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 |《佛说阿弥陀经释》第04课

本课脉络

本课重点:

1.认识到修行的重要性,恒时以正知正念观察自己。

2.修行归根结底就是断恶行善。

3.对净土法门生起信心,并为了利益众生而发愿往生净土。

4.了知五浊的含义。

5.了知《佛说阿弥陀经》不共特点,应精进受持,并善巧弘扬。

本课难点:

1.闻思最终要落在实修上,才能在临终往生时有把握。

2.通过系统闻思、广闻博学、与有智慧的人辩论遣除怀疑与邪见。

3.对净土法门生起不退转信心,并精进修行,发愿往生净土。

4.对自己的善根与修行境界善加保护。

5.每年7天闭关,种下往生净土的善根。

本课经文:

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东方亦有阿閦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焰肩佛、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胜音佛、难沮佛、日生佛、网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杂色宝华严身佛、娑罗树王佛、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弥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

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佛说此经已,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课前开示

1.修行重要性:

最关键、最需要的就是修行。

A.要观察自己的修行如何。

B. 作为一个佛教徒,如果没有真正去修行,大限来临时都不一定有用。

上师讲再多的法,我们听再多的法,始终不修行也没有实义。

2.城市中的修行:

现状对比:

A.大多数城市里的修行人会受环境和人的影响,跟恶友接触后,心态言行逐渐会改变。

B.个别城市里的修行人如火中莲花般多年如一日精进修行。

为避免受到环境和恶友的影响,我们应恒时以正知正念观察自己。

每年应闭关七天修法。

A.违缘:末法时代众生琐事众多。

违缘来源:其实很多事是自己心里放不下。

B.应遣除违缘精进修行之理。

a.已获得解脱的绝佳机遇——人身宝,应该精进行善。

b.这个肉身只能活一段时间,离世时不得不放下一切。

C. 闭关修行开示:

a.不要一直忙忙碌碌,直到无常来临才后悔。

b.在修行的过程中,完全断掉分别散乱有一定困难,但七天不说话,尽量断恶行善,都可以做到。

c.即使有点不习惯,但没有不能放下的事情。

3.修行法要选择。

行持善法时,要选择密法、净土法等容易成就的法要。 

一日至七日一心念佛,种下往生净土的善根。

将法王上师的法门与阿弥陀佛的法门结合起来,一辈子至少进行几次七天的闭关,绝对可以往生净土。

4.何为修行?

所谓的修行,归根结底就是断除恶法、行持善法,除了诸恶莫作、 诸善奉行这两点以外,再没有其他的修行了。

上师传法只是具体方法有所差别,传的法都是要求断恶行善。

最重要的是烦恼日渐减退,相续中逐渐产生善念:对诸佛菩萨生起不退转的信心,对业因果生起极大的恐怖心,对上师和圣法生起清净的欢喜心。 

【教言】噶当派大德:人的修行境界是高还是低,通过相续中烦恼减退与否可以推知,并不在于眼睛看到什么。” 

 

经文解读

1.恒河沙数诸佛称赞护念。

东方。

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东方亦有阿閦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A.释义:见法本P554段。

B.广长舌相。

a.佛陀三十二相之一,从来不说妄语,生生世世说真实语所感。

【教证】《中阿含经》:广长舌者,舌从口出遍覆其面,是谓大人大人之相。

【教证】《大智度论》:舌相如是,语必真实……若人舌能覆鼻,言无虚妄。

b.佛陀在有特殊必要时才会示现广长舌相。

c.诸佛以广长舌相赞叹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不可思议功德以及诸佛护念的这部经典(为主的净土法门),凡夫人应信受。

C.佛陀名号含义。

阿閦鞞佛:就是不动佛,意为不被四魔违顺所动。

须弥相佛:又名山幢如来,意为金容相好犹如须弥山。

大须弥佛:意为身体高大犹如须弥山。

须弥光佛:意为身体高大且智慧光芒遍及一切。

妙音佛:意为其声微妙,在远方也能听闻。

南方。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焰肩佛、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A.释义:见法本P565段。

B.佛陀名号含义。

日月灯佛:意为身体和智慧的光芒犹如日月。

名闻光佛:意为有大名闻,光照内外。

大焰肩佛:意为从身肩发出光焰。

须弥灯佛:意为身体和智慧的光犹如大灯,能破一切黑暗。

无量精进佛:意为利益一切众生始终无有疲倦。

C.上师开示。

a.众生可怜相:

b.过患:对佛教的真理不信,因为不信佛语,所以经常沉溺在轮回中。

【教证】《父子合集经》:于欲乐无厌,不信受佛语,破坏自福业,流转轮回海。

c.应取:

西方。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A.释义:见法本P583段。

B.佛陀名号含义。

无量寿佛:佛陀以及眷属寿命无量;

无量相佛:相好庄严无比,具有无量无边的功德。

无量幢佛:身高犹如胜幢。

大光佛:身体和智慧的光芒无所不照。

大明佛:具有三明,无所不知。

宝相佛:内外二相都无比庄严。

净光佛:无有任何不清净和有漏的法,发出清净的光芒。

C.上师开示: 

a.我们一定要对阿弥陀佛及其刹土的功德有信心。

🔹广闻博学,如智者大师《净土十疑论》、麦彭仁波切《净土教言》。

🔹跟有智慧的人辩论。

🔹心中非理的怀疑就会变成合理的怀疑,最终不得不承认净土法门;

🔹依靠教量成立往生极乐世界之理,并不是依靠凡夫的不堪为正量的眼耳鼻舌身意分别念。

b.生起信心之后,具足一定的精进。

北方。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胜音佛、难沮佛、日生佛、网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A释义:见法本P601段。

B.佛陀名号含义。

焰肩佛:意义和大焰肩佛相同。

最胜音佛:音声美妙,胜过其他任何声音。

难沮佛:一切魔众不能阻挠。

日生佛:依靠智慧的日光令众生生起善念。

网明佛:施设教法之网,令众生产生明了,解开一切疑惑。

下方。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A.释义:见法本P604段。

B.佛陀名号含义。

师子佛:,狮子在百兽中为自在,此佛于法中自在,狮子能摧伏百兽,此佛能摧伏四魔。

名闻佛:美名振十方。

名光佛:闻其名、见其光能生起觉悟。

达摩佛:达摩的意思,此佛以正法为身,通达一切有为、无为法。

法幢佛:广开大法,高如胜幢。

持法佛:能受持过去如来的法交付于未来。

上方。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杂色宝华严身佛、娑罗树王佛、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弥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A.释义:见法本P613段。

B.佛陀名号含义。

梵音佛:声音美妙,能令闻者心悦;

宿王佛:如同月亮为星宿之王,此佛为十地菩萨二乘凡夫之王。

香上佛:戒香熏修,无过其上。

香光佛:身出妙香、光芒利益众生。

杂色宝华严身佛:各种颜色的珍宝莲花严饰其身。

娑罗树王佛:如娑罗树胜过一切树,此佛功德胜过一切众生。

宝华德佛:身智功德如珍宝莲花。

见一切义佛:智慧照见一切万法。

如须弥山佛:智慧和福德犹如巍巍须弥山一样。

C.不同译本内容对照。

a.译本差异。

鸠摩罗什和藏文的译本中只说了东南西北上下六方佛。

玄奘的译本中还有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四方佛。

b.差异之因。

可能是翻译时所依版本不同,译文虽然有些差别,但大致相同。

此经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之因。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A.释义:见法本P623段、第7

B.一切诸佛所护念

a.被护念者:若听到这部经典以及上述佛陀的名号

b.得谁护念:为一切诸佛所护念

c.为何得护念:今生能听闻此法,是宿世的因缘所致

d.得到何种护念:皆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教证】《无量寿经》: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教言】喇拉曲智仁波切《极乐愿文大疏》:诸佛菩萨和传承上师根本不会欺惑我们,凡是如法修持此净土法门者必定会往生极乐世界。

【教证】《妙法莲华经》:佛无不实语,智慧不可量。

通过长期闻思可断除邪见、生起信心。

 

2.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

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释义:见法本P644段、第7段。

无数人往生极乐世界之因。

A.发愿: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

B.结果:已生今生当生。

C.原因:阿弥陀佛的弘愿和自己的信愿具足后的缘起。

应发愿往生净土。

A.信受净土法。

B.发愿往生净土。

a.发愿非常重要。

b.如何发愿:我要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而要利益众生则必须首先往生极乐世界,所以我要发愿求生净土。

c.【教证】《莲宗宝鉴》:佛无不实语,岂是虚诳言?但当自精勤,一心求净土。

 

3.诸佛赞叹释尊宣说的净土法。

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释义:见法本P654段、P663段。

佛法是世间难信之法。

A.众生的心被无明烦恼所覆盖。

B.佛陀所说的都是真理。

C.凡夫的思想和佛法的真理会有一定的隔阂。

诸佛赞叹释迦牟尼佛之因。

A.一般五浊恶世很难有佛出世。

B.在这样的五浊恶世,释迦牟尼佛能获得无上正等觉果位,并且给众生转无上法轮,这确实非常稀有难得!

五浊。

A.劫浊:指时劫恶劣,各种灾难频生。

B.众生浊:指人们福德浅薄,苦多乐少。

C.见浊:指众生见解低劣,邪见猖獗,无有正见。

D.烦恼浊:指众生贪嗔痴等烦恼炽盛,素质低劣,蛮横恶劣。

E.命浊:指众生寿命短暂。

对净土法门生起信心。

A.唐译的补充经文。

又舍利子,于此杂染堪忍世界五浊恶时,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闻说如是一切世间极难信法,能生信解,受持演说,如教修行,当知是人甚为希有,无量佛所曾种善根。是人命终定生西方极乐世界,受用种种功德庄严清净佛土大乘法乐,日夜六时亲近供养无量寿佛,游历十方,供养诸佛,于诸佛所闻法授记,福慧资粮疾得圆满,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经文重要意义:如果听闻此经后,不仅自己受持读诵,并且为别人宣说,让别人也修持此法,这种人一定能往生极乐世界。

B.对阿弥陀经的受持方法

a.不光要读诵此经,还要正确理解并忆念经文的内容

b.在懂道理的基础上受持并弘扬此经

c.通过方便法令他人逐渐信受此法

【公案】《喜马拉雅大成就者的故事》中女儿善巧度化不信佛的建筑师父亲。(详见法本第67页)

C.净土法门的无量功德

【教证】《观经》:若善男子及善女人,但闻佛名二菩萨名,除无量劫生死之罪,何况忆念……当知此人即是人中芬陀利花,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

4.法圆满。

佛说此经已,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释义:见法本P675段。

 

学习《阿弥陀佛》的意义

1. 此经的不同特点。

这部经没有经过舍利子、目犍连、文殊菩萨等劝请,是佛陀直接向有缘众生宣讲的。

对众生有无比利益。

2.学佛人应继承汉地传统,常念《阿弥陀经》。

3.劝勉常念《阿弥陀经》之因。

对生者:一定能种下往生的殊胜善根;

对亡者:超度时念《阿弥陀经》对亡者有非常大的利益。

编辑:定解D52

审核:定解G11

定解E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