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辅导 | 《修心利刃轮释》第7课

圆函堪姆 第一次

圆函堪母

《修心利刃轮》7课法师辅导笔录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诸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意。

为度化一切天边无际的有情而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那现在所讲到的这个部分还是属于在以温和教诲业力之轮摧毁自他的这个科判当中,这个科判的颂词很多,一直要到第十课的时候才能够全部讲完,中间没有什么其他的科判。但它总体是从一种显宗的角度以温和的方式来教诫诚信因果,通过诚信因果,还有讲到业因果的这种业缘关系的一些道理,让我们自身能够在修行方面有一个合理的取舍,是这样的一个内容。

那首先我们看今天的这里面讲到的几个颂词。第一个是说:

喜惑严重散乱时,未修无常轮回过,

恶业利刃轮自己,今当极度厌生死。

这里这个“喜惑”就是说假如在修行过程当中,还是比较喜欢一些烦恼方面的。什么样的人会喜欢烦恼呢?当然这个从某一个角度来讲的话,修行人不可能会喜欢烦恼。但实际上是不由自主在这个方面的习气比较重,是这样,对于贪嗔痴所摄的一些外缘,这样的所缘对境……尤其现在末法时期的话,从一个角度来讲信息发达也是很好的,但另外一个方面确实也很容易沾染一些不清净的这些所缘境。这些都属于自己也比较在这个方面可能习气也比较重一点,这就叫“喜惑”。然后呢,严重散乱,就是在善法方面兴趣不是特别好,而是在放逸散乱的方面,这上面的习气也比较重,也比较喜欢散乱的一种行为或者一种生活方式。即便是学佛,也是如此。那么学佛的力度不够,对学佛的这种发自内心的欢喜心不够,这都属于实际上是我们这一世感召的果报。

那这个原因实际上是“未修无常轮回过”,这个实际上是很重要的。因为自己往昔观修万法无常、轮回过患这方面的力度不够,没有好好修,或者修也只是形象上的做了一个样子,没有真正的去修行,这一方面就会产生这个问题。就是说这样的恶业利刃轮到自己的头上,所以我们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应该要极度的厌离生死。

那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是我们在《大圆满前行》当中讲过很多的这四种共同加行的重要性,那么今天这里对这个问题还是需要再反复的强调一下。尤其是我们要分析要杜绝,如果我们相续当中这一生还是对轮回的很多有漏安乐或者贪嗔痴烦恼这些方面经常去串习,离不开,或者对轮回没有产生一个真实意义上的这种厌离,那么没有能保证自己在即生当中获得解脱或对生死有一个把握,那有可能就意味着你后世还是会在这个上面是比较困难的。如果说你即生对善法的兴趣有一种增上,对于轮回的习气开始慢慢断除的话,那么你来世的那个果就有可能变成一种良性的循环。

这一点其实是很重要的。因为有很多修行人他自己由于这个颂词里面所讲的就是“喜惑”,还有散乱比较严重,他就经常会有这样的想法,说:“哎呀,我培了很多的福,也值遇了三宝,造了一些善根,在三宝面前也发了一些殊胜的愿。那么我就依靠我的这种善根的福德力或者说我种下这个种子,我这一世是一个很散乱的人,但愿我来世,希望我以后依靠这个善根成熟,我能够成为一个来世解脱。”这个来世就指的是未来,不一定就是说下一世,是说在未来世我一定能够获得解脱。其实这个想法不是特别合理的,你的愿望是很美好,但实际上来讲,这个想法不是非常合理。为什么这样说呢?就是我们刚才说的这个问题。因为你这一世不能够对治你的这种“喜惑”或者散乱的状态,那就意味着你下一世还是这个习气。这个在不管是《中观四百论》也好还是在其他的很多论典当中都讲到了一个等流果的问题,等流果它有一种情况就是属于是习气方面的。就比如说前世的贪心重,那么这一世贪心也重;前世嗔心重,这一世嗔心也重。你不管你转生,哪怕是前世当人,这一世做旁生,你哪怕是转成一个旁生的话,也是转成一个比如嗔心很重的蛇或者贪心很重的鸽子等等,有这么一种连续性。

所以我刚才讲的这个意思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不要指望自己凭着遇到殊胜的善知识种了善根发了一个好愿,就觉得好像不依靠自己的自力,以后等到我这个愿力成熟的时候,我自然就能够变成一个马上就能够解脱的善根利智者。其实这一点还是要具体去分析,不是说这个愿没有用。但是我们佛教里面,尤其这次讲《修心利刃轮》,反复跟道友们强调一个因果的问题,佛教当中尤其讲究因果。那么这个因包括因和缘两方面,有因还有缘的聚合才能够产生真正的果法。那我们前面发的这个愿是种的一个种子,但如果没有你自己精进的这种缘去浇灌它,就这样的水去浇灌这个种子的话,它是很难发芽的。所以真实佛教里的因果就是比如说我们这一世发的这个愿,如果是在某一世能成熟的话,是观待于你在它成熟期间的你的修力到底是怎么样的。如果说你精进,假如说我就举个例子,两个修行人发的同样的愿,他们修行的素质,就天生的条件——信心、智慧这些都是差不多,都没有什么不相同。那么他们发了同样的愿,但是他们最终成的这个果不一样的原因,就是有一个修行人有可能成就的很快,有可能是在下一世或者是在下下世,不就的将来他就成为一个真正的让别人看起来他修行素质非常高,即生当中就有这种感觉像最后有者一样,他这个人肯定是能得解脱的,会出现这种情况。另外一个修行人就有可能变成千万劫之后他的这个善根,就是他当初发的这个愿终于成熟了。

那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就在于他中间的这个阶段是否精进的问题。所以佛教的这个因果道理是特别特别公平的,大家不要有任何的……尤其我反复强调修行人不能有侥幸心理,不能有这种狡猾的心态,最终全部是掩耳盗铃,全是骗自己的,耽误自己,耽误不了别人。

所以作为修行人来讲,要知道我们发的这个愿力是特别殊胜的。但是如果你要想让这个愿力尽快的成熟,就像你当初种下一个良种,如果要想让良种成熟的话,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温度、水,常常的去呵护浇灌它,它就能很快发芽,然后最终成果。

所以说,刚才我举的那个例子,为什么从这个角度来讲呢?因为作为不管是出家修行人还是在家修行人,这方面也是比较细微一点的角度,就实际上自己相续当中比较喜欢轮回方面的有漏安乐,在这一方面还是有这个问题的。作为你们外面的在家居士来说,有相当一部分道友,我前面几堂课也曾经说过,非常的随喜,感觉好像比出家人还精进。虽然在这种比较繁杂的、愦闹的环境当中,在城市里面,但是自己过得很清静的一种生活,基本上比较染污的外缘自己主动都断掉了,实际上这种情况是很让人随喜的。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的修行人,在这个方面显得力度就比较弱一点,而且经常会受外境的诱惑。

不过我觉得把握一个中道吧,有的时候世间也有一些很好的内容的,比如说正能量的这方面的一些,不管是文字上的报道也好,影片也好,不是说是我们一点都不接触。尤其我们现在也感觉到上师仁波切的风格,融入到这个世界当中,融入到这个社会当中,走在这个社会的前面,能够知道现在社会新的动向,这个确实从整个佛教团体的角度来讲,也需要的。否则的话,确实有被淘汰的危险。我们把握它的一个很好的分寸,所以有一些正能量的这方面的这种影响,或者是自己去传播也好,或者是通过传播影响自身也好,对修行不会起到遮障的作用,这个不是完全说我们要杜绝,不去接触,不是这个意思。

但这里,我因为这个地方所谓的“喜惑严重散乱时”是侧重已经对我们修行起到道障的作用,从这个角度上来讲,要尽量的断除。那我刚才分析的那个话,就是有一些人他总是懈怠的时候,因为是他心里面有一些想法。他心里面有一些什么样的见解呢?就是我刚才说的,我已经好好发愿了,我也做了一些善法,然后我这辈子修行真的是很差的,自己产生了一种懈怠的那个心态。那么接着这个发愿,愿我下辈子成一个很好的修行人。其实我说这个话是说的比较粗大的,实际上有点不是很实际,就是不是特别现实的一个想法。就像我刚才举的两个修行人的例子一样,前面我也用的那个同行等流果的这个例子来说明,意思就是说什么呢?你如果这一世没有精进,你下一世就没有精进的习气。而且我前面说了嘛,按照很多经教里的说法,人的这个习气是有串习的。那么这一世贪心比较重,说明你前世串习贪心方面的习气是比较重;你这一世嗔心比较严重,说明你前一世在嗔心上面也是有所串习。一世一世依靠心相续流过来,就是流转过来,到了第二世他同样是这样的习惯。

那同样的道理说明,这一世如果我们不精进,就会导致下一世你即便是遇到了真正的善知识、真正的佛法,你还是会散乱。然后到了那个时候你可能还是会想:我这辈子不精进,愿我下辈子成为很好的修行人。他就会有这样一个恶性循环,跟前面的习气很相似的一种情况,又把自己好不容易再遇到的这个修行机缘又丧失了。

其实上师在这一段里面不是引用《四百论》当中讲的说,“未来无有际,常时为异生,如汝过去世,理应勿复尔。”这个教证就非常精炼的说明这个问题,就是说我们的未来“无有际”,无有边际的这个方式还要常时的作为一个异生凡夫。主要对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在过去世的时候就没有精进,我们在过去世的时候就没有去串习精进的习气,没有真正的在善法上面去作意或者发自内心去喜欢善法,所以导致这个习气还会流转到下一世,它同样会障碍你,让你精进不起来,让你喜欢散乱,喜欢轮回的这些形形色色的、具有诱惑力的这种外境,这种五尘六欲,这些东西还会影响你。不管你转生到哪一世,只要你在那一世当中你不发起精进,你不去改变这个习气,不去再逆着来的时候,它就会一直这么流转下去,使得我们登地久蹉跎,始终会以凡夫的这种方式一直在未来劫以一种无计的方式在轮回。所以,“理应勿复”,所以我们理应该不要再去重复往昔的这样的一个无数次流转生死,实际上主要原因还是没有真正的像这里说去修习无常、去修习轮回的过患来断除自己对轮回的这份贪恋,在修力上没有起到作用。你这一世如果说是很散乱,起不到作用,那就意味着你下世还是会这样子的。

这个是很麻烦的。这一点我反复的说我想表达的那个意思,道友们应该能听懂吧?就是说,我们要抓住当下的,我们没有后一世。很多人是寄托在后一世的,知道吗?觉得我以后会应该要好好修学,实际上我们没有这个机会。而且你这一世如果没有发起精进,这一世没有改变你的这种贪嗔痴的习气,这一世你没有真正的去修习无常和轮回的过患,你下一世就还是如此。你这一世如果把握不住,下一世你就把握不住。所以我们能把握住的只有当下的机会,没有后世的,你的后世就是无计的,无计的方式在流转。不要说我这世不行我指望后世,那个是非常困难的。你这一世就是你现在已经是一个具有暇满难得人身的这样的机会,而且值遇了殊胜的善知识值遇了佛法乃至于甚为甚深的密法都值遇过了。那在这样的当下,有这个机缘的时候把握不住,就已经意味着你的后世你同样是把握不住的。什么时候你能够克制,比如说你在这一世,你当下你什么时候能够克制住你散乱的习气,克制住你往昔的贪嗔痴的烦恼,你能够抓住当下精进了,那你后世就会变成一个能抓住当下精进的人。什么时候开始断的时候,才能说你的解脱开始有一个有际的那种可能性了。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心力,那就意味着你后世没有这样的心力。

所以我反复强调这个问题不是我自己的分别心,这个是有经教可依的。所以我就说,不要把自己的解脱的希望老是寄托在未来。这个话要分清楚,不是说我们解脱,显宗也讲三个阿僧祇劫,那是两码事。就是我们这一世不精进,而把自己解脱的希望寄托在后世,那你的后世永远是轮回无期的,你就一世一世是这样的一种习气。除非你在哪一世你发起精进了,那个就很未知了。你现在能抓住的当下你发不起,你的后世你是永远没法掌控的。而且后世是不是再有这么好的因缘又遇到这样具相的善知识和殊胜的正法,我们在看一下前面暇满难得的部分,就是《前行》第一个引导“暇满难得”的部分。如果了知人身如此难得,你后世的机缘就很渺茫,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六道当中,不同的道里面一直流转,好不容易得到一次人身,还是这一世的习气,你还是这一世的习气,你又是在正法值遇的过程当中还是这样散散乱乱,又过去了,是这样的一个关系。

所以这个颂词其实很重要,这个颂词的意思也是告诫我们现在就一定要去好好的修习寿命无常和轮回过患的这些道理。你如果没有通过这些修法来断除自己的这种散乱,或者这种贪嗔痴的习气,你的未来就是无知的了,未来就是无期的,没有解脱,可以这么说。说的不客气一点,没有解脱。

如果说你这一世我们不说解脱,就是你真的能够通过修习寿命无常、轮回过患,能让自己的心精进起来了,开始让自己去真的力度还是要想要去对治轮回的习气,开始起到作用了,能不能解脱,这一世不敢说,但是我敢肯定,下一世再往后你就有解脱的机会。因为它是一种良性循环,你后世你在这个方面的心的精进力你就有,它就变成一种增上的相。

就像前面我举的例子说为什么有一些佛教里面佛陀讲法的时候针对不同的对境他有针对具贪者讲的、针对具嗔者讲的、针对痴心大的人讲。那么这个贪大、嗔大、痴大的这个“大”字是从何而来呢?就是他前世的一世一世的习气串习到现在,他产生了一个大贪、大嗔和大痴,是这样的一个关系。那么这个“大”字都是由不停的每一世的这种不断的串习力而构成的。那善法的力量也是一样,什么时候我们在开始发起精进的那一刻,那么你的良性循环就会产生,他最后就变成一个大精进者。也可能在即生当中像密勒日巴尊者那样即生获得佛果,是这样的关系,这个很重要,这是因果的一个规律。

所以这个颂词告诉的不是我们很粗大的那个方式就是说“哦,我知道了,这个颂词讲的我们不能喜惑,不能严重散乱。”这个主要的侧重点就是这个所谓的“喜惑”和“严重散乱”最主要的侧重点还是在于自己的心态上面对于善法是否发自内心的欢喜,是否发自内心的喜欢源于善法去串习,而只求这个因、先不去求它的这个果到底是什么,但是对于善法本身有一个强大的兴趣。

那怎么样才能够产生这个兴趣呢?就是通过修习寿命无常、轮回过患等等这四种共同前行来作基础。所以说,大圆满前行当中的四种共同加行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这些如果没有修,上师也说嘛,你未来可能……刚才我讲的,你即便遇到佛法你还是散乱的习气,这个就有可能是什么?生生世世连佛法都遇不到了。即便是遇到了,就是特别散乱,有荒耗过去了,一直是这样。只有说如果我们能在这一世的当下开始改变自己的习气,你变得对正法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欢和精进相,然后对轮回真的发自内心产生了厌离,就是今当极度厌离生死,他有一个极度厌离的相。心里面对轮回真正的没有丝毫的贪求,没有一点点依恋了。当然这个是最高的标准,我们在这个方面需要有可能不是一世完成的,但是需要在这上面有一个增上的开始。如果这个开始都没有,那你后面就是一世一世的按照你往昔的习气,你的解脱是永远无期的。如果说你有一个这一世的开始,有一个增上相,那你后面就是有一个变成一个精进大的可能性,也是一世一世积累,越来越精进越来越精进,到最后面就有解脱的机会,是这样的一个关系。

所以在这一世当中去修行、不拖延,这一世当中好好地去串习我们讲的那个《前行》当中共、不共部分的基础法,这些是特别重要的。基础法打好了,成佛很快,或者成就很容易。基础法打不好,你修再好的法、再甚深的法,都是不一定能保得住的,也不一定能够给我们带来解脱,这也是这个颂词要强调的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那么上师在这里讲到了“今当极度厌生死”的这部分,其实上师引用《佛说解忧经》里面的这个经教,让我们对轮回产生一种畏惧心。这个在平时比如说修轮回过患的时候,再再的去思维意念轮回痛苦。我记得以前看过一个高僧大德也是讲了个教言,跟你们讲过没有?好像讲了一次吧?好像是在课上提过一次嘛。就是你如果连自己身上沾了一点点火星你都觉得无法忍受那种灼伤的痛,那怎么样去忍受地狱的苦?你要是连冬天光着膀子到外面去溜达一圈,冰天雪地的地方你去呆个半小时,你都觉得根本无法忍受那种寒冷的痛苦,如何去忍受寒地狱的苦?如果饿你三天你根本觉得无法忍受的话,你又去如何忍受饿鬼的痛苦?让你去背负很重的东西,给你肩上扛个两百斤的东西,背负很重的东西让你驮来驮去,你觉得坚持一天都是很困难的,那你又如何去忍受旁生被奴役的痛苦?

这些其实轮回真实的本性是很恐惧的,说句实在话,就像教证里面所说的,我们在地狱当中喝过的或者说被迫饮下的这种燃烧的铜水、铁水比海洋都还多,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我们每个人都在六道当中都呆遍了,而且大部分时间都在三恶趣当中呆的多,当人的机会要少,这是因果的法则,不是说针对某个人,所有的,包括我在内,只要是凡夫人,所有的人都是这样的一个特性。我们都在恶趣的时间多,善趣的时间是极鲜少的,善趣人身难得,是这样的关系。那么其实我们做猪狗牛这样的机会或者说真的能看到往昔轮回的这个相,这种情况已经多的不计其数了。我们抛弃过的光是蚂蚁的尸体,自己当过蚂蚁的这个尸体已经比须弥山王还要高,每个人都是如此哦,没有一个例外的。所以只要是凡夫,就是这种特点,没办法。

所以我们在真正想起来,要考虑到,不管是现在你作为人,因为他是苦乐参半的嘛,他有人的福报在,他是一种苦乐参半的相。你不管你觉得你自己现在是多么春风得意多么受用圆满,具有名声、地位、财富、种姓、容貌,怎么样的一种好的环境等等,但实际上不长久。这一世过了以后,你根本没办法抓得住它,有可能会因为你这一世或者往昔世一个小小的恶业成熟,你马上就堕到三恶趣当中长劫去感受痛苦。因为有些也可能想的旁生好一点,做牛的话也只不过几十年的生命。但是牛转牛啊,我们以前在经教里面学的嘛,那个蚂蚁已经转了七佛出世了,它还没脱离蚁身。还有目犍连他以神通观察那个鸽子,它曾经已经做了八万劫的鸽身了,然后再往后观察,它还要做八万劫的鸽身,它还脱不了鸽子身,这个时间就比较长了。

就是一世的旁生的这个生命是很短的,还没有人长,但是它从恶趣当中脱不出来的这样的一种时间,跟地狱的时间没什么两样,也是很漫长的哦!所以三恶趣的这种环境一旦进去了,很难爬得出来,真的很难出得来。而且那个时候就不能说是靠自力,我怎样发愿、祈祷,我们没有机会啦。这就像前面讲的,跟暇满难得部分结合起来的话,这些部分都是有关联的。

思维一下轮回的这种痛苦之后,就会认识到,这个生死的过患,而产生一种极度的厌离。不管我现在再好,这些东西是我抓不住的。就像手中的流沙一样,抓的越紧,它流的越多,终究是保不住的,你一点都留不了。只能说是自己身上所带的善恶业力是能够跟着你后世,一世一世的跟随着你,像影子一样如影随形,从来不会远离你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再思维了以后,在心里面一定要有一种意识:不管怎么样,我这一世好不容易遇到佛法了,我就拼一次,好好地就拼一次,然后好好的去用功。我就带着破釜沉舟的想法,我先不说我像上根者即生获得成就,任运自在;中根者他临终是有相当把握的,我也不敢说。我哪怕是做到一个下根者,下根者是什么情况呢?到临终的时候他没有什么遗憾和后悔,他还是修行没把握,但是他没有什么遗憾和后悔。为什么能达到这种境地呢?因为他一生当中他该努力的该精进的该修的,他都做了。只不过是因为自身的福报和业障等等这些因缘,他还是没有做到即生能够得到修行自在的这个量,他还需要再努力。但是即生当中他没有因为自在的时候懈怠、懒惰、违背上师教言,该修的时候不修,该闻思的时候不闻思,净在这里散漫、放逸,他没有这些可后悔的事情,所以临终他会坦然面对生死。这是下根者的标准哦,下根者临终做到不后悔。能做到这一点,是很好的。这就很好了。有可能是因为这样的一种平淡的心态,一念佛,就能走了,有可能是这样。

所以我们说,“今当极度厌生死”,对轮回产生一种通过修法产生一个真实的厌离。一座一座的去观修,真正的去思维这些道理,心里面真实产生一种力量,就是产生这个感触能支撑着你在善法上面以一生的这个时间去缘习,好好的对善法产生一种欢喜之心,这个很重要。我即便是即生修行没有什么把握,但是我没有什么可后悔的,这一点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这是首先第一个颂词,上师在后面也提到了忧呼的这个公案,因为时间关系就不在这里重复。但是它里面的意思就是当有的时候我们……好像以前也是于丹教授讲过的这个公案,是不是?好像是说韩国人的一个小故事、小公案,一种寓言嘛。就说这个机缘,机缘好像它长的比较奇怪,它前面长的头发,后面长脸,跟我们正好相反。我们是前面长脸后面长头发嘛,它是反过来。当它迎面跟你走过来的时候,你就不知道这是个什么,你一犹豫,没抓着它。等到它跟你擦肩而过的时候,你才感觉到这个是我应该要把握住的,但是你想去抓的时候你已经抓不住了。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机会来的时候把握住当下,不要老是说我以后再怎么样怎么样。当你一想到以后的时候,又可能你就跟他彻底擦肩而过,再没有这个缘分了。

这一点我相信上师在这里,你比如说像我们出家人的话,也是从一个层面上,就是自己身为出家的身份,但是没有好好的修学嘛,这也像是错过缘分。上师在的时候、法也在的时候还是不好好修,等到有一天自己所处的环境,这种特别好的环境已经没有了,才觉得特别的懊悔。那个时候再以个人的力量去修就更加困难,这一辈子也就这么碌碌无为的过去了,这是很不合理的。尤其作为出家人来讲,这是更不合理。作为你们在家人也是,在家人这种情况就比较从粗大的角度上来讲了,就是很多都是说生活忙、工作忙、家庭忙,我也不能不负责任。是,我们是说我平时讲课的时候反而是要求尤其作为在家居士要负责任,不能够不负自己在家庭在工作和你在社会上的这份责任,这是不合理的。但是不是以这个作为理由而自己不去学法,我们说这个我们要把它搭配好。而是尤其我们在前面在学《前行》的时候讲过很多很多在生活当中如何去运用修行的那些道理,适合你们在家居士的特别好用的一些方法讲过无数了。这个方法用起来的话,那么一方面我们又能承担得起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一方面在承担的过程当中你已经在修行了,它是这样的关系。不是说一分为二的,而是说合二为一的,它是这样的一个关系。这个当然之前辅导的时候已经分享过很多这方面的道理,就看道友们是不是会把握去用。

关键的话我们这里就讲的,不能够因为反过来你完全投入到家庭、事业当中,而是把这个学佛作为一个最次要的,只有在你闲的不能再闲的时候你才去考虑到我看看书、打打坐,让自己的心静一静,这样子的话是没有办法解脱的,这个就叫做“喜惑严重散乱”的一个状态。虽然表面看起来说因为我有工作我有生活我有家庭,我不能不管,这个话太粗大了。我刚才之前就讲到了,修行人要实在。不是说我想指责谁,我没有这个资格,但是我们自己要反观自心,你属于哪个状态,自己心知肚明就可以了。就是对自己要实在,不是说对别人哦,是对自己实在,对自己要实在一点。你到底心里面哪方面比较重要?你心里面你是偏向哪个方面,你自己心里其实很清楚,不需要找那么多理由,也不需要在别人面前解释,来澄清自己,那个都是没必要的,澄清不澄清,修行也是你自己的事情。别人误会不误会,或者认为你修行好,认为你这个人还是挺忙的,所以没办法,人家也接受这个意见,接受不接受,那么这个事情还是你的。

所以我讲的这个程度上,我的意思说作为老班的道友,相续要慢慢成熟起来了。不要虚的上面,你得到别人的一种赞同或者认可或者别人能接纳也比较说是能原谅你,不认为你是个修行不好的人,而是你工作确实太忙等等。人家都能接受又能怎么样?我反过来想这样问,我们实在是对自己实在的,对自己要实在一点,不要虚。人家能接受又能怎么样呢?你到底是不是因为确实忙的连一点闻思的机会都没有呢?好好地问自己就可以了。别人知不知道、赞不赞同没关系,得到大家赞同也行,但你心里面真的是这种状态吗?你真的是对佛法的发自内心的精进,有了吗?你真的是“今当极度厌生死”了吗?我只要达到这个目标,至于其他的,我不管,这个其他的我是不管的。你再忙,都可以,你再忙都可以。而如果不是这样的情况,找很多的理由也是没有必要的,应该是没有必要的,最终还是对自己不实在嘛!那最终还是自己吃亏哦!

所以呢,我们讲这个道理,尤其针对在家人的本身环境显得更加散乱一点。在这个问题上自己有一个把握的分寸,最好就是自己明白这个道理之后,还是要在修习无常和轮回过患上面多下一点功夫。然后之后的话,运用起来,就是运作的时候我们刚才讲的是一些知见上面和自己归摄自心的方面,对吧?不要去留恋轮回的这些有漏安乐,有漏的一些名闻利养,自己放不下的一些东西,我刚才说嘛,对自己要实在。你是真的放掉这个了,还是说找了个借口而自己耽恋在其中,是这个问题。然后最后运作的时候,就是我们前面经常跟大家交流的,把生活转为修行方便的一些教言,是我们属于运行的时候要实际去操作的。

但这种操作,之前我也说嘛,必须要能够有个前提,你要对法本身有这个意乐,你才会时时刻刻惦记着这样去操作它,真的再碰到违缘的时候你会用一个修行人的眼光去面对这个事情。从那个角度来讲,真的在家居士机会要多得多,你们加入说能把握得住,修起来是很快的,不会说是说没有时间、以后再修。一个就是闻思过的,尤其我觉得老班,我们交流了这么多道理的,这句话他可能不太敢说了,我没时间什么的,不是很敢讲,为什么呢?因为他知道这个不太合理,不是我们没时间,而是我们没办法学会在生活当中把它变为一种修行方便的这么一个,你是不太会操作。你可能道理上懂了,你不太会操作。你要是这样讲的话,我觉得是比较好讲的。但如果说我忙,没时间闻思没时间修行的话,那好像从一个老班道友的口里说出来,就感觉不是很对劲。你很怀疑他可能前面《前行》没学过吧?就是这种感觉。

所以说,这个道理我们分析了之后,首先明白了以后,平时自己还是尽量的多去思维一些尤其作为在家居士吧,应该是属于这种在愦闹的环境里面多去思维一些这个道理,轮回过患的问题,对自己的修行会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我还是强调,有一些修行人不要修的一个郁闷或者说忧郁症出来了,你们要会修,心要健康一点。我们修轮回的痛苦是为了让自己产生一种正能量的,强烈的这种出离,而且是一种带着所有众生一起远离这个轮回的那种慈悲力量的出离,是要产生这种强大的堪忍心,而不是越修越郁闷。修错了那个,那就赶紧停下来,不要在那个方面去缘,那是会出问题的。这一点要跟大家……之前其实都提过好多次,跟大家说一下。

好,下面我们再来看,

如何皆现下堕时,是曾轻视业因果,

恶业利刃轮自己,今当精勤积福德。

这里就是说,我不管怎么样去修或者怎么样去做,修行过程中好像自己身语意的三门行为没进步,反而下堕,就是还不如以前。就是整个自己可能在一个环境里面,比如说参加共修、闻思修行,跟大家都是一样的,就是处在一种佛教徒的这种身份,该守戒守戒、该怎么样怎么样,好像你也没有跟别人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但是实际上自己的身体、语言和自心的调整却一天不如一天,就是状态不好。有些我们按照现代人的话来讲,就觉得:哎呀,自己现在状态不好,一塌糊涂。身体上面的、语言上面的、心态上面的,都还不如以前,没有以前那么清净,没有以前那么精进,也没有以前那种对善法每天最起码还有一个克制自己的正知正念,来让自己在身体、语言上面去行持一些语言也是讲的温和语、身体上也是精进的顶礼转绕等等等等,念经、诵咒。好像心态上也是能够有个克制力对治自己的贪嗔痴,经常自己产生一些善念,现在还不如以前了呢。

这种情况当然有时候我们说这个是某一个阶段可能会出现一些反复,那这种反复为什么会起现的原因,它还是有业缘,就是“是曾轻视业因果”。有的时候长期会处在这个状态,那也是这样的原因,是因为自己往昔曾经轻视业因果,这样的恶业利刃轮到自己头上,所以今当精勤积福德。

这里面也是分开讲,首先我们说到前面的这部分,这个就是往昔曾经轻视业因果的时候,这个果报还是很麻烦的。就是自己这一世修行上不去,刚才讲的那个就是说修行状态不好,身语意就老是处在一种十不善业的状态中,那很恼火,自己也觉得很恼火。说修行人不像修行人,说不是修行人自己又是个佛教徒,又是一个而且修了好多年学了好多年的一个佛教徒。就觉得非常的麻烦,上不去下不来的感觉。

那这种情况它也是因为前世的业因,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可能你口头上承认,但是你心里不重视。你口头上承认,但是你没有小心谨慎的去取舍因果,这个都有可能造成后世你的身语意的行为就是一个下坡的方式,越来越不如之前,那种状态不太好的,处于一种烦恼的状态当中度过修行,很痛苦。

这一点也是,估计有一些道友会感觉到说:哎呀,我现在是不是自己就觉得我现在是处在这种状态。跟以前比,信心也不能跟以前比,也没那么精进。精进也不行了,好像都成了法油子了是吧?道理倒是懂了一堆,但是好像不是特别的跟法相应的那种很好的这样的一种感受并没有。法喜啊什么的也没有。听的法倒是挺好的,懂道理懂的也很多,但是自己实际上并不精进。很多这个情况,他还是有一点原因,有可能跟往昔轻视业因果的关系。

就是你心里面……这个轻视业因果我们要分粗大和细微的这些方面都要了解,不是一个很粗大的说,我就像世间人一样,不信业因果,所以我这次修行感召这个果报。不是这么粗大的,它也可以属于其中的范围之一。还有的话就是说,比如说从前世也讲的话,也可能自己本来也是应该是属于像修行人的这样的身份,但是对业因果并没有真的很注意。它包括的方方面面的,你没有重视。你口头上说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是你没重视它。甚至有一些就是出现一种邪见,毁谤、轻视。轻视的话就比如说:哎呀,没关系嘛,我犯了再忏悔嘛。或者说是自己忏了又犯、犯了又忏。其实这些都属于是一个对业因果不诚信的这个原因所导致的。你在做的时候那个业因果这个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力量没有办法摄持你,让你不去做那件不如法的事情,这个都是对业因果不诚信角度。

但作为凡夫人来讲,这还是一个过程。只要他没有明显的轻视:那个有什么呢?说的太夸张了吧!这样一种轻视的语言,这个就很麻烦了。有的时候就是因为我们自己修力弱,习气比较重,所以就会出现明知故犯。这个我以前在答疑的时候也有很多道友开诚布公的说,忏悔的时候自己觉得很难过,就是忏了以后又犯,而且心里面忏的时候就觉得自己其实有可能还会犯,做不到嘛,做不到立誓不再造的那一条,他自己就下不了这个誓,因为他控制不住。

这种情况的话,其实不光是你们,我个人也是这样的感觉,这个是实话。做不到的确实做不到,有的时候自己还会违犯,就觉得那我这样的忏悔是不是没有用,我是不是口是心非了呢?我是不是成了佛菩萨这种特别厌离的一个对境,做了又犯、犯了又做。但是,我们说那个如果说它真的只是你自己的习气很严重,你确实没法克制的话,这个是另外一回事,那是修力的问题,我们常忏悔就好了,你心里面是有这份惭愧心,但是只不过是自己……我不可能说比如说我这次参加一个金刚萨埵法会,里面讲的多少那个罪业呀,从五无间罪一直到最细微的这种支分罪全部都包括在其中,一并忏净。那么忏净之后我就能一并不犯吗?我也想啊?我不犯的话我觉得我这辈子肯定能解脱了,但是很困难的,很多事情做不到。这是另外一回事,就是这实际上是我们修力不够的话,你肯定会有所违犯。一地菩萨他也是依靠他一地的智慧力能够断除一地的障碍,二地的障碍还断不掉啊,对不对?他要上升到二地的时候才能断除二地本地的障碍,他也是有一个过程,两个阿僧祇劫的过程。所以我们说的这个问题,它是一个修力逐渐增上的过程,这个不是问题。我们常常忏悔,有一个惭愧心,常常忏悔就很好。但是这里的话就是你随意的轻视因果:那个有什么了不起的?做一点这个有什么关系嘛,我不相信它有什么什么的。太夸张了吧?说的特别吓人哦,好像怎么样怎么样。

当然这个方面我们要把握一个比较好的分寸,就是你故意的轻视它、藐视它甚至于诽谤,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甚至有些比较粗大的就是你见过地狱了吗?等等这个比较粗大的我们今天这里不提,因为我觉得对在座的道友,针对不学佛的在家人讲可能好一点,这方面粗大的角度我就不再说了。那么细微一点的方面就是无所谓,这种还是有一点不属于小心谨慎取舍因果,就属于是轻视业因果的问题。无所谓,哪个人敢无所谓?其实针对业因果的这个业报,这个业缘来说的话,其实是很恐惧的,就是业网是很恐惧的。你真的相信的话你就不敢说是无所谓,你确实心里面有一种比较担忧的,会紧张、会害怕、会畏惧,因为这个轮回痛苦就像我刚才说的,轮回的痛苦、三恶道的痛苦,谁都无法接受,谁也无法承受呢。那个是苦不堪言的,身心没有办法承受的。

所以说呢,这个道理懂得之后,那我就明白了,我现在的这个身语意三门修行不增上反而退步,有可能跟前世轻视业因果有关系,那么在这一世当中就应该精勤积福德。为什么?可能有些道友也想着,这里讲这个精勤,为什么这里说我们这一世应该要精勤的重视业因果,不说这个,而是说精勤的去积福呢?其实它是一个含义,就是我这一世如果能精勤积福,这个人肯定是一个诚信业因果的人。你既然积福你就会止恶嘛,你不止恶你怎么积福呢?积福是要在身三语四和意三方面就开始在善法上去行持。那刚才讲到的这个轻视业因果不是也是在自己的身三语四和意三上面全部造作恶法嘛,不很重视,所以才会导致这个后果。那现在的话,积累福德也是要在这个十善业道上面去积累,就说明你对善法已经起到了一种归摄的作用,而可以遮止自己的身语意三门不造作恶业。其实它这个只是另外的一种表达方式,而且精进的积累福德,那么人的相续其实是容易改变的。一个人如果他确实福报好的话,他的心容易产生善念、容易跟法相应、容易修行出现验相。这是我们前两天……昨天普贤云供法会刚结束,我上个星期跟你们大概讲了一下,而且这个普贤云供法会它是个增业嘛,增长福慧资粮的一种修法,共修的这个方法很殊胜。也就是说,我们的这个福德增上了,自己的修力自然就会增上,你的心念也会有一种改善,会自然缘于善法的那种改变,是这样的意思。所以说,它是从这个角度来做对治力的。

当然我们如果现在本来就是说忏其前愆、悔其后过,假如说我们现在这个状态自己感觉不太好,就是我的感觉就是我现在的修行状态是有种退步的那种情况,那么要忏悔的话,上师不是也讲了三点嘛,《观普贤菩萨行法经》这里面讲了三点:第一个礼佛,第二是诵大乘的经典,第三是观空性。依靠这三个方便,他百千万亿劫的罪业都得以清净。就是我们以前如果是你轻视业因果,或者甚至于诽谤因果。其实我们以前在世间的时候可能都有些这上面的罪业,学的是无神论方面的内容嘛,无形当中这方面的习气是比较重的。当你这种习气留存的时候,它本性即是罪业,自性即是业,它是这样的。所以呢,要忏悔,否则这个习气以后还会延续。

忏悔的时候像上师介绍的这三种方法,我们说观空性的话,自己尽量的去观。但前两种的话,诵大乘经典也好,礼佛也好,是我们平常经常缘的一些法缘。念的功课里面,或者说平常常常顶礼这里,你可以专门的在这个方面做一种忏悔也很好。用这样的方法做忏悔,忏悔自己前面的这个业缘。然后从今天开始,就从现在开始的话,精勤的积累福德,在后面的话断绝它继续延伸,能起到这种作用,那么到了未来,肯定会成为一个很好的取舍因果的一个修行人。

下面是讲到:

凡作佛事逆反时,是曾指望邪恶方,

恶业利刃轮自己,今当退离邪恶方。

那么对于这个颂词,其实这个颂词和后面有一个说“祈祷三宝不灵时,是于佛教不诚信,恶业利刃轮自己,今当唯依三宝尊。”这两段颂词它有一个相合的地方,就是实际上我们所谓的三宝加持的问题,这个问题还是要好好谈一下。

首先我们看前面这个颂词,就是说,你感觉到在你那个生活、工作不顺的时候,你开始做一些佛事祈祷三宝,结果“逆反时”,就是结果你发现,这不祈祷还好,越祈祷越糟糕,好像感觉起到反作用,就叫做“凡作佛事逆反时”。一般的情况下,大部分道友可能都有这个感觉,做了佛事以后事情马上就顺利一些,违缘轻描淡写的就过去了,很多道友都有这个体会,我也听过不少。但是有的时候有一些还是属于正好是反着来的,他没做佛事他是有一些出现一些违缘,越做佛事越重,或者越做佛事他这个病越重,越做佛事他这个事情越不顺越麻烦,这种情况也可能有。那么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原因“是曾指望邪恶方”,这样的恶业利刃轮于自己,所以“今当退离邪恶方”。

那么什么叫“是曾指望邪恶方”?实际上这个就跟依止一些恶知识有一些关系,就是以前在前世的时候,你依止的这种邪恶的鬼神,比如说希求血肉供养的呀,还有依止一些魔众。要是举例子,好像现在就是有那种跳大仙的说法了吧?对吧?我也想不出别的什么好例子,但是这个不能完全就指的说就是那个,我就是想举不出别的什么例子来,但他肯定有其他这些情况,也属于这些类型的,而你自己又依投于他,然后依靠他的那些暂时的鬼通啊,什么神通啊,来给你提供一点帮助,让你得到别人的这种恭敬、敬仰,认为你特别有本事,等等这种。实际上它都属于是名闻利养那个范围,起到这个作用,等于是依止邪恶方。还有就是依止一些邪师,他主要的就是对众生有危害的这些方面。

包括以前,其实以前我们八十年代的时候特别流行的这些气功,有一些就可以算得上是这个范围,但这个也只能说是举个例子,它范围很广。像印度的话,有三百六十种外道,有时候再分的细一点说有七百二十种外道的种类。那么这个如果按照真正的它不相合于解脱角度来讲,都可以叫邪师,这是严格意义上,比较广的意义上这样来做一个评断。

但是另外一个角度,它有一些就属于是虽然没有解脱道,但是它符合世间的那个良善的这一面的话,你还不能随便给它加这个“邪”字。所以就看从那个方面去理解,但是我是觉得道友们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把握一个好的分寸,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现在这种特别信息发达的一个社会,它不讲究的是排斥他宗、排斥任何观点。以前上师不是说过吗?只要存在就是合理的。所以呢,我们要换一个角度,我们在经教的学习上面有些地方那是得要这么讲的,你不能随便的就换一种讲法,这个不太合理。但是在实际操作的时候,一定要灵活运用,不要学了之后,“啊,你们都是邪宗邪派”。一句话说出去的话,对佛教的打击也很大,其实。对佛教不起到任何好的作用,那你这个过失就比较严重了,所以就没必要。我刚才的意思就我们在把握的时候,跟各宗派交往的时候,要保持一个团结和合。但是现在我们这里说的这个因果的问题的时候,确实还是源于自己曾经实际上没有真正的值遇到正法、正知识、正确的宗派的缘故,所以才会导致现在的这个结果。做佛事的时候反而好像违缘越来越大,身体也不好啦,事情也不能成办等等,各种各样的情况会出现,这种我们要明白。

那这个对治的话,说“今当退离邪恶方”,这个我们待会儿后面再讲。我这里还是需要跟大家好好分析一下这个“凡做佛事逆反时”,这里面其实如果说的实在一点,很多人在这个地方都有坎坷的。所以不要认为我们相续中现在就没有邪见了,这个不一定。而且这个说“是曾指望邪恶方”的话,它就包括一些邪知邪见的这个问题。所以有的时候我不敢说在座道友,因为毕竟在座道友很多都已经闻思好多年,底子打的不错了,皈投的这个信心越来越稳固,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学佛确实是需要长年累月串习的,这一点我是越来越有感触,确实是这样,急不来,它需要年头的。

但是很多的学佛者还是会处在一种什么情况呢?“我学佛了我为什么还得病呢?学佛了为什么家里还不顺?学佛了为什么我孩子还去世了,我这白发人送黑发人,我特别痛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那我们再反过来说,为什么学佛了你就不得病呢?为什么学佛了你就不会不顺利呢?你就不应该有这种不顺利?为什么学佛了之后佛陀在哪个教证里面跟你保证说你学佛了之后我保证你不会白发人送黑发人呢?你在哪个经典当中拿出来给我看,我就能接受这个观点,因为这是佛说的。这是说我们佛教里面佛说的教言没有在这个方面给我们做承诺,而是反而告诉我们,轮回当中的痛苦就有可能会有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爱别离苦,就有可能是我们的身体本身佛教里告诉的是身体是一个有漏的本性、不净的本性,它会死的会坏的会病的,而不是告诉你万年永恒,就好像长生不老一样的,永远不病永远不死永远健康,没有这么讲,这才是佛教里告诉。

但是我们自己有一种特别美好的愿望,总觉得三宝的力量不可思议,当然从这个角度来讲,他有一种特别大的信心在,觉得三宝的力量是最好的,但是他希望三宝给他带来的永远是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快快乐乐,不要让我去面临生老病死的痛苦,或者老病死的痛苦,生苦已经过去了嘛。但是其实佛教里面反而让我们你一定要冷静的认识到,你要认识这个轮回它就是有老病死各种各样的痛苦,让我们去舍离它、远离它,而不是去躲避它。是让我们去接受这种事实,而不是去躲避这个事实,这个是道理。我经常谈这个问题,是为什么呢?现在还是大部分很多很多的佛教徒,尤其一开法会,你要是跟居士打上一会儿交道,跟他去交流两下,你就很无奈的,没法跟他去交流什么真正佛法的意义。他特别希望,还是希望自己能够幸福、安康等等这种。除非我就觉得只能是把上师心灵鸡汤之类的话跟他讲讲,他很开心。除此之外我还能让他干什么呢?我还能给他带来什么呢?

我就觉得这个方面其实有时候真的,佛教徒的观念要变,要变得豁达一些。连人家世间人都能知道,人终有生老病死,再好的伴侣、再亲的亲人,总有一天要分离的。只不过世间人他是痛苦的方式,他痛哭流涕接受了分离,他也得接受。因为他也不会想,他反而不会像学佛的人想的“我都学佛了我为什么还白发人送黑发人?为什么我还会碰到不幸?”他不会这么想。他会知道这个是必然的事情,这也没办法,这世界上天天发生这样的事情,为什么我们佛教徒就不会面临呢?佛告诉我们说,学了佛我保证你不会值遇这个了吗?从来没有这样承诺过呀,没有这样承诺过。而是反而告诉我们轮回的苦谛、集谛,不要忘记了喽。这是佛陀初转法轮就讲的内容,名言的实相,这是,万法苦的本性,还有苦的因在哪里,苦果和苦因。佛陀讲的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真的能接受佛法吗?是不是真的能接受?

我为什么又讲到这里来了呢?我是说“凡做佛事逆反时”的话,讲的实在一点,很多人在这个方面是有疙瘩的。如果说你做了佛事,这个事情解决了,或者你身体健康了,哎呀,那你就兴高采烈,再跟人家宣传,佛法了不起呀,佛法真的很灵哦!怎么怎么宣传的,只要你一祈祷,他马上病就好了,你吃药啊,癌症都能好啊。这个我听的也是耳朵都起茧子了快,很多很多人在这方面宣传,用这个方面宣传来让别人学佛。但是一旦起到反作用的时候,什么话也没有,换过来自己产生一大堆一大堆的疑惑。甚至有时候就会想到其他的,哎呀,我以前接触的一些。会想到其他的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是不是我哪个地方做的不好了,就感觉这好像是不是一种惩罚。或者说是不是我怎么样怎么样怎么样了,他东想西想,是不是我供护法的时候我没供对呀?或者说是不是我烧焦烟的时候反过来这些非人找我了呀?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想法,听了以后我就觉得应接不暇,没法跟他解释。

他主要一个原因,他就是左绕右绕,他就是不愿意接受万法无常、轮回痛苦。这些事情本来不是谁造成的,而是它是名言中的一个本性,他就是学会不去接受,学不会去接受它,就是左拐右拐的想很多很多的理由。没这个必要,其实是没这个必要。很累哦,这样子也很累。而这个事情出现的时候,你应该用坦然……就是即便是你学佛二十年的一个人,你修行很好的一个人,当你家里突然出现变故的时候,当你亲人突然出现一些横难,你觉得不是是属于这种生老病死正常死亡的时候,你也应该要意识到,“哦,我在轮回当中碰到各种业缘聚合在一起,让我这一世白发人送黑发人,或者我的亲人走了,这是很正常的。”这是名言中的自然的一个本性,就像水的湿性一样,你就去接受它。“哦,我现在碰到这个变故。”从当中去体味。当然痛苦是必然的,对吧?它本来就是一种苦嘛。那么在这个苦当中你去体味轮回的本性,在这个当中你去体会自己强烈的想希求出离的那颗心。这个叫做正能量,而不是怎么去躲避它,心里面郁闷到有一些人他就开始生邪见。

有一些信的不是很深的,信的特别肤浅的,又一点闻思都没有的,就开始说“哎呀,还是不学佛了。我以前学佛生意也好得很,我家里人也挺顺的。你看我现在学佛的话,家里人也死了一个,生意也做得不像以前那么好了,这个问题那个问题,我现在好像已经现在的资财没有以前那么雄厚了,不学了!”我这样的人也碰到过,很可惜,这些都是邪见。其实这种想法就纯粹是属于对三宝没有信心,而有些有可能他就学其他,学基督去了,用一些其他的什么方法开始养生啦,道教的方法养生了呀。就光搞一些其它的,就像皈投他处,彻底的皈依戒早就破完了。不是说我们把那个皈依证的本本撕掉了,才叫破了皈依戒,你心里面的皈投早就没有了。

所以这个道理为什么道友们可能觉得你讲来讲去,跟这个颂词的关系在哪里呢?就是我们说“凡做佛事逆反时”的话,这里讲的是一重因果,就是“是曾指望邪恶方”。那我讲的是个最实在的东西,就是我们碰到这种情况,一方面你通过这个“是曾指望邪恶方”这个原因,所以导致自己做佛事的话反而出现一些逆反的情况。但是是不是还要继续做呢?要做。我讲的是这个问题。就是我们不能够生邪见,这个颂词的本身就是告诉我们,不能够对佛法生邪见,不能够对三宝生邪见。因为一般做佛事都是源于三宝做,有的时候是源于众生在做布施,对吧?这都属于是佛事的范围。但是我们不能够因为出现了违缘,出现了那种反而逆反,就是更加严重的情况,而对佛教生起邪见,这个是最划不来的。而且我可以说,这是一个最大的魔障。人过不去这个坎,他进不了佛门,他就会因为这个原因就退掉了,很可惜哦!就像刚才说的,跟佛法擦肩而过。遇到了,但是没有抓住它,还是一个门外汉。甚至于擦肩而过的时候,生一个邪见走的,很可惜哦,这个是非常可惜的。

那我这里再反复分析,刚才这个地方讲的说是遇到佛法出现逆反情况,指望邪恶方是它的前因。还有一些是我以前,我记得是在《前行》的因果不虚最后两堂课,里面讲到泥洪国家降土雨的一个公案,我有点儿忘了,印象不是很清楚了。那里面就讲到因果不虚的一个问题,今天这个颂词借用上下这两个颂词还是要跟大家再沟通一下,什么叫所谓三宝的加持,三宝的加持到底体现在哪里。从以前我们学的业因果的道理,比如说我这世学佛,我越发的精进,结果后面就出现很多不顺利的事情。出现这些不顺利的事情,《金刚经》,大家汉地的道友特别喜欢念的《心经》、《金刚经》,这里面就讲到实际上是因为我们前世造作严重的罪业,这一世就以一种受到别人的轻视、受到别人的讥毁,用这样的一个重罪轻报的方式在身心上感召一些痛苦而使得后世自己堕落恶趣的这样的果就消失了,这一世就以这种身心受苦的方式给你消掉了。所以有些人就会觉得,越学佛,他不顺的事情就越多。当然这个我要再鉴别一下,有些完全就是因为自己学佛没学好,做人不如法,越学越怪,我前面老呵责的那种,越学越怪,越学越死板,越学越让人觉得不可理喻的这样的人,其实佛教徒里面还是蛮多的。学的很死,人家根本没感觉学佛哪点儿好,巴不得不学,就觉得学佛太可怕了。

你不会给别人展现出一点有魅力的地方吗?这个魅力在佛教徒这里用,没什么过错的,没有过失。所以最早的时候我曾经特别强调,我说佛教徒里面的女性,就打扮的漂漂亮亮嘛,没有关系,这个又不障碍解脱。佛教徒里面的男性打扮的潇洒没关系,不障碍解脱。为什么呢?这个不是重点,而是我们的心的一种先从遮止非福开始,从这个地方,你让你自己的心变得良善、变得健康、变得阳光、变得能愿意去为别人付出的这个方面去起作用,而不是在外相上面全部去学济公和尚一样的,那个不是重点。尤其现在这个社会,佛教已经不是那种深山老林里面生存的一个方式了,要融入社会的话,更要显出我们自身的一种优越。从外相上面你要做的得体,从内心上面,更加比世间人优越。因为你有佛法摄持,你比别人优越得多。能让别人体会到你的这份优越,那就在方方面面感觉到你这个人的豁达,你这个人的慈悲、善良、睿智,这个东西让别人感觉到。不要让别人感觉到冷酷无情、怪怪兮兮的,然后这儿也不行,那儿也不行,特别紧张。人家就觉得这个人学佛真的学的很麻烦,都是这种感觉,那是很不好的。

这一点,当然我平时讲到的比较多,今天又是有点啰嗦了。我们言归正传,说到这个颂词,我的意思是什么呢?在学佛的过程当中,不要老觉得自己像进了保险箱一样,不应该遇到痛苦、不应该遇到身体不好、不应该遇到家庭有厄难,不应该工作不顺利,这种想法真的是不对的。从某一个角度,你如果求的是人天福报,如果你的这个事情你往昔有这个因缘,那么通过佛菩萨的祈祷你就求这个,确实也能给你满愿。也就是说,佛菩萨属于下士道的皈依的那个角度来讲,他可以给你带来人天福德。那么这个人天福德如果这一世的因缘不成熟的时候,就会感召到下一世。这一世的因缘成熟,你这一世马上就能灵验,这个原因我们就不具体分析了。所以也就出现有些人祈祷的时候好像有些是灵验的,有些是没有这个感应,还是生活不顺,它跟自己的业缘有些关系。有一些就是即生成熟,可以即生成熟。有一些是来世成熟,还包括你自己求的是不是诚心的一些问题,方方面面的很复杂的业缘涉及其中,所以就会出现比较多的那种说法。有些说祈祷三宝灵,有些说祈祷三宝不灵,自己感受上也是如此,这些都是特别正常的。从业因果全部能找到它的规律,也能够说出它的道道来。

那我们现在走的是出世间解脱道,走这个解脱道的时候,还有很多人如果只是把学佛的这个理念系念在学了佛之后我就应该在方方面面都应该顺利、不应该出问题的话,你这个学佛,你只落到下士道当中,你想到中世道都没有,不要说上世道了,还是为了利益众生而学佛,那就更是挨不上了。这个其实讲到都是最基础的东西,那刚才我强调的,我想跟大家交流的一个最主要的问题,三宝加持是不虚的。所以这个“凡做佛事逆反时”,也同样是可以证明三宝加持是不需的。刚才举的是一个例子,就是说重罪轻报的问题,这个已经体现出三宝的加持不虚。因为是依靠三宝的力量使得你后世的恶业以重罪轻报的方式今世成熟,你后世就是一个光明的未来,三宝加持绝对不虚耗。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我们说的,在以前《藏传净土法》里面讲到的这个问题,实际上这个问题我们去年还是什么时候,曾经考试的时候用了这样一个道理,用了这个题。就是说,我们人的业有定业和不定业,就像以前举的例子,就像苹果已经成熟了,你要想把它让它不出现或者让它不成这个果,非常的困难。但是如果这个苹果还处在是个种子的时候,我就比较好操作,我只要不给它阳光水土,只要把它放在铁箱子里,或者直接把它扔到火里烧了,它就不会产生这个果法。

同样,我们自身的业因果也是这样的。所以我们自身现在所面临的一些比如说逆反之事,就是违缘嘛。这些违缘有一些属于是前世的定业已经成熟为异熟果报的这样的情况,这种情况哪怕你身体不好,前世的杀生造成的今世多病短命。当这个业缘没有消尽的时候,哪怕药师佛来了,你可能也只能活到四十岁,你很难延寿。即便是长期的放生,那有可能这一世还是短命,有可能会体现在后世你成了一个健康长寿的人,是因为这一世放生,所以放生不是不起作用。有些人就是说“哎呦,他放了那么多生,结果他四十岁就死了。到底放生起不起到这个作用?”起这个作用。但是因为他这一世的这个定业已经不可转了,药师佛来了都没法转了,这就叫定业不可改的一个问题,他必须承受。而且他这个承受有可能他比如说他后世还是四十岁就要短命的一个人,他依靠这一世大量的放生,他后世就可以增长到八十岁乃至一百岁。这一世还是提前承受他把后世的这种短命的报在他一世当中承受完,那么他还是四十岁死的,有可能是这样子的。

所以并不是说放生的话人更短命,没有这种讲法,这是不可能的,因果的规律谁都无法违背,佛来了都无法违背的。这一点我们是不是真的能起诚信呢?因为我们看不到它的前因后果,只能看到这一世的一些现象而已。而这种现象它实际上有各自的因和各自的果,不一定是它们是一对因果。就好像说这一世的放生和这一世的短命,它们两个不一定是一对因果,懂我的话的意思了吧?但是它们各自的因果绝对是不虚耗的。而且我们只要缘三宝开始在好的方面串习,它绝对是不虚耗的。三宝的加持力是不会空耗的,是起这个作用。

再有一种就是不定业。这些不定业或者暂时的违缘,一些非人的损恼、魔障的损恼,确实可以通过祈祷三宝的力量,当下就可以化于无,所以我们就感觉病好了。一祈祷三宝、一请僧众念经,哎呀,病好了。那这种就是属于一些暂时的非人干扰或者暂时的业缘,可以化为虚无。这就是说,业缘是不是因果规律呢?当然也是。就好像遇到违品了,火起来了,“哗”,给它泼了一瓢水,它就灭掉了,这也是一层因果嘛,本来就是因果哦!是不是?它遇到违缘了,遇到违品了,它就灭了嘛。有因就有缘,有因有缘则有果,无因无缘则无果。它碰到一种违缘的时候,它的果法就消失了,同样是含摄在因果规律里的。

所以,从道理上面跟大家交流之后,我的意思是什么呢?业果是个特别复杂的事情,所以有的时候道友们感觉祈祷三宝特别管用,有些地方祈祷三宝没那么管用,但是实际上即便你现在不管用,未来也会起到作用。举个例子,刚才我说的祈祷三宝,它是定业不可转,这一世的定业他实在没办法转,但是有可能他这个定业本身后世五百世还要连续去感受,但是依靠三宝,这一世大量做佛事做善事的力量,供养三宝的力量,他后世的恶业因为是处于种子状态还没有成熟,还没有现形,那么全部都可以化为无,压制掉或者直接就消掉了,这种情况是决定的。所以,三宝的加持永远存在。只不过是我们有的时候是在这一世感受到,有的时候会在下一世感受到。而下一世感受到,你都不知道是因为你前世做的佛事把它消掉的,而使得后世不用再去感受短命多病或者直接堕三恶趣或者如何如何如何。你是不清楚的,你自己不清楚,但是实际上三宝已经起到这个作用了。

那么还有一些就是说起到好一点的作用,但是没有彻底。我记得上师以前也举过例子,比如说一个良医,他看到病人得的绝症确实是无药可救了,但是好的医生他还是……比如说他本来,一般的医生能维持他还有三个月的生命,但是良医他想尽一切办法维持了他六个月的生命,他最终还是死掉了,你能说良医没有作用吗?跟这个道理一样。我们从三宝的角度来讲也是一样的,有的时候感觉事情好了一点,但是没有完全,最终还是不行。但它中间好像曲曲折折稍微改善了一点或者没有那么严重后果,但是最终还是整体是属于一种违缘。能说三宝不起作用吗?不能这么讲。而且这个还不是光是今世的问题,这件事情我做了佛事,我稍微好了一点,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那么即便是这样,并不是三宝无加持,而是你这个事情只能达到这个情况。而三宝的作用就像良医一样,他已经把他从三个月的生命挽回到六个月,你不能说他不是良医,他是一个最好的医生。所以三宝还是同样具有最好的加持,而且可能已经这一世的定业就已经给你转变到这里就没办法再改了,那么后世的这种业缘却给你消掉了,消化于无形,这个是决定有的,就是我们说的三宝的加持力不虚,经教里面所讲的三宝的功德绝对不虚耗,是这样的。

所以希望在这一点上道友们一定要有一个正量,以后不管碰到好的事情不好的事情,不要太脆弱了,好像总觉得为什么三宝没加持,第一个念头老是这么想。其实这个不一定是坏事情,修行过程当中遇到违缘,说明自己的修行增上,说明自己修行的机会又有了。所以碰到不好的事情,我们以前不是最早的时候上师讲《快乐之歌》,病也是好的,因为我可以修自他相换;健康也是好的,因为我用健康的身体可以去修行。早死也挺好的,早死这个当然对修行有境界的人来讲,就可以直接往生于清净刹土;不早死,长寿也挺好的,我就可以在这个世间直接去利益众生。怎么样都没有错的,这个其实是在《前行》里面讲的最多的一部分。没有一件事情是绝对的好或绝对的不好,我们碰到的顺缘和违缘都应该去感恩。碰到顺缘应该要去感恩三宝的加持,碰到违缘同样要感恩,这就是三宝的加持。没有不好的事情,修行人的心怎么能那么脆弱?那哪能修大乘哦!碰到一点点小事情,哎呀,不行了!那个怎么去修大乘啊?说出来都很可笑的。你这种心态怎么去度化别人呢?你自己这么对三宝的见解和信心都还没有完全具足,皈投的心都不稳固的话,如何去度化别人?那个话就太大太大了,要改变这个心态。

不管碰到任何的情况,其实我们以前在学习皈依的时候,上师不是举例子嘛,学佛二十年,没有一点点验相,感觉不到三宝的加持所在,但是对三宝的信心丝毫不退,按照乔美仁波切的观点,这就是皈依的验相、皈依的界限。那个境界很高哦!有这种皈投心,这个人怎么会不成就嘛!这个人肯定会成就啦!

所以这是我们讲到一个问题,我们要改变一种知见,确实不能够老是有那种依靠三宝我肯定会家庭幸福、事业顺利。这个想法,老学员再有这个想法,肯定就有点点修行增上的问题就不太敢谈了。对于新学员来讲,我就换种讲法,我就这样讲的:依靠三宝你的生活肯定会慢慢顺利,你周围的环境肯定会越来越好。我还有很多教证理证的。但是今天是对老学员讲这个颂词,要换一个思路。因为毕竟要更深层次的去理解佛教,更加去靠近佛教的精华的时候,你就不能够老是想着工作顺利、家庭幸福的问题,你要换一个层面。这个时候要明白,我们碰到的一切的一切不是偶然发生的,它全部在三宝的加持和呵护之下产生,没有偶然的事情,只是看我们自己会不会把握的问题、

这是我今天主要想讲的,这个颂词里面特别想讲到的“凡做佛事逆反时”。这里就是讲到的,我们要有一个正量的心,这个是我曾经指望邪恶方。所以这个恶业利刃轮到自己头上,你要坦然接受,剩下的问题是要坦然接受。“凡做佛事逆反时”,而不是说那我以后不做佛事了,这样我还没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出现。那个我没法说了。就是说,我们要有一个能接受的心态,而我刚才又举了其他的几个例子,意思就是什么?凡做佛事,或者自己修行过程当中反而出现违缘,有可能是重罪轻报,有可能是定业不可转的缘故,所以你这个事情好不了。但是他会把你后世生生世世的这种业缘就给你消掉了,因为在种子的状态,就像种子没产生果的时候,直接放到黑箱子里,或者直接就用火烧了,就好烧。现在已经长成大果树了,你想把它消于无的话就很困难,就是这个关系。

这些道理懂了以后,我们先有一个接纳的心,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我刚才说的,要学会就像《快乐之歌》里面所讲的那样,学会转为修行方便。碰到不好的事情,不一定是不好的,说不定因祸得福呢。缘于这个不好的事情,你看《入行论》里面不是说,缘于这些违缘,让自己对轮回生起厌离,产生慈悲心,明白这是业因果的规律,对因果生起诚信。有很多正能量产生,就看我们自己会不会去运用的问题。没有不好的事儿,都是好事儿,就是这样的。

这个也是今天这个颂词里面着重想要强调的一个问题,道友们好好的去思维,把心量打开,放松一点,坦然的去面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际遇。虽然有时候是很痛苦,比如说前面举例子身体病痛、身体得癌症,按照《修心利刃轮》角度来讲,我们结合起来讲,就像前面几堂课说的那个颂词,身体如果得了瘤、癌,那有可能是自己信财方面的问题,对吧?信财方面的问题,从在家人的角度来讲,有可能前世用了不正当的手段得了一些不义之财或者自己浪费、奢侈等等。假如这个事情真的发生了,一方面当然也是觉得挺惭愧的,肯定是我往昔这方面做的不如法;另外一方面就应该自卑吗?当然不需要。你这个事情已经面对了,那么你要知道该做佛事的要做,该治病的要治。治病的时候观想这是药师佛的加持,该做佛事的时候要观想这是三宝的一种加持,能够净化我的罪业。净化罪业是我们的目的,但是至于说净化罪业,我这一世是不是这个癌症就好了?我不期许这个。而是我始终是投靠三宝的。我因为有这个业缘,我求三宝是为了消我这个业,至于我这一世,有可能我这个癌症就已经是定业了,不可转了,我还是得死。假如说我半年或者是一年之后,我就是得死,这个是没法转的。坦然去面对。我只是举例子。我的意思就是把这些颂词融合起来,他是修行人的一种心态、一种状态。我去坦然面对这件事情,为什么呢?因为它是我往昔的业嘛。我自己造的业因我就得承受这个业果,哪能像个懦夫一样,我造了这个业因我不敢承受果,凭什么呀?你当初敢造业因你为什么不敢承受果呢?对不对?该承受的就得承受嘛。但是我始终祈祷三宝,因为三宝是我唯一的皈投,我依靠三宝消了我这个业,清净我的业障,那么我以后就是一个健康的未来。

而且这种心态,就是你不管碰到什么事情,你的心都是依于在三宝上面的。所以,有可能真的出现这里所说的“凡做佛事逆反”,越去祈祷越去做佛事,它越严重,那你心里就要有一个很欢喜的心。为什么很欢喜呢?就是依靠这个力量,有可能我后世我说不定还是得癌症死的,说不定我还是到恶趣当中去,依靠我这一世重罪轻报,我就全部把它消尽,所以显现的现在病更加的重、更加的痛,我要承受这份业力,它已经消了我无量的罪业。要感恩,心里面欢喜,这是一件好事情,我该承受的我一定承受。然后再修个自他相换,多少福报依你这颗贤善的心而能够产生呢?所以,所有的福德是依靠一个善良的、贤善的心,金子一样的心态而出现的。一颗心上面出现的,福报全部是在心上安立的,这个是佛教里面正确的修法,而不是一味地去逃避去责怪去躲避,那个是怎么修都修不出来的,不要想成就了,那个是绝对修不出来的。

所以,我们把这些道理拉通了以后,一定要懂得佛教真正告诉我们的是什么,这样才会让一个人变得勇敢、变得豁达,变得碰到任何际遇的时候他能够坦然去面对,能够用一种很乐观的心态去接受这件事情,而不是变得越来越自闭,越来越僵硬,那个东西你肯定是自己学错了。佛教里面告诉过这些了吗?我们从这些颂词能感受过一点点这些道理了吗?没有。都是自己心里不接受嘛!还是你没有接受佛法,说白了,你还是自己没接受,是这个问题。所以,这是我们今天重点把这里讲一下。

祈祷三宝不灵时,是于佛教不诚信,

恶业利刃轮自己,今当唯依三宝尊。

这个颂词我就大概说一下,因为这两个颂词道理都是一样的。时间的关系,我把最主要想跟你们沟通的问题讲好,其他的就过一下就可以,你们把重点要抓住。在这个方面我觉得比较实用,一个修行人怎么样能够在自己一生的修行当中能够真的去坦然面对一切,豁达的面对一切,让自己的心真正的跟修法相合、相容,那这些问题要想得通的,这些问题道理上、知见上要懂得,你才能够做得到。

我们在祈祷三宝不灵时,其实这个“不灵”跟刚才那个“凡做佛事逆反”就比较相似,有相似的地方。祈祷三宝反而不灵,没什么感应,甚至于反而有逆反的情况。刚才是说越念越严重,侧重点还是不相同,但是有相通的地方。

这里说,假如说怎么样祈祷三宝都没有什么感应,有些人就会怀疑说是不是祈祷三宝不灵验,很多学佛人因为这个原因……以前上师呵责说,你们一会儿学这个法一会儿学那个法,这个法修两三年不修了,那个法又修一两年又扔掉了。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他没有感应,或者是他祈祷,比如说这个法就是通过祈祷哪个本尊在修,修修修,没有什么感应,本尊也没有什么指示,梦中连一个好梦都没有,“哎呀,我跟这个本尊没缘”,直接说跟这个本尊没缘,不修了。他不找自己的问题。

实际上这个问题是什么呢?“是于佛教不诚信”。就是说,没有一个真正的诚信心出来,他的诚信不够。而一个人的诚信心如果真的够的话,我们不说远的,就像这个很多高僧大德,他一祈祷本尊,那真的本尊就出来了。怎么就那样呢?就像神话故事一样,有时候看高僧大德的传记,真的像神话。其实不是神话的问题,是因为他的心诚则灵。真的是心诚到一定的程度的缘故,是这个原因。我们有时候特别的羡慕,不说远的,就说我们的作者达玛绕杰达尊者,他当时在恒河边上拍打佛像,忿怒本尊大威德直接现前把外道扔到河里面超度他们。这个情况就叫本尊灵验,那种信心已经达到至诚的状态。

当然这个其实在《前行》往生法里面讲到那个小孩把度母当妈妈的那个公案,这些都比较类似于信心的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当然我们这里讲的大部分人祈祷三宝没有什么灵验,事情也没有出现好转,有一个方面的原因还是自己的信心的问题,信心不够,达不到那个程度。但这个确实也不是求来的,真的自己发自内心的产生诚信的话,真起作用哦!求雨得雨,那真是这样。

像古代的时候,我们看到好多传记,包括虚云老和尚都做过一次祈雨法会,那个祈雨真的灵验呐!那就是他的心诚到那个程度上,心已经至诚到那个程度上,这个确实是凡夫人想求,但有的时候不一定我就渴望渴望就有了,不是那么简单。他有一个深刻的知见就是对三宝特别坚定的诚信心作为基奠,那么他这个信心体现确实是几乎就有点能达到起到那种像谛实语的作用。

我记得以前看过一个公案好像是《高僧传》里的,当地出现瘟疫了,寺庙里面的老和尚就发心要做一口大钟。老和尚的心很诚,后面做的过程当中,还有一个小故事,很感人。那个公案具体详细不描述,但它里面涉及到一个问题,最后那个钟做成了之后,当那个钟敲起的时候,当地的瘟疫确实就慢慢消失了。这种情况也是讲到心诚则灵的一个问题,很重要。

但我们今天这个地方不广说,主要是讲祈祷三宝不灵,这个颂词也是说是于佛教不诚信的恶业利刃轮自己,就体现在当时的心没有那个诚信。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前世对于佛法没有诚信心,所以也会感召这个果报。它有今世和前世的一些问题,所以我们“今当唯依三宝尊”。就是今世不管三宝在你面前有没有这种灵验的相,甚至于像刚才颂词所说的出现逆反的现象,越祈祷越逆反,但是,你唯依三宝尊,这是特别重要的。

这两个颂词几乎就连在一起讲,就是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刚才前面颂词所讲的皈投的问题。还有一方面就是我们说祈祷三宝不灵时,有可能是业障太重。但是祈祷三宝你的心已经很诚了,这个不是说前世于佛教不诚信,不从这个业因果来讲。你这一世的心也很诚,这一世的心非常的诚恳,但是还是没有灵验,就是因为你的业障还没有消尽,那个事情就还在那里,一直没有动一样,没有起到好作用。但是实际上三宝已经消了你很多很多的业了,通过你的诚心的祈祷。主要的原因一个是三宝对境殊胜,一个是你发自内心的诚信心。但因为你的业力实在是太严重,所以还起现的好像事情没有好转一样,这种情况很可能有。

所以我讲来讲去的意思,就是那句老话:业因果是特别复杂的。作为一个佛教徒,不是因为我身体好了而学佛,不是因为我家庭顺利了而学佛,不是因为感觉梦到了本尊而学佛,不是因为什么感觉灵验了而学佛,百求百应而学佛,不是因为这些来学佛的。就是因为三宝能带给我走向解脱,我是因为这个目的来学佛,你们把这个抓准了,才是真正的佛教徒。要不然的话你逃不了要不然就是落在救畏心当中,要不然就是落到善愿心当中,那个不叫真正的佛教徒,你只得人天福报。

这一点一定要想透了,这是从老班角度讲。按理说,从新班开始就应该要讲这个问题。这个一定要想透,否则真正佛教徒的门的坎儿还不算真正跨过去呢。我们学佛的目的搞清楚了没有?就是为了平安幸福吗?这个目的一定要搞清楚,真正三宝的加持是在哪里?我们依靠三宝是为了得到什么?这个目的一定要清楚。这个目的清楚的话,那么不管是有灵验也好、有梦兆也好、得加持没有,在你心里面对三宝的信心是不会退的,这个还是最主要的一点。而且这个颂词我就讲关键点,其他的不多说。

另外一个方面,上师说的,三宝的加持的真正种子是成熟在善良的心地里面,这个是很重要的。这个主要是从“是于佛教不诚信”,紧扣这个颂词本身,我们对佛法不诚信。那么什么情况下祈祷三宝必定灵验呢?是在自己真正的良善的这种心态当中对佛法有一个极其的诚信的心态,表里如一,心里面发自内心的至诚,佛法绝对灵验,三宝的加持绝对灵验,祈祷三宝肯定会起到作用。而这种良善的心,按照大乘的意义上来讲,都是系念在利他上的。所以像我前面举的虚云老和尚祈雨,也是为了百姓而祈雨,那种灵验。完全是在一种纯善的心态之下,在这种情况之下,三宝的加持无所不在。

所以有的时候像学院的一些发心道友有的时候会感觉到,做发心的事情祈祷三宝的话,事情会很顺利;如果是为了个人的事情,好像就没有那么灵验。这个原因确实是在这里。真正的你发自内心是因为弘法利生的事业,自己的行为也如法,但是因为做弘法利生事业违缘很大,这个时候你发自内心的诚恳的祈祷三宝,这个力度是非常强的,而且很明显。但是如果为了自身个人的事情,其实换句话来讲,三宝不是为了保护你个人,这个就不好说了。而且加上自己的我执,有可能就不一定灵验,这确实是如此。

以前上师开玩笑,也是依靠经教说,光是依靠三宝为了满足你个人的一些愿望、个人的一些欲求,让三宝来加持的话,就好像把国王从法座上拉下来让他做扫地的事情一样的。好像我记得前两年也是讲了这么一个例子,跟这个差不多。那是很不合理的,那个当然很不合理,三宝不是干这个用的,说句实在话。换句话来讲,我们的佛经里面也没承诺我天天就给你做这个的,他时告诉我们解脱的。反过来,我们如果认定这条路,那其他的像依靠三宝违缘多了、身体不好了,甚至于好像没有什么感应,都不是问题。你心里面对三宝的信心一点都不会退,因为你方向很明确的。而且尤其是我们学了以后,道理懂了嘛。业因果的道理,这种业果的规律大概知道了之后,你就不会疑惑,对三宝的信心就会坚定。那以后不管碰到好事儿坏事儿,你都知道这是三宝的加持又来了,又给了我一次修行的机会。这些其实是很殊胜的,这是一点。

后面上师讲到未生怨王的公案,其实他之所以后面发自内心皈投三宝,还是依靠现量见,对吧?现量见的力量还是很大的,亲眼见到了地狱的景象嘛,这也是依靠佛的加持力。那么依靠佛的加持力,他现量见到自己感召恶果之后,他自此发自内心皈依三宝。单单依靠这种皈投的力量还有他心里面确实有这种忏悔心,杀父本来是五无间罪之一嘛,那么他即便是感召的堕落地狱,但是就像拍球地狱一样,下去就出来了。

所以这个公案跟我们这个颂词什么关系呢?有些道友有的时候在课后会问这些问题,我顺便讲一讲。它里面其实就讲到了一个三宝加持不虚的问题,三宝加持绝对不虚耗。所以这个公案你可以用在前面,三宝的加持绝对不虚耗。我换句话来讲,这个人再怎么忏悔,他是不是还堕地狱?是,是堕地狱了。那有人就说,他怎么祈祷三宝,发自内心的去忏悔了,他怎么还不能避免感召堕地狱的果报呢?我说那是他的定业,他必定要堕。为什么?造了个无间罪呢!无间罪是最重的,往生都不能往生,为什么不堕地狱呢?他是要堕的,定业不可转。但是他堕入地狱的时间、痛苦等等转变了,就变成了像拍球地狱一样,这就叫祈祷三宝或者忏悔的力量,所以我们不能忽视这些。

即便就是说,我说的实在一点,我们在即生当中学了佛,同样这一生生活、际遇非常的曲折坎坷,但它不一定是坏事。同样的这种曲折坎坷你过了一辈子,但是你一辈子当中缘于三宝如理如法的修行,你知道你消了多少业吗?你这一点曲折坎坷算得了什么?比得上你后世长劫在轮回当中长劫在恶趣当中感受那份痛苦,它又能算得了什么呢?因为这个东西就说三宝的力量没有,三宝的加持力不存在,或者起到、忏悔不起作用,不能得到这种结论。这点曲折算什么?这个其实是很好的,我们要明白三宝给我们的承诺在哪里。

我们学佛了以后,同样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每个人的修行都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很多不顺利的事情,也会遇到很多顺利的事情,让你直接感受到三宝的加持,这些都有可能。那么碰到顺缘了,感恩三宝,这是感觉到三宝的加持;碰到逆缘了,同样感恩三宝,那说明我这个事情的业障或者这种业缘是很重的,这一世只是以重罪轻报的方式让我稍稍承受一下。我在这种承受过程当中,体会了轮回的痛苦,生起了厌离;体会了众生的痛苦,生起了大悲,对吧?自己真正的产生了出离心。借用这个因缘在积极一点修一些自他相换,培积了圆满的资粮,全部是依靠违缘得到了。

所以尤其像你们在前面,前行老班的道友学皈依的时候,应该是全知无垢光尊者在《窍诀宝藏论》里面讲的敌恩大、怨恩大、魔恩大。为什么呢?人在违缘当中,人才能够警醒。我们好像前面颂词也讲过这个,说顺缘容易放逸、违缘才容易警醒,自己才能够低头,才能够谨慎,才能够以正知正念去摄持自心,那个时候容易成就。那这个违缘给了你多少的好处?为什么不感恩呢?很好的事情。所以再不能像那个没成熟的小孩子一样的,怎么三宝力量不够啊?老班的人再说这样的话,应该要开除好一点,这个是不合理的。

所以这个是我们学的这个颂词,这两个颂词很殊胜。换一个角度还有一个方面再给你们讲一下,就是上师说的那个,其实没有感应也不是什么不好的事情,我觉得这个道理真的要提一下。我们修行没有感应,不是什么坏事情。一旦有感应,你要没有一些空性的力量,你把握不住,马上就起魔障,很麻烦的。现在多少魔法时期的修行人耽误在这里,然后自己变得特别傲慢,自高自大。但是唯一的就是《前行》里面讲的他能够上天入地,能够有宿命通,能够如何如何的,他觉得自己的修行已经好的不得了了,已经快成就了。傲慢的如山王一样高,人家都感觉到他那个傲慢,他自己不觉得他傲慢,他自己觉得他修行特别好,觉得别人嫉妒他。

但是华智仁波切就讲到唯一的就看看这个人的慈悲菩提心是不是增上,他对别人是不是能堪忍,是不是特别的柔软等等这些方面如果说他有,那么他这个验相是真验相。如果这个方面没有,绝对是魔障。怎么会着魔呢?耽著感应。所以作为一个没有修力的人来讲,你要不就有菩提心摄持,又不然就有一些空性慧的力量能摄持自心,直接是在我执上面起到直接的一种对治力。一个人没有我执,那真的是别人把你踩到脚底下你都像棉花一样,你不会反抗的。你不会性格特别硬,特别有个性,老是让别人让着你,你是别人安忍的对境,那不叫修行好,知道吧?

所以我们说这个问题,我的意思就是讲,在我们没有什么修行基础、没有什么修行经验的时候,不起感应是好事情,否则的话,自己把握不住,你直接修行就夭折了,还不如没感应呢。有些人做了一个好梦,执著多长时间呐,十年之后还谈呢,这个能叫修行好吗?你的修行状态离真正的空性慧、菩提心的摄持的那种状态还差的十万八千里呢,还不自知,有什么好处嘛。没有什么好处,那个会耽误自己的修行,会耽著在其中,人特别耽著相状嘛,会耽著在其中。除非你真的是有一些空性慧摄持的话,那这个感应不感应对你来讲不起到明显的厉害作用,那就无所谓了。其实这个感应不用求,佛法求的不是感应,不是感受。我记得以前看一些高僧大德讲一些修禅的问题,我们坐禅不是为了修一些感觉来坐禅。这个说的是特别实在的一句话,不是为了感受一个什么东西去坐禅,不是为了得到一个什么东西去坐禅,去修禅的。他就是无所得,他的法性就是无所得,他走的是相反的。你越执著,你越想去感受什么禅味,去感受那种殊妙轻安的感觉,你越是背道而驰,这个真的是要小心一点。从这个角度来说,闻思很保险,修行不容易,修行很难的,不要在这方面太执著了。兴奋无比,千里迢迢跑到山上来就是为了问上师看那个梦如何如何,这些都是相续不成熟的。所以这个不重要,尤其是《前行》里面讲的是非常到位的,你哪怕有宿命通、他心通,能在天上飞、能在水里游、能在石头上摁脚印,这个不是真正的验相。这些感应不重要,主要是什么呢?看你的慈悲菩提心是不是增上,那叫真感应,那个感应是最重要的,用一个“感应”的词来说。

所以,这方面不要太过于希求,这也是因为上师在讲记里提到这个话,我觉得也是很有必要提一下的,我们在修行过程当中注意这一点。而且这个颂词里面老人家举了一个很殊胜的比喻,就是说到未生怨王他忏悔的这个问题,不是最后只感召到拍球地狱的痛苦,等于是地狱果报就感受完了嘛,这个业报就尽了。那个就是上师用了一个铁球,如果一个小小的铁球你直接扔到海里,马上就沉下去了;但是如果一大块铁球,你能够把它放到船里面,它也不会沉下去。所以忏悔的力量,这也是在《前行》里面上师举过这个例子,忏悔的力量就是如此。为什么有一些十恶不赦的人,他当下忏悔还能立地成佛,或者立地往生呢?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而有些学佛一生了、一辈子了,将要临终的时候那一念把握不好就不能往生,绝对的堕落。就是他没有一个善巧方便去载着他,小小的恶业就像一个小铁球,扔到水里就沉下去了。那么那个十恶不赦一辈子做屠夫,他为什么在临终还能立地往生呢?今天这个没法那么讲,又不是讲往生法。往生法当初讲了五堂课,应该讲的挺细的了,就是说一些临终的时候必须要把握的一些关键的环节。这就好像你是个大铁球,但是你却有船载着它,它不会沉下去,反而到了彼岸,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业因果是很奇妙的,所以道友们要有信心,主要在自己的心上下工夫。尤其自己经常把握住当下的时刻,不要让自己常常的生起各种各样的……你没有密宗的那个境界,当下把贪嗔之心转为道用的话,你就还是用显宗的方法,要遮止贪心、嗔心,这个要灵活。

那么,在这个时候,常常让自己生起善念,生起良善的心态,生起随喜的心态,生起慈心爱意。这样的话,哪天突然走的时候,你在这样的善念当中走,那个时候念佛,很容易往生的。这一点也是上师后面举这个例子,我稍微再给大家提一下,不过往生法里面讲的比较细,今天只是稍微说一下。

下面看最后这个颂词:

妄念晦气魔起时,是于本尊咒积罪,

恶业利刃轮自己,今当催诸恶分别。

这里就是说,我们修心过程当中,一直妄念纷飞。“晦气”也就是说自己的三乘戒律——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有失毁的部分,就叫做有晦气、沾染晦气。尤其密乘戒的根本戒失毁的话,过失很重,那个真的是不能清净的,这一点在这里不说了,这个在《前行》讲过的。“魔起时”就是出现一些魔障的干扰。这种情况“是于本尊咒积罪”,就是实际上是因为往昔对于本尊有一种或者是咒语的力量不起恭敬心,祈祷一些毁谤的积累罪业的情况。就是说“哎呀,这个本尊有什么作用呢?这个本尊没有加持力,这个咒语没有哪个哪个咒语有加持力”。你怎么敢这么讲?你敢说任何一个观音菩萨的心咒、文殊菩萨的心咒哪个加持力大,谁敢这么讲?这些心咒跟佛的力量没有什么区别。它的本体就是起到的这种加持没有任何区别的,它就是说,依靠本尊因地发的愿所以侧重点不相同,只能是这样说。

所以说,我们分开名言的现相和实相来讲的话,这些话一定要小心一点,说的时候不要动不动“没有加持,没有什么殊胜功德”。你这样讲的话很麻烦的,确实是很麻烦。还有一些,上师在这里说的,对密宗的法、上师等等这些方方面面产生一种邪见。这些都会感召这一世要不然修行过程中一直妄念纷飞,三乘戒律守护不清净,出现种种的魔障。

其实这些情况现在在这个社会中还是很多的。为什么呢?因为上师讲的比较详细,比如说现在人诽谤双运相。上师不是说嘛,在汉传佛教的《大藏经》当中其实都有,都有它的来源。而且里面也有密宗的仪轨,密宗的双运的画像,其实都存在。在汉传佛教的经藏里面,《乾隆大藏经》当中都有,只不过我们汉地现在自己也不阅藏,不清楚而已,不代表它不存在,这是一方面。主要是指的是往昔的罪业或者即生当中你要是有这些罪业,你毁谤过正法,显宗或者密宗的法,诽谤过上师,诽谤过道友,对密宗的各种本尊不理解而随意的说一些轻蔑、污蔑之词,这些其实都有这个问题。那么“今当催诸恶分别”,我们今天要摧毁各种恶分别。

那真正的具体要想摧毁恶分别,就是首先要懂得道理。懂得密宗的这些双运相到底是什么含义,密宗的降伏是什么样的意义。当然这个降伏其实在《前行》当中讲的比较多,具体解释了十大应诛的含义,什么情况应做,什么情况是不应做,这个讲的已经比较细了。那么这个双运实际上是代表的智与悲,就如同当初我们说鸠摩罗什大师显现上是皇帝逼着娶的,让他娶亲,但是他是不是就失毁自己的修行了呢?不是。那么他当时的那个境界当时有一些人去学,他不是直接吞了一碗针:“你有这个本事吗?那你也来娶亲。”他的意思,这里面的意思都有这个含义。显宗里面也有星宿婆罗门娶婆罗门女而圆满四万劫的公案,我们都知道。他从显宗来讲,是一种真正的不是我们凡夫人能达到的一种无私的大悲心的境界。他是说宁可自己堪忍地狱的痛苦,他也不能堪忍女子的那种痛苦的那样的悲心摄持之下而去失毁梵行的话,反而圆满四万劫的资粮。这个在显宗中都有。

密宗中的双运当然不可能是男女贪爱的这种情况,而是一种智和悲的表现。极特殊的修行人通过这种极特殊的方便道而可以迅速得到成就的一个方便法。大部分的修行人都是走解脱道,为什么呢?不是说法不好,而是说我自己根性不够。就像我们说的,你没有鸠摩罗什大师的那个吞针的本事,你就不能做,就这么简单,这是一样的道理。当然我觉得这里不用多说,老道友这方面还是很清楚,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对密宗的信心也是越来越大,这是个很好的事情。

那么我们就事论事就讲到这个颂词,因为提到这个问题,所以稍稍的提一下。这个颂词也同样的,换一个角度,比如说上师不是举了赵国的君主石虎这个公案,也是我就不描述了。这个公案实际上就是他出现一些违缘,他的国家遭到威胁,经济、军事出现违缘,他就觉得我是信仰佛教的,我把佛图澄大师视为自己的国师,特别的恭敬,我为什么还会出现军事上的失败等等,他就产生了邪见。这个颂词跟前面两个颂词也是一样的道理,在佛法上面没有护持自己他就生起邪见。其实是不是没护持呢?已经护持了,如果没护持肯定更麻烦。但是他感觉到还是出现一种衰落的这个相,他就觉得不满意。这都是因为没有真正懂得因果,或者相合于这里比如说“魔起时”,出现类似于一种违缘的情况的时候,你要明白,他有他的这个业因缘在,所以不能够对三宝生起邪见,我们自己应当要摧毁对三宝生起恶念、没有信心或者生起邪见,或者甚至诽谤轻视的这些邪见恶分别应该要断掉,不要恶性循环的方式更加的生起恶念,那就更加麻烦。刚才那个公案,他能做国王,实际上是前世对有六十位圣者的寺院做供养的福报现前,而他自己的军事或者经济出现一些违品的话,他又是另外的一些因缘而出现的这种违品,这个你要是再去诋毁的话,你的情况会更麻烦。因果不是我们认为说这个是因这个是果,我恭敬三宝了,为什么我的果不好?恭敬三宝的果肯定是好的,你的果不好,是另外的因缘造成的,这个一码是一码。因为它跨度三世嘛,所以是我们的眼根没办法看到的问题,同样也是涉及的这一眼。

那这个颂词中,上师举的这个例子,包括后面莲花色比丘尼的故事大家自己去看《百业经》和《贤愚经》的例子,还有就是《六度集经》里面讲到被扔来扔去的菩萨,一会儿把他扔出去,一会儿又捡回来,一会儿又扔出去,反反复复的。我们感觉这个菩萨的遭遇是这么坎坷,菩萨的命运好坎坷哦!比一般的世间人还要坎坷的多。这种情况都已经说明一个问题,今天这堂课主要所讲到的三宝的加持到底体现在哪里。当我们出现前面说的修行总是下堕、祈祷三宝不灵、祈祷佛法反而出现逆反、修行时经常出现晦气妄念魔起,这些情况都有各自的因缘。有些就是源于对三宝的不恭敬而出现的一些业缘,所以我们这一世应该要对三宝生起一些诚信心。真正道理上明白了,并且要生起一个坚定的,不管是现在目前来看有没有什么灵验有没有什么感觉、感受,都能有一种恭敬心的话,这个是特别重要的,这才能体现出一个最基础的佛教徒,你对三宝是否真的诚信呢?很重要。

今天因为时间关系,本身莲花色比丘尼的公案其实也蛮殊胜的,还有一个殊妙比丘尼,对吧?《贤愚经》里面的这个公案是很殊胜,她成就之前不是特别坎坷吗?那个女子相貌很庄严,但是丈夫让蛇咬死了,一个小孩让水冲走了,一个小孩让狼吃掉了,自己又被活埋了,家里也着火了。那个命运真是觉得所有全世界,从一个女子的角度来讲,真的是整个世界上所有的不幸的事情都落在她头上。她就讲了她的业因,就是她自己往昔造的那个业因,很坎坷。当然今天这个因为时间关系就不多说了,你们自己回去有兴趣的话,网上都可以看得到《百业经》的电子版本,自己下载下来可以看一看,非常的有感触。

就是我们说做如是因感召如是的果,包括成就者也是如此,包括很好的修行人,像我们说的白马邓灯尊者,他的传记里面就感觉整个一生就像乞丐一样的生活,但是他的成就不可思议,那些公案让人非常有感触。还有前段时间上师讲《现观庄严论》的时候举的贝玛莫扎还是贝若扎那的公案,他到印度求得最无上的密法,回来之后还被流放。就是因为大臣和王妃挑拨离间,皇帝没办法。虽然对他还是很有信心,但是最后实在是没办法,不得不流放的那个情况,他唱了一个道歌。

那些公案我们看到,一个修行人他整个修行过程是很曲折的,作为我们一个凡夫修行人,自己的业障还没消的情况,自己的信心又没有这么大的情况下,那就更不要去太过于奢望说学了佛之后什么都要平平安安,这个想法其实就不是特别的适合一个修行人的那种状态。修行的整个的过程主要是从我们的违缘、顺缘、喜怒哀乐、痛苦快乐当中去体会修行的一种觉受,将自己的生活变成一种修行的状态,然后最终自己从中就像火中莲花一样能够超离出来、解脱出来,这个是很重要的。在这个当中去真正明白佛陀给我们教诫的这个解脱的真实含义,它的方向是什么样的,怎么去走这个解脱路,这个是重点。而不是只是祈求一个像放进保险箱里面的一个安全的,那个都是我执摄持下的一个一厢情愿而已。这一点针对老道友来讲,我们不站在下士道的角度上再去说什么了,说皈依、说信心,真正的从一个大乘佛教徒的基点上去真实的面对自己的修行,应该是把握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