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科判
本课重点
净土与密法对末法众生有不共的加持,要终身修持,切勿舍弃。
不要因为无知诽谤密法。
明观主要眷属(西方三圣)。
本课难点
只要对佛、法有信心,无论远近,都能得到佛陀慈悲慧眼的观照。
学会忆念和观想,并不断串习。
本课脉络
上师特别开示净土法门与大圆满法的殊胜性。
明观其意功德(佛的智慧)。
明观主要眷属(西方三圣)。
以信心明观福田。
脉络展开
一.净土法门与大圆满法的殊胜性。
1.总说净土法和大圆满法的殊胜性。
①末法时代,大圆满法和净土法门具有殊胜加持,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法门。
②【教言】法王如意宝:“我们应在一辈子当中不断修行,但修行一定要抓住重点:在显宗是净土法,在密宗是直断三有根本的大圆满,这两个法缺一不可,如果谁轻易舍弃,那他就是无有智慧者。”
2.大圆满法的殊胜。
①大圆满法对末法时代的众生非常应机。
A.续部(密宗)观点,时劫分为四个阶段:
圆满时:任何众生没有现行烦恼;以事部调化。
三分时:众生的现行烦恼稍有兴起,出现了淫、盗;以行部调化。
二分时:众生烦恼更加明显;以瑜伽部调化;
具诤时:五浊极为炽盛;唯有无上瑜伽方能调化。
a.【教证】《应成续》、《诸天会集续》等续部:“唯大圆满法,堪可调化浊时众生。”
b.【教言】莲花生大士:“五浊越炽盛,大圆满的加持越强烈。”
B.很多显宗以隐蔽方式宣说的道理,大圆满法中都有非常直接的说明,依其修行非常快捷。
a.修行上如顺水行舟。
b.凡夫依靠大圆满的窍诀,也能对心的本来面目产生不共的定解。
C.四续部。
a.事部:
§ 以沐浴、清洁等身外行事为主。
§ 梵音译作迦里耶怛特罗。
§ 佛教密乘中以盥洗清洁等外境修行为主的一类。
b.行部:
§ 持见行道两两平等的行部。
§ 佛教密乘中并重内外修行的一类密法。
c.瑜伽部:
§ 以修习内心方便瑜伽为主。
§ 以修习能知能证若深若广胜义世俗二谛和合相应无二之定为主。
d.无上瑜伽部:以无上深密瑜伽为主的佛教密宗。
②修持大圆满时应注意两点:
A.精进。
B.以信心不断祈祷莲花生大士能证悟法性、遣除道障。
a.【教证】莲花生大士:“终生修上师,彼人命终时,融入我心间。”
b.【教证】《赞戒论》:“猛厉祈祷上师莲花生,决定不为违缘所转变。”(法王如意宝经常引用此教证,劝诫大家一定好好祈祷莲师)。
c.除了要偿还的命债等,其他的暂时违缘均可依靠莲师的加持无余遣除。
③破斥错误的观点:“密宗不合理,修密宗的人是邪魔外道。”
A.事件点评:
a.无知随意诽谤佛法。
b.过患:
§ 不能往生极乐世界。
§ 障碍闻思修行。
§ 生生世世将由此恶业而感受难忍的痛苦。
B.以理破斥对密法的诽谤行为。
a.来源清净:经续论典所讲,莲花生大士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密法也是释迦佛亲口宣说的纯正佛法。
b.应知而评:
§ 因无知而造下谤法罪实在令人惋惜。
§ 密宗的续部浩如烟海,单单宁玛派的续部数量也异常惊人,对密宗有一定的认识后再评论。
c.不能以偏概全妄加否定和舍弃:
§ 千万不能因为个别人有过失,就说法有问题。
§ 不了解的原因:以前藏汉交通不便、语言不通、文化差异,加之密宗教言不允许公开,所以汉地人们不了解更无法深入修学。
§ 解决方式:
§ 多交流多沟通,遣除疑惑、生起正信。
§ 系统闻思修。
d.总结:
a.密法百分之百合理,何人享用它,谁的法身慧命就能得到滋养,切莫对其生邪见。
b.密法非常清净,只要有信心,任何人都能从中得到利益。
④意义:
A.对学净土的道友而言,往生的最大障碍就是五无间罪与谤法舍法罪。如果对密宗有一定了解,最起码不会对密宗随意怀疑或毁谤。
B.谤法罪中,尤其可怕的是毁谤密法。(详见《藏传净土法》第21课。)
3.净土法门的殊胜。
①许多智者都认为,在显宗里净土法门最殊胜。
②【教证】《大集经》: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4.总结。
在此五浊炽盛的末法时代,众生的见解普遍污浊,我们已经值遇殊胜的正法,如果此时没好好修行,以后也不一定有这样的机会。所以大家一定要对这两个法门产生信心,并再再修持,也应向有缘众生推广。
二.明观其意功德(佛的智慧)。
己二.明观其意功德:
慈悲慧眼遥视我。
1.释义:阿弥陀佛正以大慈大悲的慧眼从遥远的极乐世界注视着我。
2.要以信心意念、观想、祈祷。
①【教证】律藏:“遥远所住佛,慧眼即清净,何具此治力,顶礼胜医王。”
②只要有信心,都能得到佛陀智慧和大悲的观照。
A.一切人都能生活在佛陀的智慧大海中,沐浴在佛陀的慈悲光芒下。
比喻:就像太阳位于高高的天空中,但它的光芒却遍照各方,无论是中国喇荣沟,还是美国檀香山,世界各处都能得到它的光芒。
B.只要对佛陀有信心,佛陀始终安住在面前并恒时赐予加持。
a.【教证】《宝积经》:“何人作意佛,能仁住彼前,恒时赐加持,解脱一切罪。
b.【教证】《三摩地王经》:“散步安坐站立卧,何人忆念能仁尊,本师恒时住彼前,彼者将获广大果。”
c.【教证】《华严经》:“何人忆念佛,乃佛诸功德,此人定远离,恶趣痛苦怖。”
3.恒时祈祷。
①真正的修行人应把对佛陀的祈祷融入生活。
A.白天晚上、行住坐卧都要忆念、祈祷佛陀。
B.将信仰落实在生活中。
②恒时忆念阿弥陀佛。
A.无论自己祈祷与否,佛的大悲观照始终周遍各方。
B.如果没有以信心祈祷开启大悲之门,则无法见到加持的光明。
③开启信心的窗户。
让遍布一切时空的佛智和大悲的加持之光,照进信心的房舍。
4.积资净障。
①应舍:没有以积资净障来净化自相续。
A.过患:无法亲见佛陀,无由成就一切功德。
B.【比喻】如同明镜未经擦拭便不能显现影像一样。
应取:积累资粮、遣除罪障,以各种方便使自相续得以清净。
三. 明观主要眷属。
己三.明观主要眷属:
右侧观世音菩萨,身白左手持白莲,
左侧大势至菩萨,身蓝左持金刚莲。
右手施依印向吾,三大主尊如山王,
巍然朗然坦然住。
1.汉藏及不同典籍中佛菩萨描述存在差异。
①差异并非矛盾。
②修行时,根据所修仪轨进行观想。
2.分别介绍观音、大势至菩萨。
3.其他法相。
①二位大菩萨右手都是以施依印指向自己。
A.表示任何众生若向他们祈祷,则不必畏惧三界轮回之苦。
B.即无畏施的标帜。
施依印:即救护手印,右手从身体的髋骨处伸开,做摸顶式。
三宝印:左手在胸前以拇指、食指的指尖执持莲花茎,其余三指向上伸直。
②二位菩萨皆以站立式安住,这表示利益众生刹那也不懈怠,并且趋入大乘道。
③西方三圣身、语、意之功德。
A.身:巍然赫立,身体妙相随好的功德极其明显。
a.阿弥陀佛身色宛如阳光照射在红莲宝山上一般红亮。
b.观世音菩萨身色如同阳光射在雪山上一般洁白。
c.大势至菩萨身色好似阳光普照在蓝宝石山上一般碧蓝。
d.他们身体所发出的光芒照亮了所有刹土。
B.语:朗然,六十种梵音之自性,清晰明朗,悦耳的妙音传遍整个刹土。
C.意:慈悲智慧大光明之自性,恒时坦然安住。
四.以信心明观福田。
1.观想方法:
行住坐卧之时,心里面都要这样观想:这三位无比庄严的圣尊,乃一切诸佛菩萨智悲力的代表,他们时时刻刻都以慈悲的慧眼注视着一切众生,愿他们能加被我、护持我、保佑我,更愿他们身口意的功德悉皆融入我的相续,若能经常以这样一种信心来祈祷的话,这也是明观佛及主要眷属的一种修法。
2.藏传佛教的往生四因与汉传佛教的信愿行可以融会贯通。
【教言】麦彭仁波切:在四种因中,明观福田与发清净愿最为重要,而积资净障与发菩提心起辅助作用,所以只要我们能在信愿的基础上忆念阿弥陀佛,就绝对能往生,由此可见藏汉大德的密意是一致的。
编辑:定解E03
审核:定解E01
定解E07
3.其他法相。
①二位大菩萨右手都是以施依印指向自己。
A.表示任何众生若向他们祈祷,则不必畏惧三界轮回之苦。
B.即无畏施的标帜。
施依印:即救护手印,右手从身体的髋骨处伸开,做摸顶式。
三宝印:左手在胸前以拇指、食指的指尖执持莲花茎,其余三指向上伸直。
②二位菩萨皆以站立式安住,这表示利益众生刹那也不懈怠,并且趋入大乘道。
③西方三圣身、语、意之功德。
A.身:巍然赫立,身体妙相随好的功德极其明显。
a.阿弥陀佛身色宛如阳光照射在红莲宝山上一般红亮。
b.观世音菩萨身色如同阳光射在雪山上一般洁白。
c.大势至菩萨身色好似阳光普照在蓝宝石山上一般碧蓝。
d.他们身体所发出的光芒照亮了所有刹土。
B.语:朗然,六十种梵音之自性,清晰明朗,悦耳的妙音传遍整个刹土。
C.意:慈悲智慧大光明之自性,恒时坦然安住。
四.以信心明观福田。
1.观想方法:
行住坐卧之时,心里面都要这样观想:这三位无比庄严的圣尊,乃一切诸佛菩萨智悲力的代表,他们时时刻刻都以慈悲的慧眼注视着一切众生,愿他们能加被我、护持我、保佑我,更愿他们身口意的功德悉皆融入我的相续,若能经常以这样一种信心来祈祷的话,这也是明观佛及主要眷属的一种修法。
2.藏传佛教的往生四因与汉传佛教的信愿行可以融会贯通。
【教言】麦彭仁波切:在四种因中,明观福田与发清净愿最为重要,而积资净障与发菩提心起辅助作用,所以只要我们能在信愿的基础上忆念阿弥陀佛,就绝对能往生,由此可见藏汉大德的密意是一致的。
编辑:定解E03
审核:定解E01
定解E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