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丨《藏传净土法》第18课 

本课科判

本课重点

 

本课难点

 

本课脉络




 

脉络展开

一.明观福田的结尾部分。

1.明观福田的重要意义。

①明观福田是积资净障的所依。

A.积累资粮时,要缘诸佛菩萨作供养、随喜、赞叹等善法;

B.净除罪障时,也需要以诸佛菩萨作为所依对境而作忏悔。

②明观福田还是遣除发菩提心、成就清净愿的违缘,和成办各种顺缘的见证者。

A.遣除违缘之理。

a.发菩提心时,最大的违缘是自私自利的心。

b.发清净愿时,最大的违缘是发颠倒的恶愿。

c.一般在诸佛菩萨面前不敢非理作意,因此需要以诸佛菩萨作为见证者,遣除此类违缘。

B.成办顺缘。

a.发菩提心、发清净愿、积资净障等。

b.临命终时的往生。

C.见证者。

a.殊胜对境:依靠阿弥陀佛及其眷属的加持。

b.正知正念:阿弥陀佛及其眷属昼夜六时都在以慈悲的智慧眼关照着我,所以我一定不能乱来,这样就能具足正知正念,也能行持善法、远离恶业。

c.需要见证者之理:

§  对阿弥陀佛与十方诸佛菩萨真正有虔诚的信心,自己的一举一动就会如理如法,所以非常需要这样的见证者。

§  这样的见证者,不单在修往生极乐四因的时候需要,在任何时候都不可缺少。

③遣疑:万法究竟实相是空性,我们无需按名言中那样,依所依对境而作积资净障。

释疑:

A.不要混淆胜义与世俗。

a.在胜义中,积资净障的所依与积资净障都不成立。

b.但在世俗中,以诸佛菩萨为对境,而作供养或其余善行,则必定能积累广大的资粮,这是无欺的缘起法则。

B.不能以一种宗派的观点,来否认其他宗派观点存在的合理性。

以事理说明:不能以单一饭代替饮食多样化、任一建筑风格也无法统一其他建筑风格。

C.智者的抉择:应以自宗为主,同时还要广泛接纳其他宗派与传承的优势。

2.开法会等时的要点

①听法者:

A.仿佛亲眼见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怙主阿弥陀佛及其眷属一般猛烈祈祷,一定要有这样强烈的信心。

B.心里面最好不要有傲慢、竞争等五毒烦恼。

C.具有敬信心:念诵时,最好要有发自内心的信心与恭敬心。

D.精进念诵,提高念修质量,具足一切功德。

E.发愿:应发自内心地在诸佛菩萨面前发愿,否则诸佛菩萨也很难让你离开如火宅般的轮回。

F.念诵圆满:我们的人身能存留多长时间又很难说,所以在有时间的时候,应该把该念的佛号全部念完。

G.应舍:不应在开法会、开光、灌顶等外在的形象上追逐。

②讲法者:

A.一定要安排法师专门宣讲极乐世界的功德,与阿弥陀佛的庄严等内容;

B.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反复强调明观福田的重要性,劝大家一定要以信心祈祷阿弥陀佛。

③明观福田修法:心不能外散且应缓慢念诵“唉玛吙!自此日落之方向……著三法衣黄灿灿”一遍,一边念诵一边随词句忆念意义。

 

二.暂停偈:

妙相随好色身观不厌,明观怙主阿弥陀佛尊,

生死梦境中有一切时,大悲铁钩摄受祈加持。

1.释义。

阿弥陀佛具有妙相、随好的身相,观而不厌、非常庄严,明观这样的佛陀与两大菩萨等殊胜福田,祈祷在生死、梦境、中阴的时候,能以你们的大悲铁钩勾召、加持我们,再不要让我们感受轮回的痛苦,而径直前往极乐世界。

2.略说往生。

①往生的条件和时间:

A.生前能经常忆念、祈祷阿弥陀佛。

B.临死时或中阴期间,就有可能往生极乐世界。

②中阴往生。

A.在临死时不一定出现瑞相。

B.有可能在中阴时获得成就或出现彩虹等瑞相。

③仅凭瑞相评判一个人是否临终往生要慎重。

 

三.往生极乐世界的第二因——积资净障。

1. 总说七支供。

积资净障(分七):一、顶礼支;二、供养支;三、忏悔支;四、随喜支;五、请转法轮支;六、祈请不入涅槃支;七、回向支。

2.积资净障的重要性。

生起愿行菩提心、成办所发殊胜愿,是以积累资粮之因作为前提的。

【教证】 《广大游舞经》:“具有福德者,亦成诸所愿。”

3.福德的重要性。

①无论是做世间小事,还是想成办弘法利生、往生极乐世界等出世间的事,没有福德也不可能成办。

②如果相续中业障重重,目标根本无法实现。

4. 修积七支。

一切积累资粮的法门全部包括在七支供当中,皆应励力修积七支。

 

四.认识傲慢。

1.傲慢的过患。

①有傲慢烦恼就不可能生起任何世间和出世间的功德。

②不但不能往生极乐世界,反而会走向恶趣。

2.傲慢的果报。

①即使获得人身,也会感受愚笨、丑陋、体弱多病、受人轻蔑等等流果。

②有傲慢烦恼的众生将来一定会变成低劣者。

③以僧众为对境产生傲慢心,那果报将极为惨烈。

【公案】 往昔迦叶佛灭度后,傲慢的寺院住持役使僧众清洗他在金银盆中的粪便,在三恶趣中感受了无量痛苦,又五百世转生为除粪人,因过去生中出家持戒,而有机缘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下获证圣果。(详见法本P100)

这个公案也是学院成立居士林的缘起。

3.傲慢的特点。

①傲慢是很隐蔽的烦恼,自己很难发觉。

②甚至有些傲慢的人还自认为很谦虚,但细心的旁观者却能清楚发现他的傲慢。

4.旁生也有傲慢的。

 

五.对治我慢之顶礼支。

颂词:

敬礼远近无别故,我以三门敬顶礼。

1 对治我慢之因:为摧毁傲慢略说顶礼支。

【教证】寂天菩萨《入行论》:“因慢生傲者,将赴恶趣道。”

2.顶礼的对境:阿弥陀佛。

①缘佛陀所造的善根不可思议。

②在信心与恭敬心的基础上念佛、礼佛,其功德利益更不可思议。

【教证】《妙法莲华经》:“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3.念佛遣疑。

①“南无”的正确发音:“南无”应是“namo”,藏文也是念“namo”。

②“南无”的含义:

A.在汉语中,梵语“南无”译为归命、敬礼、归礼、救我、度我等。

B.藏地一般将“南无”解释为顶礼,也有皈依的意思。

【教证】《大解脱经》:“南无布达雅、南无达玛雅、南无僧嘎雅。”(这是三皈依的偈子,意为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③念佛时,念四字“阿弥陀佛”或者六字“南无阿弥陀佛”都可以。

4.对治傲慢的方法。

摧毁傲慢最好的方法就是顶礼。相续中有傲慢,不可能给别人顶礼,甚至连弯腰问讯都不愿意。

②汉传佛教也认为顶礼能摧毁傲慢。

【教证】《六祖坛经》:“礼本折慢幢。”(意为顶礼能折服傲慢的魔幢。)

③在顶礼要在内心发愿:生生世世不要变成傲慢者。

5.顶礼的方法。

信心和恭敬心是关键。

A.具有信心、恭敬心而向顶礼的对境——住于近前的佛陀与住于远方极乐世界中的佛陀顶礼膜拜,二者功德无有丝毫差别。

B.佛陀始终安住在具信者跟前。

【公案】无著菩萨在鸡足山观修弥勒菩萨,十二年业障减轻遇到弥勒菩萨化现的残废母狗,缘于对残废母狗生起大悲心,而彻底清净业障,真正见到弥勒菩萨。

公案说明:诸佛菩萨离我们并没有远近之别,在每一位具信者前都有佛菩萨安住,只不过我们被业惑障蔽了慧眼,故无法见到。

【类比】净水中与明镜里可以显现远处的太阳等影像,而浊水中与垢镜里连近处的色相也不能显现一样。

类比说明:内心清净,诸佛菩萨的影像随时都可显现;若内心不清净,则始终得不到诸佛菩萨的加持。

顶礼时,一定要有佛陀就在自己面前的信心。

③佛陀的加持能否融入众生的心,关键是看众生有没有信心,这就是无欺缘起的法则。

【教证】《嘉泰普灯录》中:“千江有水千江月”。

阿弥陀佛之月,信心之净水,众生心前自然显现加持的影像。

④有信心者恒时能得到上师三宝的加持,而无信心者始终得不到任何庇护。

6.以身语意三门恭恭敬敬地作礼。

①三门恭敬顶礼的方法:

身恭敬:身体不能过于前俯后仰,眼睛也不能东张西望,顶礼的速度也不能过快过慢等;以端正、寂静、调柔的方式而作顶礼。

语恭敬:断除言说绮语而念诵顶礼偈或佛号等。

意恭敬:断除贪心等一切不善分别念,而对佛陀的功德生起欢喜心、敬信心。

要点总结:心要尽量缘上师三宝的功德而转,并尽力避免产生烦恼。

②三门恭敬顶礼的功德:

如理如法的顶礼会让人见而生信。

【教证】法王如意宝说:“我们在顶礼时,口意全部要如理如法,这样别人看起来也会起信心。”

【公案】 米拉日巴尊者对鄂巴上师顶礼的公案。(法本P105)

③圣者大德点评不具足三门恭敬顶礼的过患:

华智仁波切说:没有任何实义。

喇拉曲智仁波切说:倘若以不恭敬的心态顶礼,则是耗尽福德之因。

④从世间角度看顶礼。

顶礼是最好的健身运动,病人甚至身患绝症的病人通过顶礼都恢复了健康,这也离不开上师三宝的加持。

⑤一定要精进顶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