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科判
本课重点
思维极乐世界情世界的种种功德庄严而发愿。
思维主尊(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功德而发愿。
极乐世界与娑婆世界的区别。
本课难点
到了甚深、隐蔽的领域时,依靠教量(圣教量)进行抉择很重要。
发愿承事、护持西方三圣时间那么久,何时才能回娑婆度众生?会不会背离所发菩提心?
思维体悟:往生极乐世界是为更好更有效的利益众生,要有不舍弃任何一个众生的心量、心力。
思维行持:对比极乐世界种种美好庄严、圆满具足和此娑婆世界种种痛苦、无奈、逼迫、缺漏、不自在,而生起真信、切愿,定要往生极乐世界之心。
本课脉络
课前开示。
思维极乐世界情世界之功德而发愿。
思维主尊功德而发愿。
脉络展开
一.课前开示。
1.缘极乐世界的功德,大家应该一边思维,一边发愿往生净土。如果现在不发愿,生病或者临终时很难提起愿力。
2.佛法是应机施教的如意宝。
①汉地净宗一心念佛的传统,并不意味只能学一种法而不能接触其他法。
②众生的根机千差万别,佛陀宣讲八万四千法门令众生得解脱。
A.特殊根性的众生依靠一个佛号或咒语足以解脱。
B.每个佛教徒意乐不同,对各法门的信心不同一心念佛很好,但不应排斥其他佛法。
③应机施教很重要。
A.喻理:不能以一个音调唱一万首歌,度化众生也不能一概而论。
B.佛陀为度化不同众生而示现各种形象。
④修行人和他人接触的过程中要以不同方式引导众生。
A.佛法如大海,包含了一切世出世间的真理,自己智慧能跟得上,就应广闻博学。
B.修行人不应固步自封,应以开阔的心胸受持佛陀的一切教言。
3.保护自己的修行非常重要。
①修行人和世间人完全不同。
A.世间人的思想和行为没有任何实义。
a.世间人一切所为都是耽著今生享受,从不希求来世的解脱与安乐。
b.大多数世间人都是以非法手段为生。
c.修行人与世间人交往很困难。
§ 般若空性的真理,很多众生不能接受。
§ 噶当派很多古德提倡走出人群、接近狗群。
【教证】《开启修心门扉》“看破今生十法”中有“脱离人类、接近狗类、证得圣类”的修行教言,不是指跟狗一起生活,这是在描述舍世者看破世间的风范。
§ 本想利益众生的修行人,在现实中不能利益众生,反而沉沦而无力自拔。
【举例】原智悲学校某老师,调到另一所学校后,因没有德育的氛围,心态越来越差,上师比喻“睁着眼睛跳河。”
②佛法应融入自心,并在生活中运用,否则听得再多也只是种点善根而已。
③发心、闻思、修行都应精进,善法方面应样样具足。
二.思维极乐世界情世界之功德而发愿。
1.愿生诸乐之源刹。
自然众宝无量宫,所欲受用意念生,
无勤任运所需成,无有你我无我执,
所欲供云手掌生,行持无上大乘法,
愿生诸乐之源刹。
①释义:
在极乐世界,由福德力自然显现各种珍宝组成的成百上千层殿宇所严饰的无量宫。衣物、饰品等一切所欲仅以意念便可出现,不需勤作,一切所需任运自成,令人心满意足。既不存在“你的我的”之说,也无有人我执、法我执。所需要的一切供云,只要心里一想便出现在掌中,一刹那也能积累广大的福德资粮。极乐世界没有任何扶亲灭敌、经商务农等事,所有眷属全部是享用无上大乘正法者。因此,愿我们往生于身心安乐、一切功德之源的极乐世界。
②在甚深、隐蔽的领域依靠教量(圣教量)进行抉择很重要。
A.教量是让众生趋入甚深佛法的有力工具。
a.众生因为智慧浅薄,对极乐世界及诸佛菩萨的功德,会有不可思议的感觉和疑惑。
b.事例说明很多事物超乎想象。
§ 偏僻地区的人很难接受上楼坐电梯而不用走。
§ 七八十年代难以想象的四个现代化已经实现。
§ 通讯系统实现跨国通话。
c.喻理:众生难以接受的学术观点,却能接受领域专家的观点。
B.运用教量的前提是成立世尊为量士夫。
③极乐世界功德与娑婆世界对比:
④愿往生到身心安乐、一切功德之源的极乐世界。
A.如愿往生极乐世界可以过上享用大乘佛法的快乐生活。
B.印藏汉无数高僧大德和平凡修行人往生极乐世界。
C.可怜人依靠虔诚信心往生净土。
D.仅就自己离苦得乐也应往生极乐世界。
a.【公案】《净土圣贤录》清代道彻法师圆寂前向大众告别的最后一言:“娑婆之苦,不可说不可说;极乐之乐,不可说不可说。”
b.如果这辈子不好好修净土法,没有往生极乐世界,死后一旦堕入三恶趣就解脱无期了。
c.晚年或者下半生的主要精力应用在修持佛法上,至少要获得往生极乐世界的把握。
d.闻思和修行都应努力。
2.愿生如意所成刹。
香风普降妙花雨,诸树河莲中恒生,
悦意色声香味触,受用以及供云聚,
虽无女人众化身,供养天女恒时供。
欲安住时无量宫,欲睡眠时妙宝座,
具众锦缎被垫枕。鸟树河流乐器等,
欲闻时出妙法音,不欲之时即不闻。
彼等甘露池溪流,冷暖适度随所欲,
愿生如意所成刹。
①释义:
上午从四方飘来的香气芬芳的风吹动宝树木后降下七人高的花雨,令人舒心悦意。还有许多赏心悦目的由大地功德严饰的寂静处,树木、莲花、河流中,恒时生出悦意而美丽的色法、动听的声音、芬芳的香气、甘美的味道、柔软的所触等以及一切受用供云。极乐世界虽然没有不清净的女人但却有佛陀幻化的天子天女众以及七千七千数的供养天女,她们时时以各种供品供养那里的每一位菩萨。
想安住的时候,心里一作意就出现无量宫;想睡觉的时候,一作意就出现珍宝座、珍宝床,上面铺着层层天布、丝绸、锦缎做的被、垫、枕等卧具,这些卧具色彩斑斓、所触柔软。想听声音的时候,幻化的百灵鸟等鸟类的鸣唱、树被风吹动的声音、河流的妙音以及空中天人的乐器等都会发出宣说三宝、十地、十波罗蜜多等妙法的音声,听到后不离随念妙法。假设想入定坐禅等而不欲听声音,则任何声音都不会传入耳中。
那里的甘露、池塘、河流随意愿想热就热,想凉就凉,沐浴时水刚好没过身体,一切都随心所欲。愿我们往生到这样称心如意的极乐刹土。
②如此舒适的环境都是阿弥陀佛的愿力现前的。
A.【教证】《无量寿经》阿弥陀佛第三十九愿:“我作佛时,国中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
B.【教证】《阿弥陀经》:“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a.对比娑婆世界的声音。
§ 会听到不愿意听的声音,且听后增长贪嗔之心。
§ 外界的声音有一定危害,对道心没有利益。
§ 自相续没有成熟前,度化众生相当困难。
§ 初学者应着重于自利修行。
§ 愿意听的声音、愿意接触的人经常远离自己。
三.思维主尊功德而发愿。
1.愿恭敬承侍阿弥陀佛。
彼刹阿弥陀佛尊,住无数劫不涅槃,
愿于此间承侍彼。
①释义:
在极乐世界,圆满正等觉阿弥陀佛的寿量长得无法衡量,在无数劫中不趣涅槃而住世,愿我们于此期间恭敬承侍他。
②承侍之因:阿弥陀佛具有无量无边的功德。
A.自利方面:阿弥陀佛寿命长得无法衡量。
【教证】《阿弥陀经》:“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B.他利方面:极乐刹土永离一切痛苦,甚至连痛苦的名字都没有。依靠这样的刹土,能给众生带来无量的安乐。
【教证】《阿弥陀经要解》:“极乐者,乃永离众苦、第一安隐之谓。”
③应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A.相比极乐世界,娑婆世界很多人今天快乐、明天却不快乐,身体快乐、心情却不快乐,各种痛苦总是接踵而至,犹如住在痛苦的监狱。
B.如果想获得快乐,却不愿意往生极乐世界,就太愚痴了。
2.愿承侍、护持观世音菩萨。
一旦弥陀趣涅槃,二恒河沙数劫中,
教法住世之期间,不离补处观世音,
愿于期间持正法。黄昏法没次黎明,
观音现前成正觉,尔后彼佛名号为,
胜光妙聚王如来,愿供奉彼闻正法,
寿量九百六十万,俱胝那由他劫久,
愿恒恭敬承侍彼,不忘总持受持法。
①释义:
因极乐世界是化身刹土,有朝一日阿弥陀佛会示现趋入寂灭法界,之后其教法将于二恒河沙数劫中住世,那时他的补处是是法太子观世音菩萨,愿我们于此期间不离观世音菩萨左右,并继承、护持、弘扬阿弥陀佛的教法和证法。阿弥陀佛的正法住世期圆满时,在黄昏时其正法隐没,次日黎明观世音菩萨现前成佛,佛号胜光妙聚王如来,寿量长达九百六十万俱胝那由他劫,愿我于此期间供养、侍奉彼佛,在其前听闻佛法,并以不忘陀罗尼受持、宣扬他的正法。
②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及功德。
A.释名:
a.闻声救苦之意。
【教证1】《普门品》:“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以是因缘,名观世音。”
【教证2】《楞严经》:“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救世悉安宁,出世获常住。”
b.在藏文中, “观”有“观看”之意,即恒时观察一切众生的痛苦。
B.译法:
a.鸠摩罗什大师的译法:“观世音菩萨”。
b.玄奘法师的译法:“观自在菩萨”。
c.汉地“观音菩萨”的叫法:在唐朝为了避李世民的讳,去掉了“世”字。
C.名号功德。
a.【教言】法王如意宝:当我们遇到痛苦和灾难时,只要一心祈祷观世音菩萨,效果是非常灵验的。
b.出现个人的违缘和世间的灾难时,一定要多念“南无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
【教证】《普门品》:如果真正能祈祷,观世音菩萨听到呼救声后,马上就会赐予加持,解除一切痛苦和违缘。
c.持诵。
§ 汉地祈祷观世音菩萨的人相当多。
§ 藏地是观世音菩萨的所化,藏族人基本没有不念观世音菩萨的。
③如果我们现在不对别人说法制造违缘,而是想方设法提供顺缘,同时牢记《极乐愿文》一句以上的法义,将来就会得到不忘陀罗尼。
④珍惜如意宝般的佛法。
A.现代一些藏族人的信仰和道德被时代潮流淹没,令人心寒。
B.许多国家、民族的知识分子和修行人虔诚地希求藏传佛法。
C.万法无常,但修行、人格不能退失。
3.愿承侍、护持大势至菩萨。
涅槃之后彼教法,住世六亿三十万,
俱胝劫间持正法,愿恒不离大势至。
大势至现前成佛,尔后彼佛名号为,
坚德宝聚王如来,寿量教法等观音,
愿于期间恒承侍,供品供养持诸法。
①释义:
胜光妙聚王如来示现涅槃后,其正法住世六亿三十万俱胝劫,在此期间大势至菩萨护持彼佛的正法,愿我恒时不离大势至菩萨。尔后大势至菩萨示现成佛,佛号为坚德宝聚王如来,其寿量、正法住世期与胜光妙聚王如来相同,愿我于此期间恒时承侍、供养彼佛并受持他的正法。
②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有密切的因缘。
A.《观世音菩萨授记经》:以前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曾是威德王转轮王的两个童子,他们在金光师子游戏如来面前发了菩提心。
B.《悲华经》:在无量劫以前,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是无诤念转轮王的大太子和二太子,他们在宝藏如来面前发了成佛的大愿。
③大势至菩萨具有无量的功德,经常祈祷他可以断除一切痛苦。
【教证】《观经》:“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涂,得无上力,是故号此菩萨名大势至。”
④在密宗里,大势至菩萨名叫金刚手菩萨。
⑤【上师教诫】凡夫的心没什么可靠的,大家应多看一些经论,多做有意义的事。
编辑:定解D07
审核:定解E02
定解E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