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堂小测丨《普贤行愿品释》第04课

1

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单选题)

A.出家是一种束缚,不如在家自由。

B.出家最好出到底,如果中间还俗了,还不如不出家。

C.即便短期出家也有极大功德。

D.很多人都是因为遇到挫折、万念俱灰而出家的。


2

要让众生离苦得乐,首先要具足哪种心态?(单选题)

A.大慈心。

B.大悲心。

C.喜心。

D.舍心。


3

从大乘角度讲,做善法时夹杂自私自利的心,所做善法会怎样?(单选题)

A.都没有功德了。

B.功德减少了。

C.都会成为魔业。

D.不如不去做。



4

发愿恒常具足宿命通的原因是什么?(多选题)

A.可以回忆前世,满足宝宝的好奇心。

B.知道宿世中受过什么苦。

C.因知宿世之苦,就会生起猛厉的出离心。

D.有了宿命通,就能给别人算命挣钱。


5

发愿恒常出家的原因是什么?(多选题)

A.出家人的僧衣非常庄严。

B.三世诸佛都是以出家相示现成道的。

C.出家非常容易。

D.出家的功德非常大。


6

所谓清净戒律,要具足的条件是?(多选题)

A.无垢染。

B.无破戒。

C.无破损。

D.无穿漏。


7

以下对于在家和出家说法正确的是?(多选题)

A.在家自由,出家束缚。

B.在家多垢,出家无垢。

C.在家多患,出家无患。

D.在家无足,出家知足。


8

什么是菩萨妙行?(多选题)

A.拔除众生的痛苦。

B.赐予众生安乐。

C.利益众生的行为。

D.对众生无有亲疏,无有爱憎。

E.能收到众生评价赞叹的行为。


9

一切苦乐的本质是?(多选题)

A.如梦如幻的。

B.实际上不成立的。

C.真真实实的。

D.为了折磨人的。

1

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单选题)

【答案】C.即便短期出家也有极大功德。

【解析】法本P113,藏地有一种说法,出家最好出到底,如果中间还俗了,还不如不出家。其实这是世俗的看法。按佛教的观点,即便短期出家也有极大功德。在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人们有短期出家的传统,这样确实积累了很多功德。

不过,出家功德虽然很大,但出家并不是很容易的,很多人都会遇到障碍。甚至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也是如此。当年悉达多太子出家时遭到了所有亲人的反对,最后他是逃离王宫的。也许以这个缘起,后来很多出家人都是逃离家庭的。尤其在汉地,得到家人支持而出家的情况是很少的,几乎没有父母欢欢喜喜地把子女送到寺院出家。在我看过的影视节目里,基本上没有很成功的人士出家,很多人都是因为遇到挫折、万念俱灰而出家的。当然,人们对出家有这样的误解,一方面有历史原因,一方面也有社会文化的影响。总之,既然出家不容易,我们就要发愿生生世世获得出家身份。


2

要让众生离苦得乐,首先要具足哪种心态?(单选题)

【答案】B.大悲心。

【解析】法本P124,要让众生离苦得乐,自己首先要具足大悲心。《大宝积经》中说:“为利一众生,住无边劫海,令其得调伏,大悲心如是。”如果有了大悲心,在轮回中住无量劫都是可以的,如果没有大悲心,要长期利益众生是很困难的。


3

从大乘角度讲,做善法时夹杂自私自利的心,所做善法会怎样?(单选题)

【答案】C.都会成为魔业。

【解析】法本P119,《华严经》中又说:“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什么是魔业?按照大乘的意趣,就是自私自利心所做的一切事。如果做善法时夹杂有自私自利心,没有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发心,所做的善法都会成为魔业。


4

发愿恒常具足宿命通的原因是什么?(多选题)

【答案】

B.知道宿世中受过什么苦。

C.因知宿世之苦,就会生起猛厉的出离心。

【解析】法本P112,为什么要发愿恒常具足宿命通呢?

因为有了宿命通,就能回忆前世,如果能回忆前世,修菩提道就不困难了。在座很多人显现上是凡夫,因为没有宿命通,不知道宿世中受过什么苦,所以很难生起出离心。如果大家知道了宿世所受之苦,肯定会生起猛厉的出离心。


5

发愿恒常出家的原因是什么?(多选题)

【答案】

B.三世诸佛都是以出家相示现成道的。

D.出家的功德非常大。

【解析】法本P113,为什么要发愿恒常出家呢?

一方面三世诸佛都是以出家相示现成道的,一方面出家的功德非常大。《大宝积经》中说:“设满恒沙界,珍宝供养佛,不如一日中,出家修寂静。”《三摩地王经》中也说:“如果有人在数劫中供养诸佛一切上妙资具,另有一人以厌离心向寂静处迈七步,后者的福德胜过前者无量倍。”

出家功德虽然很大,但出家并不是很容易的。……总之,既然出家不容易,我们就要发愿生生世世获得出家身份。


6

所谓清净戒律,要具足的条件是?(多选题)

【答案】

A.无垢染。

C.无破损。

D.无穿漏。

【解析】法本P114,所谓清净戒律,要具足三个条件:

一.无垢染,没有小乘的自私自利作意和世间的烦恼。

二.无破损,没有犯戒的堕罪。

三.无穿漏,没有三轮的执著。

这三个条件也有其他解释:一、无垢染,没有轻罪的过患;二、无破损,没有重罪的过患;三、无穿漏,一切学处都圆满守持,比如对居士来说,五戒都圆满守持,不是只守持其中一条。


7

以下对于在家和出家说法正确的是?(多选题)

【答案】

B.在家多垢,出家无垢。

C.在家多患,出家无患。

D.在家无足,出家知足。

【解析】法本P114,出家的功德非常大。在《大宝积经》中,对在家过患和出家功德有许多对比,如云:“在家多垢,出家无垢。在家多患,出家无患。在家无足,出家知足。”因此,如果具足了因缘,我们最好选择出家。


8

什么是菩萨妙行?(多选题)

【答案】

A.拔除众生的痛苦。

B.赐予众生安乐。

C.利益众生的行为。

【解析】法本P119,“一切妙行皆成就”,愿我成就一切菩萨妙行。凡夫人有各种行为,很多人觉得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但是站在大乘佛法的角度,一个行为是不是妙行,归根结底要看能不能拔除众生的痛苦、赐予众生安乐。换句话说,只有利益众生的行为才是妙行。对于大乘修行人来说,不管人们对你的评价如何,也不管你的身份如何,只要你的行为能利益众生,你就在行持妙行,你就在实践大乘佛教的核心意义。


9

一切苦乐的本质是?(多选题)

【答案】

A.如梦如幻的。

B.实际上不成立的。

【解析】法本P122,和菩萨相比,凡夫人有很多痛苦:生病的痛苦,压力大的痛苦,发心不成功的痛苦,与人交往不顺利的痛苦,甚至吃饭不如别人也痛苦……实际上,万法唯心所造,一切苦乐悉皆如梦如幻,烦恼和痛苦实际上是不成立的,别人对你的辱骂或者赞叹都是无利无害的。


编辑:定解B02

审核:定解E01

定解D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