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丨《普贤行愿品释》第03课

本课重点

1.《普贤行愿品》的精髓是弘扬佛法和利益众生。

2.行持善法时应依照《普贤行愿品》发愿。

3.祈请佛陀和高僧大德住世的必要性。

4.随学诸佛发菩提心、行菩萨道。

5.理解庄严国土愿的意义。

6.真实发起究竟利益众生的坚定誓愿。


本课难点

1.如来示现涅槃有甚深密意且在实相中未入涅槃。

2.大乘行者一切有漏无漏、世出世间的善根,都回向自他一切众生成就无上佛道。

3.大乘行者的微小善根也要回向给一切众生,暂时离苦得乐,究竟获得圆满佛果。

4.供养过去诸佛也有功德。

5.不应过分追求暂时的世间快乐,应修习大乘佛法使自他获得长远的精神快乐。


脉络展开

一.课前开示。

1.行持善法时的发愿,应依照上师教言,不离弘法利生。

①修行人依照上师的教言发愿是必不可少的。

A.娑婆世界的五浊烦恼极其炽盛,修行人难以独自面对。

B.时刻用上师的教言提醒自己,才能让自心趋向于善。

②法王如意宝教言:普贤菩萨十万大愿的精髓是《普贤行愿品》,《普贤行愿品》的精髓是弘扬佛法和利益众生。

③通过学习和修行佛法让自心向善。

A.学习佛法对初学者特别重要。

B.有生之年应多看书多听法。

C.学有余力要给人讲经说法,哪怕只有一个人听法。

2.宣说讲闻佛法的意义:

①讲闻佛法获福无量。

A.【教证】《安乐集》:“有二种人,得福无量无边。何等为二?一者乐说法人,二者乐听法人。”

a.乐说法:乐于宣说佛法。

  • 应有的发心清净:我已经得到了殊胜的佛法,可是很多众生还没得到,我应该给他们传授佛法。

  • 应舍的不清净发心:给别人宣讲佛法,我就很了不起。

b.讲法可能会有一些收入,生活就有保障了。

c.乐听法:乐于听受佛法。

  • 藏地大德一直以欢喜心听受佛法。

  • 居士通过网络或者光盘听受佛法。

B.讲闻佛法的意义。

a.法王如意宝最重视讲闻佛法,作为传承弟子也应重视其意义。

b.讲闻佛法可以有效地对治凡夫的烦恼。

  • 初学者很难将分别心融入佛智。

  • 听法者听法期间不会生起强烈的贪嗔痴烦恼。

  • 讲法者能遮止烦恼。

C.通过讲闻佛法遮止恶业。

a.没有讲闻佛法,凡夫很难不生烦恼,甚至可能造恶业。

b.【教证】《毗奈耶经》:“若勤修善时,罪恶心不起,于福不勤者,心便造诸恶。”

3.要依靠念修《普贤行愿品》增上福德:

A.思维《普贤行愿品》的功德,形成每天念一遍习惯。

B.明白经文的意义。

C.只要观空性不需要积累福德,是不懂佛法的想法。

二.宣讲经典。

1.丙六、请佛住世支:

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

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①释义:

在十方世界中,如果诸佛圆满了度生事业而欲示现涅槃,我都以至诚心劝请:为了利乐一切众生,愿您在佛刹微尘数劫中住世,不要入于涅槃。

②祈请佛陀和高僧大德住世的必要性:

A.佛陀和高僧大德本可以住世很长时间,但是如果没有人祈请他们住世,他们也不一定继续住世。

【公案】《涅槃经》因受魔王干扰,阿难未请佛住世,世尊便趣入涅槃(详见法本P100-101)

B.请佛陀和高僧大德住世的必要。

a.他们即便住世一天,对众生和弘法利生有不可思议的利益。

b.法王曾劝请大德住世。

【教言】法王如意宝:“如果是真正的高僧大德,哪怕住世一天也能与很多众生结上善缘,也能将很多众生引入菩提道。这些大德住世对众生利益非常大,跟凡夫人活着完全不同。”

C.诸佛菩萨每天做利益众生的事情。

D.大德年老后虽然不能到处弘扬佛法,但每天都为芸芸众生发愿、念经、祈福,无形中给世间带来了许多温暖。

a.凡夫贪著名闻利养、自私自利的染污心。

b.以出淤泥而不染的不枯萎莲花比喻大德的住世。

③正确认识如来示现涅槃:

A.有甚深密意。

【教证】《华严经》:“如来应正等觉作佛事已,观十种义故示般涅槃。何等为十?所谓示一切行实无常故。示一切有为非安隐故。示大涅槃是安隐处无怖畏故。以诸人天乐着色身,为现色身是无常法,令其愿住净法身故。示无常力不可转故。示一切有为不随心住不自在故。示一切三有皆如幻化不坚牢故。示涅槃性究竟坚牢不可坏故。示一切法无生无起而有聚集散坏相故。诸佛世尊作佛事已,所愿满已,转法轮已,应化度者皆化度已……法应如是入于不变大般涅槃。”

B.显现上会入涅槃,实相上,如来的智慧法身不生不灭,在有缘众生面前从未入于涅槃。

④如何祈请佛陀和高僧大德长久住世:

A.祈请时内心必须真实作意:住世一切佛刹微尘数劫。

B.念诵时随文观想:自己幻化出无数身体前往各个刹土劝请诸佛不入涅槃,住世百千万劫。

2.丙七、回向支: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法 车仑,

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①释义:所有礼敬、赞叹、供养、请佛住世、请转法 车仑、随喜、忏悔等一切有漏无漏、世出世间的善根,都回向自他一切众生成就无上佛道。

②何为“回向”:

A.【教证】《大乘义章》:“回己善法,有所趣向。”

B.善根趋向何方取决于回向者的心愿。

a.大乘修行人:将善根回向一切众生获得无上圆满正等觉的果位。

b.声闻乘行者:将善根回向自己获得解脱。

世间人:将善根回向自己获得世间安乐。

③大乘行人的回向:

A.所回向的善根:包括大小一切善根。

a.微小善根:念一句观音心咒、念一声佛号、磕一个头、燃一支香等。

b.广大善根:以菩提心或以无我智慧摄持的善根。

B.应回向的对象:天边无际众生。

C.回向发愿:暂时离苦得乐,究竟获得远离二障的圆满正等觉果位。

④如理回向功德极大:

A.【教证】《甚深大回向经》:“作如是回向者,少修善本获大果报,多作功德福报无量。”

B.【公案】《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贫女供养佛陀一顿斋饭后发愿,依靠回向力即生成为胜光王妃。(详见法本P103-104)

3.上师开示《普贤行愿品》的修持。

①如理念诵:

A.《普贤行愿品》既是发愿文,也是回向文。

B.有时间,要念完整部经文作大回向;没有时间,也可以念七支供作回向。

C.七支供属于积累资粮和净除罪障的前行方便。

D.传统的念诵安排。

a.在讲经说法或者修持善法之前都要念七支供偈颂。

b.讲经说法或者修持善法。

c.念后面的偈颂作回向。

②喇荣的念诵传统:

A.念诵音调和念诵内容是法王如意宝等传承上师传承和加持过的,有特殊的缘起。

B.念诵时要按照喇荣的传统,不要随便加以改变。

a.课前课后念诵时不能加念其它咒语。

b.集体念诵时一定要按照学院的传统。

4.乙二、正行广大发愿

①乙二(正行广大发愿)分三:一、真实发愿;二、如何回向;三、宣说发愿之际。

②丙一(真实发愿)分十六:一、清净意乐之愿;二、不忘菩提心之愿;三、无垢行之愿;四、利益有情愿;五、随顺众生并披上精进铠甲愿;六、亲近善友愿;七、依止善知识并令其欢喜愿;八、面见供养诸佛愿;九、受持正法愿;十、获无尽功德藏愿;十一、趣入种种法门愿;十二、获广大力愿;十三、修行妙法愿;十四、广大事业愿;十五、随诸佛菩萨修学愿;十六、以总结诸愿而回向。

③丁一(清净意乐之愿)分三:一、常随佛学愿;二、庄严国土愿;三、利乐有情愿。

5.戊一、常随佛学愿:

我随一切如来学,修习普贤圆满行,

供养过去诸如来,及与现在十方佛。

未来一切天人师,一切意乐皆圆满,

我愿普随三世学,速得成就大菩提。

①释义:

愿我随学一切如来,修习普贤的圆满妙行。愿我供养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诸佛。愿我圆满一切常随佛学的意乐。愿我普随三世诸佛而学,速得成就大菩提。

②供养诸佛之愿。

A.随学如来:发菩提心利益众生。

B.供养诸佛之愿:供养诸佛而广积资粮。

a.供养三世诸佛:

  • 供养过去无量诸佛:燃灯佛、迦叶佛、毗婆尸佛等。

  • 供养现在住世的无量诸佛:东方药师佛、南方宝生佛、西方无量光佛、北方不空成就佛等。

  • 供养未来无量诸佛:弥勒佛等。

b.供养过去诸佛也有功德。

  • 原因:过去诸佛发心不可思议。

  • 方式:供养身像或者法本。

  • 藏、汉佛教都有三世佛。

③意乐圆满之愿。

A.要像三世诸佛一样发菩提心、行菩萨道。

a.【教证】《诸法最上王经》:“若人心喜乐,过去佛菩提,须发菩提心,当修菩萨行。”

b.行持善法要发愿:以此功德,愿我获得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一样的成就。

B.常随佛学为了早日成佛利益众生。

a.愿自己:随学三世一切如来,修行普贤妙行,早日获得大菩提。

b.愿众生:净除道障,早日示现成佛。

④成佛需要长远发心:

A.高僧大德很久以后才能成佛。

a.无垢光尊者、宗喀巴大师等大德于未来许多劫后成佛。

b.本焕老和尚九十大劫后成佛。

B.不要因为成佛遥远退失信心。

a.不发愿成佛:在漫长轮回中流转,永无解脱机会。

b.发愿成佛:将来必定在各自刹土成佛。

C.珍惜学佛善缘,发愿令学佛的意乐早日圆满。

a.大乘行者的意乐是成佛度化众生。

b.念《普贤行愿品》时要默默发愿:愿我早日成佛,在此之前不离善知识,不离佛法的光明,不离度化众生的精神。

6.戊二、庄严国土愿:

所有十方一切刹,广大清净妙庄严,

众会围绕诸如来,悉在菩提树王下。

①释义:

愿十方一切刹土都像极乐世界一样广大、清净、庄严,每一个刹土中都有如来安住在菩提树王下,所有的如来都被菩萨众会所围绕。

②理解《普贤行愿品》时,应在每个偈文前加上“愿我”。

③清净刹土之愿:

A.对比净土和秽土的差别。

a.娑婆世界很不如意:

  • 大地凹凸不平。

  • 环境极其粗糙,到处是荆棘瓦砾而且肮脏不堪。

  • 出现洪涝灾害。

  • 人们心中充满各种烦恼,人与人之间充满尔虞我诈和勾心斗角,在我执推动下不断地进行争执、斗争、打杀,到处都是忧愁和哭泣。

b.极乐世界清净庄严:

  • 大地像手掌一样平坦。

  • 到处都是七宝。

  • 没有战争、饥荒等痛苦,甚至连痛苦的声音都听不到。

B.清净刹土之愿:愿十方一切刹土都像极乐世界那样清净、微妙、庄严。

a.清净刹土,并非除环境清净外没有器情庄严。

b.清净刹土中,每一位如来都被无量菩萨、声闻眷属围绕着。

释迦牟尼佛经常被文殊观音等大乘眷属、迦叶阿难等小乘眷属、波斯匿王等施主所围绕。

④发愿值遇如来:愿十方世界中安住无数如来,每位如来都被四众眷属围绕着,这些如来都像释迦牟尼佛或者阿弥陀佛一样安住在菩提树下宣说各种法门,令眷属们获得无漏的安乐。

A.因过去没有值遇释迦牟尼佛,现在仍未解脱。

B.现在发愿值遇如来,将来弥勒佛出世时就会遇到弥勒佛并获得解脱。

7.戊三、利乐有情愿:

十方所有诸众生,愿离忧患常安乐,

获得甚深正法利,灭除烦恼尽无余。

①释义:

愿我能令十方所有众生远离内心的忧愁和身体的疾患,恒常享受善趣的安乐,获得甚深正法的利益,无余灭尽一切烦恼。

②应发起能究竟利益众生的菩提心。

A.究竟的快乐是获得正法的利益,灭尽相续中的烦恼,从轮回苦海中获得解脱。

B.【教证】《华严经》:“若欲灭众生,无量生死苦,应建坚誓愿,速发菩提心。”(释义:如果想灭除众生的无量生死之苦,就要发下利益众生的坚定誓愿,要发起无上菩提心。)

C.发究竟利益众生的菩提心,才能让众生与佛法结上善缘,让众生生起无我智慧,灭尽相续中的一切烦恼,获得永恒的快乐。

③努力成为发菩提心的上等人。

A.大根器者才发得起菩提心。

B.【教证】《大丈夫论》:“人有上中下。愚人者见他得乐心生苦恼。中人者己自苦时知苦。上人者见他乐时心生快乐,见他苦时如自己苦。”

④利益有情之愿:

A.法王如意宝开示:该偈颂包含普贤十大愿王的意义。

a.普贤十大愿王的核心是弘扬佛法和利益众生。

b“获得甚深正法利”是弘扬佛法,“愿离忧患常安乐”是利益众生。

c.利益众生。

  • 暂时利益众生的方法:做世间的好事。

  • 究竟利益众生的方法:弘扬佛法。

B.发愿:一切众生暂时远离身心的痛苦,究竟获得佛法的利益,灭尽所有的烦恼和障碍。

C.从究竟而言,暂时让众生有吃、有住、有钱意义并不大。

a.物质的快乐只是暂时的,精神的快乐才是长远的。

b.【事例】虽然经济水平很低,可是人民有佛法的滋润,上至国王下至普通人,所有人都行持大乘佛法,所以不丹被誉为全球最幸福的国家。

编辑:定解E07

审核:定解B06

定解E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