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辅导 | 《修心利刃轮释》第19课

圆函堪姆 第一次

圆函堪姆 2019

《修心利刃轮》19课法师辅导笔录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诸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意。

为度化一切天边无际的有情而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因为这段时间时间上面安排不过来,所以我这次以录音的方式跟大家交流这一堂课。那我们后面,下一个星期二的话就是辅导最后一堂,会现场跟大家讲,现场来辅导。时间还是应该在周二的时间,一点半,就不会再调整了。

那么这次这个十九课的内容主要是宣讲到了行持两种他利菩提心当中的修胜义菩提心的这一部分。这一部分的内容非常的殊胜,也是我们佛法的精华,它主要讲到了缘起性空的问题。

戊二(修胜义菩提心)分三:一、略说连接文;二、以观察修广说;三、以安住修摄义。

己一、略说连接文:

如是而行败此敌,如是而行败妄念,

串习无我无念智,色身因果岂不得?

那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知道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连接文。那么上一堂课主要讲到了世俗菩提心的内容,通过世俗菩提心可以在我执上面有一种很大的压制的作用。所以总体来说这个《修心利刃轮》基本上用的是这样的一种方法,就是前面从因果的角度来分析,所有的我们这些种种的痛苦、面临的不悦意的际遇全是源于我执而导致的,这是一方面。后面的话就是讲到了用这个忿怒本尊的威猛教言来摧毁自相续当中的妄念分别。就是前面从寂静的角度来摧毁,后面从忿怒的角度来摧毁。那么这是讲到的像一些大威德本尊的修法和心咒,真正的修法上师仁波切虽然这次没有传,但是如果道友们真的有信心,以念诵本尊心咒的方式也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来摧毁妄念分别。

那么再往后面就讲到了两种利他心,就是世俗菩提心还有胜义菩提心。上一堂课讲到的世俗菩提心提到了自他相换的修法,就是舍弃自我而奉献他人。这些道理实际上也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治我执,是一个特别好的、也是我们现在就能够用得到的那种世俗方便。虽然从我们一般情况讲,我执的直接对治力、直接的对治违品用空性来对治,无我空性来对治,这也是今天会涉及到的一些内容。但是当你的心相续当中没有产生空性智的时候,道理上虽然明白,但不一定能够马上就用这个空性慧断的掉我执,但它功德确实很大。

那我们平时在相续还没有达到这样一个智慧成熟的境界的时候,世俗菩提心的发心是相当相当重要的。这颗心只要我们不管是善根利智者还是钝根者,只要你能够串习,全部都有机会在相续中生起一种哪怕是相似的菩提心,它在相当程度上可以断除我执,具有很大的功德。

那我们今天首先看这个“略说连接文”,就是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

那么“如是而行”其实也就是指的前面我们所用的,不管是寂静方面、忿怒方面还是菩提心方面的这些种种的方法,如果是“如是而行”的话,则能够“败此敌”,就是能够打败我执的敌人。“如是而行败妄念”,可以败除分别妄念。“串习无我无念智”,上师这里也讲了就是这个串习非常重要。我们得到这些大乘的教言如果不修,光从理论上知道,是决定不足够的,它没有一点力量能够断除自己的烦恼。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有些道友闻思过程中也有这个感受说,“那我觉得还是断除了一些烦恼,我的烦恼比以前减轻了。”这是一种闻思的力量,我承认。但是如果要想解决根本的问题的话,还是相差很远的一大截子啦。这个是没办法的,必须要实修。那么这个实修,所谓的修行,如果说的通俗一点就是串习的意思,长年累月的去串习。说到修行的话它是急不得的,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像吃快餐面一样或者闻思熬个三天三夜的话,我也能考个七八十分,我成绩能拔一截子。修行的话你熬个三天三夜你就想修行有什么成果,这个是相当困难的。它需要一个就像《前行》当中所讲的“不紧不松”的方式长期稳固的去串习。以前上师仁波切在讲课的时候经常会提这一点。就是我们这个修法其实不需要特别复杂,这个修法的内容也不是说需要面面俱到什么都要有,特别多。我本尊心咒的话我要有智慧本尊方面的,还要有大悲本尊观音菩萨的,还要具足佛陀的力量我再修一个大势至菩萨,我还要遣除违缘所以我一定要修莲师和度母,我还要增上顺缘的话我要修什么什么,还有福的也是不可缺少的,地藏王菩萨也要经常祈祷。它不是那样的道理,这个修行它不是这个道理。而是我们说把所有的修法专一。真正的修行不需要很多很复杂,你自己对哪一种法特别的有信心,你对这个法非常有信心或者对某一个本尊特别有信心,那你就抓住这个修法一辈子不变,那就OK了。甚至于我们说有的时候哪怕是简单的、习惯性的早晚念二十一遍百字明啦,习惯性的晚上在临睡前、早晨清醒的时候你能够忆念得起上师修一点点忆念上师或者是祈祷上师或者是上师瑜伽,或者是早晚能够习惯性的必定会磕三个头。就是这么简单的这种很简单的一些修行的内容,你要是能坚持一生,说不定在临命终时的时候你就是靠这种简单的因缘会有解脱的机会的。

讲起来就是每个人对修法的信心暂时会有,然后对某一种修法能够坚持一个月两个月或者三年五载的,这个大部分人能做到。但是能够一辈子不变的这种方式稳定的、很稳定,那个心非常的稳定,就像磐石一样。他对这部法如果他选中了,他有信心他不会退他不会变化不会倒不会被违缘所摧毁,他一直不管自己的环境是顺缘具足也好还有具有多么大的违品的话,他一直会行持。这种修行是最好的一个状态,这是最好的,而且修行特别讲究这一点。你要是只要在这一方面能够把握住的话,那么是有机会能获得解脱的,真的是有机会获得解脱。

对于这个串习很有讲究,它里面也是有一些窍诀在当中。串习大家都知道“哦,修行就是反复反复的去串习”,但是这个串习还讲到里面其中一些要点我们要把握住,串习出来这个结果是非常好的。那么串习什么呢?“无我无念智”。这里又讲到说,这个“无我”当然也就指的是空性智慧,“无念智”主要侧重从大悲方便来说,那么实际上也就是指的是一种大乘的这个智悲双运的修法。在一种大乘的智悲双运的这样一种境界当中不断地去串习,最终必定能够现前果位,就是“色身因果岂不得”。什么叫“色身因果”呢?就是我们说获得色身则必定讲到了我们现前佛果的这种境界,对吧?真正的空悲双运去修行绝对能得到佛的法身。那么得到佛陀这种法身的话,它的这个因缘它就是以这个以前在一些经教里面就是讲的或者以空性作为根本因大悲作缘,或者是以大悲作因空性作缘,这就是根据众生根基不相同会有几种不同的引导次第。那么不管是哪一种,如果说是大悲方便的话,最终他得到的是佛陀色身之果,就是报、化二身,然后空慧最终会得到佛陀的法身之果。所以这种所谓的色身因果是依靠这种因缘决定得到果法,岂会不得呢?怎么会得不到呢?如果说我们的修法是围绕这空悲二者,能够圆满地去修习的话,决定能够得到佛的三身果位而不会得到那种暂时的果位,就肯定是能够得到佛的三身之果的,这个是绝对不会得不到的,就叫做“色身因果岂不得”。这是这段颂词简单字面上的一个含义。

那我们对于这一段它实际上是一个承上启下。前面的这两句就简单的讲到我们通过前面我们已经学过的这18堂课的所有内容当中的这种种的修法,决定能够“败此敌”能够“败妄念”,从前面承接过来。后面又提到了如果说能够修行大悲空性双运的真正大乘道的核心的话,那么决定能得到三身之果位。这个道理就已经过渡到了后面所强调的这个所谓胜义空性方面的教言。

所以说,我今天这里就广的发挥就没有,承上启下文就不广发挥了。后面有一些缘起性空特别根本的特别重要的一些观点跟大家着重说一下。我想这个思路清晰就可以,那么这个略说连接文我们就解释到这里。

己二(以观察修广说)分三:一、抉择实相空性无我;二、实修现相无欺缘起;三、宣说甚深现空无别。

庚一、抉择实相空性无我:

那么从接下来以后,我们下面就看第二个科判里面讲到的“以观察修广说”。那么“以观察修广说”它这里的抉择方法从三个方面,首先第一个“抉择实相空性无我”,第二是“实修现相无欺缘起”,这两个科判非常重要。第三是“宣说甚深现空无别”。

那么首先我们看第一个“抉择实相空性无我”就侧重的是从空慧胜义菩提心的这个“抉择实相空性”的角度来讲。那么上师仁波切在这里也是跟大家说这段颂词里面所抉择的这个实相空性无我,侧重的是从后得位的角度来抉择的。我这里简单的解释一下所谓的“入定”和“后得”的区别。那么后得位它是主要起现这个空性无我是以一种我们说的如同水月一般的缘起性空的道理,它主要从这个角度来抉择。这个不是说境界不高,那它没有抉择入定的那个真正明空双运的真正的实相——就是入定的这种离戏大空的境界,是不是就是不是最了义的呀?我们不能这样理解。因为《修心利刃轮》是一个实修的窍诀,它观待有情的相续来讲,后得位的这个如梦如幻的缘起性空的道理对我们更加实用。

入定的这种境界就一般我们讲,真实的能够现前入根本慧定的境界只有一地菩萨以上,那么一地菩萨以上所现前的入根本慧定境界的时候照见的是什么呢?就是万法明空双运的本体。一切的万法就是心法、色法,器情世界全部包括在其中,乃至于涅槃之法也全部包括在其中,全部是明空双运的本性,这是他入定所照见的。

那么入定的这种相我们有的时候叫明空双运有的时候也会叫显空双运,这个“显”就是指的它显现的是万法本性真实的大光明,而“空”是指与它双运的。这个“双运”不是指的两个,我以前解释过,所谓双运的意思就是无离无合。那么既然没有合没有离,什么样的情况有合有离呢?就是有两个法。如果有两个法存在的话,那么我们说它合在一起了或者说它离开了,两个法分离了。但是为什么叫无离无合呢?就是因为它本来就不是两个,它不是两个法,所以叫无离无合。

现在有很多人像上师课上也说,现在好多人一看到“双运”这个词的话就是有一种不清净的染心在,好像是属于世间的一种贪染一样。其实他们不了解佛教里面讲到显空双运、明空双运、乐空双运、觉空双运等等。讲这些词的时候,这个“双运”的概念在我们佛教专用的术语里面是指的无离无合,就是没有两个就是一个,它本体就是一个的意思。从来不会远离也不会有什么合,因为一个法不存在什么合不合的问题,所以就不可能有合和离。只有两个法才会存在一个合起来或者是把它分离的那个概念,是这样的意思,它代表着二者无二无别的含义。也就是说,我们讲到的这个比如说入定位的入根本慧定的境界它所照见的这个显空双运,显现的话,所有不清净的显法全部隐没,就是显现的是它本性的这个明分。

我们如果从三转的一些好懂的比喻来解释的话,就比如说有眼翳的人他把海螺看成黄螺。那么当他眼翳病好了以后,他就看到了他原来白螺的相。所以黄螺就如同像我们现在所见到的不清净的器情世界的这种种显现,它是一种虚妄假法,那么白螺实际上是它的实相。那么这个白螺跟黄螺的关系是不是两个法呢?不是。那又能不能说一个法呢?从现象上海不能这么讲,也不能说黄色就是白色,对不对?但是它二者就是说有法和法性的关系一样,不可能分离。因为除了那个白色之外找不到一个单独的黄色,是我们自己的眼识的问题错看它,是眼识错看它的缘故。所以这个黄螺它是本无而有的,但是它是在白螺那个基上面才会有。如果白螺这个东西本来不存在,我们也看不到黄色。懂了吧?就是这个意思。

入定位的这种明空这个明分跟显分,就我们说不清净显分,到底区别在哪里呢?就是在这里。就是说实际上我们这些不清净的器情世界的这些显现,它的本性是本自清净的。当然如果这样讲,引用密宗的一些大清净观的观点更加殊胜,但是我们这里毕竟不是交流这个方面的内容。按照显宗《宝性论》里面的一些观点,其实已经讲的比较了义了。

那懂得这一点之后呢,要知道在入定阶位所有的这种虚妄假法全部隐没,见到的就是法性。法性是什么呢?就是明空双运。刚才我讲了这个“双运”的意思,也就是明分和空分。这个空分不是一种只是遣除有边的单空,而是指远离四边八戏的大空性。它跟明分是无二无别一个本体的,本性就是一个大无为法,这是入定所照见的。

那么到了后得位的时候,因为我们讲的一般一地菩萨他不是断除了二障的遍计分乃至于到十地之间才能够所有的障碍全部断尽。所以在一地到十地的话,他分别会显现——比如说一地到七地之间会显现一些跟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个娑婆世界比较污浊还是很污秽的这种相,他们同样也能见到。那么到了八地以上因为他烦恼障已经断尽的缘故,所以他见到的都是一些清净习气分。但是这个还不是属于万法的实相,但是相观待于八地一下的话,他所见的全部是清净的,就不会见到这种污浊。就是越靠近佛地,越靠近实相,那么所见越清净,是这样的一个道理。

那么他现在所见,比如说刚才我说的地上菩萨出定位的时候还会见到不清净的显法,但是当他见到这些显法的时候是因为他入定的时候已经完全知道了这些显法实际上是一个本无而有的法,他通过入定见到明空双运它的本性实相的时候,他就完全现量证知、现量了达。就好像我们以前在《入行论》智慧品里面曾经举过的那个幻化师,他自己幻化出来的这个马相,他会不会有我想把这个马相买下来把它养起来为我挣钱为我福利的那个感觉,它会不会有呢?不会。为什么?因为他知道这个实际上是个暂时的虚幻相,它就是一个石头,一个石子,通过这种咒语的加持力它变成一种相。看起来是很漂亮,但实际上它是不存在的,这个幻化师本人很清楚。

那么其实地上菩萨他们的那种修行也是这样,就是现量在入定位的时候见到万法的本性是什么样,他已经现量见了。那么出定位的时候却又显现的是跟万法本性不相符的那个虚妄假法的这些相,显现这些相的时候他不会耽执,他知道它的本性不是这个样子的,但只不过他现在的这些障碍和习气没有断尽,他才有这个显现,所以他当下就能够安住在那个如梦如幻的境界当中。

你像作为我们凡夫人的话是从理论上面抉择如梦如幻,理论上面去抉择它,但是心里面的实执心是断不掉的。我说我现在抉择实际上是法也空、我也空,现在谁给我来一巴掌的话我还是很不高兴的。打得很痛哦,虽然由血肉组成的这张脸也是如梦如幻的,但打起来痛感还在。再说一句话说这个苦受、乐受,你的这个痛也是如梦如幻,但他在梦里还是很疼呐。你这个心里头我执没有断掉之前,你在没有证达它,就我们说理论的了知和修证是有天壤之别的,真的是有天壤之别,差距很大。那么在没有这种实修力的时候你虽然知道、你怎么抉择都知道万法是如梦如幻的,你往墙上撞一下你还是头上撞个泡哇,你的这个墙是如梦如幻的你还是穿不过去呐。所以说这个道理上面,当然我们在后面的颂词也会提到,性空方面讲完之后会讲到缘起。缘起它的本性其实就是个虚妄假法,怎么分析都是虚妄的,是不可能真实存在的,但是对我们的影响力却是无欺的,因为我们自己在这种如梦如幻的缘起中。那个颂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大家在知见上面一定要竖起来。否则有很多学空性的道友他到后面的话善恶不分走歧途了,或者就是说口头上说自己安住在离戏空性,实际上他心里面一直落的是一个“无”的见解,实际上不自知,然后最后的话实际上变成一个相似于断见派的一些观点,都很可惜。空性见殊胜是殊胜,但是你的见解如果没有抉择到位,它会起一些障碍,在自己修行的知见上面会出偏差。那你这样的话还不如好好去修持因果好一点,这一点待会儿我们在后面还会稍微再提一下。

关键是这里上师讲到说,这个地方所谓的实相空性,我们要看不同的经教有不同的理解。在《修心利刃轮》的这部论典中说抉择实相空性无我,不是侧重从入定位的离戏大空来抉择的,而是从出定位的暂时的缘起性空的角度来抉择。也就是我刚才所说,菩萨在入定位的话安住在入根本慧定的离戏大空以及明分双运的境界当中,但是在出定位的时候不清净的显法还会显现,但他能够了知它如梦如幻,如同水月一般。所以一般我们在出定位的境界都喜欢用幻化八喻来去形容,为什么喜欢用幻化八喻呢?就是这些显法它还在起现,而且它的起现还不是无规律的,它有一种因果的规律在摄持它。所以虽然是如幻但它有规律,不是说如幻的话随随便便空中出个鲜花啦,石头里冒出个孩子啦,那是不可能的,它还有它的缘起规律,它还有它的因缘法则,这就叫做名言的缘起。

那么这个缘起的当下产生,它的规律的形成或者它规律的作用力并不会遮止它本性的空,反过来说它本性的这种空的、本身不存在的这个空性,就是它本体实际上没有,它是一种本无而现嘛,那么它的这个空性的本体不会遮障它的名言的因缘法则的规律,这个就是佛教里面所讲的缘起性空的奇妙性,是很稀奇的。道友们如果,尤其作为老道友,好好的去思维这些道理,会越觉得缘起性空的道理是非常非常奇妙的。空性当中显现有,显现当中本体空,但是这个空性中显现有却不会随便而现,它还有它的因缘法则。

如果说作为没有修证的人,他会被控制在这个因缘法则当中。虽然了知它本性空,但他也会为受这个限制,乃至于地上菩萨都会受这个因缘法则的限制。虽然证达它本体空,同样的话它要符合因缘法则的规律。这才是为什么以前有一些窍诀书当中,包括像《前行》这种修行的法本里面不是有些是通过提问的方式问这些大成就者说,“证悟空性的人如果造罪业会不会堕落呀?”或者说等等的这些。那成就者怎么回答呢?没有说什么会不会堕落,而是说 “证空的人他根本不会造罪业”。这个话是讲的非常非常的具有善巧性的,而且非常精准。为什么这样说呢?是因为证空的人他更加的能够知道缘起的作用,并不是说我证悟空性了我遮障缘起。

以前我跟大家简单的沟通过这个道理,就是说空性不是起遮障缘起的作用的,而是空性它是利缘起,因为二者是一个本体。那么承认缘起的话并不是遮障空性的,正是因为承认万法缘起所以它必定本空,是这样的关系。这个道理道友们好好的去思维的话,知见上面绝对不会错。不会因为学了一些大中观、大空性、万法本性的等等的这些显宗密宗的观点而忽视名言中的因果规律,学的好的人绝对不会这样的。因为他的知见力很真,他知道这二者是什么关系,不是一者破一者,而是一者利一者。而且这两者其实不叫两者,就是一者。就是这个显和空这二者其实不是两个,就是一个法。怎么可能把它掰开呢?就好像我们徒劳的想掰开火和火的热性,那是绝对没希望的。有火决定有火的热性,所以有空决定有显。那么反过来有火的热性肯定有火,则有显决定是空。这是没法分开的,都不是两个法,你如何把它掰开呢?

所以其实我们有好多现在末法时期的一些修行人,一个方面遇到般若法门是特别好的。但是如果他的知见不正,经常会落到自己口头上说我安住在离戏大空的境界,但是他落到那种断空当中。所以我觉得像《修心利刃轮》这部论典,它这个科判里面“抉择实相空性无我”,一般我们说实相空性的时候,很多论典当中提到“实相空性”,大部分指的都是入根本慧定的一些境界。但是在这里是侧重从后得位来讲,更加的让我们充分了解什么叫做缘起性空。那么“缘起”就是依靠因缘聚合而起现,那么有缘起则它必定是自性本空的。如果它自性本空,则它毕竟有它的缘起显现。这个道理要是强调的话,在我们学《中观》树立正见上面起到很好的作用。

所以这部论典殊胜就殊胜在我觉得它特别的实用,包括前面的学了那么多堂课,乃至于后面的这些世俗菩提心乃至于现在讲的胜义菩提心的部分,我都觉得很实用。它不是说光是讲到一种特别了义的见解怎么样的,它不是从这个方面来说。但它讲到的侧重于后得出定位的这个如梦如幻的缘起性空来让修行人真正去了解空性是怎么回事的话,不会偏堕,在学性空的时候反而对因果的不虚显现和因果的那种缘起法则更加的谨慎。所以为什么莲花生大士他说“见解如虚空般高,行为如粉末般细”的原因也是在这里。你真正能够把握住这个原则,那么这个大乘道的核心你已经把握住了。你按照这个原则去修行的话,肯定不会出偏,这个道理特别的殊胜。

所以下面我们就看看它,虽然说不是侧重于抉择这个入根本慧定离戏大空的一些观点,但是从后得位的这个如梦如幻的缘起显现到底是如何去理解?这段道理我觉得作为初学者更加的需要了解。就是假如以前一直是学《前行》,《中观》相关的论典没有涉及过,那么单单依靠这部论典这一堂课的这几个颂词的内容也能够了解到大中观的一些核心问题,是可以了解的。这个东西够用就很好啦。

你知道了以后,你明白了佛教里面所谓的空性所谓的不存在所谓的没有到底是个什么含义,是不是就是杯子里没有水的这个不存在或者是没有。你把这个东西弄懂了,那我们以后不管碰到什么样的论典或者阅藏,你看到其他经教的这些内容的时候,你就知道佛陀真正讲的含义是什么样。然后出定位的这个观点如果懂的话,入定位的明空双运的实相其实那个就很好理解。

而且从实修的角度如果我们出定位的这个如梦如幻的境界具足,那么入定位的这个切入实相的这个境界就很好切入。它是它的一个基础,就像台阶一样,它很好切入进去。所以不管是从闻法树立见解也好,还是从修行的方面,出定位的这个如梦如幻的缘起性空的道理都是相当重要的。所以我说这个论典真的很实用的,特别实在,也很好用。

学过之后,心相续相对来说还是发生了一些改变,不会再像以前那样碰到什么事情总是在怪外境总是抱怨,这方面还是做了一些调整的,知道其实都是跟自己的业缘有关,跟自己的我执有关,你真的怪不得别人。那么现在在对治力上面也是通过世俗乃至于胜义菩提心的修法来对治我执,你只要把这个对治了,一切的法就全部都解决问题了。就是外面的怨敌其实也不会存在,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解决。整个论典的这种思路环环相扣的方面是让人觉得特别特别赞叹的,非常非常殊胜,而且很精华。

我相信任何一个道友,就是有缘分的道友学了这部论典都会觉得抓住关要而且很实用,平时在生活当中都能用得起来。而且在相当程度上面能起到一种调整自心的作用,不会像以前那么纠结,不会像以前那么痛苦。 以前的话会觉得如果外在的各种因缘伤害到自己、委屈自己了,他会很痛苦。但是我们通过这部论典学了以后,全部可以归集自心。它不光是讲到归集自心,它还给你讲了很多对治法。讲到这些对治法的话就是你找到真正问题的根源了,你以前的问题想错了,你以前的想法本来就有错误。那么你现在已经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在哪里,你再去把对治法再告诉你,你直接在根源上面对治的话就很好做,马上就能够断除根本,使得自己修行境界可以增长。所以这部论的功德特别的殊胜的。

那我们下面就来看一下这里所谓的抉择实相空性无我。所以我提醒大家,我们一般情况是依文解义,但是确确实实并不是说每一部论典它都是说到抉择实相空性肯定就是指的这个离戏大空的这个大空性的观点,也不完全是这样。你看在《修心利刃轮》这部论典当中,它的科判是说抉择实相空性,但实际上它主要抉择的是出定位的如梦如幻的见解,所以要分清场合来理解是很重要。

那么首先看这段颂词说,

诸位一切是缘起,缘起观待无独立,

转来变去妄相幻,如旋火轮是显像。

那么这一段的这个颂词字面上的意思就是,“诸位”它是一种呼唤词,让大家注意,“诸位,你们听我说”。听我说什么呢?就是一切是缘起,一切万法都是缘起性空的。“缘起观待无独立”就是如果万法是缘起的法的话,就是所谓的什么叫“缘”呢?就是“因”和“缘”的意思嘛,因缘,“起”的话就是“起现”,依靠因缘聚合而起现诸法,就叫缘起。那如果换句话来讲就是因果。“因果”的话,“因”它就是依靠因缘聚合而出现了果法,所以就叫做依靠因缘聚合而起现果法,所以也是因果,就叫缘起。所谓的“性空缘起”中的“缘起”就指的是名言中的这些如梦如幻的显现,依靠因缘而起现的,也是我们所谓的因果法则。那么这个缘起的话,如果万法是缘起法,那么它毕竟是互相观待的而无独立。这句话其实抓住了所有中观的根本精华要义。

如果要广讲起来,你比如说,假如说我们把《中观根本慧论》搬出来讲,或者说其他的《入中论》什么的拿出来讲,那这个“观待无独立”缘起法则它就是观待的就是无独立的,那能够讲一年呐,能够讲的到一年,时时刻刻都会提到。就是什么呢?只要是万法是依靠因缘,因果的规律,因缘聚合而起现出来的一个果法,它就不可能是独立的。这样吧,我说的通俗一点,因为其实它那个里面内容非常的广泛、非常的多。尤其在中观的法门里面,如果是缘起法则它就是观待的、是无独立,借用这个来破斥缘起的这些显现法是实执存在的。这种破法简直是丰富得不得了哇,所以我就说讲一年都有的讲。但是我们今天只是这一句话跟大家简单的提,你们可以去思维一下。因为这个世界上确实没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为什么呢?因为世界上的万法都是因缘聚合起现的。如果是因缘聚合起现,它绝对没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就比如说我们说,有大则有小,观待嘛;有左则有右,有高有低、有贤有劣、有好有坏、有善有恶。只要你能找出一个法来就有非它的那一负面。这个就是分别心的特征,也是缘起法则的特征,也是因果法则的特征。只要这个世界上产生一个东西,那么就有一个非它的或者在它的对立面的那么一个法存在,所以它都是观待而出现的。

比如说,我说这个法它很高,我说这个法很好,那是因为有不好的法存在的话,你有比较了之后才能观待不好而安立它是好。换句话来讲,假如说我现在手上有三根铅笔,三根铅笔高度不相同,有一个最高的有一个最矮的还有一个中间的。那我对中间的这一根铅笔我跟这个矮的相比较,中间这根铅笔它属于高的;那么如果我中间这根铅笔跟高的相比较,那么这根铅笔属于矮的。就是如果是观待的话,则它不决定。那我们说中间这根铅笔到底属于高还是属于矮呢?大家都知道要观待来说,对吧?那么在它的自性上面有没有一个自性的高和矮存在呢?没有。因为你就看它观待哪一种啦。观待矮的它是高的,观待高的它是矮的,那么它的这个高矮的自性不在它的本体上存在,这也就是因缘的特征。凡是因果的这些法都是一种观待而立的法,没有自己一个独立自主的自性,就叫做“缘起观待无独立”。

我只能给你们大概的这个精华给你们讲到这里,这是它的核心。以此类推的话大家可以去分析,都没有问题。你可以去找,在万法当中你可以找,你可以找一个独一无二的来分析一下的话,它是因缘聚合起现,那么它必定是由所观待才能安立它的某一些特性、它的特征、它的什么什么的。它肯定是要通过观待才能建立起来的,没有观待的话没办法建立。因为名言中我们在世俗当中所有的名言、所有的法的这个给它起的名称、它的法相,都是在分别心的情况下抉择。那么分别心的本身特征就是有观待的,特征就是这样子,这是逃不出去的。这是名言的一种法尔吧,现象当中的一个法尔。这是一点。

那么“转来变去妄相幻”,这个意思就是什么?“转来变去”就是指的它有一中迁变性。凡是因果所产生的法都不是常有的,不是安住不动的。这一点可能很多道友通过《前行》里面修习万法无常,寿命无常里面讲到了不光是情世界还讲到了器世界这个无常,也会有体会。就是凡是在名言当中显现出来的任何一个法。你不管是到了三界的有顶也好,还是说我们有时候说世间当中的话说这个钻石保存的时间比较长,所以经常也会把这个钻石拿出来做饰品来代表天长地久的意思,但是实际上这个钻石它最终还是会毁灭的。你就比如说像器世界的这些法,到了它坏劫的时候,整个器世界情世界全部会被焚毁。按照《俱舍》的这种火水风的次第毁灭的方式,会毁的干干净净什么都留不下来了。所以名言中的只要是因缘所起现的这些法,它都是一种转来变去的“妄相幻”。“妄相”为什么起到这个“妄”字呢?就是它本来不存在,但是却显现出来一种显相,所以叫“妄相”。用名言中的比喻的话,二月、毛发、阳焰水,这些都是很好的比喻。因为待会儿后面的话会提到一些像这个阳焰、芭蕉树、如云如雾、如梦、旋火轮这些比喻都是这样的。就是实际上它的本性它的这种妄相本来不存在,但是却产生了一种相状。

所以最后那个如旋火轮是显相。旋火轮为什么用这个比喻?这个比喻很形象。旋火轮是怎么出现呢?我现在手上假如说有一个火点,然后用一个绳子牵着这个火点。这个有时候我们过年放鞭炮的时候玩儿,会有这样的鞭炮,就是这样的踩炮。这个东西那如果我现在迅速地去绕它,就是转它。大家知道这个旋火轮其实不是那个真正的一个铁圈上面把这个铁圈整个就燃起火。我们讲的不是那个旋火轮,而是什么呢?我手上一个绳子如果能牵上一个火点,那么我飞速地开始旋转。飞速地开始旋转的时候,旁边的人或者自己在看的时候,它就不是一个点了,你的面前会出现一个火圈,会出现一个红色的圆圈。那么这个圆圈实际上是怎么产生的呢?是我飞速旋绕绳子它会出现一个圈的那个相,这个叫做旋火轮的意思。那我们说这个火圈到底存不存在呢?大家都知道不存在。为什么呢?我一只要不转它了,会发现我只有一个火点。那我们的眼识会出现一种错觉就是这是一个火圈存在,这里有一个圆圆的火圈存在。那个火圈到底有没有,实际上没有。

所以一切万法说它是一种“妄相幻”的原因,就是其实它本来并不存在。但是它却有一种显现出现,让人们以为这是一个火圈存在,以为这是一个火圈真的有,就这个观点。我们名言中一切轮涅所摄的一切诸法都是这种特征,全部是这种特征。虽然大家现在看起来可能觉得“哎呀,你看我现在坐在凳子上听法师讲法,然后我面前有台电脑。法师面前肯定有台电脑,还有个麦克风,还有书、法本。什么都是真真实实存在的,对吧?那么这些东西你看我坐在凳子上我也没陷下去吧?也没像坐在水月一样的沉下去、空下去。为什么说它是不存在的呢?”就是我们待会儿在讲到这个“现相无欺缘起”的时候,虽然这个科判讲不完,但是前面尤其第一个颂词——“此虽如是无自性”的这个颂词非常的精准,待会儿我们还会再解释。然后后面它用梦境、用人如果发烧了做这种迷乱的梦等等的那些来比喻的时候,再跟大家详细分析,那么现在我们侧重从空性分来说。就是什么呢?旋火轮的本体不存在,就是讲到这个空分的意思,那么但是它不存在的当下却有一个旋火轮的显相。所以把它叫做“妄相”,但实际上它本体即空,这个就是佛教里面所讲的空性的意义。

它这个空性的概念其实我比较喜欢用水月来比喻,是最精准的。为什么呢?水月它有明郎朗的显,但是它显的当下却丝毫没有。我们捞不出水月,猴子捞不出水月,因为猴子被骗了,猴子以为是真实的。但是我们捞不出这个水月就是指它本体不存在,本体不存在并没有遮止它明郎朗的显。同时的话,因为它本体不存在所以才会有明郎朗的显,是这样的一个意思,这个是佛教里面所讲的空。所以根本跟那个所谓的杯子里没有水,就是我们认为的那个无就是没有的不存在的话相差很远的。佛教中所讲的空性不要说入定位,入定位的话它的明分远离不掉,离戏大空性肯定有明分存在,离戏大空的本身就是有明分的,它不是一个不存在的空,这才叫离戏空。那么如果从出定位来讲,所讲的这个空性肯定有显分存在,不管是清净显还是不清净显。如果没有清净不清净的显分存在,那这种空性实际根本不是佛教任何观点当中所讲的那个空性,佛教的空性的概念不是没有的意思。一定要懂得这一点,这个是站在二转的角度上。

如果站在三转的角度它是有所区别的。三转角度的这个客尘空,这个空就是空空的,什么都没有了,正儿八经就是没有的意思。但是二转当中所提到的空性,是指的是与显分无二无别的那份儿空。不管是入定位出定位,都是如此。所以呢,跟杯子里没水的空是有很大的区别。杯子里没有水的空性我们一般叫做断空,这个“断”字就是彻底没有了,彻底没有的那个含义。这是属于佛教内道当中的话,并不是我们在抉择显空双运不管是入定出定位,都没有从断空的角度来解释,因为断空是没有显分的,无法安立。

在佛教当中讲到缘起性空的这个见解的话,道友们通过这堂课希望你们大概能有一个思路,想一想这个旋火轮的意义是很明显的。那我这个顺便多跟你们提一点,就比如说还有一点是毛发。我以前认识一位道友,一位老道友,他真的眼睛出过这种病,他就有那个毛发相出现。是很奇妙的。他当时给我们讲的时候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虽然在经教里面在学院里面经常学一些中观的见解、道理什么的都知道,水月呀,毛发呀,二月呀,都比喻的是本无而有的这种虚幻相嘛。但是他说他真碰到的时候就形容他当时的那一段时间,他那个病没有好之前他那个相去不掉还是会影响他,他自己也知道这些是不存在的。他就会在水杯子里面看到一根根就像人的长头发,一根根头发在里面。你说水里面泡的那个东西谁还能喝得进去呀?很别扭。然后他吃饭的时候米饭里菜里面就纠缠这那个头发,他还能把他捡出来,他用筷子他觉得他能把他捡出来,他就老捡呀捡呀捡,他就老吃不到口里。刚开始的话他以为是不是真的菜没洗干净,后来他发现不是这么回事。他发现“哎呦,我真的是得到像佛经里面所说的那个眼病了,得眼病了,我能看到这个不存在的毛发了。”但那个毛发会对他起到很大的影响,那段时间真叫吃不进饭喝不进水,他都要自己要控制,就是要反复想想它是没有的是没有的,然后把那个水能喝掉,把菜能吃掉。他就感觉自己吃进去很难受,就好像嘴里面觉得都有头发参杂在里面一样,他那个感觉上是特别难受的。

这会儿才真正的相信在名言当中我们看到的这些山河大地,看到的这些所有的事物觉得是那么的真实,但实际上就好像我感觉我吃头发了一样的那么的真实,让我心里面起到那种排斥的作用,厌恶的的作用,觉得恶心的那个作用。但实际上我心里很清楚它没有,其实它是没有的。后来他的病好了之后呢,全部都消失了。什么水呀,做的饭菜呀,干干净净什么都没有。

这个就是我们平时是在经文当中会看到的例子,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发现它的时候,会发现它那种力量。所以,虽然现在道友们会觉得“哎呀,我面前的桌子凳子电脑都是真真实实存在的。”但实际上它的本性跟毛发跟二月跟水月一模一样,真的是一模一样。是有它的显现,然后还会对你起到一种影响力,而且它的显现还不是无缘无故现的,它是依靠一种规律的因缘聚合而起现的。但是它本体就是不存在的,在它本体不存在的当下,如果因缘不断,它的显现就不会断。它是这么一个关系,很奇妙哦,很奇妙。我们的万事万物都是如此,如果大家对这一点生起定解,那么你对万法的执着就会减轻,这是从根本上断人我执和法我执最好的方法,就是这种空慧。我给你们讲的比较实在的这种,没有单纯从理论上面怎么再去剖析,用不共的四因共同的五因再去理论上推破。但是举一些实例举一些比喻帮助大家好理解,真正的佛教里面所讲的缘起性空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有时候也叫显空双运,有的时候叫缘起性空,它是一个含义。

那么后面我们再来看它继续,就是首先前面是用如旋火轮是显相,后面继续做比喻,

如芭蕉树无实质,如晨霭观非可怖,

如阳焰水远美妙,如镜中影似真实。

他就举的很多的,后面其实还有这个“如云如雾似停住”,这个待会儿我们后面再讲。中间的这四段继续宣讲了它的比喻,就是第一个用芭蕉树。因为每个比喻的侧重点也确实不太相同,这个“如芭蕉树无实质”就是我们比如说对一切万法仔细去剖析的时候。芭蕉树有个什么特征呢?就是它看起来是个特别结实的一棵很粗壮的树的样子,但是你发现你把它外面的这个皮一层一层剥开以后,后面居然连一个实心都没有。就能剥到没有,找不到一点点实心,是这样子的。我们说任何一个树它哪怕树皮再多,一层又一层的话,那么它里面还是有一个树心在,那是它的实质。但是芭蕉树它真的是由一层一层裹起来它中间没有一个实质,就是从这个角度是代指的一切万法如果我们真正去分析起来的时候。

这个分析方法我可以给你们简单的讲一下中观里面有一些比较经常用的,我尽量的说的通俗一点,大家能好理解。就是说到就像分析芭蕉树,你把它一层一层剥开之后发现它里面丝毫实质都没有。那同样的道理,我们说到这一切的万法,因为上师在这里面讲的过程当中也引用一些现代的比如说物理学,它也是把物体分成分子、原子,再往下分的时候他会这样去分。佛教里面的话,单单是按照小乘的那个有部经观点,也是这种分法。就比如说我现在面前的这本书,我可以把它一分为二,然后再一分为二再一分为二在一分为二,一直这样分下去,最后分分分可能我的手上都抓不住了是吧?连纸片都没有。我们再这样去分下去,我们现在是用分别心去思维,就是再分下去的话它是不是变成微尘了?所谓的现代科学的话,它就讲到是属于一种很小的物体。再这么分下去,我么用现代科学来说它变成分子原子了,还可以再分下去。佛教里面没有到这个为止,因为科学是要有一种现量的作为基础,它要看得到要能够用仪器观察得到,以这个为原则。

但是实际上我们要知道,在这个理论的方式再推下去的话,它还可以再分。因为它是一个物体,它就能够一劈两半,对不对?它就可以分成两半嘛。可以再把它小一半,然后再小一半,再小一半,它就可以二分之一二分之一二分之一,一直这样不停的分下去。那么分到最后的时候,就会涉及到实际上真正的出现了一中无分微尘,出现了我们所谓佛教里面常讲的无分微尘。

那么这个无分微尘它到底存不存在呢?真正的去观察的时候,如果它小到什么程度呢?小到没有方分,小到已经没有东方南方西方北方,小到那个程度的时候,那我们分析这个无分微尘到底存不存在?一分析的时候发现出问题了,为什么呢?我就说嘛,假如说这个微尘它会小的连东西南北的方向都已经不存在的话,我能不能把这个微尘我们假象,能不能把这个微尘放在我的桌子上方呢?能不能放?放不到了吧?为什么放不到呢?因为它在桌子的上方的缘故,而它上方的方向已经不存在了。懂了吧?这种分析方法好理解一点。我能不能把它放在我的这个法师的右手边这个方向呢?不能,为什么呢?因为一旦说我能放在这个方向,那就说明它还有这个方向。有右手的一个方向那么它必定有它相观待的左手的那个方向。那么既然有左右之分,或者是东西之分,或者是南北之分,我还可以把它劈一半,对吧?那我还可以把它劈一半。就是这个问题。

可能以前没有学过的道友会觉得有一点点倒不过来,不过如果你们觉得不好理解那这一块儿你们就不用管了。反正上师也没有讲,我就是说有时候给你们稍稍的涉猎一点的话,大家稍微了解一下。其实佛教里面有些这个思想,有一些这种理论的分析,那个智慧是特别敏锐的,你不由自主的去赞叹它。真的在佛学当中博大精深,这些圣者菩萨的智慧是绝对不得了的,很细微。我们真正从分别心去分析的时候你不得不佩服,它的内容分析方法特别的精准,而且最终就能够抉择。你如果说这个无分微尘,我想先不要说是在我桌子上方了,我就这样形容:如果说这个无分微尘分分分分分分到最小不能再分了,连方分都没有的时候,我们能不能把它就让它自己能够漂浮在喇荣佛学院的上空呢?不能。为什么?因为它在喇荣佛学院的上面的缘故,它就有一个方分。如果它在它的上面,那么就有一个“下”跟它去对应,它就还是可分的。是从这个角度分到最小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个无分微尘无法安立,无法安立的话就能抉择其实它本体是不存在的。最终可以抉择:哦,原来一切万法虽然我们有时候想象的像按照现在物理或者化学的观点,用一个通俗的比喻就是大的东西实际上是由小的物体组成的嘛,就好像一袋米是由一颗一颗米把它包裹在一个布袋里面组成的一袋米。那么这是一个我们眼睛看得到摸得找有重量有分量的一个东西,但它实际上是由一小一小粒的米组成的。

同样我们现在法本的这个纸、麦克风、电脑,一切一切的万事万物,我们的衣服,全部都是由细小细小的一些小的微尘、小的这些物体。就像衣服上面它是由一根一根的丝,一根一根的线组成的。那么线还可以把它切成一小截一小截或者更小更小,一直小小小下去,它总是有一个基在那里嘛。然后无数的这么一个小分子或者这么一个小的东西组成组成了一块布,组成了一个大的物体,对不对?这个道理是每个人都要承认的,然后现在的科学也是这样承认的,小乘的有部经观点也是这样承认的。

我们分到最小的时候发现如果它不存在的话,就出问题。也就是什么呢?我不用分析这一百颗米怎么样,我只要分析其中一颗米,发现它居然最小的单位是空性,无法安立的时候,那么这颗米最小的单位是不是无?如果是无的话,每一个都是无,那么无数的这个无聚集起来应该还是无才对,对吧?但是为什么它会出现这些显现法?从哪儿来的呢?空性当中来的。所以大乘里面它最终抉择到这一点,让人觉得很稀有。因为你分析分析,我们所有人的观点都是建立在什么,它应该有一个最小的单位,然后无数的这个最小单位组成组成了这种大大小小我们眼睛看得到摸得着的物体,对不对?应该是这样的。但是如果我们发现把它还原回去,发现它最小的单位居然一观察的话,发现它根本没办法在世间安住,没法存在的话,它是一个空性的本体的时候。那么由无数个空性的不存在的这个小单位怎么能够显现出万法呢?还是显现不出来,因为它还是不存在才对。就像两个零加一起还是零,一百个零加一起还应该等于零,不应该等于一呀。这个一从哪儿来呢?所以从这个角度大家就可以理解:哦,原来万法没有一个真正的固体的或者说不空的那个基存在,而是万法实际上空性当中来的。这是一种推敲方法,很有意思的。

而其实在中观里面有好多这种破法,包括有的时候是从因果之间的关系上面来分析一些万法,就是从它声音的角度分析它到底是怎么产生的。最后发现怎么分析都不对,因和果接触也不对,不接触也不对,它怎么产生出这个果法呢?只能解释它是自性本空的,空性当中现缘起。非常奇妙哦!空性当中就是能够显现这些缘起,而这些缘起法则就是跟水月一样,其实它没有一个真正固体的或者一个实体存在,它是一个如梦幻的一个东西,本无当中出现的一个幻相。就像幻化的马呀、幻化的美女呀,还有水月呀、二月啦等等,它就是这样的一个本性,你不想承认都不行。这个就是大乘中观让人觉得特别有意思而且觉得很稀奇,学了这些道理,心里头会很欢喜,很稀奇的一方面,决定是如此。

所以这个无实质,都不是说是它还有一个最小最小的东西在保留着,然后无数的这种最小单位产生了这样粗大的法,它不是这样子的,它就是从空性当中来的。一丝一毫的实质,哪怕是一点点,就像我们说的已经小到我们眼睛都看不到了,要用这种显微镜才能够去观察的那么一小点的那种实质它都不存在,它就是从空性中来的。

所以这个比喻很恰当,真正去分析这个比喻其实中观有很多的理论可以推证,但我们今天就说了一个最简单的。比较直观的方式可以让大家好好借用这个思路去思维,不是从泛泛而学,“啊,如芭蕉树无实质,反正我知道它是像水月一样”。你真正再去思维的时候,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自己的执着,因为毕竟在我们面前这些显现法桌子凳子电脑多真实呀?这很真实啊,这是还有一定的价格要买回来的,要花钱的呐,但是这个东西居然它就是不存在的。好好的去思维这些道理的话,你会觉得很稀有。这是一个。

那么后面就简单说了哦,就是我只是稍微给你们推荐一些中观的最基本的推理,给你们体会一下。中观里面还有好多其他的很精彩的推理,以后老班道友到了明年开始逐渐学五论,所以我还是希望有精力、年轻一点,有精力有时间的,时间都是自己挤出来的,说句实在话你们还是能接触一下。哪怕就是不要说学的有多么精,咱们也不敢说这个话。但是你们学一遍,肯定对佛教的这个正见是不一样的。修行是归修行,像前行、净土这些修心法门我们不要放,入行论的这种调心的窍诀不能够断,常常去串习它去忆念。但是在佛教的知见上面,佛教的这种二转、三转博大精深的这些法门你要是不涉猎一下好可惜哦,很可惜的。能学则学,还是这样的一种,我是觉得是非常有必要的。

那么后面的几个像如晨霭,晨霭实际上是早晨的一种像雾一样的这样的一种现象,实际上“非可怖”。我们看的话好像像乌云一样有一种乌云漫布一样的遮障物体什么都看不清,感觉是这种情况。其实它没有什么可恐怖的,意思是什么?因为它的本性它根本就不存在,你连破都不需要去破它,因为它本来就不存在,又何谈去破呢?你说有个东西在那里,我拿个东西把它打破了。但实际上它本来东西都没有,你那个锤子打谁呢?无的放矢。就是它压根不存在,那破它都不存在,所以无可怖。

其实这里面如果讲的深一点的话,它里面的那些道理非常的殊胜。它直接会涉及到如果安住在像一些中观的知见当中,为什么我们抉择说这个轮回无缚无解呀等等这些道理,它都是很相合,它都有一些思路上面是很相通的。

所以名言中的这些法会让人产生喜悦、恐怖、畏惧、欢乐,这些实际上是因为在我们把它认为是真实存在的基础之上才会有这种体会。但是如果现在它本来就不存在的话,你缘谁喜悦?缘谁恐怖呢?你就没有一个根基啦,没有一个所缘来让你恐惧让你欢喜,是这样的一个道理。这每一个角度都特别的精彩,它的角度不相同。

所以要了知这个道理之后,今天讲的这个是比较简单,只是讲了一下框框。那以后我们在自己的实际生活当中,稍微的可以尝试去用。就比如说有的时候这件事情你特别的计较特别的执着的时候,你想一想,哎呀,实际上它就像尘埃一样,实际上它就像芭蕉树一样,它就像一个水月一样。虽然我也知道它这个因缘的规律,还是不会消失。但是毕竟它的本体是一种无自性的,我还是需要去符合它的因缘规律,但是我可以不去执着它。这个不执着和遵循它的因缘规律这两者是可以相融的,不是说是相违的。我不执着的话,那因缘规律也不管了,我造恶业造善业都无所谓了,不是这个意思。因缘规律还在,但是我可以断除——就是我一个方面去符合那种如梦如幻的因缘规律,我要通过行善的力量,通过这种方便法让我出离轮回;如果我造恶的话,我还是会堕入如梦如幻的地狱的,这个是自己心里很清楚。所以我还要把握住它掌控它的那个因缘规律,我要遵循它。但是我可以不去缘于它的这个显现,把它认为真实的,然后自己特别的痛苦特别的郁闷,这一方面是确实是了知空性的一些修行人他最起码自己有一点体悟、有一点感悟的,有这个空性的这种力量的修行人他就能够——一方面他又遵循它的因果规律,一方面他又能够断除认为它真实存在、常有存在的执着。如果一个人他对于这些外境没有执着常有没有执着实有,如果这一点能打破的话,他对它就不会痛苦了。他不会缘于外境的种种变化——从好变坏,从有变无,从他喜欢的状态变成他不喜欢的、不悦意的状态,他痛苦不堪,他就不会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对它的执断掉了,“执着”的“执”给断掉了。这是相当重要的哦。

所以我们说空性慧的力量不可思议,如果有时候自己空慧的那种见解产生不起来,你光是一个了知的层面。那你这个执着断不掉,所以他还会痛苦。不是说空慧没力量,那是要靠实修力的,我们这个道理要清楚。

然后第三个“如阳焰水远美妙”,就是远看特别美妙,实际上的话不存在,它每个比喻都特别的有意思。你像这个阳焰水它一般出现在草原、沙漠这样的地方容易起现,阳焰水包括照相机还能拍出来哦。不是我们眼睛出问题,真的是属于现量见到的景象。因缘条件具足的时候它就出现那个波光灿灿而且你从远处看的话还冒着水汽,里面泛着太阳反射的银光,天空映下来以后它还冒着这种淡蓝。哎呀,真的是看起来就像那种远远的真真实实有一种清澈的湖水在。一般的话它在草原还有沙漠当中出现,像这种獐子、鹿子它就想到跟前去喝水、取水,有的时候像这种阳焰水它能够瞒过獐子、鹿子的眼睛。所以在世俗当中像佛经里面就有这个比喻,说獐子追逐阳焰水最后渴死。就是不停的跑不停的跑,但是那个阳焰水那片湖就一直离它那么远的距离,一直是那么远的距离。甚至到后面如果说它跑得很远,角度消失了因缘消失了,这个的话阳焰水当下就没了。结果就发现自己在那种旷无人烟的沙漠地带一分水都没有,它都不知道自己跑到哪里去了。阳焰水没有了,连回来的路都找不到,然后就白白的渴死在那里,这种情况有。

所以呢,其实佛经里面的这个比喻是特别精准的。轮回中的所有众生,可以这么说,轮回中的所有的众生都像那个鹿子、獐子一样,就是被迷惑的那个鹿子、獐子一样。我们在轮回当中我们在执着什么呢?执着财、执着名、执着利、执着受用、五欲妙的受用。所有这一切的一切就像那个阳焰水一样,你看起来特别的真实,还给你带来幸福感,它还冒着水汽、波光灿灿,感觉它是能给你解渴的。但是你就拼命的追逐,追逐到最后追死了你也追不到。因为它其实压根就不存在,它只是像湖、像水,但它不是水。就是很像水,但是它没有水,是这样子的。但它那个显现跟水的特征一模一样的,但它却没有真实的水在。

所以呢,用这个比喻就是“远美妙”,远看特别美妙,实际上你近观察的时候发现它丝毫本体都不存在。这也是我们佛教里面讲的什么呢?我们讲的轮回当中所有众生的那种追逐、贪执,其实就像追阳焰一样的。而这些万事万物远看很美妙,看到人家得到的名誉,得到的掌声和鲜花,得到的种种五欲妙的受用,得到的丰厚的财富,哎呦,你觉得特别的羡慕,它是真实存在。但是按照佛教这个中观和空性的理论去推证的时候,你真正去推证的时候发现它本体丝毫的本质都没有,它是一个空性的本体,它丝毫本质都没有。就像阳焰一样,它有水的形象却没有水的实质,它实际上根本连一分水都没有,连一个水分子都不存在。那么我去追它干什么呢?我只是看到一个外在的形象欺惑了我的眼睛而已。

那这个道理就是说,轮回中的所有众生全是这样的一个特色。他在追逐这些五欲等等的时候就像追阳焰一样,追到最后,渴死。追到最后的话其实他一无所获,他根本得不到。可能有些道友说,那我们也可以通过追逐可以得到五欲的受用啊。但是它这个比喻就是说,比喻现实生活当中它是从某一个侧面来相合,不是说方方面面都要去扣的那个意思。阳焰水的这个比喻它实际上指的是从真正的本性来讲我们会发现,名言当中的这些五欲受用、种种的这些外在的显现,它本质上是空性。所以你站在实相的角度上去观察的时候,你会发现人就像追阳焰,追五欲其实就像追阳焰没什么区别。

那么追五欲有些是受用到五欲了,对吧?但是他源于这种受用五欲,中间产生的种种贪嗔烦恼、造作恶业,在轮回当中感受痛苦,就类似于那个獐子被渴死的状态一样。其实他得不到它真实的实质,反而其实他最终造作很多恶业,在轮回当中如梦幻的轮回里面再再地感受这种三恶趣的痛苦,好划不来哦!醒不过来,不能够真正的超离于它。实际上自己追的还是一个虚妄假法,就是本无而有的一个虚妄假法,多么划不来。为什么我们以前经常说,证空的人,一个证悟空性的人,他的大悲心会不由自主的产生,原因是什么?当他真正证空,发现这些不存在,而所有的人却像疯子一样去追逐的时候,他不生悲心都不可能的。所以经常这样讲的,你有空性的见解或者说智慧产生,你不可能不生大悲心,决定会生大悲心。所以他空悲二者必定是双运的,他一定是会起现的。

然后还有一种途径是依靠悲而产生空慧的力量,它是有两种途径。今天这里不广讲,不是我们讲的重点。但是我们要知道阳焰的那个比喻特别的精准,能够比喻轮回中所有众生的一种状态。但是你真正的仔细看一下就觉得好可怜,他终归追了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永远其实是抓不到的东西他在追逐,然后自己无意义的在轮回当中不停地因为这种贪求和追逐,然后心里面产生种种的贪嗔分别,然后造作恶业,然后一直在轮回当中受苦。其实他想抓住的那个东西压根就不存在哦,好亏哦。说的通俗一点真的有点儿亏,是这样子的感觉。抓了一个实际上不存在的东西,然后为了那个不存在的东西造作了这么多的恶业,生贪心生嗔心生嫉妒,然后虚伪狡诈,用尽各种各样的手段想去把那个不存在的东西自己拥有,最后的话一场空。还一堆的业力自己攒在身上,就在那儿受苦去吧。

实际上的话你说这个东西真的存在,我说我付出了,也划算。但是实际上它根本不存在,我还追了一世又一世、一辈子又一辈子,无始劫轮回当中一直在那个迷梦当中不停地在追逐它。这样去想一下的话,真正现证到这份道理的,现证到这种智慧力量的修行人,他就会产生对所有的众生不管他再怎么愚痴、不管他再怎么非理邪行、不管他再怎么刚强难化,这个人他是不会舍弃他。为什么?尤为的悲心。就觉得众生愚痴,就是不懂这个道理嘛。不懂的话他就一直陷在里面拔不出来。其实如果他能够醒来多好,他醒来一下看到原来万法并不是这样子的,原来万法实际上是一个虚妄假法,我面前所显现的这些是虚妄假法,我这样去追求真的是很可笑的。所以当他明白了,他就不会再有这种动作。他不明白的时候旁边明白的人看他,谁又会去怪他呢?就是因为知道他不清楚这个道理才会做出那么疯狂的行为,你怎么劝他还劝不——就是有点像什么呢?善知识反复劝我们说放下执着放下执着,不要去耽执这些名言中的什么什么。我们控制不了自己,上师会对我们生气吗?不会,只会尤为悲悯。就是觉得,哎呀,自己被遮障了之后的人真的是好可怜哦!一直在抓一个,就像在虚空当中想抓住一个什么东西。他好像是看到东西了,他一直在抓呀抓呀抓。实际上呢,清醒的人一看到就知道他一直在抓一个没有的东西,还拼命的抓,怎么劝他他都放不下手。就是这样的一个感觉。

所以学中观还是很殊胜的。就是说修证上面没有,我们在理论上知道了之后,在心上面还是会有一种感触,只不过实修差一点。你要是修证上面这方面要是有上进,那那个断除执着,你整个人的修行状态都是处在良性循环,那个人的心就跟棉花一样调柔,绝对是这样啦。这是课外话题了,再不说。

那么最后一个就是“如镜中影似真实”。这个是什么道理呢?就是说,就像镜中的影像一样。镜中的影子是看的真真实实,你的脸上有一个小雀斑它都给你照的清清楚楚,绝对是一模一样,特别真实的作用。没有这种模模糊糊,没有打折扣,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特别真实,跟你一模一样的。但是我们都知道镜中的那个人不是真人,对吧?都知道镜中的人不是真人。所以它这个“似真实”很形象的形容我们好多这个修行人都会——就是学佛的话,他虽然学佛,但他知道那个佛教里面所讲到的,尤其大乘里面讲到这些大空性的道理。但是他觉得,哎呀,山河大地这么真实,我摸这个大地它如此的坚固,好像能够载得上所有万事万物全部依靠大地而生长。这么坚固,坚不可破。我看我周围的这些什么苦啊、乐呀、喜怒哀乐呀,全部是真真实实的存在,如何说它是如梦如幻呢?其实这个比喻是特别形象的,就像你看镜中的影子一样,真真实实存在,“似真实”,但是它真的只能说是“似真实”,它不是真实的。因为它毕竟我们最后的话其实这些如果是配套上中观的一些推理的方法,以后你们学到中观的时候,那就是话大段的时间来分析它的一些逻辑性比较强的那种推证是很有意思的,确实很有意思。我相信年轻人都会喜欢,它那种推证的话心会比较细一点,然后它这种推法大家都觉得最后你真的去思维进去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些佛菩萨的智慧真不得了。心服口服让你,让你会觉得心服口服,你一点破绽都找不到,只能够承认万法是不存在的。你不想承认都得承认,你找不出来一个反驳的理由。不管是从推证上来讲也好,立证上来说,还是比喻上来说,都是这样子的。

所以以后你们有机会我还是希望,老年人不做这个要求,毕竟时间不长,我们还是以修加行念佛为主。那么年轻人,自己的思维还是可以跟得上的,包括中年人能跟得上的话,我希望你们能够过一遍这个五论,还是很重要的,非常的殊胜。

这是讲到了这个颂词直接从四个比喻来说。

如云如雾似停住,此敌凶手我亦尔,

似有毕竟永非有,似真悉皆不曾真。

似现超离增损境,彼者有何业之轮?

那么这段的这个道理分析起来它还是说,像这个云和雾,我们猛然——你像咱们看天空的时候发现那个云一直呆在天上。只要你过个十分钟再去看,它肯定是有变化的。但是你看着它的时候你觉得它没有动,就那种感觉。这个雾也是这样,起雾了,你看着这个雾在那里,存在的时候好像它没有什么变化没有什么动静,没有让你明显感觉到它在动。但是不是说有风存在的时候,有的时候在藏地的天空如果刮风刮的比较明显的话,你就直直看到那个云被风在吹着跑,那个是比较明显。我们讲的就是平时的时候,大太阳出现也没有猛的风,那你看那个云彩好像是“似停住”的,动也不动就一直是那个形状在天空上呆着,雾也是如此。但是实际上它是丝毫都没有安住过,它一直在动,只是我们自己的眼识没有看清。

用这个比喻来表示一切万法好像是存在的,你怎么感觉都觉得它好像是存在的吧?它应该有的。但实际上它没有。是这样的道理。

所以用这个如云如雾,用这个来表示什么呢?“此敌凶手我亦尔”,就是我们一直说的这个怨敌一般的凶手“我”、“我执”或者说分别妄念,就这个“我”的话跟那个如云如雾的比喻是一样的。看起来好像它存在,实际上它没有。我们有时候觉得那这个“我”存在,你像我现在我拍怕我的胸膛,我能够摸到我的骨我的血我的肉,我还能体察到我的体温,能感觉到我的心跳,这个这一个组成就是一个“我”,为什么说它没有呢?这就是因为“似真实”。它好像真的是存在的,但实际上没有一个“我”的存在。

这个就是破“我”的观点,一般从你们教学的课程里面应该也就是在《亲友书》,《亲友书》应该是在第十一课吧,涉及到一个破“我”的理论。通过“我”与五蕴不是一体不是他体,没有那种能依所依一样的具有的关系,简单的破过。但实际上我们破那个“人无我”还有一个就应该是你们在《入行论》第九品,它不是破“人我”和“法我”嘛。这两部分当中破“人我”的那个思路上面算是讲的比较细。以后如果再学《中观》,还会有机会破“我”。

你们要真正的自己要清清楚楚的这样子自己去想,这个很重要。就是不要光是把它看成一个理论,而是你心里面比如说我认为我是什么呢?就有我的思想,还有我的身体,有手有脚有头的这个身体整个是形成一个我,一般我们的概念是这样子的。那么如果这个是一个“我”的话,那我发现我的这个血肉、骨骼等等这些就属于色蕴的范围,对吧?色法嘛,它是色法,它属于色蕴的范围。然后我的心识是属于受想行识这四蕴里的一个范畴,你可以这样去理解。

或者就是可以像《入行论》当中的用六界来分析。“我”地大的部分,像肉啊、骨头啊,这些就属于地大的范围。水大就属于像我们身体里的水分和血液、唾液,这些就属于水大的部分。火大就我身体里的体温就属于火大的部分。风大的话就是我的胸腔里面是有空气的,对吧?鼻腔里面有空气,腹腔里面还有空气嘛。人的身体它中间是有空气的,这个部分就属于空大,应该是叫空大吧。然后这个风是指的呼吸,刚才讲错了——风大指的是呼吸,空大、空界就是身体当中空隙的部分。那实际上整个这个人无非就是由这些东西组成的,然后另外的话再加上“我”的那个分别心的这些心识的这些部分。因为心识它不是一个色法,它不是一个东西能让你看得到摸得着的,它是一种“识”的那个状态,有一种觉知的“识”的状态。

由这些东西组成那我们就一个一个分析,就是“我”是不是这些东西的组合品,“我”是不是其中的某一种,“我”到底是什么样的,然后必须组成这样一个人的,有两只手两只脚,脚在下面,手在上面,头在最上面,有这样一个形状才能叫人,你没有这个形状就不能叫人,是由形状来构成的是一个“我”呢?还是说是怎么样一个“我”?《中观》里面有好多好多那个破法,有很多破法,一个一个给你破掉。就是人与人的执着不一样,人的执着不一样,它分别从方方面面给你很系统的给你一个一个分析,你发现你之后真的你无可奈何的会承认说我真的找不着这个“我”到底在哪里。组合起来也没有一个“我”,因为它也有好多好多。

所以今天这堂课是没法细讲的,但是我希望你们——我还是很渴望你们有些道友,大部分的道友有机会能够学一下《中观》方面的。这个五论每个都特别好,哪个都舍不得,说句实在话,真的是很好的。你们有机会还是花一点时间,按照教务处这边次第的安排,你就跟着那个次第按部就班地去学,然后平时你自己得到的这些《加行》或者是密法,该修你就修,没问题,不冲突的。

还是学一下这些,你只要愿意去想,你把你自己观在中间,然后你按照这上面的《中观》上面的破人我的破法,一个一个往自己身上套的时候,那个是很有感觉的,非常的好。你会发现这个“我”真的是找不着,你确实没法在哪个部分或者哪个整体上面安立一个“我”存在,你真的是找不着。你就知道原来这个是我分别心妄加上去的,硬是给它加了这么一个只有一个概念,没有一个真实我的本体,就能得出这个结论。那个印象是特别深刻。

但是可能第一次学,就是初学的话,如果陌生,不一定有这么深刻的那种感觉。但是学一遍跟不学确实不一样,最起码在知见上面你明白,这个“我”怎么去分析不存在。你像以前有那个善根利智者,我记得以前应该是陈那论师吧,就是《因明》的这个鼻祖嘛,法称论师、陈那论师。陈那论师不是造的这个《集量论》,因明的这个祖师。他最开始开悟的时候,就是依靠小乘这个抉择人无我的见解,他了知以后,他最开始依止的上师是小乘的上师嘛。然后自己到家里面把自己全身脱的赤身裸体,然后在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全部放好灯,反反复复地观察,反反复复地找,最后发现他确确实实怎么也样都找不到一个“我”的本体存在,当下他这个修力就出现。

我们现在目前只能说是一种理论上的了知,但是这个道理你如果是静下心来反复去思维的时候,还是有相当的加持力。所以这个般若空性的力量不可思议,你们有机会的话我希望你们——咱们多的不说,最起码戒律上面的,最起码居士戒要懂,对吧?菩萨戒、密乘戒应该要懂。中观方面的话,哪怕是一个论、一部论典,它其实就可以把其他论典的精华其实都可以含摄其中。我们懂得一部中观的论典,那么基本上中观的道理精华上你就了解。学一个俱舍的话,最起码俱舍的有些特别重点的这些部分我们能够了解就可以了。虽然说精通三藏十二部经教现在我们出家人专门在这里闻思修行的也做不到这一点、达不到这个标准,但是最起码的话你能够了解一部,也总比一点都不知道一部都没学过要好得多。

所以呢,我是希望道友们以后有机会学一下。你像我今天只是给你们讲了一点点皮毛,你真的如果深入地学进去的话,很开心的,学这些五论的话它有它的乐趣在。充分的能够发挥出你的智慧力,你只要有智慧,决定这里面是够用你的智慧的,绝对不会说“哎呀,我的智慧还是觉得这个还是太浅了”,没有这个感觉。你就在里面去遨游吧,你很开心的。这是给你们推荐,最少能够学其中一部,就是说每个论当中,五论当中每一部论里面我们学一部,能够过一遍,相当的好。以后自己相续慢慢成熟了,包括你的修力增上的话,你发现以前学五论的这些基础它都会在你心相续会起一种摄持的作用,还是很重要的。

这个是说这个“此敌凶手我亦尔”,就是这样一种好像存在但是实际上是没有的,所以后面说什么呢?“似有毕竟永非有,似真悉皆不曾真,似现超离增损境”,这几句话我觉得很精彩。就是说好像它显现是有的,实际上“毕竟”不管怎么说,我们怎么去观察,最后发现毕竟它是真的是没有的,而且是永非有的,它从来就没有过,一点都找不到它的存在的一丝一毫的可能性,最终是这样的结论。然后呢,“似真”,老是感觉它好像是真实的存在。我现在把我的肉掐一下我也很痛啊,这不是我吗?这不是我自己在感觉痛吗?然后别人骂我了以后我也挺郁闷的,我的心不是在痛苦吗?我感受一种苦受啊。碰到快乐的事情,上师夸赞我了,吃了好东西了,我也特别的幸福特别的开心,这个不是一种心的感受,这不是我的感受吗?人家也没有感受到啊。那么看起来好像真实存在,其实是“悉皆不曾真”啊,从来没有真实存在过,因为它压根儿就可能存在,所以它不会有一种真实存在的情况。当然我这个只能是颂词上面给你们讲,里面的这种推证的话在五论当中是特别丰富的,你们如果是能学一遍的话,肯定会很欢喜。

然后“似现超离”,感觉上好像它真的是有显现,它的显现也特别真实,但是它的本性“超离增损境”。这个为什么这样讲呢?这个所谓的增益就是本来没有而认为它有,就叫增益。什么叫损减呢?本来它有而你认为它没有,就叫损减。那怎么样跟这个“我”来扣呢?实际上本来这个“我”是不存在的,而我们却认为它存在,这就叫做增益嘛。这个本来没有而认为有,是属于增益的。那么这个“我”实际上它是不存在,它的本性是什么呢?本性是一种明空双运的本体,它是一种空性的本体。这个本来是具足的,但是我们却从来不认为它是这样子的,这个就是损减。我们却不认为它是明空双运的一个本体,认为它不是这个样子,是没有的,这个就是损减。所以说,显现上好像“我”存在,实际上它的本体是远离这种增损的,它本性安住在自己的本性当中,就是一种明空双运的本性,是这样的一种安住。它的本来面目是这个样子的,本来是这样,“我”不存在的,是这种特色。那么它一直安住在这个状态当中,所以这种“似现”全部显现的要不就是增益现,要不就是损减现,其实它是不合理的。那了知这个道理之后呢,明白其实这个“我”它有一种欺诳性或者虚幻性,是这样的一个道理。

那么“彼者有何业之轮”,最后这句话怎么样去理解呢?就是说这个所谓的“彼者有何业之轮”其实它就涉及到了跟后面这个“实修现相无欺缘起”也是接下来的。就是虽然说我们说这个“我”不存在,虽然说这个“我”它并没有,它实际上只有一个名言中的名称,只有一个名词,它的本体实际上是并不存在的。但是它的这个“业之轮”的——虽然名言中的如同梦幻一般的显现它的本性是不存在,但它这个显现上面还要去遵循一个业果规律的,就用一个“轮”来形容。如是的业而产生如是的果,它的这个现象上面还是不会消失,它还是如此的。这一方面又过渡到“现相无欺缘起”这一方面的内容。

庚二、实修现相无欺缘起:

那我们下面的话看一下第二个方面的“实修现相无欺缘起”这个角度的内容是怎么讲呢?第一个颂词特别重要,后面的颂词全部都是来说明第一个颂词用的种种的比喻。包括我们下一堂课才会讲到的一些“唱起乐师伴奏歌”等等这些,全部都是在宣讲第一段颂词。

此虽如是无自性,然一碗水显月影,

业果虚妄多鲜明,显现许中当取舍!

这个道理是特别重要的,是今天的一个核心的问题。虽然前面那个“实相空性无我”非常重要,我讲了一些重点。但是一堂课确实讲不了好多,我只是大概的跟你们讲了一下。那么这一部分,我现在要跟你们交流的这个颂词道友们一定要好好的去思维好好的去分析它,非常的重要,这一段要好好的去分析它。

所以就说是“此虽如是无自性”,跟我们刚才那个颂词结合起来的话,不是说是似有毕竟非有、似真毕竟非真、似现毕竟超离增损,然后“彼者有何”,就是为什么它会有这样一种增损的显现或者说有这样一种名言的规律,实际上是因为这个业果嘛,因缘的这种起现。它并不会是因为它属于是万法本来空性,它本自性不存在,它就没有这个显,它还有一些业缘的显现,不是讲到这样吗?

那么后面的话,“此虽”,就是虽然我们显现的这些业果之法,它虽然是无自性的,但是然而就像一碗水中显月影一样的。业果虽然是虚妄的,但是“多鲜明”,就是了了分明。我们以前道友们不是《前行》里面修共同四加行业果的部分,其中有一个修法就是讲到了业果的那个比如说广大增上的特征,业影随行的特征,造善业的善果造恶业的恶果黑白分明。还有一个就是说了了分明,如是因感召如是果的那个了了分明绝对不会混杂的,也是业的一种特征。那么这种特征就是讲到什么意思呢?虽然它本自无自性,但是它的那个业果,如是因感召如是果、了了分明不混杂的这一点决定不会虚耗。所以最后面我们说达玛绕杰达尊者告诫说“显现许中当取舍”。虽然这种显现是如梦如幻的,但是应该要有这个取舍,善加取舍。即便它是如梦的如幻的,是本无而有的,是不存在的,本来是不存在是虚妄的一个假象。但是还是要遵循它的取舍之道,否则自己就会被它所束缚。

所以这个颂词特别的重要,就讲的很直接。那我们看,先看前面的部分。“此虽如是无自性,然一碗水显月影”。仔细分析一下,在一碗水中要显现月影,它不是随随便便现的。如果说我碗里没有水,月影显不到。如果我这碗水是特别肮脏的泥巴水,月影也很难把它明朗朗的、黄灿灿的那个颜色能够显进来。或者就是什么呢?天上的月亮被乌云遮障,水里面的水再清,也显现不到。大家知道我说的这个话是什么意思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什么呢?不说一碗水吧,就是这个水我一直在晃它,我一直在晃动,那么我在这个水中我看到的是一个残破的月亮,它不是一个明灿灿的圆圆满满的那个明月,就是还能起到一点点照明的作用,水中的月亮也起到一点点照明的作用哦,它有这个力量的。有它的颜色,有它的形状,还有它的功用力,这个名言中的一切法都是这样。

那我刚才讲的那几种可能性是想说明什么呢?即便这个水月它是显而无自性,它本性不存在。但是它要具足众多因缘才能够无误显现,这就叫因果法则。虽然因果它是无自性的,它是空性的,但是还是需要有它的因和缘聚合。就像农民种庄稼还是要有种子、有阳光和水土它才能发芽,否则它芽还是发不出来。就是你要断除天上没有乌云遮障,一个因素;水中的水是清澈的,一个因素;水里的水没有被晃动,平静的,是一个因素。然后在这些因素全部具足之下,那么这个天月会无误的、圆满的在水碗当中显现它的月影,圆圆满满的显现。这是不是因缘的作用?所以我们这一点就说到,后面两句说到“业果虚妄”啊,我们真正用空性的这些道理去观察的时候,业果是虚妄的,没有真实存在。你真正去分析业果的时候你发现空性当中显现出来的,它本体压根不存在,跟水月一模一样。但是即便是业果虚妄,但它是“多鲜明”的,但它确实了了分明的。虚妄当中它还有一个“无欺”,所以我们这个“无欺”跟“实质”两个词不是划等号的。我说一切万法是无欺的,因果规律无欺存在并不代表它实有,它在虚幻当中它还有一种无欺性。就是说有如是的因,如梦如幻的因感召如梦如幻的果,它不会错乱。即便是佛来了,它也不会错乱。我已经跟大家提过一次,但是我觉得上师用的那个比喻真的特别好,就是《残酷才是青春》里面用的。不是有人说嘛,我造了恶业,我祈祷佛菩萨我能不能不感受恶果?这个问题上师不是当时用那个比喻嘛,就是如果你把一个石头丢到河里面去,你祈祷佛菩萨它是不是会浮上水面?浮不上来。那如果你把一桶油倒到水里面,你祈祷佛菩萨,这个油会不会沉下去?沉不下去。因为油比水轻,它一定会漂在水上的。

这个道理就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不是依靠其他的外力来解决自己的善恶业力,而是业果规律的法尔性、法尔的这个原则,佛来了都是没法违背的。所以佛陀在两千五百年前现世的时候他还是显现的很多因缘:佛陀头痛啦,佛陀的脚被刺扎呀,佛陀的家族被灭掉。甚至于后面像目犍连、舍利子这些神通第一的大阿罗汉把这些释迦族的人装到自己的钵里藏起来不让琉璃王灭的话,他最后发现,这个劫过去之后,这些人自然地化成脓血了。业不可挡哦!你别看它是虚妄的,别看它是本无而存在的,不要看它说是在本性当中它根本没有,就好像我们说二月的话其实它根本就没有。虽然是这样子,但是它那个因缘的规律却无欺显现,乃至于佛都没办法抗拒。这个道理才是佛教里面所谓的缘起性空的真实含义,否则怎么说这两者双运呢?否则怎么能说这个缘起就是性空、性空就是缘起呢?

我们很多人在理解的时候,是“有”不是“无”,是“无”就不是“有”,而是这个原因起到一些遮障的作用。我一说业果真实不虚就感觉好像承许它实有一样,我一说业果实际上是空性的,实际上就落到一个空空无有。现在好多人学般若,没有真正的善知识引导,没有像上师这样的一种分开二谛的善巧的说法,很多人都落到断见当中。既然说业果没有、业果不存在,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都是空性的,他就开始在名言当中随便地胡作非为。空性的呀,般若里面佛陀亲口说这是空性的。他所理解的空那就是纯粹的杯子里没有水的空啊。这个真的是耽误了,你连那个非福都没遮止得了,你只有堕地狱的份儿,很可惜的,真是很可惜。

值遇般若是一个幸运的事情,是个福报的事情,但是没有善知识给你讲解,没有真正的我们说大乘善知识不是他有巧说的一个功德嘛,我们在讲依止善知识的时候,讲到善知识的法相,其中就有一个善巧方便说法的那个作用力。善知识因为有巧说的功德,所以弟子们才见解不会偏,不会堕到有边也不会堕到无边。在了知万法空性的这个前提之下他还能够谨慎的取舍名言中的业果,他走的特别正。这个是需要善知识来引导的,否则自学的话经常会出问题。自学的话你自己落到断空里面都不清楚自己落到哪里,还觉得自己天天在行持般若呢,那就很可笑,比较可惜啦。

我们要懂得今天这个颂词讲的特别重要,以后你们有机会学中观。有些道友有时候一说如梦如幻,以前我就碰到这样的道友,倒是比较直爽,就直接问出来,就是“师父,听多了好像说一切万法如梦如幻,乃至于密宗里面还用那个幻化八喻来抉择,幻化网里面的幻化八喻来抉择。我就觉得既然一切如梦如幻我何必那么执着呢?好像变得什么都有点懒洋洋的,善法也不想做,恶法嘛,在学院里面没有什么恶法可做的。我就觉得好像善法也不用这么执着吧?干嘛精进地磕头精进地顶礼精进地背书,还是挺苦的啦。早晨四五点爬起来背书,挨着饿挨着冻,这边的话冬天也比较冷。在这里生存下去闻思修行还是要忍受一些苦行的。为什么这么费劲呢?既然如梦如幻的话,它就是梦境的一个迷乱相,我为什么要这样?”他刚开始初学的时候他有时候会有这种感受,他是学进去了,然后自己心里面去品味,他就有这种感觉。他说反而没有以前的信心和动力了呢?这是一个过程,我们有的时候这方面要注意。所以干脆与其让你有这个过程,干脆直接就给你把这个疑虑打消最好啦,一次性到位是最好,不要走这种过程比较好一点,否则反而耽误时间。

你要知道这个颂词里面所讲的意思就是这样的。虽然它本性无自性,但是它的因缘显现的话“多鲜明”。所以最终尊者告诫我们说“显现许中当取舍”!很重要哦!虽然它这个显现是一种如幻的显现,它本性根本不存在,就像水月一样,但是我们还是要取舍。所以我越是明白了这个缘起性空的道理,我越是更加要奋发图强的要精进地行善精进的去行持跟解脱所有的跟解脱能挂钩的这些善法。全部要做,我才能够尽早地从迷梦当中醒来。

这个道理怎么说呢?后面的两个颂词用比喻来说明,很精彩,我们看后面这两段怎么讲的。

梦境劫火盛燃时,虽无自性热恐怖,

地狱等虽无自性,炖烧等俱故当弃。

如烧迷时虽无暗,深长洞中游弥漫,

无明等虽无自性,当以三慧除迷乱。

这两段的话,结合上面连接下来,就非常精准的说为什么我要在这个如梦如幻的、本来不存在的显现许当中还要谨慎取舍还要我刚才说的所谓用世俗的话奋发图强,要精进,要精进地去行持所有能跟解脱挂钩的这些善法,而要尽量地去遮止恶行,十不善业的这些恶行,一定要遮止,要用正知正念去摄持自己,要更加努力。反而学了空性学了如梦如幻,知道它是如梦的如幻的,反而更加努力。原因在哪里呢?两个比喻来说明这个问题。

就比如说,一切万法确实是无自性的,它虽然是无自性的,但就好像一个人梦境,做梦的时候他梦见末劫火出现了。末劫火出现是什么情况呢?天上天下整个大地全部起火,人就没有的挡了。你们可能有些道友会想起来我们在2012年的时候不是好多世界上拍了好多那个世界末日的那个影片嘛,它就出现了好像整个世界成了咱们地球都变成了火球一样的了那种感觉,就是那么一个状态,你根本无处藏无处躲。你在梦里如果梦到自己处在这种环境你当然很恐怖,那跟地狱没什么区别了。到处都是火,然后你躲都没处躲,逃都没处逃,整个就陷在其中,陷在火海当中。这样的情况你肯定心里面非常的恐怖。

所以它就讲到什么呢?就是梦境的时候梦见末劫火盛燃的时候,虽然无自性。那我们从醒觉位的角度来讲,这个人踏踏实实在床上睡觉咧,正在做梦呢,好好的在睡在床上,它是没有的,对吧?它这个末劫火其实不存在,就是无自性。但是“热恐怖”,但是在梦中他那种受到火烧的灼热的恐怖他是不是还在感受?真的被烧的很痛,很痛苦,觉得被窒息的感觉,真真实实存在。所以这个梦境有一个很好的作用力的话,就是很形象的来比喻。我们那个梦里面,你看有些道友做梦的话,梦里面吃好东西,到醒来的时候好像嘴巴里还有那个菜香味儿。然后他还有一种好像梦里吃的特别饱,觉得胃已经全部充满了那种幸福感,在醒来的时候他还能体会到,我们做梦有时候做的真实梦就是这个感觉哦。

然后有的时候,偶尔是因为身体的原因在做梦里发火,哎呦,那个气呀,就好像以前平时从小长这么大从来没有那么生气过,这是叫怒发冲冠,怒火中烧的。醒来的时候你还会感觉自己全身发热,那个血往上涌,它一直会是它对你的身体真的有影响。但是你真正观察说我刚才没有任何理由在发火,没有对境,没有这颗心,在做梦,但是它起的作用是很真实的让你真真切切感受到几年了都忘不了当时的那种感觉,对不对?

这个梦的特征特别好形容的就是什么呢?你的那种真实的感受。而他真实的感受当下它确实不存在,它是无自性的。这一点所有轮回中的现象都是这个特征。而我们对于这些比喻,大乘佛教里面用的这些比喻特别精准,你要是把自己放入其中仔细去想仔细去分析的时候,你会有一种特别深的感受,觉得万法真的是如此,经教里面讲的这些道理非常非常具有加持力。那么这个就是一个。

那么“地狱等虽无自性”,就是还有一个的话,有些人做梦就梦到自己堕地狱了呀。堕到地狱里面那个恐怖真的是很恐怖的。有一些道友我以前碰到一些认识的老道友,他们偶尔的时候大家交流一些法义一些心得的时候谈过,我听者,我自己是没有亲自梦到,但是我听了以后真的会有感触。他就梦到自己到了地狱,但他像一个旁观者一样,他看到那个狱卒怎么样去——好像他有一次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样的因缘,梦到一个而且好像那种国外人的这种形象一样,就是被狱卒追。追上了以后,我们在《前行》里面讲的那个三尖矛的那个铁叉,带着或的那个铁叉,就从他的两腿和肛门叉出去,然后从他的头顶和两肩穿过去,真的像世间当中那个烤鱼一模一样。他就眼睁睁地看到是这样的情况,而且叉过去以后就跟那个经教,咱们的这个佛经里面描述的一模一样。用这个三尖矛整个把你穿过去,穿过去以后还用那个带着火红的那个铁丝把你绑在那个三尖矛上面固定好,放在火上来回地烤。他在梦里的时候他没觉得恐惧,像一个旁观者在看这个景象一样。醒来的时候他差点没犯心脏病哦,那个心揪的他就像——他一想让我梦里面看到这种现象,他就想可能是这个众生跟他有一定的因缘,但他觉得他从来不认识而且他感觉像个外国人,可能是有一些因缘。哎呦,念了整整一天的经给他回向。那个感觉,这就叫现量见哦!真的叫现量见。他的印象太深刻了,所以心里面就有一种毛骨悚然,醒来之后毛骨悚然。

我就用这个事情是想说明什么呢?和这个颂词某一个角度去相合,就是我们梦境中梦见地狱。虽然知道醒来的时候知道这个地域也只是梦中的一个妄想,只是一种迷乱相的现前,分别心识的作用力,迷乱相的一个现前,根本没有真实的存在,无自性的。但是你的那种被烧煮、烧炖的这个恐惧心是不是在?这种显现是灭不掉的。这种显现我是要想办法来舍弃它,对不对?

所以同样的道理,比喻说完了,我们说意义。在我们整个轮回当中我们所见闻觉知的一切的一切大家都觉得相当的真实,而且很多人是为了这个目标在进取在努力。但是实际上,换句话来讲,它是无自性的。但是即便知道它无自性,我是不是不理不睬就可以了,我不用顾忌它就完事儿了呢?不是这样子的。你还要去遵循这方面的规律,所以我这个想从两层讲。

第一层,按照我们佛教徒真正修行的角度来说,对万法的这种名言中的显现的这种相知道它是无自性的,但是你要遵循它的规律,要去行持十善断除十恶,去追寻去行持所有跟解脱挂钩的善法,精进努力地修行你才能真的从噩梦当中醒过来。就是以如梦如幻的善法的力量断除如梦如幻的恶业,依靠这个方便能走出如梦如幻的轮回,获得如梦如幻的解脱。这个是《入行论》里面最后还要度化如梦如幻的众生,《入行论》里面专门有个颂词即使这样讲的。这是一层意思。

另外一层的话我希望在座的你们都是在家人,大部分是在家修行人。我希望你们道友们学了这个空性和缘起的这个观点之后,不要随便舍弃自己名言当中该负起的责任。比如说我知道万法如梦如幻了,我那么执着干什么呢?刚才法师讲的,在修法上面该执着还执着,同样你们的生活、工作、家庭,你不能因为学了空性之后,借用这个作为理由实际上你自己开始不负责任,该管的不管。你就比如说,那这个的话我就不用那么执着了,你该负责的照顾自己的妻儿或者说赡养自己的父母,你全部都放下的话,你叫做不负责任,这不叫如梦如幻。

因为我刚才怕的是什么呢?就是说我们在实际操作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一些误区,见解上面再怎么讲,在操作的时候还会出偏。所以我刚才为什么强调那个第一个颂词,“显现许中当取舍”,这很重要的。毕竟我们作为在家人,你们作为在家人的话是有在家人的一些生活方式,你不可能说我什么都不顾及了什么都无所谓了,这个无所谓的话本来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另外的一个显现。

佛教里面的那个自在、放下、看破,绝对跟无所谓是不挂钩的,懂了吧?我先把这一点说清楚。如果你们真的对空性有所体会,你在名言中即便是你现象当中的,不如说你在现象当中你的工作应该怎么去行持,你要如理如法行持,否则它也有业的存在。你对你自己的家人该管的不管该照顾不照顾该负起责任的不负起责任,它也有它的业存在,你还要去感受那一份的业呢。这个所以跟我们学佛是不冲突的,跟我们学佛是一点都不冲突,你们一定要把握好,不要偏激。学中观的话这一方面早早强调,不会走弯路。

越是学空性越诚信因果,我把这个话挪到你们现实生活当中去,那么就说明什么?一个懂空性的人,他实际上反过来他是很有生活情趣的人,我用这个话表示可能我觉得直接一点,怕你们吸收不好。就是其实他不会变成那种好像什么都是冷冷淡淡的,什么都是好像无所谓,就这样吧,就那样吧,好像什么都可以。这个的话不一定是真正的自在相修出来,不一定说是你相续中有空性慧在摄持。因为我们刚才经教里面传统的讲法是什么?越懂空性的人他名言中的取舍越细微,他名言中的取舍越谨慎,他越能抓住名言的规律。那么用在现实生活当中,越懂空性,你在这个方面有所体悟的或者有所了知的人,他更加会小心翼翼地过自己的生活,怎么去行持自己的事业,怎么学会去跟自己的家人打交道。因为缘于你一个因缘,他就会变。你的一个因缘掌控不好,你家里就会出问题,你工作就会出问题。这个不会说是我祈祷佛菩萨吧,你一个祈祷就解决问题了呀?你就等着天上掉馅饼呀?那是没希望的哦。所以呢,懂得修行,懂得佛教真正大乘所谓缘起性空的知见,真的相续中比较圆满的、知见上比较圆满的修行人,他在名言中的任何一个行为,不管跟佛法有没有关系,他正常的吃喝拉撒工作生活,任何一个行为他都会如理如法的该取则取该舍则舍,他会遵循名言中的这一层规律。他不会去打破它,不会用一种无所谓来摄持它的。我只能讲到这里,希望道友们能够有个很好的把握。我们要做一个真实的人,还要做一个真实的修行人。做一个真实的人,在世间当中有情有义,很重要哦!这个东西佛学里面反而很讲究这个,否则我们修行也修不出去。那么做一个真实的修行人,在修行的当中,认认真真地以正知正念摄持,以善知识的教授来归摄自己,一点一点踏踏实实地去学习、去修行。你世间也是成功的,出世间也是成功的,作为在家人这方面一定要了知。我也只能给你们提醒到这里。

那么第二个,刚才我颂词是一起念的。第二个就是如同有些人发烧,发高烧之后神志不清,然后他就梦见自己好像处在一种特别黑暗的那个又长又深的洞里面,然后他在这种黑暗的洞里面云游,就是迷路了一样走不出去,到处都是漆黑一片,特别的恐惧,很害怕。那么同样的道理,这个比喻就是实际上我们真正的分析,那个洞存不存在?不存在。他的恐惧其实根本是没有必要的,全部都是不存在的呀,应该是根本就没有这回事嘛,但是他那个感受是很真实。

那同样的道理的话,“无明等虽无自性”,是要了知,我们的这个根本无明其实就跟我们梦见的那个黑洞一样,其实它本来是没有的。“无明本来是没有”这句话能够讲很多东西出来,显宗有显宗的抉择方法,密宗还有它特别殊胜的这种窍诀的抉择方法。所以我还是觉得道友们以后好好的修加行,要把密法得上哦,真的很殊胜的。得上以后你要知道密宗的那种见解、密宗的这些讲法,你会乐的跳蹦子啦。这密法得的真是划算得很呐,你要好好学哦。不是我打广告,这些道理的话我只能给你们讲个框框,一堂课能讲多少呢?没法讲。但是光是说一句话,“无明本无自性”的这个观点,你就不知道在显密里面大乘的这种般若和这个密宗的窍诀当中讲了多少殊胜的教言,你就在里面去乐吧,很高兴的。所以你们自己看自己的本事喽,加行该修的要好好修,以后有机会闻思五论还是要好好闻思,不要偷懒,不要找很多的理由说学了那么久了不要学。你这生生世世要学,到了七地八地菩萨还要闻法呢,你急什么呀?这个东西操之过急不是好事情,该学的还学,该修的就修,最开始我还给你们讲了修法专一的问题。什么核心都给你们讲到了,剩下的就是自己去做。如果再找各种各样的理由不想学这个不想学那个,觉得累呀辛苦呀,那就是你自己的事情,我也没有办法了哦,但是吃亏的也是自己。

这个道理也只能是提个框框,“无明等虽无自性”,其实我们的无明本来也是无自性的。但是,虽然它本来无自性,你说它本来不存在,我可以不管它。因为它本来都不存在,何谈一个断呢?如果站在实相角度就是这样。本来其实这个无明本来就没有,我又何必去用智慧断无明呢?但是在名言的现象当中它那种如梦如幻的显现还是存在,所以你如果没有用“三慧”,就是这个闻思修的这三慧去遣除迷乱的话,它一直会在你的相续当中以一种迷乱的方式显现,它还断不了,还真的断不了。你要是不对治它,它就断不了。

其实这两句话特别有讲头,是中观里面有一个道理,就是虽然我们通过中观的分析方法已经很清楚的知道了万法是如梦如幻的,万法是不存在的,万法是如梦如幻的,但是如果你放置不管,它是不存在的我还管它干什么呀?我没事儿干了的话,那它本来就没有嘛。话虽这样说,但是它的那个作用力还是指的是在名言当中的这种掌控力就好像我们说梦中烧迷糊了以后那个漫长的洞,它还是给你带来恐惧了,给你带来恐怖、伤心、惊恐甚至于发狂,这个作用它会有。所以这个无明虽然本无自性,根本不存在。从实相上来讲的话,没有一个束缚哪来得解脱呢?所以实相当中会抉择的轮回无缚无解的一些殊胜道理。这个抉择方法显宗有显宗的,密宗还有更殊胜的一些窍诀的抉择方法,这里我们没法讲。但是在现象当中它本无自性的这个无明还会给我们起到让我们在轮回当中永久地呆在里面出不去的一个作用力,还会起这个作用。所以你要是不以闻思修三慧去断除它,你就永远会被它控制,是这样的一个道理。

这个道理讲完了以后,我是觉得对于初学者特别的实用。我们先不要去讲那个入定位的远离四边八戏的、有无是非、二俱、非二俱,一和亦,来和去,常和断,生和灭,所有的八边戏论全部断尽,这些的话是讲的它的实相。但是我在现象当中我脱离不了它的时候,我们很需要去明白出定位的这个缘起性空的意义。然后今天这些颂词里面其实讲的过程当中已经告诉我们了,我们了知了缘起性空这个见解之后,还需要谨慎地取舍因果。然后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用一种名言当中如幻的对治力来去对治这种本来不存在的迷梦,你才有可能从迷梦当中苏醒过来,真正达到所谓的涅槃的彼岸,是这样的道理,很重要。

下面把今天闻思的善根以及三世一切凡圣所造的清净善根全部随喜而普皆回向,愿自他一切有情都能够成就究竟的解脱果位。

所南得义檀加热巴涅,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生生世世不离师,恒时享用圣法乐,圆满地道功德已,唯愿速得金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