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单选题)
A.出家是一种束缚,不如在家自由。
B.出家最好出到底,如果中间还俗了,还不如不出家。
C.即便短期出家也有极大功德。
D.很多人都是因为遇到挫折、万念俱灰而出家的。
2
要让众生离苦得乐,首先要具足哪种心态?(单选题)
A.大慈心。
B.大悲心。
C.喜心。
D.舍心。
3
从大乘角度讲,做善法时夹杂自私自利的心,所做善法会怎样?(单选题)
A.都没有功德了。
B.功德减少了。
C.都会成为魔业。
D.不如不去做。
4
发愿恒常具足宿命通的原因是什么?(多选题)
A.可以回忆前世,满足宝宝的好奇心。
B.知道宿世中受过什么苦。
C.因知宿世之苦,就会生起猛厉的出离心。
D.有了宿命通,就能给别人算命挣钱。
5
发愿恒常出家的原因是什么?(多选题)
A.出家人的僧衣非常庄严。
B.三世诸佛都是以出家相示现成道的。
C.出家非常容易。
D.出家的功德非常大。
6
所谓清净戒律,要具足的条件是?(多选题)
A.无垢染。
B.无破戒。
C.无破损。
D.无穿漏。
7
以下对于在家和出家说法正确的是?(多选题)
A.在家自由,出家束缚。
B.在家多垢,出家无垢。
C.在家多患,出家无患。
D.在家无足,出家知足。
8
什么是菩萨妙行?(多选题)
A.拔除众生的痛苦。
B.赐予众生安乐。
C.利益众生的行为。
D.对众生无有亲疏,无有爱憎。
E.能收到众生评价赞叹的行为。
9
一切苦乐的本质是?(多选题)
A.如梦如幻的。
B.实际上不成立的。
C.真真实实的。
D.为了折磨人的。
1
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单选题)
【答案】C.即便短期出家也有极大功德。
【解析】法本P113,藏地有一种说法,出家最好出到底,如果中间还俗了,还不如不出家。其实这是世俗的看法。按佛教的观点,即便短期出家也有极大功德。在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人们有短期出家的传统,这样确实积累了很多功德。
不过,出家功德虽然很大,但出家并不是很容易的,很多人都会遇到障碍。甚至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也是如此。当年悉达多太子出家时遭到了所有亲人的反对,最后他是逃离王宫的。也许以这个缘起,后来很多出家人都是逃离家庭的。尤其在汉地,得到家人支持而出家的情况是很少的,几乎没有父母欢欢喜喜地把子女送到寺院出家。在我看过的影视节目里,基本上没有很成功的人士出家,很多人都是因为遇到挫折、万念俱灰而出家的。当然,人们对出家有这样的误解,一方面有历史原因,一方面也有社会文化的影响。总之,既然出家不容易,我们就要发愿生生世世获得出家身份。
2
要让众生离苦得乐,首先要具足哪种心态?(单选题)
【答案】B.大悲心。
【解析】法本P124,要让众生离苦得乐,自己首先要具足大悲心。《大宝积经》中说:“为利一众生,住无边劫海,令其得调伏,大悲心如是。”如果有了大悲心,在轮回中住无量劫都是可以的,如果没有大悲心,要长期利益众生是很困难的。
3
从大乘角度讲,做善法时夹杂自私自利的心,所做善法会怎样?(单选题)
【答案】C.都会成为魔业。
【解析】法本P119,《华严经》中又说:“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什么是魔业?按照大乘的意趣,就是自私自利心所做的一切事。如果做善法时夹杂有自私自利心,没有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发心,所做的善法都会成为魔业。
4
发愿恒常具足宿命通的原因是什么?(多选题)
【答案】
B.知道宿世中受过什么苦。
C.因知宿世之苦,就会生起猛厉的出离心。
【解析】法本P112,为什么要发愿恒常具足宿命通呢?
因为有了宿命通,就能回忆前世,如果能回忆前世,修菩提道就不困难了。在座很多人显现上是凡夫,因为没有宿命通,不知道宿世中受过什么苦,所以很难生起出离心。如果大家知道了宿世所受之苦,肯定会生起猛厉的出离心。
5
发愿恒常出家的原因是什么?(多选题)
【答案】
B.三世诸佛都是以出家相示现成道的。
D.出家的功德非常大。
【解析】法本P113,为什么要发愿恒常出家呢?
一方面三世诸佛都是以出家相示现成道的,一方面出家的功德非常大。《大宝积经》中说:“设满恒沙界,珍宝供养佛,不如一日中,出家修寂静。”《三摩地王经》中也说:“如果有人在数劫中供养诸佛一切上妙资具,另有一人以厌离心向寂静处迈七步,后者的福德胜过前者无量倍。”
出家功德虽然很大,但出家并不是很容易的。……总之,既然出家不容易,我们就要发愿生生世世获得出家身份。
6
所谓清净戒律,要具足的条件是?(多选题)
【答案】
A.无垢染。
C.无破损。
D.无穿漏。
【解析】法本P114,所谓清净戒律,要具足三个条件:
一.无垢染,没有小乘的自私自利作意和世间的烦恼。
二.无破损,没有犯戒的堕罪。
三.无穿漏,没有三轮的执著。
这三个条件也有其他解释:一、无垢染,没有轻罪的过患;二、无破损,没有重罪的过患;三、无穿漏,一切学处都圆满守持,比如对居士来说,五戒都圆满守持,不是只守持其中一条。
7
以下对于在家和出家说法正确的是?(多选题)
【答案】
B.在家多垢,出家无垢。
C.在家多患,出家无患。
D.在家无足,出家知足。
【解析】法本P114,出家的功德非常大。在《大宝积经》中,对在家过患和出家功德有许多对比,如云:“在家多垢,出家无垢。在家多患,出家无患。在家无足,出家知足。”因此,如果具足了因缘,我们最好选择出家。
8
什么是菩萨妙行?(多选题)
【答案】
A.拔除众生的痛苦。
B.赐予众生安乐。
C.利益众生的行为。
【解析】法本P119,“一切妙行皆成就”,愿我成就一切菩萨妙行。凡夫人有各种行为,很多人觉得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但是站在大乘佛法的角度,一个行为是不是妙行,归根结底要看能不能拔除众生的痛苦、赐予众生安乐。换句话说,只有利益众生的行为才是妙行。对于大乘修行人来说,不管人们对你的评价如何,也不管你的身份如何,只要你的行为能利益众生,你就在行持妙行,你就在实践大乘佛教的核心意义。
9
一切苦乐的本质是?(多选题)
【答案】
A.如梦如幻的。
B.实际上不成立的。
【解析】法本P122,和菩萨相比,凡夫人有很多痛苦:生病的痛苦,压力大的痛苦,发心不成功的痛苦,与人交往不顺利的痛苦,甚至吃饭不如别人也痛苦……实际上,万法唯心所造,一切苦乐悉皆如梦如幻,烦恼和痛苦实际上是不成立的,别人对你的辱骂或者赞叹都是无利无害的。
编辑:定解B02
审核:定解E01
定解D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