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遇到自身发生的一些不愉快之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真是倒霉、运气不好。
B.天啊!为什么错的是我?
C.我已经做得很好了,应该是其他人的原因。
D.所发生的都是有因缘的,不是平白无故而来的。
2.寻找上师、佛法时,应持有什么正确观点?(多选题)
A.名师出高徒,我的上师应该是有名望、有地位、有神通。
B.学习佛法就是应该学习最高深的大圆满、禅宗等大法最好。
C.要寻找戒律清净、有德行、禅定、智慧的具德上师,跟随他们修习正法。
D.在选择上师时一定要明辨真假,谨慎自己的言行。
3.关于因果规律的说法,哪些是不正确的?(多选题)
A.因果就是世间的道德规律。
B.有学问博学的知识分子对于因果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
C.现实中行善之人并没有好报,做恶之人也没有恶报,因果根本不存在。
D.因果法则如同农民播种不会现种现收一样,是随着时间等因缘成熟时,果报才会现前。
4.为什么知恩报恩值得提倡?(多选题)
A.恩将仇报的人会感受到一切好事都变为坏事,一切好的行为都变为恶劣的果报。
B.对于忘恩之人所有的护法、天众、人类都会抛弃他。
C.报恩是一种执着,万法都是空性的。
D.与自有法恩、财恩之人,都要心怀感恩,有机会一定要报答。
5.行善自心不调时,对治的方法是?(多选题)
A.认识贪著世间的五欲六尘,绝对会堕落。
B.生起出离心,就会把时间都用在追求解脱法上。
C.了知寿命无常,修行不能一等再等。
D.精进行持解脱法。
1.遇到自身发生的一些不愉快之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答案】D.所发生的都是有因缘的,不是平白无故而来的。
【原文出处】法本第153页。
【解析】即生中自己身上发生的一些不愉快的事,都不是平白无故而来,而是前世或今生所造恶业所致;应放弃抱怨外境、将情绪发泄到他人身上的不合理行为。智者的行为:调整或反观自心的方式来断除烦恼。
2.寻找上师、佛法时,应持有什么正确观点?(多选题)
【答案】
C、要寻找戒律清净、有德行、禅定、智慧的具德上师,跟随他们修习正法。
D、在选择上师时一定要明辨真假,谨慎自己的言行。
【原文出处】法本第157页。
【解析】所寻找的上师与佛法,一定要与自己相应,一定要有德行,一定要是正法。很多人往往将戒律清净,有德行、禅定、智慧的高僧大德不放在眼中,整天四处寻找名相师、高法、大法,那自己的相续就会与正法南辕北辙。
3.关于因果规律的说法,哪些是不正确的?(多选题)
【答案】
A.因果就是世间的道德规律。
B.有学问博学的知识分子对于因果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
C.现实中行善之人并没有好报,做恶之人也没有恶报,因果根本不存在。
【原文出处】法本第161-162页。
【解析】此题提出不正确的说法,但正确的说法是:佛陀在《杂阿含经》中告诉弟子:农民在耕地、灌溉、播种之后,不会想今天、明天、后天收获果实,他会想:我现在播种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因缘成熟时,就会有收获。同样,作为修行人,在修学戒定慧三学之后,也不应想今天、明天、后天得到成果,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因缘成熟时,修学戒定慧的善果,就会在自相续中成熟。
在讲因果规律时,很多农民都容易接受,而知识分子却成见很深。
4.为什么知恩报恩值得提倡?(多选题)
【答案】
A.恩将仇报的人会感受到一切好事都变为坏事,一切好的行为都变为恶劣的果报。
B.对于忘恩之人所有的护法、天众、人类都会抛弃他。
D.与自有法恩、财恩之人,都要心怀感恩,有机会一定要报答。
【原文出处】法本第165-166页。
【解析】上师如意宝一辈子特别重视报答恩德。所以,哪怕对我们有小小恩德,也不能忘记,否则就成了忘恩负义之人。麦彭仁波切讲过:忘恩的人,所有天众、护法神、人类都会抛弃,就像扔在路边的尸体一样。
5.行善自心不调时,对治的方法是?(多选题)
【答案】
A.认识贪著世间的五欲六尘,绝对会堕落。
B.生起出离心,就会把时间都用在追求解脱法上。
C.了知寿命无常,修行不能一等再等。
D.精进行持解脱法。
【原文出处】法本第154-155页。
【解析】出离心十分重要!没有出离心,而是贪图、追求世间的各种欲望,就会失去究竟的快乐——解脱。《杂阿含经》中的公案说明:今生与前世有关,但是今生努力也有成就的机会。今生遇到佛法、善知识一定要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不要耽著世间法;常思维人身无常,精进闻喜修行,断除自身的烦恼并圆满智慧,行持弘法利生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