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科判
丙一(广说修持往生极乐世界之四因)分四:一、明观福田;二、积资净障;三、发菩提心;四、发清净愿。
丁二(积资净障)分七:一、顶礼支;二、供养支;三、忏悔支;四、随喜支;五、请转法轮支;六、请不涅槃支、七、回向支
己二(广说)分二:一、思维名号不同而顶礼;二、思维持名号功德而顶礼。
本课重点
了知舍法罪和五无间罪的内容和过患后,励力忏悔并誓不再造。
如不注意,很容易造下舍法罪。
舍法的罪业远超五无间罪。
谤法罪中,尤其可怕的是毁谤密法,更为可怕的是擅自删改佛经。
阿弥陀佛的发愿力、悲心力与自己的信心意乐等因缘全部聚合,即可往生极乐世界。
本课难点
行持善法时容易退失,很有可能是前世诽谤法师、诽谤正法的恶业所致。
舍证法是毁坏法身,罪业非常严重。
避免造杀阿罗汉、破坏僧众和合、恶心出佛身血相似的无间罪。
极乐世界有凡夫众生。
本课脉络
舍法罪。
谤法罪。
五无间罪。
临终或中阴往生。
脉络展开
一.舍法罪。
1. 舍教法。
①给别人讲法、闻法等制造违缘,是舍教法。
A.舍教法的表现。
a.烧毁佛经或将佛经扔到河里。
b.诽谤前后世和也因果。
c.阻挠别人讲法。
d.让别人断传承。
e.给闻法制造违缘。
B.要重视听闻佛法。
a.懂得佛法道理的利益,不会轻易造舍法罪,对自己修行有很大帮助。
b.行为会如法。
②要忏悔前世谤法罪业。
A.【公案】修行人因往昔以骄慢心诽谤其他法师,感受地狱、诸根不具、边地受生的果报,出家修行也因业障而退失。
B.教诫:行持善法经常退失,可能是前世诽谤法师、诽谤正法,应好好忏悔。
C.忏悔的必要:舍法罪没有忏悔清净,今生根本无法往生。
③ 谨慎三门行为。
【教证】《贤愚经》:“身口意行,不可不慎。”
2.舍证法。
①对他人受出家戒等制造违缘。
②对他人受持少分戒律学处制造违缘。
③唆使别人舍戒。
④对修法者制造违缘。
3.舍法罪。
①舍法是对闻思修持一句一义造违缘。
【教证】《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有依行品第四》:“若有于我为欲利乐一切有情所说正法:谓依声闻乘所说正法,或依缘觉乘所说正法,或依大乘所说正法,诽谤、遮止、障蔽、隐没下至一颂,当知是名谤正法者,亦名毁灭八圣道者,亦名破坏一切有情正法眼者。”
②舍法罪的果报。
【教证1】《大乘方广总持经》:“若彼愚人于佛大乘,乃至诽谤一四句偈,当知是业定堕地狱。”
【教证2】《般若八千颂》:“何人若造五无间,不及相似谤佛法。”
【教言】佛陀:“我连谤法人的名字都不愿意听到,更何况说与他接触呢!”
③谨慎取舍,不诽谤正法。
二.谤法罪。
1.毁谤密法。
①谤法罪中以毁谤密法最为严厉。
【公案】《协庆加查佛教史》格鲁派格西因业力所感诽谤宁玛派大圆满法和毁坏密宗佛像,他和眷属陷入地狱感果。
② 忏悔毁谤密法的罪业。
【公案】弘一大师忏悔往昔诽谤密法。(法本P140)
③学习《宗镜录》,了解各教派的究竟观点。
④要了知密法殊胜性。
2.擅自删改佛经。
①佛陀金刚语所蕴含的直接、间接等意义,皆能饶益无量无边的众生,所以绝对不能删改佛经。
②【教证】《菩萨处胎经》:“佛所说法一言一字,汝勿使有缺漏。”
3.谤法的过患。
① 灭尽福德。
A.容易以口灭福德而造罪。
B.毁谤正法就是毁谤三世诸佛。
【教证】《涅槃经》:“法为佛母,佛从法生,三世诸佛,皆供养法。”
②不能往生,甚至难以脱离三恶趣。
【教证】《宝性论》:“存心嗔法者,彼岂有解脱?”
三.五无间罪。
1.五无间罪:杀父亲;杀母亲;杀罗汉;破坏僧众和合,如挑拨佛及其眷属之间的关系;恶心出佛身血。
2.后三项五无间罪如今不能直接犯,为类似造罪业。
3.造罪之人的往生。
①终能往生。
A.如果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么总有一天能远离轮回,最终得以往生。
B.虽然得以往生极乐世界,但因业障所致,数年之中不得面见佛颜。
C.下品下生,是类似凡夫众生。
【教证】《观无量寿经》云:“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②临终念佛和助念有意义。
③听闻及念诵佛号的功德。
A.对自他有利益。
【教言】直品单比尼玛:若能给人传授阿弥陀佛的名号,那对他的利益远远超过赐予天王的果位。
B.善根总有一天会成熟。
四.临终或中阴往生。
1.往生者:
除舍法罪和五无间罪以外的,对阿弥陀佛深信不疑、诚心发愿的一切众生。
2.往生时机:
临终或中阴。
3.往生之理:
①阿弥陀佛已现前成就了一切宿愿,阿弥陀佛的加持。
A.阿弥陀佛的发愿。
【教证】“何者闻我名,愿恒诣我刹,我愿妙圆故,众刹有情至。”
B.如理修持往生四因。
【教证】《弥陀经》:“设我作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闻我名号,生大信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命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a. “发菩提心”是发菩提心。
b. “闻我名号,生大信心”是明观福田。
c. “至心发愿,欲生我国”是发愿回向。
d. “修诸功德”是积资净障。
②自己深信发愿。
A.猛厉发愿往生净土:娑婆世界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但愿我临终时毫不贪恋这一切,而直接前往极乐世界。
B.【公案】《宋高僧传》智辩法师以布施发愿使给旁生转生为眷属。
公案说明:佛门有求必应。
③阿弥陀佛的发愿力、悲心力与自己的信心意乐等因缘全部聚合,即可往生极乐世界。
往生关键:具足真信切愿。
④不忘祈祷上师和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