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辅导 | 《修心利刃轮释》第6课

法师辅导 第一次

圆函堪母

《修心利刃轮》6课法师辅导笔录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诸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意。

为度化一切天边无际的有情而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今天所学的这个《修心利刃轮》还是属于是在用这个寂静的一种调伏身心的方法来调整我们自己心的这个状态。那么在这一堂课的最开始的部分,上师仁波切也着重的强调就是我们上一堂课颂词当中所讲到的,作为一个修行人他首先的一个基础就是要有一个贤善的人格。如果说人格不具足的话,那么你再怎么样去修,都是没有办法真正的走这个解脱道的。这也是我们上一堂课最后一个颂词所提到的,就是如果要想学佛,那首先要人格贤善。没有一个好的人格,这个学佛相当的困难,更不可能走到真实的解脱,是在这一方面做了宣讲。

那么今天我们继续下面的这个颂词:

凡亲皆成怨敌时,是内存有歹毒心,

恶业利刃轮自己,今当时时无谄诳。

这里就是讲到,实际上我们即生当中感觉到自己的一些亲友就像怨敌一样。这个跟前面有个颂词,就是前面的那个颂词是说“眷属集聚即嗔时”,就是自己的眷属聚集在一起的话,经常会不合和,会有一些不合和的情况。这个跟下面的这个颂词的侧重点还是有一点不一样的,就是一方面的话你跟亲朋好友聚合在一起的话,他不是那种合和的相,经常会生一些嗔恨心,感觉就是很不和睦。那么这个“凡亲皆成怨敌”的话,就更加严重一点,就是你的亲人实际上如同自己怨恨的敌人一样,不但不知报恩,还不光是说互相之间不是很团结或者不是很和睦的那个情况,而且完全就变成了一个背道而驰的。这一点上师也是说,一方面可能是你今生的行为导致于别人对你不满,就是你自己做事情不是特别的圆融,说话做事会引起别人的嗔恨心,这是一方面。另外一个方面最主要的就是我们这个颂词当中所讲到的“是内存有歹毒心”的缘故。主要是自己的相续当中存有这个……以前对这个这一世是自己的亲人的这些,在往昔的时候有一个特别歹毒的这种心态来对他们,没有用一个很好的良善之心好好的对待他们,心比较恶毒一些,这个就不可取了。

我们以前包括世间人也说这样的话嘛:防人之心不可无,但是害人之心不可有。但他从前世的这个角度的话,他对自己这一世的亲友没有以一种最起码是比较公道的这样一种良善之心去对待,用一种很狠毒的心态来对待他们的话,就会感召这一世看起来是亲友,其实实际上都像自己的怨敌一样。这个也是我们在因果关系当中有的时候会讲到说“冤家聚头”的那种,转生自己的孩子,或者跟自己结为夫妻,结果变成了那种怨偶,等等这个情况。这个跟前世有很大的关系,前世有可能他就是你的怨敌或者是你曾经损害过的人,这一世转到自己的一家来讨债一样的这样的情况,就比较严重一些。

那么终归说起来的话,你怪不到别人,确实也怪不到别人。主要是自己前世损害过他人,所以这一世恶业的利刃轮到自己的头上。是故“今当时时无谄诳”,意思就是说我们在这一世做人的话,不要有谄诳和虚伪的这种行为,这一点非常的重要。那么这个也就引发出来前世可能有一种谄诳虚伪的行为欺骗过曾经的这些亲友,然后毒害他们,用这样的方法对待他们。

所以上师在这一堂课最主要的还讲到的就是,一个就是作为佛教徒应该要有老实、真实的这一点的这种素质,用现代的语言来讲,要有这样的一个素质。否则这种谄诳或者谄曲之心,与佛法的这个道完全是相违的。所以上师引用的这个《佛遗教经》中所讲的“谄曲之心与道相违,是故宜应质直其心”,是讲到这样的一个问题。

那么我们这里要了知,其实这个地方也非常的重要,尤其作为一个修行人,心态是不能够有……对待自己的修行方面包括对他人方面,作为修行人真的是不能够有这种谄曲之心。如果自心比较谄曲的话,想要实修是非常困难的。本身实修的这个特征,也需要有一个很老实的、扎实的心态来面对自己现在还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不隐瞒不欺诳,这个很重要。包括我们以前曾经谈过的一些依止上师的问题,也是讲到这一点,就是我们作为一个修行人,在依止上师过程当中,你在上师面前表里不如一,就是在上师面前表现的特别特别好,他就是两方面,一个是前段时间《修心利刃轮》里面说的,你对上师在当着面赞叹上师,背后说上师过失,这种表里不如一,就感召到善知识……以后在依止善知识的时候不管你怎么做,善知识都不欢喜你。那么针对自己的心态来讲,就是说如果自己在依止善知识的时候有一种表里不如一,表面上的话在上师面前就表现的特别的好,就是感觉到又勤劳、又有信心、又肯吃苦,然后呢,又愿意帮助别人。等到上师一不在的时候,压根儿一丝一念的帮助他人的意乐和行为都根本都找不到了,这样的话也是一种表里不如一。就是实际上你是在上师面前像一种乍现威仪一样的表现自己特别优秀,只是为了上师面前有一个表现,实际上自己心里面并没有这种特别勤奋或者说很贤善的一个人格。那么这个都是我们在修行过程中要断除的。

就是我刚才为什么又讲到这个依止上师的问题呢?就是因为它这个范围很广,从依止上师的角度来讲,如果修行人心不正直,有这种谄曲之心,表里不如一的这个状态,有这样的一种狡诈之心的话,那么你无法得到上师的加持。你感觉你在上师面前表现的特别好,实际上的话是很难得到上师真正的加持的,自己修行的功德就没有办法增上。那么如果不从依止上师的这个角度来讲,就平时自己修行过程当中如果还有一种谄曲之心的话,那么离道非常的远。这里直接《佛遗教经》当中讲的说是,与道相违,与佛法的这个道直接是相违的,那个时候的话要想修行产生功德非常的困难。

所以我们作为一个想要通过实修在即生当中成办解脱的一个修行人来说,人一定要老实。一个方面老老实实的对待他人,不要太过的顾虑说:我如果老实我会吃亏,或者我如果什么。我们大乘的法是有很多善巧方便的,你如果可以有这种善巧方便来自保,但是你不能用谄曲之心来对待别人。就还是刚才那句话,你防人之心可以有,但是有谄曲的心对待他人,乃至于像这个颂词当中说的,实际上它还起到了损害别人的那样的一种因缘,使得这一世他的亲友全部都像怨敌一样。像这样的一种行为是绝对不能做的,害人害己。自己当时可能是觉得图一时之快,或者说觉得自己的方法别人不觉察,实际上达到了一些个人的目的,但是你的那个发心就有损害别人的心态在当中,这一点就极其不可取了。

所以我们说到一个正直的问题,还是很重要的。作为一个修行人的素质,在《四百论》当中也是讲到这个“质直慧求义”吧,一个就是说品性正直,一个是具有智慧,一个是有希求法义的这种心,它也是讲了修行人这三个标准。那么我们说,作为一个正直的人,有时候我说的再细一点,比如说我们在跟道友之间互相打交道,哪怕是你从个人的角度来讲,你特别不喜欢这个人。这个人他的品行也不怎么样,做事能力也不行,或者你觉得跟他打交道实际上确实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但是一旦涉及到公事,或者大家一起共同参与这个发心的时候,你不管对他个人或者哪怕换句话,再进一步,他对你也很不好,甚至于他还损害过你,但是我们不能够借用一些发心的因缘、一些公事,就开始故意去给别人穿小鞋,或者故意拆别人的台。在需要帮助的时候,你明明知道该怎么样做其实是能够帮得到他,你跟他都在做这个发心的事情,但是你就不吭不哈,就是看着他在那里把事情搞砸。像这样的心都属于恶心,就是这种心态已经属于害心的范围。就是表面上看起来你好像无动于衷,也不是无动于衷,就是你什么也没做,但是实际上你看到对方需要帮助的时候,你也没有去帮。本来你有能力做的,而且他跟你都是道友之间。

我就直接说的比较具体一点,比如说我们组里和组里的道友,或者说发心人员之间的,咱们自己内部的这个圈子里面吧,我们就先不要针对外在的人。那对自己的亲朋好友其实也是应该如此,那个你们就自己去把握了,我们只讲佛教内部的。因为现在的话,这种感觉,虽然我觉得比前两年比较起来,上师这些年的这种弘法的事业越来越广泛,很多佛教徒还是知道了一些佛理,所以在行为上面慢慢就变得比以前要如法很多。但是这个情况还是会出现,就是说佛教徒之间的那种嫉妒和竞争心,还有傲慢心所导致的互相之间拆台,互相之间不帮对方一把,“我帮谁我都不帮你”,他这种话也会冒出来等等,听了让人很生厌烦心。就是自己处在这种团体,按理说佛教徒之间如同亲兄弟。本身这个佛教就很衰败了,所以兄弟之间应该要互相团结,要抱团,你才能够使得这个佛法兴盛。但是内部之间比这个……他对外道都没有这么恶劣,对自己的佛教内道徒之间这种心态的话,有时候感觉确实有点狠,就觉得没有一点点那个像世间人的这个素质都谈不上。就巴不得他倒霉的那个,自己就很开心,觉得谁让你不听我的,或者你不随顺我你跟我对着来,这下好吧,你看看!就那种幸灾乐祸的心态真的是很要不得的。

有的时候会从不同的途径还是听到这方面佛教徒内部不团结的,然后做起来行为上特别愚痴的一些行为,让人听了以后生起很强烈的厌烦心,觉得这样的人没有必要跟他讲法,没有必要跟他讲这么些道理。这些道理只有在清净的相续当中才能留存的,跟那种性格恶劣的人有什么可谈的呢?就不想讲,也没什么可再交谈的了。实在是要不得,这个是很不好的一种,还觉得自己特别有本事,把别人搞倒了,还自以为乐的那种行为,好愚痴哦!就是这个,怎么说呢?不是说在座的道友,但是像这种情况还是存在。尤其在佛教徒的这个团体当中还是不少的,有时候觉得这方面很生厌离心。我们说的不是夸赞其他的外道,但是我说的公平一点,有时候我看看像这些基督教徒包括伊斯兰教徒,他们内部之间真的很团结。大部分的话他没有说是内部之间互相内斗,你拆我的台我拆你的台,他对外面的人他可能不是……有时候我觉得他们可能也没有体现出真正的好像他们经教里面所谓的那种悲心,他也是有所局限性的,甚至于有时候就影响到他们自宗利益的时候,他显得就更加的感觉就是明显的是一种我执摄持的行为。

但是我们佛教现在也存在一个问题,有时候我觉得上师课上也点出来:一个佛教内部不团结;再有一个对外的话,比如说人家外部开始诽谤佛教的时候,他倒表现的无取无舍的,大圆满的境界就出来了,安住在这种如如不动的法性觉性当中,也不在乎。确实这种都要把握一个分寸。我们对于这些自己一起学佛的佛教徒,尽量的还是要心里面要宽容一点,最起码你要想到他是你的兄弟,我跟他一起是属于处在这个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佛子,从这个角度上面也应该要留一份余地,你应该要把他像一个亲兄弟一样的,即便做不到亲兄弟,也像表兄弟一样的这样去护持一下,这个是合理的,这是应该的。

然后对外的话也不能够像刚才所说的,有时候上师前几堂课也提过这个问题,就是有的时候人家对于佛教的那种很不公平的而且是故意的那种无因诽谤的话,因为他对整个这个佛教起到一个很大的负面作用。我们换句话来讲,如果说这个诽谤针对我自己的话,那你要修安忍也可以,那就过去了。但是如果针对整个佛教的话,我们不是要跟别人拿着刀啊、枪啊去开始斗,那个是绝对不可以的。但是最起码你应该把事实的公平的真相,有这份责任的话,也应该做一个澄清,这个是有必要的,因为这个涉及到弘法利生的问题,它就涉及到其它的一些众生慧命的问题的话,我们不能够好像就安住在那种无取无舍的觉性境界当中也无关紧要,这个是很不合理的。你说你能对外面的那种损恼你安住在这个境界当中,但是你却不能堪忍你自己内部的这些……有些都属于金刚兄弟,有些也属于都在佛门如同兄弟一般的这样的佛友,你却丝毫都不能包容。甚至于就像这里说的有一种害心、一种谄曲之心去损恼他、拆他的台,让他处于一种很麻烦的境地的话,这个就不要谈学佛了,你干脆不要说你自己是佛教徒我觉得好一点。要不然的话我觉得人家对佛教徒那种看法,我觉得确实是很没面子的,是很让人生厌烦心。自己都说不出什么来,自己都站不住脚,那我们也没什么话说。确实佛教徒内部有很多这样的问题,怎么能让别人生信心呢?我们佛教徒内部都不生信心了,都感觉到素质还是比较麻烦的。这个方面的问题,当然这一点不是说针对在座的道友说什么过失,但我针对这种现象,我还是提醒一下,有的时候在课上讲这些问题的时候,课后提问的时候,我感觉有些道友可能这个事情就有所指,然后就问这样子是不是合理、那样子是不是合理。以后这种问题再不要提了,我们又在内部在说过失,大家都是成人了,要成熟一点。我们学这个法理,你看我刚才在这里讲,我觉得很生厌烦心,对吧?但是实际上碰到这种事情的时候,你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该尽量的调整就调整,能劝诫别人就劝诫别人。我也不可能说我学了这个《修心利刃轮》,然后我碰到这种事情我去找其他的法师或者找上师,拐弯抹角的把人家的这种过失描述出来,让上师去评价一个对和错,那个行为都很幼稚。你不用需要其他的善知识或者法师去评判对错,你的主要的问题是我知道了这个道理了以后,我观察自己有没有这个问题。然后我看到别人有这个情况的话,但有的时候确实是挺让人生厌离心的,但是你也不至于去说别人的过失,借着法师的口去说别人的过失,那是没必要的。你能劝则劝,不能劝的话你就把念经的功德回向给他就可以了。要成熟一点,做人要理智。

我在这里,越往后的话可能你们也感觉到有时候说话也比较尖锐一点,要求比较严一点,我觉得这是应该的。总不能学了六七年佛了之后,还是那么一个小孩子一样的状态,行为特别的冲动,做事方法一点不善巧。以前就碰到这样的情况,刚开始没有反应过来,这个道友拐弯抹角的描述来描述去,实际上吧别人的过失摆出来说。从教义的角度上看,肯定是不太合理的,然后法师这边做了一种规正之后,他拿着这个法师的话去跟那个人讲,那个人更加暴跳如雷,搞得一塌糊涂的。我觉得这两个人都有过失,为什么呢?就是你一方面你借人家的话去压对方,这种行为是特别笨的一种行为,是最不善巧的一种方法了。你以为他这样就能听话呀?你不想想结果呢?你觉得把这个事情落到你头上,其他道友在法师面前说你一大堆过失,然后法师说不对、这样子不合理,应该怎么怎么怎么。回头别人把法师的话给你说的时候,你觉得你能接受吗?你肯定心里是很难受的。你如果真的要想规正这个人的行为,你自己有一个善巧方便,好好的跟他去交流。如果说他特别傲慢,或者说根本不听的话,那你只能说是把功德回向给他,慢慢的他自己来转。这个只能是这样子,做人要把握一个分寸,也要互相给对方留有一定的余地。要不然的话,你最后做的这个事情也是适得其反。

那换一句话来讲,他对于上师或者法师生起那种特别心里不欢喜的一种邪见,甚至于他学起来的时候他就开始拗在那里、梗着来的话,越来越一种恶性循环的方式,你觉得你对他起到好作用了吗?你当时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你的初发心到底有没有起到这个作用呢?这些都要考虑。难道你自己就没过失了吗?当然有过失。你折损别人的善根了,就是这样的。所以我们做人的话要把握一个分寸,然后人自己的话,心要放松一点。你不能太紧了,看到别人过失,感觉好像世界末日要到了一样:他怎么能这样呢?他绝对不能这样,我无论如何我一定要转变他。这种想法其实都不是很切合实际的,不是说我们大乘行人不愿意度众,而是说你需要一种善巧方便。你们自己看一下上师仁波切在平时在跟我们这些弟子交流的时候,实际上是真正的一种师徒的关系,不像我们之间是道友的关系,真正的上师和弟子之间的关系,上师都不会用这么样的一种方式来让弟子改变自己的心,都是很圆融很善巧,而且会护持对方的心念,一点一点调整的,是这样子。要学哦,具有功德的善知识都不会这样强制性的去做,那我们去做,你想会有什么样好的结果呢?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

所以我们自己的初发心一定要明确,当然这个故事,第一个颂词的侧重点,修行人一定要做到老实、真实。老实做人,到哪里这个真的是培积聚集福报的。我们不要光看的眼前的那一点点,就觉得那我吃亏了呀,或者担心自己会有所失,这种患得患失的那个心态太多了其实也没有必要。你真正的自己做一个正直的人,对己对他都能做到不欺诳。其实对己做到不欺诳才是最难的,对别人做到不欺诳也能自己调整调整心态,慢慢的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对自己要想做到不欺诳有的时候自己都认清不了。其实自己一直是一个很狡诈的方式在掩藏自己的一些过失,但是你自己愿意接受这种方式,你就等于是欺诳自己,但还意识不到,还改不了。因为什么呢?这个改只能是通过你自身去改,这方面其实有时候显得还是更加困难一点,但是今天侧重点不在这个方面讲。主要的话就是我们如果要想实修,一定要有一个比较正直的心,就是我们很实在,人很老实。对自己的修行也很老实,不要经常出现那种高举,觉得自己好像……或者是希望自己已经达到什么样的功德或者是上师的心子啦等等这些想法。这些想法的念头一旦冒出来,就是一种高举的心态,那你就没办法实在去面对自己。其实这个时候你已经无法老实的去面对你自身的状态了,你在你心里是不愿意接受这种老实面对自身的那种实际上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圆满的一种状态,很痛苦。然后对他人的话也是要讲究这个原则, 否则以后招来的眷属全部都像冤仇一样,是特别让人觉得痛苦的就是,天天就跟怨敌打交道一样的感觉,但是又分不开。

所以现在要想真正的,往昔所做的这些恶业的话,一定要好好的用金刚萨埵法门好好去忏悔。那么今生要做到就是无有谄诳,用一种老实心态去对待自己和对待任何一个人,尤其是对待自己的善知识,这一点非常的重要。

所以上师在后面举用佛经的那个公案,阿修罗王的这个公案,过程我就因为节省时间就不描述,但是这件事情的话就是佛陀说的这句话,说:天界他也是为了不堕入恶趣,不堕入地狱当中,他不愿意在行为当中有虚伪的这种行为。那么我们作为一个出世间的学佛的,就不说出家人,你们作为在家人也是一个佛弟子,我们真正走的这个路是想超越世间的,那么你应该要超越天人才对。天界的人他都不喜欢……宁可他不要阿修罗王的那种幻化术,他也不愿意用这种就说因为里面参杂有谄诳的成分嘛,他就说不愿意去行持而最终感召堕落地狱的一个因缘。所以这样的话从天界的角度来看,天人他对因果的诚信可能比我们这些佛教徒更要诚信的就是要真切一点,他真正相信因果不虚,他知道依靠这个谄诳绝对会堕入地狱的,所以他就宁可舍弃这件好事,他不愿意去成办。

那我们很多的佛教徒虽然口头上都说诚信因果,但是也知道虚伪、谄诳、狡诈之心是要堕落三恶趣的,但是是不是自己就不去这样去操作了?甚至碰到一个得失利害的时候,自己心里面能放下这种利益而去取一个正直呢?能做到的人还是少数。

所以我们跟这个比较起来的时候,不要小看天人。虽然我们走的是出世间道,但是天人的那颗善心也可能是我们目前修行的状态都不能够达到的,那又如何谈得到出世间的解脱果位呢?这个就非常困难。

所以讲到这些问题,这些公案其实它的意义很甚深,仔细去思维过之后,就觉得心里面会有一种很惭愧的那种想法。所以终归来讲的话,不管怎么样,我这辈子我宁可一无所有,我宁可什么都没有,但是我做一个老老实实、实实在在的修行人,我觉得这是很殊胜的,也是一种特别难得稀有的一生的一个行为。能做到这样的修行人到临死的时候自己都不会后悔,临死的时候会坦然面对死亡,这个又是什么东西能换得来的呢?别人对你的几句赞叹?别人恭敬你为一个负责人?别人把你捧的就是说你感觉到你能享受到这种名闻利养的一种受用,又能怎么样?到临终的时候谁走谁不走,那才是最主要的,对吧?我们不走,那么后面的轮回就是遥遥无期的。我们如果临终能往生,那个才是最到位的,再来就是大菩萨。那我们到底该怎么样去取舍呢?所以还是要把握一个最终的这个目标,方向一定要明确。如果说这个方向明确的话,那在实际的行为当中,哪怕是有一些暂时的利益,但是如果当中涉及到一些谄诳狡诈的行为的话,也确实作为一个修行人的角度来讲,还是要舍弃的。宁可放弃这种利益,也不要去获取那种谄诳的行为导致于后世无始无终的那种轮回,遥遥无期的方式还要感受自己往昔的一些恶果,这个是特别不好的。

所以说,上师这里也是特别强调,就是我们行持的过程当中,要有一种真实、没有这种谄诳的行为特别重要。否则的话,生生世世自己的生活还有修行都不会快乐的,也没有办法从轮回当中获得解脱。单单从这个角度去想的话,那么放下我宁可舍弃这一世的一些利益,这一世的好像就说这种谄诳的行为感召的暂时的一些受用等等这样的。但是来世对我来讲,它会起到一种大的功德和利益,这一点是相当重要的。

下面的这个颂词就是:

自患痼瘤水肿时,是无戒肆耗信财,

恶业利刃轮自己,今当断夺信财等。

这段颂词也是特别重要,因为一个方面就是比如说就是从字面上来解释,我们说修行过程当中,有些人就是患了一些肿瘤还有水肿等等的这样的一些病的时候,实际上,当然这个也是要从外因和内缘两个角度讲。真正的外缘的话,就是自己的饮食、生活习惯等等的一些原因所造成的,所以这一世的身体四大不调,就长了肿瘤。这种情况还是有可能有的,不完全就是说外缘不考虑。

你像比如说在一些环境不太好,包括像藏地这种情况,就有的时候因为藏地这种气候属于高寒地区。还有卫生条件相对来讲也要差一点,有些藏区的一些老百姓,一些女性她得这个妇科病、身上长瘤这种情况还是会有。但是的话其实大家都知道在藏区也不一定就是说这些人是享用信财,当然如果说从前世的业因上来说,我们是不能否认这一点的。但是从这一世的因缘上来看,并不一定就说他就随意的去虚耗信财的一个果报。

因为大家都知道其实在藏地,在家信士他的行为很如法,他在寺院当中是绝对不会吃斋饭的。你像有些道友来过学院的,都知道汉地的一些道友、一些居士到学院来的话,就一起跟僧人享用出家人的这个饮食。这个也曾经是法王如意宝开许过的,并且从汉地过来的话,他没有办法自己带一些饮食过来,生活上很不方便。那么暂时的话享用出家人的一些饮食来开个法会等等这些,法王如意宝也曾经开许过。但是的话就是说,我刚才的意思就是比如说像藏地的话,他是绝对在家的居士是一口僧众的饮食都不吃的,一口都不吃的。所以说从这方面看起来好像没有那种无有戒律、肆意的去耗费信财的这个过失。但是身上也会有这样的一个问题,就是刚才我就说了,就是说一个方面跟他前世的那个业力有关系,再一个方面跟今世的生活的条件也有一定的关系。

那我们这个也是从两方面来看,就是一个方面,这一点也要知道,就是说在外缘上面还是要注重的,不能够说一点点都不考虑,这个也是不合理的。就是比如说我们的饮食习惯、卫生条件,这些方面稍微注意一点的话,那么身体相对来讲或者健康的因素就多一些。这是讲的第一条。

那么最主要的一条还是这个颂词本身所讲的意思,就是说自己患了这种肿瘤病或者是身上这种水肿、浮肿这个问题,是因为往昔没有守持……“无戒”就是说该守持的清净戒律没有守持。如果你是一个居士,你没有守持清净的五戒。或者自己当时受了五戒之后,或者受了多分戒乃至于一分戒之后,没有好好守持,就毁犯掉了,这种都属于无戒的范围,就是属于毁坏戒律,也是这个范围。那么作为出家众的话,就是往昔本来应该好好的去守持一个清净的出家戒律,但是自己也没有好好的守持,结果就违犯,所以就是没有清净戒律的一方面。

还有一个就是“肆耗信财”,就是肆意的,这个“肆”就是无所顾忌的意思嘛,肆意的去耗费信士所供养你的财物。所以上师这里讲到其实主要侧重点的话,从出家人的角度来讲是特别好讲的。就是比如说作为出家人他本身自己是不能去挣工资的,那么他所享用的这个东西全部都属于是信财。像有一些出家人可能以前在家的时候,家里面底子比较好,所以他也不去取受这个僧众发的钱,或者是僧众供养的这些,他虽然没有接受,他一直是用自己的家里的钱。但是,经堂就是信士供养的。比如说寺庙当中的殿堂不可能是他自己用家里的钱造的,这些都是作为信士聚集起来的钱财做了一个佛殿、做了经堂、做了我们上课共修等等的这些。这些环境包括寺庙当中或者学院当中的马路、厕所,这些全部都是信财做的。那么你只要用了,你就是享用信财。

所以这些方面有些出家人觉得说我从来没有接受过其他信士的供养,他不会存在这个问题。其实这个话讲的是比较粗大的。只要你呆在这个僧团当中,不可能不享用信财。我们在这里的包括现在用的电脑、桌子这些,哪一份都没有信财含在里面呢?当然都有。它全部都是信士供养的这个途经得来的钱嘛,不属于自己挣工资得来的。那么这个时候,如果说他对于这些方面没有小心谨慎,肆意的去耗费。这是当然是刚才讲的比较细的一方面,一般情况来讲,比如说出家人他都是以接纳信士的信财维护自己的身资受用,滋养自己的生命,而精进的闻思修行来滋养慧命,他是这样的一种关系。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一方面就是随意的享用信财,但是自己却没有闻思修行,也没有守持一个清净的戒律的话,他就会有这方面的过失。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他享用信财的时候还随意浪费,这个确实有的时候说起来这种情况也还是有点严重的。就是自己不挣工资,得钱得的很容易,都是靠人家的信心供养得来的。得来的这个钱花的很容易,稍微不相中了以后就随便就扔掉了,然后就不用了。这些情况其实都比较舍福,就属于是肆意浪费的那种情况,这个还是有时候看起来有一些出家人生活过得不懂得节俭,比在家人还要过分,等等这些行为。这是一方面。

那么我们从这一方面,不过这个道理按照颂词本身这样讲,但是我还是提醒你们作为在家居士的话,是不能够看出家人的过失的。如果你真的要想自己走解脱,要想护持自己的善根不流失,不要随便去看出家人的过失。那么出家人有一些行为上面不如法,也要观想成他有可能是菩萨化现,来告诫我作为一个修行人不能用这样的行为来行持,要自己串习一个清净心。这个不是说是:哦,法师,你自己是个出家人,你护短。不是这个意思。包括我们自己出家人的话,有的时候看到一些不如法的行为,那么假如说我是一个法师或者我是一个管家的身份,那么我该劝诫就要劝诫。但另外一个方面我也不敢对这个出家人生起完全“他就是个什么什么”的那种心态,万一他是个菩萨呢?同样是这个问题。我们都是一个水平线上,我不是说想护谁的短,这个不敢这么说。包括反过来这么讲吧,对于你们在家居士的话,有的时候确实有些在家居士很多人不是很懂规矩,说话也有点肆无忌惮的不是很恭敬,行为上面也不是特别恭敬的话,一方面就心里面就觉得不是很舒服,也是能遮止的就遮止,能劝诫的就劝诫。但另外一个方面心里有时候也想说:哎呀,万一他是个菩萨化现的话,那我也不能够真正的就心里面对他产生特别的……就是不敢对他生起那种轻视或者说嗔恨心,不敢生的。万一如果是个菩萨,那我这一个心念的话,我多少辈子培来的福这一念就给我消没了。因为对境殊胜嘛,我真的是耗不起这种福德的。

所以你要懂得护持自心的时候,你们作为在家人的话,就是一方面对出家人乃至于对在家人都要观这种清净心,行为再不如法,那么该说就是说,只是要劝诫他做如法行为,因为毕竟我们在名言当中是有一个善恶取舍的标准的。但是心里面不能够对他产生那个藐视、轻视或者背后还在别人面前说那个人如何如何如何,拼命的说别人的过失,甚至夸大其词,心里面认定他是一个不好的那种想法的话,就有点儿危险。如果他真的内相续当中有功德,而他的一些其他的习气外露,让我们看到一些不如法的地方,那并不代表他的修行不到位,并不代表它临终不解脱,并不代表他绝对就不会是一个菩萨。这样的情况实际上我们就吃亏吃大了,我说的很实在的,这个话,我说的是很实在的。这个吃亏真的吃不起,多少世辛辛苦苦修习善法培来的福德,一瞬间就消失无余了,这是很麻烦的事情。而且自己还要去感召那个诽谤圣者的三恶趣的果报,你不得不去受。你真的怕地狱吗?怕地狱你就小心一点。我说的是实在话。

说起来佛教徒都说诚信因果,但是真正诚信因果的人少得很。光看他那口无遮拦我就不认为他诚信因果,光看你的那张嘴说人过失的那种厉害劲儿的话,我绝对不相信你是诚信因果的,就是这样的一个关系。所以,话不要说太大。你真的如果诚信因果,你说话就一定要小心一些,常观清净心对自己终归是没有坏处的。你观别人好一点,你自己心里也快乐嘛,会觉得这个世界很美好,那又有什么不好的呢?本身我们处的这种环境,五浊恶世的环境就够复杂的了,心里面够苦的了,何必给自己再加上一些过多的分别,自己让自己火上浇油的方式去生嗔心呢?又何必呢?你不会把这世界……就算是我戴了一个好看的变色眼镜一样,我刻意的把他观的美好一点,这样会使我自心安乐嘛,何乐而不为?也没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它随顺法性,主要是,它是成为我们解脱的顺缘,成为最终我们得到这个真正相合于大清净见的那种,它不是背道而驰的一种走法,我为什么不去靠向它去尽量观清净呢?这种观法从暂时来讲功德也大,从究竟来讲符合实相,有什么不对的呢?就观好一点嘛,我就把牛粪看成黄金,我也不愿意把黄金看成牛粪。如果这两个真的让我选择其一,虽然说都不是实相,就是你把牛粪看黄金也不对,你把黄金看牛粪同样不对,但我宁可选择把牛粪看成黄金。我觉得这个是从暂时的角度来讲,这种做法是聪明人的做法。就是刚才讲的那个意思,给大家提醒一下。

那么这段教言针对你们在家居士,因为它本身,直接来讲因为这个享用信财主要是针对出家人比较容易犯的一个问题。那么出家人如果说,上师按照《大宝积经》的教证不是说嘛,什么样的修行人能享用信财呢?第一个守持清净的净戒;第二个就是得解脱者,就是圣者,最起码就是得到小乘阿罗汉或者说是预流果、一来果等等这些圣果以上的乃至于大乘一地菩萨以上的这些圣者,已得解脱者才能够享用信财。那这个要求就比较严格了,你像我们说是能够得到这个圣者果位的人,那这个从我们自身角度来讲是差的好远的。那么只有说是能守持一个清净戒律,然后具有闻思修行的功德,就是属于是自己如理如法的好好闻思修行,守护自己清净的出家戒体,以这样的一种心态然后在享用信财。享用信财的时候不管是饮食还是物品,我们佛教里面它还有五净观等等的这些,就是说它有这种观想,然后带着感恩心去享用,并且自己不能够随意的去浪费。

尤其在出家人的团体当中很少有浪费饮食的,它那个饮食哪怕有的时候稍微时间长了一点,有一点酸臭的话,大部分出家人都会想办法把它吃掉。为什么要这样?不是说是出家人可怜,穷酸相,不是这样的。因为这些都是信财而来的,他不敢扔。他扔的话,这个很舍福。就是比那个在家人……在家人其实扔这个食物也特别舍福,但是相比较来讲,毕竟是自己辛勤劳动得来的,跟出家人他完全是享用信财,他自己不劳动,得到的这份信财,随便的这样就去扔或者什么的,特别的舍福报。所以说一想到这个舍福的问题,那你这个出家修行的话,你不能总是这样子进进退退,就是好不容易培积一些福德,稀里哗啦的就舍掉了,自己又给舍掉的话,那个就总是登地久蹉跎,你就总是在原地踏步,你不进不退或者甚至退步,这个是很麻烦的。

所以大部分的出家人对饮食这方面的话还是相当注意的,一般情况下都不会扔,吃了饭之后顺带着倒一点开水就一口就喝了,像涮碗一样的。它里面的那些油星什么的这些基本上都消化掉了。这种情况当然我这样去说是针对……因为这段直接讲到的肆耗信财,从出家人的角度上,这方面可能不提,我们也不能说因为针对你们在家居士讲,我就不提这个了,这也不太合理。但是你们在家居士在做的时候还是要把握一个分寸,你不能在你家人不理解然后你单位同事跟你一块儿去吃饭的话,回头看到你在那儿刷盘子,然后把那汤喝了,他们简直是觉得无法理解的,那个就不好了。

你们自己不要这样去做的话,引起别人对佛教各种各样的非议和看法,绝对无法认同。然后我学佛的话,我是永远……现在的在家人也比较讲究,很多人比较讲究,所以他就觉得无论如何做不到这一点。因为做不到这一点,所以我绝对不想学佛。这样子的话,你折损别人的善根,你损害别人的慧命。包括自己在家人的话,就是自己的家人也是如此。就是说大面上面如果说你家里都是佛教徒,那当然你如果想这样去做,也是随你自己个人惜福的问题,我也随喜。但是如果说你家人不接受的话,你也只能够就是……他们最起码不要扔粮食就可以了,只能做到这一点,那个菜汤你就别考虑了。不扔粮食,不要吃一顿饭总是要有三分之一或者说再少一点吧,剩下那么一点点,“哗”就倒到垃圾桶里。其实有的时候我自己的这个家里人的一些亲朋好友我看到也有这些习惯,就是说尽量的劝他们不要这样去做。但是他们自己还觉得自己很节约呢,“我跟谁谁谁比起来我已经很好啦!”经常会这么说,但是我们把握一个好一点的分寸,你尽量的不要让他们这样去做。然后做饭的时候就把握适量,不要做的过多,正好大家能吃完是最好的。尤其在汉地,稍微缺一点不会饿嘛,吃的饮食很丰富。那么就宁可少做一点,不要做多。这样保证是属于是……我给你们教的都比较具体了,其实这些在课上不讲也是可以的,因为讲的太细了就有的时候你们自己家里做饭的话,假如说你学佛,你家人都不学佛,你怎么跟他们说不要浪费,他们都当耳旁风一样,是不听的,那你就少做一些。让他们吃的话,稍微欠一点的话,那么用其他的一些东西补一补,或者就是把握这个适度,做的刚刚好,等等这些。那只有说是剩饭自己打扫掉了,只有这样的一个方法能解决浪费的问题。其他的话,你不能强迫别人要像你这样去做,我还是强调这一点。

我们佛教徒有的时候这方面是很死板的,自己这样去做了以后,他非得让他家人这样去做,搞得家人痛苦万分。我以前经常说,实际上你家人一直在对你修安忍,你还自己觉得你修得很好呢,那个是不合理的。因为他毕竟不学佛,你不能用我们自己的这种心态去要求别人,这个真的是不好的,你要给别人一个空间,只不过你自己懂得一些善巧方便。因为你自己属于家庭的一份子,你要想做到惜福,你用你的善巧方便,你让他们能接受的这个情况下不浪费财产等等的。或者用一些善巧方便,一个月吃一次素,从美容、减肥,你不管用什么样的语言,或者从营养,煲的这种营养汤,你不管用什么方法,你给他们说这种营养汤又能营养又能减肥又能不发胖,你看你自己的想法,你看你自己的方便喽,但是达到目的为主要的。但是你不能够强迫别人,你不能够去强制别人这样子那样子,这个是特别不好的一个方法,这个特别不好。你让你家人特别痛苦,然后他顾及你是他的亲人,他一直在随顺你,这样子是不太好的。最后的如果说慢慢的他对这个佛学通过你的那种善巧方便和你真实的心相续的一种调整和改变,他真的对佛教有信心,他跟你学佛的话,那么很多事情可能就会稍微方便一点。

再换一个角度的话,我们这里还是提醒,学佛者侧重点在修心,不要过度的在外相上面不能抽烟、不能吃肉,不能这个不能那个,强迫你的家里人,感觉你的家里就像变成一个寺庙一样的那种感觉,那个让家人很痛苦。家人一直在对你修安忍,他一直在宽容,就是说他在随顺你,他一直随顺,他这个不学佛的人比你要好得多。我们不能在外相上面太过于耽著外相,实际上你自己的心里面对他一点点宽容都没有,只觉得他影响自己的修行的那颗心挺恶的,说实在话。就是我强调这个问题,尤其作为汉地的很多的佛友,他不会把握那个分寸,学了佛之后心太紧了,做起事情来做的特别的死板。你要换一个角度,如果你是个不学佛的人,你自己的亲人这样去做的话,你觉得合不合适嘛?你跟人打交道的时候,你用这种方式去强制别人吗?好像不太合理吧?你有什么资格强迫别人必须要这样必须要那样?他又不是你所属的一个什么东西,这样子的话其实是特别不好的,实际上是你不尊重别人呢!你没有尊重别人。我们学佛要把握一个……关键学佛的这个过程是调心的一个过程,你说你外相上面你不吃肉了,你不抽烟了,你不喝酒了,你的心调的怎么样?这个是很重要的。你那个心还是特别的狭窄,就是只是担心家人是你的魔障,对你的修行起障碍的那种想法,什么时候调不过来,那我不敢说你修行好。这一点是没办法的,就是到哪里都是这么个道理,也没办法就是因为安慰大家的话,就说一些好听的,也没什么意思。

所以我希望尤其……出家人他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毕竟已经离家了,整个寺庙的生活就是这样一种风格,那么他不会存在这个问题,大家就很自然就这样做就完了。但是作为在家人的话,你们不能把自己的家搞得跟个庙一样的,那样的话是不好的,是让家人特别痛苦。这个就是说夫妻不像夫妻,在家不像在家、出家也不像出家的那个情况,实际上就让家人也觉得特别无奈。说离又不好离的,毕竟是自己结发的夫妻。要说在一起又不像个夫妻的那种感觉的话,这个是很麻烦的。就是我以此类推的一些问题,其实我们很多道友在这些方面还是不懂得把握一个好的分寸。心要放松一些,要真正懂的学佛,你开始规正你自己的贪嗔痴慢疑以及这个心特别狭窄、我执特别重的,那个才是重点。在那个上面我们自己慢慢去调整,慢慢去调心,在外相上一些行为,我该怎么做的这个,就是我不能吃这个,我不能那样子,家里不能有烟味,不能这个什么什么的,这些东西它是次要的。

就是要随你的环境,如果家人家庭的环境都学佛,特别宽松,那你把家里搞得庙一样的,我也不说什么了,你愿意嘛!一家人都学佛,你们都觉得这样好,对吧?那如果不是这样的情况的话,你要随顺别人,你不能老强迫别人随顺你,然后不得不让家人觉得特别无可奈何:我自己的家现在感觉不像个家,就像个寺庙一样。他对佛教产生那种特别强烈的……有些就是硬一点的,就生起排斥心,开始强制性的开始跟你干,不让你学了。有些温和一点的,无可奈何的随顺你,但是心里面感觉很不舒服。这样子的话,你说你修行的功德从哪里长的上去呢?你让别人那么难受,你功德从哪里长呢?这还是个问题。

所以在这里顺便我就提一下,就是讲到一个浪费信财,本身是从出家人的角度来讲,就是说到其他的一些问题,我们注意。

那么下面这部分主要还是说针对你们在家人能够很实用得上的就是说这个所谓的“无戒”,作为出家在家都好说,你们自己要好好守护你们的居士五戒,对吧?一旦自己守了这个居士戒之后,不能因为种种的理由而违犯这个居士戒,这个是不好的,它也会感召比如说自己患肿瘤等等这些类似的病。假如说真的有这个业因,然后外缘有没有调好身体的这个因缘具足的时候,有可能就会得这样的病。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这个所谓肆耗信财,上师这里讲的非常的精准,就是讲到一个从在家人的角度的话随意浪费财产、浪费食物。因为我们现在大部分尤其像城市里的这个生活的很多众生不是像农民一样自己耕田自己种地,然后吃自己耕田得来的辛苦的粮食或者是蔬菜、瓜果等等,他全部靠买。那么他靠买的话,这个就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说我们一方面觉得说这是我自己挣得钱我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但是实际上另外一个方面的话,就像上师在这里讲不是说看到有一个报道上面好像是微博上面说的,大陆这边十多个人到英国那里去,其实我们这边从大陆这边来讲,这种情况还是比较严重的。现在这种浪费的情况,前面年初的时候提倡所谓的“光盘”的这个问题,其实这个浪费真的是很不合理的,而且很多人的意识还是比较落后,真的是意识落后,他还是认为我把这个菜吃的光光的感觉我好像那个饿死鬼一样的,菜吃光了就觉得没面子,一定要剩一点,不能够吃完。这种想法的话,其实现在在这些国外很多国家都不是这样的一种想法,他们以吃不完为耻,以吃完节约资源的方式作为自己一个高素质的一种修养。但是在中国人的理念当中,在这方面还是有点落后。他就觉得一桌菜全部吃光了,感觉这桌人是不是都饿了好几天没吃饱是怎么回事,他那个想法就比较落后一些。还有认为好像自己碗里的饭吃光了,是很不雅观的一件事情,一定要剩一点,这种想法都比较落后、比较保守,可以说是。他的观念要有一种转变,就是我们应该是以不浪费,自己点多少吃多少吃干净,以这个为一种……从这个角度来体现出一个人的素养比较高、素质比较高,应该是这样的一种想法。

现在我觉得就是作为你们在家人的话应该要从各个方面如果有些有这个能力的,要宣传这种理念才对,我们要改变人的一种理念。如果他认为吃不光是一个不光彩的,吃光了是光彩的话,那么在他的行为上就会有所转变,还是要注意一点的。否则的话确实现在中国的这个浪费非常的可怕,光是看一下那些报道就是这样的,白白的米饭还有这些鸡鸭鱼肉动了一筷子之后,别说三分之一了,连十分之一都没有吃掉,然后全部就扔掉的话,想想这些都是以生命为代价换来的,这些都是他们的命根。命根断掉了,自己的身肉摆在桌子上,然后尝都不尝一下,或者尝一口就扔掉的话,怎么说的过去呢?

你像我们以前大家都看过那个就是从佛教徒的角度来讲,大家以前都听过很多以前好像是目犍连还是舍利子,他以前不是以前有公案说他走的是大乘菩萨道,结果后来他已经修了四十劫大乘菩萨道,有一次就碰到一个算是一种违缘,碰到一个对境,问他要眼球。他把眼球给他了以后,结果那个人就旁边就踩掉了,直接说:“你眼球这么臭!”“咵”一脚就踩碎了。当时他心里面就觉得这个众生的心真的是很难以满足的,就生起那种厌离心。

就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大家看到这个公案的时候都觉得无法忍受,作为一个即便是行持菩萨道的菩萨来讲,他可以把自己的身肉割舍。但如果真的对这个众生有所饶益的话,我把命给你都可以,对吧?你说这个发菩提心,真的这个慈悲心修到量的时候,他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他愿意众生得安乐。就像以前佛陀因地的时候太子伺虎一样的那个公案,那也行啊。就是有时候我们想的真的很无私的人、真的很慈悲的人,只要对方能够得到饶益,那我把我的身肉割给你也行、命割给你也行。但是现在这个问题是你根本就不需要,你随便就要我的这个身肉的话,有什么大的意义呢?他根本就不需要,那么他把我的眼球要走了,要走了就把它当泡踩,这样子的话就心里面觉得很没有必要。这个感觉我相信每个道友都有,为什么提到这个方面呢?就是从这个感觉上面,不是说这个公案跟这里有什么关系,而是说他那种感受,我们要将心比心。就换句话来讲,我假如说就比如说从这桌菜上那只鸡来讲,杀了一只鸡杀了一只鱼或者杀了一头猪等等这样子做成一桌菜。那从这个鸡的角度来说,如果说我真的……假如说这只鸡是个菩萨,我们就退到菩萨位来讲,假如说鸡是菩萨的话,你说我真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来滋养你的肉身,来让你得到一种口欲的满足,你还觉得挺幸福、挺开心,吃的挺高兴。然后滋养你的生命的话,那也行,哪怕就是有这点,这最起码起到一种功用。虽然说起来还是很不合理的,对吧?你自己的健康系念在别人的生命上面,说起来其实也是蛮过分的啦。但是问题是他根本他就……他不是为了饱足他自己的这个口腹之欲,或者说只是为了滋养自己的生命,他就是作为一种摆设,摆摆看了以后,尝了一筷子,甚至尝都不尝,“哗”,回头就扔了。那样的话这种生命的付出,真的是特别没有意义。而且我们大家都知道就是像这样的一种生命付出,它很痛苦嘛,它被屠宰或者是活着那种被煎、被煮、被蒸、被油锅炸的那样的,那种跟地狱的痛苦没什么两样,以这样的一种方式死去的。这样的一种痛苦的话,我们没有珍惜,我们没有好好去品尝。你哪怕好好的去吃也行,你也没有怎么好好吃就浪费掉了的话,那个是特别特别舍福报的,特别舍福报。

所以现在从这个方面,上师这里讲的也非常的重要。虽然不能把上师讲的每一点都包括到,但是上师提到很多方面,就现在有很多尤其像城市里面的这些工种,他都不需要自己亲自去劳作,那么他吃的都是白米饭,那是农民种出来的。吃的这些蔬菜瓜果这些,牛奶,也是牧民、农民他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你自己用这个钱,就是说比如说你得到了这样的一个地位,或者这样的一个职位,那么你用你的钱买这个东西,你把它浪费了,其实它就有这个方面,就属于耗信财的过失。因为它不是你自己辛苦劳作得来的。

那么从这个辛苦劳作可能有些人说,那我的工作是我的一份劳作。但是现在的话这里有多少人在工作的过程当中该做的没有做,我们要说的严格一点,那本来就是这样。在工作单位工作的时候,你最起码有一个为单位负责的那个心,或者说不要说的那么再喊口号了,说为人民服务的这个心现在人家听了这个话都开始耻笑了。这已经表明了所有的几乎我们这个群体里面人工做的话,从来没有想过为人民服务的这种概念了,提到这种概念的话,他们以为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一个60年代的古董,都是这种感觉了。那你想这种发心,在这种发心的情况之下,你的这份工资本来就拿的就有点像无功不受禄的那种感觉,你是无功而受禄,就有一点这种感觉了。然后,你再没有好好的珍惜,随便的奢侈浪费,有一些的话就是拿着公款去请客、喝酒,随便的浪费。因为是公款嘛,所以他点的又多,然后点了嘛,他又吃不了那么多,“咵”也就倒掉了。用自家的钱可能还能精细一点,然后用公款的话,那就尽着花,拼命的随便想花就花,最后开一张发票,报销就完事儿了,这种都会感召上面的这种果报,你就属于是肆耗信财,这个信财就是针对在家人的角度它是侧重从这个方面来说的。

那我们不说别的,就说有时候说起来好像说为公啊,不应该这样啊等等,这些大话也先不提。但是从自身的角度,本身浪费财产,不管你这个吃公家的也好,吃自己的也好,只要你浪费饮食、财产这些方面的东西,那么他就舍福报。回头的话轻的就是直接是堕饿鬼道的,就是你现在在饮食上面特别浪费的话,回头你就吃不着东西,就是饿死,然后堕饿鬼道,万劫吃不着东西的那种情况。再严重的话,可能地狱也会再溜达一圈,就是这样子的。

这个情况我们还是一定要考虑的,就是尤其上师讲到的,就是怎么说呢?刚才提到那个问题,我们的观念要变,就是钱是自己的,资源是全球的。你从这个角度去想的话,那么对于我们整个地球所有的生命负责任的角度,你哪怕有这么一个理念。现在的话,这个社会上有很多提倡的,那个词儿叫什么来着?就是在我们学院里面就是有一些道友的话也知道这个方面,他自己也积极参与。比如说上街去的话,自己带筷子,不用一次性的木筷,在这个方面节约资源。那叫什么名词?以前我听他们说过,我说那我也参加,这个还是很好的。虽然说我们这儿没什么街可上,但是去色达的时候,记得自己带双筷子,就感觉自己参与其中,就会有种欢喜心,因为我觉得我支持的是一件善法。虽然是从出家人,按理说是个不闻世事的,跟社会没有什么太大的关联,但是在现在的这种社会的环境,我确实觉得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个责任,我尽量的节约一份资源。因为我们都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出家人也得活在这个地球上啊,是吧?我也不能到太空当中去修行,那我在这里在享用资源的话,从我自身做起,节约水、电,还有其他任何的一种资源,这是应该的。因为现在的整个生态已经出了很大的问题了,如果不节约,好像每个人都顾着自己的话,反正不是说我一个人节约资源就能解决全球问题了。是不能解决,我也承认,但是的话每个人都这样子从自身的能够考虑这个问题的话,他那个力量是不可思议的。

那我们就是冲着就是说,我们为了整个全球的一种生态平衡,为了这个国泰民安的角度、风调雨顺的这个角度去想的话,那个功德就不可思议。就比如看我上街的时候我带着一双自己的备用的筷子,那你的这种念头或者你的这个发心的原因,你这一个小小的举动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不要小看它,其实有时候行持善法还有培积福德,它就是这样培来的,不要觉得它无所谓或者说:“哎呀,这个东西的话,你太有点吹毛求疵了,太夸张了点。这有什么关系呢?光我一个人又不会把地球吃穷。”每个人都这样想的话,地球就穷了,地球就会吃空了,回头的话是我们自己没东西。而且因为这种讲法现在也是有很多人觉得好像无所谓一样,还是怎么讲他都觉得反正也不是我一个人吃穷,他终归是这个想法。我们就从佛教的传统的因果规律的角度来说,节约、惜福,这是对你自己的解脱有功德的。我们就从这个角度来讲,还是挺好的,我觉得这个也是比较到位的一个。就是你想一下,从这个方面的话,以后你绝对不会感召……因为这种浪费粮食就是感召的饿鬼的果报的,就是你又不会感召饿鬼的……或者说自己后世会成为饿死的那种结果。

这个不要想的说以后不会有这种结果。你像我们看的佛陀时代,是波斯匿王吧?是胜光王好像。以前上师讲他那个公案,堂堂一个国王,当时他在位的时候,春风得意的时候,谁又能想到他死的时候是饿死的咧?他就是饿死的呀!这个东西不要太肯定了。就是我们自己由于某些业力现前,当你真正造了这个因,真正这个业果现前的时候,你就会感受这个果的时候,那是很痛苦的。

所以在这些方面,我是希望在座道友一个方面就刚才我提的,就是如果有些道友有些能力,然后有些善巧方便。现在在网上上师好像就是前面那堂课不是也说嘛,现在在网上有些人的嘴特别的可怕,什么都敢说。那我们不如借用这个网的环境,我们也话多一点,没关系,多宣传一些理念上的问题。就是说我餐桌上的东西我不浪费,这是一种修养,高素质的修养。这个方面多强调一点,人的观念要变才行,否则的话,控制不住的。光是靠一些硬性的规定或者也是提倡光盘、光盘,光是这样提倡的话,就是有的时候可能也挺困难的。我们从方方面面想一些办法,有些有能力的道友或者自己在做生意、做餐厅这些,都要出一份力,用其它的一些好的方法能够尽量的……或者我们从餐厅的角度上来讲的话,那客人浪费粮食, 我们给他一种温和的一个劝诫。他真的浪费的这个粮食我们看能不能有一些好的处理方法,使得这个粮食最起码不至于就这么白白倒掉了,好可惜哦!

就是这个地方的话希望大家,尤其你们作为在家人,做这些就很方便。我们出家人做这个的话,其实不是很实际。但是你们在这方面要动脑筋,多想一些好的方法,说不定就能够推广一片。我们先不敢说推广全中国,能够推广一方的话,你那个功德是很大的哦!这个功德是非常大的。然后最好的话就是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还是提倡吃一些素食,也很重要,确实很重要。这个对现在伤害物命的角度来讲,这个实在是太严重了。这个以后的话,像这样的一种杀生严重的话,他以后未来的果就是感召那种战争,这样的一种果报,这个是谁都没办法承受的,非常可怕。所以尽量的我们每个人自己能起多大的作用就起多大的作用,不要看的说我这点儿作用能管什么事儿呢?不要这样想。能出一分力就出一份力,发这一分心的话,这个福德以此而圆满了。解救多少众生的命,改变多少人的心,这个是很重要的。

我记得以前曾经看过,整个细节还是有点儿模糊了,但是大概的那个就是……在哪里看到的,都忘掉了。就是说有一个小孩,他是怎么样就冒出这个想法,我也不知道了,就是他冒出那个想法,就是他做三个善事嘛。他每做一件善事所针对的这个对境的那个人他就劝他说,你如果真的很感恩我,你要是能答应我也是对别人做三件好事就足够了,他就提的是这个要求。结果后面的话,就是他自己都没有想到,那个小孩好像自己也没有想到,他这个事情就推广开来。就是有一个方面我觉得在他那个环境,这个事情能推广开来,就说明其实有的时候他们的那种社会氛围对这个方面还是非常提倡的,人对这方面也很有兴趣。就有一种发自内心的那种良善启发出来的话,人会觉得很美好。所以他自己都没有想到,后来他这种推广会影响那么多人,他可能他根本就没有想到会影响面那么大,而且甚至于会传到别的地方去,传的很远。

因为人帮助人的话,都是因为一些偶然的因缘,然后帮助的时候顺便就说:希望你能够对别人做三件善事,就这么传传传,就传的非常的广。最后的话这些人都很感恩那个孩子,他们都受到帮助,然后也帮助了别人,从这个当中都感觉到了一种幸福和快乐。

其实这些理念的话,从我们自身的这个环境来看,可能这方面的提倡,一提出来可能已经被网上批驳的已经面目全非了,现在这个有些人的语言还是很可怕的,就像前面上师说的那样。但是我觉得还是要去做,就是要尽量的这个方面多想一些方法呀,多有一些发动呀,就是属于各个层面的往这个方面去趋导,我总觉得比不这样引导要好,总比放置在那里要好。

从社会的层面来讲的话,你们在家人做这些事情是很方便的,多去在这些方面想一些好的方法,发动一些好的因缘。咱们都是中国人,从这个角度上来讲的话,也是很有必要的。那如果是从佛教徒的身份上来说,这个实际上是一个很好的利益众生的一个行为。

所以一方面就是刚才这个颂词上面讲到的这个道理,针对你们在家人来说,从节约粮食开始,乃至于提倡素食开始,真正的实际去操作一些事情,不能光是喊一种口号,实际去操作用。哪怕我觉得就是说你如果能够劝动你的家人,你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能够让你家人哪怕就是不知不觉当中,就像我刚才说的,就是故意做一些素的营养粥,说这个是减肥汤或者减肥粥什么的,你不管用什么方法,哪怕一个月能吃一次素食,这一餐饭当中桌上一点肉都没有的。可能很多道友这个方面做的已经很方便了,但是如果说你自身已经做得很圆满了,你们家彻底就已经断荤,你就要看你周围的邻居,你看你有没有办法让他们在一个月当中或者是一个星期两个星期当中吃一顿素餐。尝试着用这个方法,从养生的角度去告诉他,从美容的角度去告诉他,试着让他们去接受。也可以找一些这方面的资料,印成漂亮的一些图片,养生的这些方面。或者说就是我们各个途径有这种途径的,就是他们本身有现成的,我觉得可以在这个方面起点儿作用。为什么呢?因为他对于整个一个是不伤害物命,一个是对整个世界的和平就会起到一种无形的作用。我们自己的发心我们自己很清楚,那么这个行为上的话,相应的去做一点还是很好的,总是比不做好。哪怕一百个人做,最后发现只有几十个人受到了一些影响,起到了一些作用,那也是值得的,这个还是值得的。不能总是无动于衷,或者就觉得“哎呀,我一个人能有多大作用的”这样的想法,可能到最后一事无成。这是从这方面跟大家交流一些。

另外的话就从我们佛教内道的角度上来说,自己要发愿:愿自己生生世世都要成为一个什么,哪怕是转为旁生,都要做那种吃草的旁生,不要成为伤害他命的。就是我生生世世都要做一个不伤害物命的、非常清静的一个众生,不管做什么身份,我要做这样的一个众生。否则的话,这种业报是无始无边的,也就是说还是很麻烦的。这是这一段颂词。

再有一个就是看看自身能够做到惜福,不随便的浪费粮食、浪费财产之外,能够对这个社会起到一个什么样的好的作用。我觉得我们佛教徒还是应该要考虑这个问题。这是第二个颂词。

下面再看:

传染病骤萦身时,是做失毁誓言事,

恶业利刃轮自己,今当断众不善业。

这个地方就是讲到说,就是我们在修行过程当中有的时候会得一些传染病,得到像肝炎、肺结核一些传染病这种情况,实际上是自己往昔失毁誓言。当然上师在这里说,一方面可能跟即生的这个生活条件还有不良行为有关系,这个也是像我刚才讲的那个肿瘤一样,有时候是因为环境还有卫生条件以及自己不懂得一些基本的养生的这些方法,饮食不当,就属于是自己的生活习惯不是很合适的原因所导致的,这是它的外缘。但是另外一方面的话就是说它的根本的原因还是即生当中即便没有,但是往昔有可能就是自己曾经针对于主要是上师还有道友,没有守护清净的誓言,失毁誓言的这个缘故。

所以上师这里就是说,他说《事师五十颂》当中有过这方面,实际上它这果报,就失毁誓言的,它是反过来讲,就是按照《事师五十颂》的讲法,这个失毁誓言它得的这个果报一方面就是像这个《修心利刃轮》里面讲的说这个传染病染于自身。还有一种就是说你如果失毁誓言,你容易受到猛兽的这种动物的危害,这个也是挺吓人的。被老虎吃掉了那种情况,碰到猛兽的危害的这样的一种情况,是失毁誓言的果报。还有就是受到世间各种诽谤也是你因为往昔失毁誓言的这个果报。

所以它这个果报有好多种,这里《修心利刃轮》里主要从得传染病的这个角度上来讲。那我们要知道还可能受到其他方面的这个危害的话,自己就要小心的谨慎的去取舍誓言。而且按照《事师五十颂》里面讲到的说最主要的失毁誓言的方面就是金刚道友之间没有尊重誓言。金刚道友吵啊,明争暗斗啊,那个的话早就誓言就破完了,就是对金刚道友这个你是绝对守不住的。团结和合是讲的心上面的,不是外界上面,口笑心不笑,口是心非的那种,那哪里叫团结和合呢?就是这个方面你肯定守不住。

然后对自己的上师以及佛法没有恭敬心,这个也是属于失毁誓言。还有就是自己对这个佛法生起一些邪见等等这些方面,都属于是密宗当中失毁誓言当中的范围。像我们以前讲的那个大幻化网的五种根本誓言,就是不对密法生邪见,他也是对密法不起信心这些角度也有可能会犯得到,这几个是比较容易犯的。对法、对上师或者对道友,这三条在密宗十四根本戒里面也是列为前三条,就是最容易犯也是最重的三条是列为前三条。这一点的话我们可能不要说往昔了,这一世的话多多少少还是有所违犯的,那么就会感召到说或者你得传染病或者就是受到猛兽危害或者就是你在世间受到各种的诽谤,非常的痛苦。

所以上师在这里讲就是当然一个方面我们佛教徒生病以后还是要看病的,这个是《毗奈耶经》当中有道理可依的。不能够说是不看病或者说是佛教徒的话就一点不注意,“啊,我是佛教徒,我是受佛菩萨保护的,没有问题!”像这种想法都是很愚痴的。我现在就是有时候碰到这种说法的人,我就狠狠的骂。还有一些说,只要有度母加持,没问题。你自己把手放到火里面你求度母加持不要烧着,你就放到火上烧嘛!像这种的话,现在我碰到这样的对境的话,我就很不客气的狠狠地骂一顿。就是我们佛教里面讲究的这个因缘的问题,你有如是的因,不感召如是的果,还求说要三宝加持。你就时时刻刻都惦记着就想着强制性的让三宝因为你,你有什么功德、你有什么资格让三宝因为你而破坏名言的缘起,让三宝把水变成热性的、把水变成湿性的,你有这个功德吗?你是什么样的身份有这个功德让三宝因为你这样的身份就整个名言的缘起都打破了?

这个东西的话,我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比如说上师讲到了这个碗筷要消毒啦、要讲究卫生啦,有病了要去看病,按照医生的教言按时吃药,这些要有啊!有的时候出现一些不安全的因素的时候,故意跑到大街上去或者说“三宝加持,没问题!”这种想法的话以后见着了就要骂一下。为什么呢?他是什么样的一个心子的身份哦,值得三宝为了他而破坏缘起?你又不是一个特殊的善根利智者,你凭什么要让三宝对你这么爱护有加,甚至于名言的这种法尔都要违背?你有什么样的资本呢?让三宝为你这样做?换句话来说。

或者说再换一句话来讲的话,这个上师三宝的加持他也不可能去违背名言的缘起嘛。名言中的这种法尔规律就是缘起,它本性是空,就是缘起性空,这是属于我们万法的实相——缘起性空或者显空双运。我们证达的是这个东西,而不是说是通过三宝去违背这个东西。谁告诉你这些教言嘛?要去违背这种缘起性空的或者显空双运的道理、因果的这个道理?难道学佛就是为了违背因果的吗?掉到火里烧不死,掉到水里淹不死,这就体现出三宝的加持力?这种想法都属于初学者有的。

按理说在老班不应该给你们再啰啰嗦嗦强调这么多,好像你们有这个过失一样。很多佛教徒在这个方面还是挺迷茫的,怎么学怎么学他就是心里头脱不开那种真正的皈投的这个心。就是皈投了三宝,我的不幸、我的痛苦照样会发生,他在这一点他是无法认知的,就是他不能接受,他总是希望三宝就给他带来快乐。所以这种心态都没有那个大乘的就是属于是你的那种善愿心和救畏心这两种心态根本没有远离,我们以前在《前行》讲第一个暇满难得的部分的时候就提到这个问题了。你如果带着善愿心和救畏心来学佛,还不叫做真正的佛教徒嘛。以前我们学的这部分,上师详细的讲了什么叫真正的佛教徒。但是真的自己内心当中能够接受,能够相合于三宝真实意义的这个角度上来学佛的人,还是属于少数。他骨子里面其实他还是落在学了佛以后,依靠三宝加持,我这个方方面面不要出大问题,我不要出现这些痛苦,不要出现什么什么的。他这个想法还是比较根深蒂固,就是没有学到精华,没有真正的接纳佛法的真实要义。

佛陀反过来从来没有给我们承诺说学了三宝之后你什么问题都不会出了,而是佛陀让我们学佛者第一个就初转法轮就让我们明白轮回是苦的,轮回是无常的,它的因是集谛以及告诉怎么灭除的道谛和最终现前的灭谛。这已经告诉我们轮回的这种苦性,所以佛陀从来没有承诺说你们依投我,我们就不会感受轮回的这个苦性,从来没有这样子承诺过,而是让我们去接纳轮回的无常和痛苦。

这个道理就说起来可能很多道友都觉得法师老是强调这一点,耳朵已经快起茧子了。但是能接纳的人到底有多少?因为总感觉到,你看从课后的回答也好,从月辅导的回答也好,一提问题就很多道友的那种心念我们就能够领会得到。所以呢,讲的很无奈有的时候,已经觉得没法讲了。因为就是真正跟他讲轮回无常的时候,他实际上心里面就开始很不接受。他就是心心念念就想着“哎呀,法师你不要这样说,你就给我想个办法,我依靠什么办法能解决我这个问题”。就是这种想法的话,怎么说呢?我们有时候就很难从真正的……你像比如说《入行论》、《前行》所学的这么多窍诀一个都用不上,真的是一个都用不上。只能告诉他:你多供养,你请僧众念经,你念个什么咒。只能跟他这样说了,无可奈何的,就是这样子。这个就没办法在佛法上面再进一步的沟通,那又更何谈谈心?就是这种心相续的修行方面的那种交流呢?谈不上嘛!

所有有时候跟外面的道友回答问题还是很累的,非常累。很多的东西你都没法讲出来,不契机。他不求那个,他就求怎么依靠三宝解决他的这些麻烦。实际上就是求一个生活平安、家庭幸福、身体健康,就求这个,别的都不想。他就没好意思说出来直接让我们法师打个卦呀,然后怎么样的,就是没法这么说。学院这边的风格也知道一点,没办法这么做要求。要是没有这些掌控的话,可能早要求我们天天打卦,我就变成算命先生了,都快成这样子了。所以很多的问题不是我说的夸张,我们佛教徒内部确实是这个问题很严重。你这个连佛门都还没入呢,说的不客气一点,就是这样的。

所以说我这里再提到这些问题的时候,跟道友们提一下,一个方面外缘我们是要注意的,就是源于这个问题出来的,我们该注意的地方要注意。这些外缘不是说不起作用的,它起作用。而根本上的这个内因,就是自己对于誓言方面要加以守护,这个都是问题呀。就是同时的话,自己往昔……比如说你自己有这种传染病方面的一些病因,或者说肿瘤方面,身体方面的一些问题,多忏悔,自己尽量的忏悔。最后一句话就是“今当断众不善业”,这个是这个颂词的嘛。前面的那个颂词里面就是说“今当断夺信财等”,就是从你们角度来讲就是不要随便的浪费财产、浪费食物,要惜福。这些方面要自己做到,然后想一些办法让周围的人也这样去做的话,那功德很大。就是我们这些要学会去做。

那么对于这个“今当断众不善业”,对于自己往昔尤其是那个失毁誓言这些方面的恶业的话,就要尽量断除。那我们实际能不能做到?你跟道友能不能和睦相处?你能不能做到对上师不会随便的不恭敬、生起邪见等等这些方面,自己在一世的过程当中要小心谨慎,放下自己的这种傲慢、高举的心态,好好的做一个弟子的身份去依止善知识,等等这些就是自己要考虑的一个问题。这些就不多提了,以前在讲上师瑜伽还有依止善知识的时候,讲的都比较细的。

那么后面是说:

于诸所知蒙慧时,是行本应放置法,

恶业利刃轮自己,今当串修闻等慧。

这个地方就是说,“于诸所知”,“所知”指的是一切万法嘛,一切所知包括了轮涅一切万法。对于这些所知,“蒙慧”,这个“蒙”就是蒙蔽的意思,就是它会蒙蔽你的智慧。意思说在你碰到要了知这一切所知的过程当中,你的智慧被蒙蔽,怎么学都不懂。也就是我们不从那个世间人角度,光是从我们佛教徒自身的角度,主要就是在闻思修行的过程当中,本来闻思修行的过程就是一个了达一切所知的过程。当你完全通达一切所知的时候,你就成就了。它本来是这个关系嘛,但是我们在闻思修行就是让我们通达一切所知的真相,名言的这些法,就是一切所知他就可以包括在世俗当中和胜义当中,包括在二谛当中嘛。那么对于世俗谛的这些法,我们在了知的时候,是要了知它的这个因缘聚合,而且起现的缘起法则,就叫缘起性空,就涵括了二谛,涵括了一切所知,通达了它,就成佛了,是这样子的。就或者说就初地的来讲,就成就了。

那么我们在通达世俗法的过程当中也是通过闻思修行来通达,为什么这个还要通过闻思来通达?世俗法本来就是我们生活的一个空间。是因为我们以前把世俗法认为是常乐我净,对吧?那么现在通过佛教的这种修学或者是闻思,真正了解名言的这种实相,无常、苦、空、无我,以及四谛的真相。那么在通过闻思修的过程,真正了达它胜义的实相,就是名言的这些无常、苦、空、无我的法则实际上它的本性是本体自空的,等等的这些道理是通过佛教内道的一种闻思,通过这个来了达的。

但是我们在想要了达这个世俗和胜义的这一切所知的时候,自己的智慧就被蒙蔽,总是有这种。有些道友就觉得,哎呀,以前觉得自己也并不笨,还是挺聪明的。在世间上学的话不是那种很愚笨的身份,但是一旦学佛的话就感觉被打了一闷棍一样的,怎么学都搞不清楚,像看天书一般。兴趣也提不起来,这个过程当中,好像是后面那个颂词里就是打瞌睡,还有种种的情况。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这里就讲了是什么。“是行本应放置法”,就是是因为我们往昔行持本来应该要放下的这个法,你去行持,就叫“是行本应放置法”。就是说本身这个法应该是要放置的,假如说是不如法的行为、放逸的、贪嗔痴这些,尤其是佛教当中要求,哪怕是作为在家人,从居士的角度来讲,应该要放弃的一些不如法的行为,你反而还再再的去行持,就是属于明知故犯。明白它是不应该要取的,但是你还去取它,这样的一种方式的话,那么你这一世就感召的智慧就上不去,就是没智慧了。尤其是在佛法的真理方面,可能在世间上面特别好,但是一旦涉及到佛法方面就学得特别笨,字面上懂的话也不会去用。

现在我们有很多学佛者都是这样子的,字面上懂了以后,操作起来操作的那个笨呀,就觉得“哎呦,还不如不学好一点”。他不学的话,人还挺圆融还挺精明的,这学嘛,越学越笨。学的到最后自己也特别痛苦,因为他哪儿都转不开了嘛。他用这种他所理解的那个佛法的意义在社会上面根本是行不通的,根本没法走下去,那你说你哪里能吃得开嘛。

这样的问题其实跟以前行持本该舍弃的这些世间法或者名闻利养贪嗔痴这些东西,障了自己真实的那个理解佛法的智慧都有关系。我在跟你们辅导《前行》的整个过程当中,经常提醒就是说学佛要圆融,学佛要有智慧,要会学佛。不是说法本交给你,《前行》的法本多简单呐,字面上没有谁不懂的。不是说这个法本交给你你就懂,如果法本给你你就能懂的,这种人他前世他肯定是没有说是去行持那个本应放置法的,他肯定做得很如法,他在这上面就能够通达。他学起来他就学的特别的到位,而且他在世间操作的时候他绝对不会让别人难以接受的。

那我们很多人就是说,学佛以后他这个行为变得奇奇怪怪的,他自己认为是这样子的,就是等于是没有真正了解佛法,实际上就等于不会学佛,他就学不懂。学出来的那个都是怪怪的,要不然变得冷酷无情,要不然变得死死板板,要不然变得行为上特别的过激,让旁边的人都觉得“哎呦,这人学佛学出毛病来了,这佛教不能学,很可怕的”。都是这种想法,不光是自害,还害别人,折损别人的慧命,其实都属于是蒙慧。你对于所知,真正佛教所讲的二谛的这个所知,你没有真的懂得,蒙蔽你的智慧。所以看到一个字面的意思,实际操作起来操作全是错的,行为上面是特别的不善巧的那种行为的话,都跟这个有关系的。

所以大家不要觉得说,我闻思修行我没有说看不懂佛法,没那么简单哦,佛法能学得懂,能在世间上面学会去运用,很多人是做的不好的。然后很多问题问的,经常问的……反正有时候问题解答起来特别的费劲。跟他这么讲,偏到那头去了,跟他那么讲,偏到那头去了,他就始终就是不知道去灵活的去运用它,跟自己世间的那个聪明相差的太远了。在世间上面还是老板,在世间上特别吃得开的这样的,然后一学佛了以后就彻底找不着那个感觉了。那种情况的话,其实在这方面还是有沾染这方面的业障的,就是学佛的话不相容,没有真正的跟佛法的真实意义相容,所以要忏悔。这个就是什么呢?“今当串修闻等慧”。就是我们在这一世,一方面对于前罪我们说忏前,忏悔忏悔嘛,忏其前愆悔其后过,对吧?按照《六祖坛经》里面所讲的。往昔所造的这些罪业好好的用这个金刚萨埵的一些忏悔法门好好的忏悔;今世的话就是要注意串习一些闻思修方面的对于那种要舍弃的,就是像名闻利养、贪嗔痴这些,尽量的舍弃。

所以,上师不是引用萨迦班智达不是曾经在他的格言当中也是说过嘛,就是因为往昔没有好好的闻思,所以即生当中才变得像老牛一样愚笨。如果说即生当中再不好好闻思的话,来世变得更愚笨,就比牛还笨了喽!所以这样子的这个情况我们即生了知,其实这里面还有一个就是很好的闻思他要懂得闻思的,要会闻思,要学得到自己的手里头,要学的灵巧一点。其实佛法本身是非常圆融的,这一点就反复的强调。

那么这个问题我觉得对于我们现在末法时期的修行人来说,还是很重要的。我们在佛法的这个智慧上面,开启智慧的这方面是比较费劲的,还是比较费劲的,所以要长期的闻思,长期的忏悔,你才能慢慢的,就是这个方面的智慧才能慢慢打开。像我们学院,长年累月待在学院闻思修的道友就很明显有这个感觉。以前的话,你要光是从一个什么笔考成绩、讲考好不好啦,从这个方面,他不用很长时间,他有时候会有一年两年,他这个表达能力好一点,然后平时比如说在世间的学问就是会学习的那种类型的话,他的考试成绩不会差。脑子记性好一点,考试成绩绝对差不了。但是这个不代表他会学佛了,真正的能够把这个佛法融入到自心,能够真正灵活的运用,然后摄持自己平时的行为,比较中道的这种力量的话,时间就要比较长了。就需要长年累月的积累,乃至于好好精进忏悔的话,这方面的业障清净了,那么他对佛法的理解就会越来越圆融,是这么一个道理。而且如果再讲的细一点,还涉及到他自己的发心清净等等这方方面面,那么他的这个智慧就能够开显,是这样子的。

所以上师一个方面在这个后面就提到了一个群体的氛围很重要,所以在这一点我是想强调一下,因为上师仁波切在这里毕竟提到了嘛。这种佛教群体共修的这个氛围还是很重要的,在座道友们自己在自己本地区尽量的不要脱离开这个学会的这种共修的氛围,团体的那种活动和这样的一个闻思修的这种氛围。比如说我们组织的有一些进到研讨班等等,就是像这些的话,这种整体学习的这个氛围尽量不要脱开,否则你自己学的话是相当困难的。依靠那个氛围的话,他自然而然就会起到一种归摄的作用,促进我们这一世的精进闻思修的一种力量。

另外一个方面的话,上师也讲到的这个就是说依止善知识的问题。上师不是说像以前这些无垢光尊者、全知麦彭仁波切、宗喀巴大师,还有我们的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上师如意宝,他们从现在显现看起来好像就是色身已经融入法界了,对吧?就是显现上都已经圆寂了。但是为什么他的后学弟子相续当中就融入了这种智慧的阳光?你看这些传承祖师所传承下来的这些后学弟子,他们的智慧还有度众的能力都非常的广大,原因就是什么呢?是因为这些高僧大德他在世的时候以培养人才作为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事情放在首位。这个就说明是佛教里面也像一个学校一样的,它主要的目的,上师的身份确实就很像世间的老师,就比较相似。他主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培养僧才培养人才,佛教的这些在家的居士也是培养这种在家居士为主的佛教人才,真正能够懂得佛法的这个精华要义,真正行为能够如理如法的,对佛教会起到一种弘扬和支持的这种作用,这个是最主要的,其他的不是最主要的。其他的光是说是摸个顶,承侍一下,那个不是最主要的。我们关键的精力还是要落在这个闻思修上面,这是特别重要的。所以对于你们外面的道友,如果自己是一个普通的学员,那么借用这个学会的平台,借着这几年因缘还是非常好的,好好的学。不要总想着因缘一直会这么好,当你失去这个因缘的时候,你怎么求都求不来了。那个时候再想学的话,你说你好因缘的时候你都不好好学,没有因缘的时候你能学到哪里去呢?那是很困难的。所以就是借着这个因缘具足,借着现在网上也有法师辅导、答疑,这些因缘都具足的时候,好好的学,多装一点藏。

那如果是从负责人的角度、发心道友的角度来讲,自己好好学是一方面,另外一个方面你需要在你本地区尽量去创造这种共修的氛围,创造一种好的闻思修的气氛,团体的气氛,这个很重要,这个是佛法的核心,走到哪里都是如此。如果一个佛教的团体没有以闻思修作为核心的话,这个佛教团体是虚设的。所以呢,最主要的目标就在闻思修上面,这一点是特别重要。我们要创造这样的氛围,这样的话增长很多人的善根,你自己的慧命会因此而得到增长,福慧资粮会得到圆满,它是另外的一种途径。

所以这个方向要明确,要明白佛法的这个核心问题,也是从这个颂词上师引申出来讲到的一些非常殊胜的教言,这些教言也不可能总重复,但是我们自己学过这些道理要把它牢牢记住,以后不管说是有这个环境没有这个环境,我们的方向都是这样子的,这是不能有偏堕的。如果说哪一天这个佛教它只是剩下一种外在的形象,烧香拜佛或者甚至于光是剩下一个摸顶加持,光是剩下一个顶礼膜拜,那么就完蛋了,这就完蛋了。因为它少了最核心的闻思修行,那么就彻底就完蛋了。这是我们自己心里一定要惦记,因为现在这个弘法利生的责任,我们不能总是依赖在上师一个人头上,我们自身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一个责任,尽自己的能力按照这个方向去做,而不要侧重的去引导道友、引导学员侧重在其它的方面去做一些,这个是不合理的。这个我讲的比较隐晦一点,你们自己有一些是属于发心人员的话,心里应该要清楚这个问题。

行法睡眠压逼时,是积障碍微妙法,

恶业利刃轮自己,今当为法而苦行。

今天最后这个颂词也是跟闻法有关系,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前面是说你在听闻佛法,你怎么学你都懵懵登登的,就是不懂。碰到佛学上面的这个知识你就云里雾里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然后好不容易知道意思,就是我前面说的,实际上他理解的那个意思都不全面,使得自己的行为做的时候就有偏差,做的特别的奇怪、特别偏激,自己也特别痛苦,就觉得怎么学佛学成这个样子。这是一层。

另外一层就是在听法、修法过程当中,经常昏沉。这个可能是主要是侧重的是从这个内收方面的一段这个方面的教言。就是睡眠压逼,就是你在行持佛法的时候,不管是闻法还是修法,经常会受到睡眠的压迫,一听课就打瞌睡。我记得好像上几堂课哪一堂课跟你们讲过,我有一段时间刚来学院闻思的过程当中,好像就是第二年嘛,还是第三年的时候,出现这个问题,熬了半年多才熬过去。那会儿几乎每堂课都跪在那里听,因为人老晃,因为困嘛,不再动的话就睡过去了。就耳朵里还能听到上师的那个声音,但是几乎脑子都已经转不动了,就不知道上师在讲什么。每次都是第二天自己再听录音、再重新做笔记的时候,才知道昨天上师这堂课讲了哪些重点。就是经常会处在那种程度上,我觉得当时周围的道友对我修了很多的安忍心。因为自己坐在那里老是动来动去,最后实在受不了,就跪起来听,就影响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的道友,都受影响,一直在那里晃。真是没办法,实在是克制不住。很多方法甚至有时候针也带去了,实在不行了扎上一下,也不起作用。能好一点点,过一会儿还是困,就是很严重的那个情况。

这个就是说是往昔积累了障碍微妙法的恶业利刃轮到自己,所以今当为法而苦行。这个话我觉得确实还是很有感触的,当时确实想了很多很多办法,自己也特别恼火,就觉得很恼火。就觉得法这么难得,当时对这些法门都很有信心,听这些课很欢喜,很有信心,但是那个状态一塌糊涂的,就特别的痛苦。然后自己有时候也惩罚,想了很多的办法,熬了半年多,过去了。过去就好了,甚至有的时候人很疲倦,但是听法就精神,这样的话就不会在课上再打一丝一毫的瞌睡,就不会有这种情况了,是这样子的。

所以说我们对这个问题,我记得以前在答疑的时候好像有很多道友问过,就是说一听课就睡觉,他觉得特别的痛苦,是什么原因?还有一方面上师讲的很圆融的。一方面确实是自己晚上没睡好,或者白天真的是上班、工作还要照顾这个家庭,一天下来筋疲力尽了,那个时候确实也容易睡觉的。如果是这样情况的话,你就休息一下,或者让自己睡上一阵儿,再起来调整一个比较好的精神状态去闻法,这样子好一点。如果说不是自己的四大的身体过度疲劳,但是你确实是那种,就是你一点都不疲倦,也不缺觉,也不辛苦,但一闻法就睡觉的话,那肯定是主要的原因是这里的这个原因。

所以我们也是外缘和内因都要观察好,有时候外缘上面身体很疲倦的话,你还是要让身体稍微休息一下,然后调整一个好一点的状态再去听课再去闻法,这样效果就会好一点,不要硬抗。那么如果不是这样的情况的话,那就要忏悔了,就是这个忏悔的问题。多忏悔,多发愿,自己以后生生世世守持佛法,生生世世绝对不做障碍微妙法。

那么这个就有的说头了,就是不障碍这个微妙法,它不是一句话我发个愿我就解决所有问题。什么叫障碍微妙法呢?就是别人行持善法的时候给他制造违缘。这一点的话其实我们前面有一堂课就是上师举的那个“于诸胜事造违缘”那个颂词有关系的。那个颂词上师不是举了一个就是纪晓岚的那个公案里面的那个秀才,还有一个上师举的布施乞丐的例子,对吧?人家想布施乞丐,“哎呀,那乞丐比你都有钱,布施什么呀?不要布施了!他银行里的存款比你还多咧!”这个就叫做别人行持正法的时候对他制造违缘。

有些道友可能想的好冤哦,他说我知道这个人他肯定是个假乞丐。但是你可以自己不布施,你不要劝别人不布施。这个真的要注意的。因为他正在行持六度当中的施度,他不管那个人有钱没钱,但他布施的时候,他当时布施他心里面还是有那种悲悯心。或者哪怕他是为了护持自己的菩萨戒,就是说人家求施我不施,这个也是对菩萨戒有违犯的。就施嘛,反正这个钱也就那么一两块钱,或者五块十块钱,我也不是缺的穷到那个份儿上。他想布施,你就不能阻止他。你可以自己觉得这个是个假乞丐,没信心,你就不布施就可以了,这个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你不能跟别人说不让他做六度当中任何一种善行,这个是不合理的。

包括前面就是说,我们提过的,你阻止别人说“这个寺庙里的僧人都不如法,不要在那个寺庙里面建佛像、造佛塔”。这个都属于这方面的“是积障碍微妙法”的,也有这个方面的过失。

还有一个就是什么呢?对佛法不恭敬。这个对佛法恭敬的问题,不敢说在座的道友,但是有时候你看像这次我们开这个普贤云供法会。对,说到这里再给你们提醒一下,下个星期的课我想调到星期三上,因为星期二是普贤云供法会最后一天,对这个开法会本身就开的不太好,以前有很多法会这个发心那个发心,就全部都耽误了。这次正好是头两天,今天也是法会的时间,就讲一堂课。然后最后一天又要讲一堂课,总共八天,有两天……不是说上课功德不大,但是我想如果时间能错开,那么我两边都占上,也挺好的。法会也好好开,课也能上的话,所以就跟这边的管理人员商量了,他们说星期三一点半也可以上。这个时间段没有法师占用的话,我跟你们提前就讲一下吧。下星期二就没有课,星期三上,星期三正好星期二法会结束。大家也是借着这次普贤云供法会你们在外面的道友好好共修,它是属于增业哦,息增怀诛当中的增业。我们学院四大法会里面,持明法会是怀业,金刚萨埵法会是息业,普贤云供法会是增业,诛业的话一般没有哪个道场共修诛业,这种很少的。极乐法会就是往生极乐净土,很圆满的。所以说这个增业它就增上世间的福德,就是我的资财受用、我的种姓、相貌这些方面,包括权势、高贵,这些方面起到一种增业的作用。

你们可能看那个仪轨也感觉到,尤其是作为我们学佛的人,可能对世间的这些东西你们在家人有时候还是要求一些,也是很好的。总不能过得太过于拘谨,穷困潦倒的那样的情况,心就比较紧张。很多后顾之忧,生活都没有保障的话,这个人还是有后顾之忧。不像出家人饿不死,你钱再多你这身袈裟也不能换别的颜色,你这个光头也不能留头发做什么发型,没什么可求的这些方面,整个外缘上就断掉了。但是我是针对你们在家人讲,一个是世间的福报,通过这种增业的修法可以起到这样勾招的作用。确实共修的力量是完全不一样的,跟自己念多少万遍都不一样的。

另外一个方面这不是光是一个求世间福报,它最主要的是求出世间的解脱财。信财、施财、戒财、知惨有愧财、智慧财,乃至于获得成就的那种解脱功德,成为三世之主尊的财,全部会勾招过来。针对弘法利生事业能成为顺缘的这个名声广大,等等这些都是以财富的这种方式,拟人化的方式去勾招,起到这个增业的作用。我们相续中的功德方面,属于相续当中的智悲力这些功德方面的力量会增上,起到增业的作用。

这个共修还是很重要的。我星期二不上课就是贪执这个共修的功德。你们就不要散乱,自己在家里面看着网上面,能有时间……上班还是上班,概干啥干啥,但是空下的时间最起码能修一点。它那个上面不是那个仪轨里面说,八天法会念108遍那个招财仪轨的那个,你们自己按照座念困难嘛,因为都有家庭、工作,那么自己私下里面好好的。就是要发菩提心哦,不是说光是求世间福报,这个是为辅的,求不求都可以,主要是求出世间的解脱财,这个是我们很希求。以后你们在比如说想供僧,还有布施,上施,就是供养上师,希望我生生世世都能够具足圣者七财,你们要发这个愿。不要老是想着供养上师之后,愿我生生世世福报圆满,生生世世不愁喝不愁吃,生生世世变成亿万富翁,那个的话就实在是有点亏了。其实对这种僧宝和像佛宝一般的上师这种对境的话,你要发愿要发好,发好愿,要发的更加精致广大一点,这个很重要。所以不要光发一些世间有漏财富,享受三辈子就没得了,那个不划算。主要是这个圣者七财具足的话,你世间的福报也不会缺的,懂了吧?

所以我这个突然想起来,跟你们说一下,那下个星期二我就没有课,星期三的时候一点半再辅导这个《修心利刃轮》。这样的话,法会也能参加,辅导也不会太耽误。这样你们提前看,时间应该也是够的,三、四、五都能够复习,星期六共修的话也不会耽误,是这样想的,给你们调整一下。

好,下面再言归正传,这个颂词还要讲的一些问题。主要是它这个“行法睡眠压迫”的这个因,什么叫做“障碍微妙法”,现在有很多道友还在做这些事情,还不认为自己障碍微妙法。这个跟我们上次就是“于诸胜事做违缘”那个我讲的比较广,那个是一模一样的。就是源于什么呢?比如说我上次举的那个例子,你抢上师,上师到别人家去开了个法会,或者给这些弟子开示的时候,好,你报警去了,那个就属于是障碍微妙法。凡是对于传法、讲法、修法、做六度方面的,这人想供僧、供斋、造佛像、造佛塔、印佛经,等等类似的这种佛事、善事,你给他起障碍的作用,他跟法有关系,起障碍的作用,这是一方面。

另外一方面就是不恭敬。就是什么呢?就是说你听法的时候,自己开小差。你们在外面的居士这一点还是很麻烦的,以后在看上师光盘、听辅导,包括现在部分研讨班的道友参加月辅导、培训等等这些的话,你人是挂在那个网上了,报个名儿,对吧?不报名的话要算旷课、算缺勤,这个你也不敢。好嘛,人挂在网上,名字打上了以后,吊在网上,然后人都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这种情况不是没有,不是说我们法师啥都不知道。也就只能随你们,你们自己不学,那我们也没有办法。但是这种行为实际上又算了前面的谄诳、谄曲,就是不老实,就是表里不如一。你要不就别挂,你要挂的话你就老老实实听。骗法师、骗管理人员,挂是挂上了,报名报上了,点击了,回头人早就跑完了,然后名字挂在网上,让法师对着空气讲。这个行为你说骗得了谁呢?我们也清楚。当然说具体是哪个人我倒是不清楚了,我也没有这个他心通。但是的话,这个行为最终还是自己表里不如一嘛,那你何必了?你要不听,你就不要挂在上面,为什么还点击说我报名了,我在听这堂辅导。挣一个全勤的佛像什么的,你觉得挣的理所当然吗?修行要实在,对不对?是不是这个问题犯了?我不是说所有人哦!有个别道友有这个问题的,我说话也不客气,反正是怎么回事就是怎么回事了。

那么,还有的话比如说你在闻法的时候,那你这种行为其实对法没有恭敬心,没有希求心。如果真的忙,那也就拉倒了,这个也就是请假嘛,我们也开许。你要是不是这种情况的话,你在旁边忙其他的琐事,你跟道友打电话打的兴高采烈的,那这个的话你说你没有这种对法不恭敬的过失吗?谁能说你没有呢?这是一个问题。就是说他也会沾染这个颂词的就是“障碍微妙法”还会有一种对法不恭敬的那个,包括对传承上师不恭敬。还有就是什么呢?还有一方面就是相关于佛法的毁坏,比如说烧了经书等等。这些你们有些道友要注意的就是很多道友毁坏的佛像,他想处理掉,然后有些不用的资料和破烂的经书想处理掉。

我以前对这个问题,真的,你要我们法师非得跟你说你把它放到哪里哪里,这个是很难讲的。你这样去讲,外面一大片这样去做的话,我就有毁坏佛像、毁坏佛经的过失,这个话真的是不好讲。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存起来,然后自己以后要在得到的时候你就谨慎一点,不要随便的一下拿拿拿好多,回头又到处送,送不出去随便丢在哪个山上,那个是不合理的哦,这是不合理的。你像有的时候还有一些就是说烧掉,烧掉的话也有点不是很牢靠,说句实在话。因为毕竟是经文,不是很牢靠。还有一些资料的话,它里面引用很多佛经的教证,这些都含有经在里面。所以说烧的话,心里面不是很踏实的。尽量就是自己得的时候,真正你喜欢的、确实需要的,你得到了。然后多余的这些你不要随便的多拿或者乱拿,到时候自己又不要,“咵”又扔掉了。有些甚至于扔到垃圾桶里面那样的情况,最开始不懂的,也有这样的,这些肯定都不合适。倒不多提,现在道友对这方面都比较谨慎。但是有一些就觉得不方便,想处理的话,我的建议就是不要处理好一点,你就把它保存起来好一点,否则的话不敢说就是没有那个毁坏的过失。

我记得,我跟你们讲过没有,还是对内讲的,我都忘了。以前刚来的时候有一次那个法王如意宝,有一次他在课上就提到一个事情,就是因为法王如意宝的名声很广嘛,所以全世界各地都有很多的信徒。曾经就有好像是从外面的,就是国外的一些信徒,哪一个信徒就给法王供养那个……哪里的就不说了,就是供养的这个白檀香。这个白檀香整个就是做成那个佛像的那种形象,当时法王很欢喜,特别喜欢。但是点了一次,就再不敢点了。为什么呢?因为它那个点完了之后的话,它那个香灰也是那种佛像的形象。但是你把这个香炉晃荡晃荡,没了嘛。那个灰它肯定是不坚固的嘛,你稍微晃荡晃荡,它也就消失了。就是法王觉得从这个角度上有毁佛的过失,就是这个佛像消失了,没有了。所以法王自此以后就把那个供养白檀香,那个白檀香很珍贵,也很昂贵。然后从这个居士发心供养的角度,以及他做成的是佛像的这个形象,没有哪里不好的,他都很恭敬。但是法王是从这个角度上考虑,就觉得还是不好,还是有这种失毁佛像的过失的话,就把那个白檀香以后就供在佛台上,就不敢再点了。

你像这么细微的一些小节,我记得我刚来的那时候,有一次法王老人家在课上讲,我到现在了,已经好多年了,十年过去了,印象很深刻。我就觉得这些高僧大德他们的行为很谨小慎微,在因果的取舍上。所以我们自己在这个方面也要小心一点,你看包括很多这个外面的居士到学院来开法会,经常跨那个僧包。我觉得上师在课上讲了很多,但估计因为毕竟佛友多,到处都有的话,有一些不一定是系统听过上师课的,可能刚进门。总归是反正总是有这样的一些,他就不懂。经堂里坐的人又多、又挤,大家那个经包放在自己腿边上,他走的时候他就不知道小心一点,就直接是在上师以前呵责的你们经常在出家人的裙子上和经包上飞来飞去,经常这样呵责。其实那个都有一种不恭敬的过失在,这个还算好一点,就算是无意。但是说,这些道理懂得以后,你还是要忏悔的。就是无意造的这些罪业要忏悔,否则也会起到一种障碍自己智慧的那种过患,也会有一些。这个就是说等等等等类似的这一种,我们要了知了之后,之后的话就是“今当为法而苦行”。

现世应当为法而苦行,尤其这一点我记得以前在《前行》闻法方式上面,还有《藏传净土法》开始的那一段闻法方式上,在听闻佛法的过程中要如法。你们一个星期也只听一次法,其实是要把它当作那种好像我一个星期就吃一顿饭一样,要珍惜一点。不能在听上师视频……尤其上师视频是一个接传承的过程,那个过程是很重要的。你在这个过程当中你要如理如法的,你要找自己能空下来的时间。然后中间真的是因为确实有事耽搁了,你摁暂停了,或者你就停到这里下次的话再从这个地方往后听,把它分成两段听,我觉得这个都是可以允许的。但问题是在哪里呢?就是说你不能够在听的过程当中干别的,嗑瓜子啦,吃东西啦,打电话啦,发信息啦,上网啦,聊天啦,什么什么都干。躺着听,跟旁边的人说着话,然后这边上师的声音放在那里听那个耳音,“啊,我没断,我传承接了,我没睡觉”。那个是不行的,你骗人骗不了己哦!你这种行为就是在因果面前它自然就会有这样的一个业报在。你想这样子的话怎么可能再增长自己的智慧呢?你不障碍智慧就阿弥托佛了,肯定障碍智慧的。而且按照《藏传净土法》里面的说法,包括听法的时候跟别人交头接耳,影响别人听法,这些堕入耽耳狗啦,还有什么的……就是有一些堕入旁生道的一些果报,都是因为闻法的时候行为不如法。主要是源于他的心,实际上对法没有真正恭敬,这样的一个不如法的闻法方式而得到的那个果。

不要小看这个问题,你真的信因果吗?又是这句话。我在问一句,你真的信因果吗?真的信因果你就不会这么做。你要这么做说明你还没有真信因果,很简单。所以这个问题我们要学会为法苦行,听法的时间长一点,不要不耐烦。人挂在网上,自己就跑掉了,管它传承不传承,反正人不听了,等等等等这种。共修的时候稍微辛苦一点,来几次就不来了,我自己在家修,在家修效果好,说了好多好多理由。再过一个月之后,压根儿退了。在家里修的效果好,怎么会退呢?既然在家里修的效果好,又怎么会退呢?

所以这些问题很多居士会犯的一些毛病,你们这个都是耽误自己的。我们为了闻法,你为了生活,你能付出那么多,津津乐道,乐此不疲的。但是为了闻法,稍微要付出一点。闻法也要吃苦的哦!包括有的时候是心理上的磨炼这种苦,有时候会觉得疲惫,有的时候会觉得厌烦,他有时候心里面会起烦恼的时候他就是这种感觉。你要能够想想法的重要性、法的功德和法的恩德,只有法才能够带我出解脱,这些功德方面你就要多思维思维,克制自己。最开始是以正知正念这样来压制,最后你慢慢的你就觉得对听法就有很大的兴趣,是发自内心的兴趣就会起现,是这样子的。这个就是我们说的对治的方面,要为法要多付出一些,否则的话,没有这种心情,哪里来的殊胜的果呢?这个解脱果不是那么容易得来的,哪一个人都是经过千锤百炼才能够获得解脱的,在这方面你要是磨叽,那你就是耽误自己的修行,你就无法成就呗。你要是精进,那你就早成就呗?终归也都是自己得的一些利益,也就是自己的利益。然后之后的话才能够考虑到实际上我们真正自己有功德有能力的时候,才能考虑到什么度化众生、对别人起饶益,这个才能实现嘛,对吧?

所以说,这个问题大家要好好思维。当然上师在最后面就讲到了,主要是睡眠的问题。但我还是觉得,我比较随喜的就是外面的居士,睡觉不多的,大部分都是睡四五个小时,有一些就是五六个小时,比较适中的一种方式。为了保证白天精神,然后抽空学法的时候不打瞌睡的话,就是一般六个小时左右的睡眠,像睡七个小时的居士好像都不多。这个我接触居士的时候,我觉得这一点还是很随喜。因为道友们自己会觉得时间比较紧,所以别的时间都没法抽出来,只能够压缩自己睡眠的时间,这一点我发自内心的随喜你们。学佛是要这样子的,我们的修行时间不长,我们的寿命也不长,一天当中是要花出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来睡觉。那确实说只有把这段时间挤出来,精进的闻思、修行、念咒、念佛、求往生,等等等等的,我们才有机会解脱。这一点今天这里就不需要过多提,一般好像很贪睡的居士还是很少的。所以这一方面就不要过多的强调了。

下面把今天闻思的善根以及三世一切凡圣所造的清净善根全部随喜而普皆回向,愿自他一切有情都能够成就究竟的解脱果位。

所南得义檀加热巴涅,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生生世世不离师,恒时享用圣法乐,圆满地道功德已,唯愿速得金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