慧,福报不是很重要。
E.比丘戒可以完全归摄在三学中,出家人行持三学就可以,不用专门再受比丘戒。
【解析】法本P62-63。修道的本体是戒定慧三学,它包括佛教的所有内容,因此小乘也讲三学,大乘也讲三学,只不过有些内容不同而已,实际上它的大体意思没什么差别。我们作为修行人,一定要学习殊胜三学。为什么叫“殊胜”呢?因为外道与世间道没有这种教言,清华大学也好、哈佛大学也好,任何高等学府中都得不到三学教义,因此,它是极其殊胜、无与伦比的知识。
我经常这样想:你们可以说有非常深厚的福分,否则在末法时代,不可能遇到如此殊胜的大乘法门。
出家和在家的区别,主要是以戒律来划分,在家人要守持五戒,而比丘有4个他胜罪、13个僧残罪、120个堕罪、4个向彼悔、112个恶作罪,共有253条出家戒,比丘尼还有更多戒条。这些戒条是受比丘戒的人必须遵守的,可是乐行国王只要认认真真地行持三学,出家人的戒条就可以间接包括在这里面,而且大乘菩萨戒的根本戒和支分戒也间接包括在这里面。
编辑:定解E01
审核:定解E04
定解E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