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本课重点:
1.认识到修行的重要性,恒时以正知正念观察自己。
2.修行归根结底就是断恶行善。
3.对净土法门生起信心,并为了利益众生而发愿往生净土。
4.了知五浊的含义。
5.了知《佛说阿弥陀经》不共特点,应精进受持,并善巧弘扬。
本课难点:
1.闻思最终要落在实修上,才能在临终往生时有把握。
2.通过系统闻思、广闻博学、与有智慧的人辩论遣除怀疑与邪见。
3.对净土法门生起不退转信心,并精进修行,发愿往生净土。
4.对自己的善根与修行境界善加保护。
5.每年7天闭关,种下往生净土的善根。
本课经文:
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东方亦有阿閦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焰肩佛、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胜音佛、难沮佛、日生佛、网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杂色宝华严身佛、娑罗树王佛、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弥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
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佛说此经已,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二
课前开示
1.修行重要性:
①最关键、最需要的就是修行。
A.要观察自己的修行如何。
B. 作为一个佛教徒,如果没有真正去修行,大限来临时都不一定有用。
②上师讲再多的法,我们听再多的法,始终不修行也没有实义。
2.城市中的修行:
①现状对比:
A.大多数城市里的修行人会受环境和人的影响,跟恶友接触后,心态言行逐渐会改变。
B.个别城市里的修行人如火中莲花般多年如一日精进修行。
②为避免受到环境和恶友的影响,我们应恒时以正知正念观察自己。
③每年应闭关七天修法。
A.违缘:末法时代众生琐事众多。
违缘来源:其实很多事是自己心里放不下。
B.应遣除违缘精进修行之理。
a.已获得解脱的绝佳机遇——人身宝,应该精进行善。
b.这个肉身只能活一段时间,离世时不得不放下一切。
C. 闭关修行开示:
a.不要一直忙忙碌碌,直到无常来临才后悔。
b.在修行的过程中,完全断掉分别散乱有一定困难,但七天不说话,尽量断恶行善,都可以做到。
c.即使有点不习惯,但没有不能放下的事情。
3.修行法要选择。
①行持善法时,要选择密法、净土法等容易成就的法要。
②一日至七日一心念佛,种下往生净土的善根。
③将法王上师的法门与阿弥陀佛的法门结合起来,一辈子至少进行几次七天的闭关,绝对可以往生净土。
4.何为修行?
①所谓的修行,归根结底就是断除恶法、行持善法,除了诸恶莫作、 诸善奉行这两点以外,再没有其他的修行了。
②上师传法只是具体方法有所差别,传的法都是要求断恶行善。
③最重要的是烦恼日渐减退,相续中逐渐产生善念:对诸佛菩萨生起不退转的信心,对业因果生起极大的恐怖心,对上师和圣法生起清净的欢喜心。
【教言】噶当派大德:“人的修行境界是高还是低,通过相续中烦恼减退与否可以推知,并不在于眼睛看到什么。”
经文解读
1.恒河沙数诸佛称赞护念。
①东方。
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东方亦有阿閦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A.释义:见法本P55第4段。
B.广长舌相。
a.佛陀三十二相之一,从来不说妄语,生生世世说真实语所感。
【教证】《中阿含经》:“广长舌者,舌从口出遍覆其面,是谓大人大人之相。”
【教证】《大智度论》:“舌相如是,语必真实……若人舌能覆鼻,言无虚妄。”
b.佛陀在有特殊必要时才会示现广长舌相。
c.诸佛以广长舌相赞叹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不可思议功德以及诸佛护念的这部经典(为主的净土法门),凡夫人应信受。
C.佛陀名号含义。
阿閦鞞佛:就是不动佛,意为不被四魔违顺所动。
须弥相佛:又名山幢如来,意为金容相好犹如须弥山。
大须弥佛:意为身体高大犹如须弥山。
须弥光佛:意为身体高大且智慧光芒遍及一切。
妙音佛:意为其声微妙,在远方也能听闻。
②南方。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焰肩佛、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A.释义:见法本P56第5段。
B.佛陀名号含义。
日月灯佛:意为身体和智慧的光芒犹如日月。
名闻光佛:意为有大名闻,光照内外。
大焰肩佛:意为从身肩发出光焰。
须弥灯佛:意为身体和智慧的光犹如大灯,能破一切黑暗。
无量精进佛:意为利益一切众生始终无有疲倦。
C.上师开示。
a.众生可怜相:
南瞻部洲众生疑心重。
处于四颠倒。
所谓四颠倒,“凡夫不知一己与世界之真相本为无常、苦、无我、不净,而生之四种谬误见解。常,以为人将永远存在;乐,以为人生是快乐的;我,以为有自由、自主、可掌握的主体之‘我’;净,以为身心是清净的。此亦即四颠倒。”(《佛学大辞典》)为对治这四种颠倒,佛家教众生修习“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等四念处。
三界众生邪知邪见方面多如须弥山,正知正见方面少如芝麻。
b.过患:对佛教的真理不信,因为不信佛语,所以经常沉溺在轮回中。
【教证】《父子合集经》:“于欲乐无厌,不信受佛语,破坏自福业,流转轮回海。”
c.应取:
当自己稍微有一点善根和修行境界时,一定要善于保护。
不管持戒、闻思还是修行的功德,都要以菩提心和无缘智慧摄持作回向,让它们在菩提道上永远伴随自己。
比喻:以存钱比喻回向积累善根。
闻思教理,建立正确的价值观,重视善根的积累。
③西方。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A.释义:见法本P58第3段。
B.佛陀名号含义。
无量寿佛:佛陀以及眷属寿命无量;
无量相佛:相好庄严无比,具有无量无边的功德。
无量幢佛:身高犹如胜幢。
大光佛:身体和智慧的光芒无所不照。
大明佛:具有三明,无所不知。
宝相佛:内外二相都无比庄严。
净光佛:无有任何不清净和有漏的法,发出清净的光芒。
C.上师开示:
a.我们一定要对阿弥陀佛及其刹土的功德有信心。
应生信心之理:释迦牟尼佛再三宣说,东南西北的无量佛陀也一直称赞阿弥陀佛及其刹土的功德。
信心的违品:怀疑。
怀疑的过患:即使往生到极乐世界,莲花也不会开启,只能听到佛陀说法的声音,而不得面见阿弥陀佛。
断除怀疑的方法:
🔹广闻博学,如智者大师《净土十疑论》、麦彭仁波切《净土教言》。
🔹跟有智慧的人辩论。
通过辩论与学习产生信心、遣除怀疑之理:
🔹心中非理的怀疑就会变成合理的怀疑,最终不得不承认净土法门;
🔹依靠教量成立往生极乐世界之理,并不是依靠凡夫的不堪为正量的眼耳鼻舌身意分别念。
b.生起信心之后,具足一定的精进。
往生极乐世界主要靠自己,关键是自己活着时对此法门产生定解,发起精进。
【教证】《无量寿经》:“宜各勤精进,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绝去,往生安养国。”
④北方。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胜音佛、难沮佛、日生佛、网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A释义:见法本P60第1段。
B.佛陀名号含义。
焰肩佛:意义和大焰肩佛相同。
最胜音佛:音声美妙,胜过其他任何声音。
难沮佛:一切魔众不能阻挠。
日生佛:依靠智慧的日光令众生生起善念。
网明佛:施设教法之网,令众生产生明了,解开一切疑惑。
⑤下方。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A.释义:见法本P60第4段。
B.佛陀名号含义。
师子佛: “师”通“狮”,狮子在百兽中为自在,此佛于法中自在,狮子能摧伏百兽,此佛能摧伏四魔。
名闻佛:美名振十方。
名光佛:闻其名、见其光能生起觉悟。
达摩佛:“达摩”是“法”的意思,此佛以正法为身,通达一切有为、无为法。
法幢佛:广开大法,高如胜幢。
持法佛:能受持过去如来的法交付于未来。
⑥上方。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杂色宝华严身佛、娑罗树王佛、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弥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A.释义:见法本P61第3段。
B.佛陀名号含义。
梵音佛:声音美妙,能令闻者心悦;
宿王佛:如同月亮为星宿之王,此佛为十地菩萨二乘凡夫之王。
香上佛:戒香熏修,无过其上。
香光佛:身出妙香、光芒利益众生。
杂色宝华严身佛:各种颜色的珍宝莲花严饰其身。
娑罗树王佛:如娑罗树胜过一切树,此佛功德胜过一切众生。
宝华德佛:身智功德如珍宝莲花。
见一切义佛:智慧照见一切万法。
如须弥山佛:智慧和福德犹如巍巍须弥山一样。
C.不同译本内容对照。
a.译本差异。
鸠摩罗什和藏文的译本中只说了东南西北上下六方佛。
玄奘的译本中还有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四方佛。
b.差异之因。
可能是翻译时所依版本不同,译文虽然有些差别,但大致相同。
⑦此经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之因。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A.释义:见法本P62第3段、第7段
B.一切诸佛所护念
a.被护念者:若听到这部经典以及上述佛陀的名号
b.得谁护念:为一切诸佛所护念
c.为何得护念:今生能听闻此法,是宿世的因缘所致
d.得到何种护念:皆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听闻此经,有了往生和不退转的因缘;
【教证】《无量寿经》:“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在不造五无间罪和谤法罪的基础上精进修持净土法门,一定能往生到极乐世界
传承上师和诸佛的金刚语毫无欺惑。
【教言】喇拉曲智仁波切《极乐愿文大疏》:诸佛菩萨和传承上师根本不会欺惑我们,凡是如法修持此净土法门者必定会往生极乐世界。
【教证】《妙法莲华经》:“佛无不实语,智慧不可量。”
③通过长期闻思可断除邪见、生起信心。
2.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
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①释义:见法本P64第4段、第7段。
②无数人往生极乐世界之因。
A.发愿: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
B.结果:已生今生当生。
C.原因:阿弥陀佛的弘愿和自己的信愿具足后的缘起。
③应发愿往生净土。
A.信受净土法。
B.发愿往生净土。
a.发愿非常重要。
b.如何发愿:我要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而要利益众生则必须首先往生极乐世界,所以我要发愿求生净土。
c.【教证】《莲宗宝鉴》:“佛无不实语,岂是虚诳言?但当自精勤,一心求净土。”
3.诸佛赞叹释尊宣说的净土法。
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①释义:见法本P65第4段、P66第3段。
②佛法是世间难信之法。
A.众生的心被无明烦恼所覆盖。
B.佛陀所说的都是真理。
C.凡夫的思想和佛法的真理会有一定的隔阂。
③诸佛赞叹释迦牟尼佛之因。
A.一般五浊恶世很难有佛出世。
B.在这样的五浊恶世,释迦牟尼佛能获得无上正等觉果位,并且给众生转无上法轮,这确实非常稀有难得!
④五浊。
A.劫浊:指时劫恶劣,各种灾难频生。
B.众生浊:指人们福德浅薄,苦多乐少。
C.见浊:指众生见解低劣,邪见猖獗,无有正见。
D.烦恼浊:指众生贪嗔痴等烦恼炽盛,素质低劣,蛮横恶劣。
E.命浊:指众生寿命短暂。
⑤对净土法门生起信心。
A.唐译的补充经文。
又舍利子,于此杂染堪忍世界五浊恶时,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闻说如是一切世间极难信法,能生信解,受持演说,如教修行,当知是人甚为希有,无量佛所曾种善根。是人命终定生西方极乐世界,受用种种功德庄严清净佛土大乘法乐,日夜六时亲近供养无量寿佛,游历十方,供养诸佛,于诸佛所闻法授记,福慧资粮疾得圆满,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经文重要意义:如果听闻此经后,不仅自己受持读诵,并且为别人宣说,让别人也修持此法,这种人一定能往生极乐世界。
B.对阿弥陀经的受持方法
a.不光要读诵此经,还要正确理解并忆念经文的内容
b.在懂道理的基础上受持并弘扬此经
c.通过方便法令他人逐渐信受此法
【公案】《喜马拉雅大成就者的故事》中女儿善巧度化不信佛的建筑师父亲。(详见法本第67页)
C.净土法门的无量功德
【教证】《观经》:“若善男子及善女人,但闻佛名二菩萨名,除无量劫生死之罪,何况忆念……当知此人即是人中芬陀利花,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
4.法圆满。
佛说此经已,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释义:见法本P67第5段。
学习《阿弥陀佛》的意义
1. 此经的不同特点。
这部经没有经过舍利子、目犍连、文殊菩萨等劝请,是佛陀直接向有缘众生宣讲的。
对众生有无比利益。
2.学佛人应继承汉地传统,常念《阿弥陀经》。
3.劝勉常念《阿弥陀经》之因。
对生者:一定能种下往生的殊胜善根;
对亡者:超度时念《阿弥陀经》对亡者有非常大的利益。
编辑:定解D52
审核:定解G11
定解E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