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丨《藏传净土法》第20课 

本课科判

丙一(广说修持往生极乐世界之四因)分四:一、明观福田;二、积资净障;三、发菩提心;四、发清净愿。

丁二(积资净障)分七:一、顶礼支;二、供养支;三、忏悔支;四、随喜支;五、请转法轮支;六、请不涅槃支、七、回向支。

己二(广说)分二:一、思维名号不同而顶礼;二、思维持名号功德而顶礼。

庚一、思维名号不同而顶礼:

颂词1:

顶礼遍知无量光佛:

佛于昼夜六时中,慈眸恒视诸有情,

诸众心中所生起,任何分别皆明知,

诸众口中所言语,永无混杂一一闻,

顶礼遍知无量光。

颂词2:

顶礼导师无量光佛:

除造舍法无间罪,诸诚信您发愿者,

如愿往生极乐刹,佛临中阴引彼刹,

顶礼导师无量光。

 

本课重点

 

本课难点

 

本课脉络

 

脉络展开

一.顶礼遍知无量光佛

颂词

佛于昼夜六时中,慈眸恒视诸有情,

诸众心中所生起,任何分别皆明知,

诸众口中所言语,永无混杂一一闻,

顶礼遍知无量光。

1.释义。

安住在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以大慈大悲之心于昼夜六时,恒时以天眼通观照众生的所作所为,以他心通了知众生的所思所想,以天耳通彻听众生的所言所语,在这样遍知一切万法的无量光佛前,我们应恭恭敬敬地顶礼。

2.阿弥陀佛的超胜功德。

①遍知:

A.从彻知一切的角度称阿弥陀佛为遍知无量光佛。

B.今生乃至生生世世所造的一切善恶业,阿弥陀佛全都清清楚楚。

C.有正知正念或有智慧的人,时时刻刻提起正念,约束自身行为。

时时刻刻都会想:诸佛菩萨和上师一直在注视着我,所作所为在诸佛菩萨面前根本没办法隐瞒。

D.比喻说明:如镜子同时映射房间内的所有物体,毫不混杂。

②昼夜六时:

A.日日夜夜、时时刻刻恒时注视之义,时间上没有空余之相,而并非是除六时以外其他时间不关注。

B.诸佛菩萨唯一的事业就是利益众生,所以在轮回未空之前,佛菩萨利益众生的事业就不会间断,就像在人死之前,他的呼吸就不会停止一样。

C.随学诸佛,不谈任何条件的,时时处处的利益众生。

a.应舍:凡夫不清净的发心。

l  白天利益众生,而晚上不利益众生;

l  心情好的时候愿意利益众生,心情不好时就不愿意;

l  要好吃好喝才能度化众生,否则不干;

l  只在有限时间发心,如在一两年中;

l  其余时间可以利益众生,而礼拜天一定要好好休息;

l  自己做的事一定要让别人知道,否则默默无闻做下去不值得;

l  找各种借口而不愿度化众生,如“我尽力了”“我没能力”。

b.应取:以各种方式激励自己,不从发心行列中退堕。

l  凡夫利益众生肯定很辛苦;

l  我们要坚强承受各种压力;

l  给自己打气。

③神通力。

A.以天眼通无杂染的观照众生的所作所为。

a.无有障垢的慧眼。

b.佛眼能照见一切色法,同时还能彻知声等五境

c.应取:

§  以正知正念提醒自己:上师三宝时时刻刻都在观照着我,他们的慧眼没有任何遮障,所以我一定不能睡懒觉,也不能做非法的事情;

§  如果行为不如法,会立即生起惭愧之心。

§  总结:知惭有愧,并尽量行持善法、断除恶业,尽量以正知正念约束自己。

B.以他心通无余照见众生的所思所想。

C.以天耳通毫不混杂的彻听众生的所言所语。

④超胜功德由往昔发愿而成。

【教证】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第十七愿:使某作佛时,令我洞视彻听,飞行十倍,胜于诸佛,得是愿乃作佛,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3.行持佛法。

①思维阿弥陀佛的功德。

②产生定解。

③顶礼阿弥陀佛。

A.观想上师与阿弥陀佛等十方三世诸佛无二无别。

B.以非常恭敬的心来顶礼。

C.珍惜修法的时间。

D.积极配合集体共修。

E.功德:无量无边、人身有意义。

4.对阿弥陀佛遍知一切的甚深信心。

①一切正念、正行都观想阿弥陀佛已见、已知、已闻此事。

事例:

单手胸前作礼。

生起刹那信心。

作一次祈祷。

②关键是要有的信心,也即相信阿弥陀佛遍知一切。

A.应取:无有邪见、深信不疑。

B.应舍:怀疑阿弥陀佛不可能了知。

C.对治:严厉呵责自己,并将邪念转为正念。

 

二.顶礼导师无量光

颂词:

除造舍法无间罪,诸诚信您发愿者,

如愿往生极乐刹,佛临中阴引彼刹,

顶礼导师无量光。

1.释义。

除了造五无间罪和舍法罪的人以外,只要对阿弥陀佛您深信不疑,并诚心发愿往生的一切众生,皆能如愿往生极乐世界,因为阿弥陀佛会在此人临终或中阴时引导他往生彼刹,所以诚心诚意顶礼导师无量光佛。

2.学净土宗的人闻思很重要。

①反面原因1:不闻思则不了解阿弥陀佛及其功德、特点。

②反面原因2:不闻思则无法对治念佛时产生的恶分别念。

③正面原因1:闻思后懂得如何取舍。

④正面原因2:维护自己正见和信心的广闻博学不可缺少。

3.两种障碍往生的罪业。

①两种罪业:舍法罪和五无间罪。

②总说其过患:

A.是往生的障碍,暂时不能往生极乐世界。

【教证1】《佛说大阿弥陀经》宣说此两种人不得往生极乐刹土。

【教证2】《无量寿经•四十八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B.暂时不能往生的原因。

a.并非佛陀根本不慈悲摄受。

b.两种恶业深重,极难忏悔。

【教证1】印光大师:“以五逆罪大,谤法不信,此种罪障,岂悠悠泛泛之修持所能灭乎?”

【教证2】《大乘方广总持经》:“佛告文殊师利,我于往昔七年之中,昼夜六时忏悔身口及与意业所作重罪,从是已后乃得清净,经十劫已获得法忍。”

c.最终也能如愿以偿往生。

③劝诫欲往生者,具足往生四因和排除往生障碍。

A.念修金刚萨埵法门忏除罪障的殊胜。

a.一切欲往生者,皆应遵循法王的教言,认真念诵四十万遍金刚萨埵心咒。

【教言】法王如意宝要求:要往生极乐世界的人,一定要先念四十万遍金刚萨埵心咒。

b.金刚萨埵法门的殊胜。

●诸佛菩萨的发愿不同。

I往生净土:阿弥陀佛的加持最殊胜。

II生起大悲心:观世音菩萨最具加持力。

II生起智慧:文殊菩萨的加持最大。

IV忏除罪障:金刚萨埵的加持无与伦比。

●以世间的专业人士做类比说明此理。

c.同样是佛陀亲口宣说的妙法。

d.无数人念诵金刚萨埵心咒并获得了成就。

B.再不能排斥金刚萨埵法门。

④造舍法罪和五无间罪者可以往生。

A.《无量寿经》与《观经》关于能否往生的说法,并不矛盾。

a.《无量寿经》:造五逆罪和谤法罪的众生不能往生极乐世界。

解析:造五无间罪和谤法罪后,如果没有忏悔清净则不可能往生极乐世界。

b.《观经》:造作五逆十恶的众生,在临终地狱相现前时,若遇善知识劝慰而念佛,也能往生极乐世界。

解析:如果罪业忏悔清净则可往生。因为此时有地狱之苦紧逼,所以念佛之心极为猛切,故能灭滔天大罪。又因为此时无有不信,故不言谤法。

B.密宗:两种罪业的人,如果能趋入密宗的坛城接受灌顶,且依密法的加持清净罪障后,也有往生净土和解脱的机会。

4.舍法罪(谤法罪)。

①将正法转为非法而宣讲。

表现:认为所有佛法中存在各种矛盾;将了义不了义、显密上下等混为一谈。

解析:量士夫的佛陀观待众生根机而说法。

②将非法说为正法。

表现:讲经说法前,没有无误地通达法义等。

【教证】律藏:“劣慧宣邪道,称为邪法师,彼法若正法,非法将如何?”

后果:自己造舍法罪,让其他众生造舍法罪;一盲引众盲。

解析:传讲佛法并不容易。

③赞自毁他。

表现:被贪执自宗观点而染污;认为法门有低劣贤妙之分;对显密教法取一舍一。

【教证】月称论师:“贪执己见嗔他见,此等皆为邪分别。”

④诽谤相续具有正法者。

【教证1】

《大乘方广总持经》:“若有诽谤其法师者,即为谤佛等无有异。”

【教证2】

《入中论》:“论中观察非好诤,为解脱故显真理,若有解释真实义,他宗破坏亦无咎。

应取:不随便评论;观清净心;慎言。

⑤教诫:

末法时代很多人都很容易造下舍法罪,有些是无意中谤法,有些人是故意谤法,但无论如何,只要发现自己造了谤法罪,就要好好忏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