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科判
丙一(广说修持往生极乐世界之四因)分四:一、明观福田;二、积资净障;三、发菩提心;四、发清净愿。
丁二(积资净障)分七:一、顶礼支;二、供养支;三、忏悔支;四、随喜支;五、请转法轮支;六、请不涅槃支、七、回向支
己二(广说)分二:一、思维名号不同而顶礼;二、思维持名号功德而顶礼。
颂词:
无数广大三千界,遍满珍宝作布施。
不如听闻极乐刹,阿弥陀佛名号后,
以信合掌福德大,是故敬礼无量光。
本课重点
闻思修行的重要性。
以信心对阿弥陀佛恭敬合掌的功德。
恭敬三宝的行为功德极大。
应珍惜暇满人身精进修行。
应断除世间凡愚颠倒的见解和行为,树立信心和正见。
随时随地以信心祈祷、忆念阿弥陀佛,发愿往生。
本课难点
诚信阿弥陀佛名号的功德。
诚信佛经中较量功德之理是真理。
诚心念佛与修持长寿法没有区别。
以欢喜心尽己所能地行持善法。
本课脉络
课前开示。
宣说以信心对阿弥陀佛恭敬合掌的功德。
珍惜暇满人身,精进修持佛法。
上师劝诫修持净土法门。
脉络展开
一.课前开示。
1.精进闻思修行的重要性。
①佛法对众生具有重大的利益,应当好好把握。
②听闻佛法后如理行持,就会从根本上改变在轮回中流转的命运。
③如今正是决定生生世世是安乐还是痛苦的关键阶段。
2.佛法教育的重要性。
①不学佛法的过患。
A.无法成办来世的解脱。
B.得不到即生的幸福安乐。
C.经常做不如法的事。
②学习佛法的利益。
A.即生获得暂时的幸福快乐。
B.来世获得善趣和解脱的安乐。
3.佛法利益不可估量。
①对社会的和谐、安定、健康有非常大的帮助。
②最重要的是带给众生究竟的解脱。
4.正确对待佛法的态度。
A.应断除对佛法的邪见邪行。
a.邪见:不知佛法价值,认为佛法只是佛教徒的爱好而已。
b.邪行:毁谤和攻击佛法。
B.维护佛法,让有缘众生明白佛法的价值和意义。
C.在一切学问中,唯有佛法最为伟大,只有佛法才能对众生带来究竟的利益。
5.上师教诫。
①不必耽着短暂的人生,应关心来世的解脱和安乐。
②未来是幸福还是痛苦,取决于现在的选择。
二.宣说以信心对阿弥陀佛恭敬合掌的功德。
颂词:
无数广大三千界,遍满珍宝作布施。
不如听闻极乐刹,阿弥陀佛名号后,
以信合掌福德大,是故敬礼无量光。
1.释义:
在无数的三千大千世界遍满珍宝,以此作上供下施的功德非常大,但这远远不如听闻阿弥陀佛名号和极乐世界的功德之后,以信心作一次恭敬合掌的功德。因此,恭恭敬敬顶礼无量光如来。
2.对阿弥陀佛恭敬合掌的功德极大。
①布施的功德不可思议。
A.微小的布施能感召广大的果报。
a.以一碗青稞作供施会得到无量福德。
b.以善心供养三宝一朵花的功德不可思议。
c.【公案】世尊在因地时因为供养德护如来四粒豌豆的善根,从一位穷人成为统治四大部洲的转轮王。
B.在无数三千大千世界中遍满七宝,以此上供下施的功德更是不可思议。
在无数世界遍满七宝来作供养,是以假设的方式来宣说。
②以信心作礼的福德远超广大布施。
A.【教证1】佛经:“极微尘数刹,何者粉为尘,多于此刹中,满宝作布施,此福亦不及,闻阿弥陀佛,极乐刹胜德,欢喜合掌福,故闻当遣疑。”
B.【教证2】《大般涅槃经》:一个人在一个月中以种种美食、妙衣向一切众生作布施,另一个人在短暂的时间中一心念佛,后者的功德远远超过前者。
C.广大善根福德的成因:对阿弥陀佛名号和极乐世界的功德产生诚信心。
③应诚信较量功德之理。
A.不是传说。
B.是佛陀以慧眼照见的真理。
C.涉及到甚深隐蔽之理时,必须以佛菩萨的教证为正量。
D.听闻此理后应生起欢喜心并真实趋入此道。
E.断除对佛教真理的怀疑。
④能够听闻对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生信的功德不可思议之理需要很大福报。
A.【教证】佛经:“若不积福德,不会闻此法,成就菩提者,彼将闻此语。”
B.福报成因:前世积累资粮,值遇诸佛菩萨。
C.应对净土法生欢喜心。
⑤如何行持?
A.以信心祈祷阿弥陀佛并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B.临终时不忘祈祷发愿。
a.事例说明串习祈祷阿弥陀佛的功德。
【事例1】患癌的老居士虽然已经瘦得皮包骨头,但仍然对阿弥陀佛单手作礼。
【事例2】尼忠堪姆临终前常常梦见阿弥陀佛,助念时,她嘴唇偶尔动一两下也在念佛号,而且一直对阿弥陀佛单手作礼。
b.临终的表现取决于生前的串习,应实地修持佛法的道理。
3.对一切三宝恭敬行为功德极大。
①礼佛并非是无用的形式,并以世间行礼说明其恭敬之理。
②恭敬三宝的行为功德极大。
【教证】《法华经》:“或复但合掌,乃至举一手,或复小低头,以此供养像,渐见无量佛。”
③礼敬三宝的方式。
A.双手合十。
B.单手作礼(双手合十不方便时)。
C.低头敬礼(两只手都腾不出来)。
④恭敬三宝是对自己最大救护。
【事例】一性情凶厉的人死后虽然堕为猪,因生前对出家人单手作礼,生有一只不着地且作如礼状的“人手”,由此避免了被屠宰的命运。(详见法本P178-179)
⑤外在的恭敬行为源自对三宝的恭敬心和信心。
⑥应把恭敬三宝的行为融入生活。
A.【事例】藏族老人每天黄昏面朝西方,一边念佛,一边恭敬顶礼。
B.勉励藏族年轻人过佛法的生活,保持修行的传统。
C.汉地佛教徒应把佛法融入生活,有生之年坚持修行佛法。
a.断除短期行为。
b.树立长远心。
c.牢记法王如意宝教言:“莫舍己道,勿扰他心”。
d.修持佛法需要积少成多。
e.学习世间知识也需要坚持。
§ 有儿时的每天学习积累,才有日后学业有成的成就。
§ 儿童学习《三字经》的长久利益,一生都会受用不尽。
⑦上师拓展: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A.世间人需要传统文化教育提升人格、接人待物之礼。
B.佛教徒也需要传统文化教育。
a.传统文化是学佛的底子。
b.传统文化可以提高佛教徒素质。
§ 做高素质佛教徒:有佛法的智慧、有随顺世间的智慧、行为必须如理如法。
§ 功德:能广弘佛法、救度无量众生。
三.珍惜暇满人身,精进修持佛法。
1.暇满人身是修持佛法的良好顺缘。
①具备眼根而能见到佛像、佛经、佛塔等三宝所依,即便以嗔心看佛像也会种下解脱的因。
②具备耳根而能听闻佛法、佛号。
③具备双手而能合掌、做种种善事。
2.残疾人虽然有修行的机会,但是修持善法很困难。
①残疾人有修行的机会。
【教证】印光大师:“凡有心者,皆堪作佛,何得谓盲聋喑哑不得往生?佛说八难中有盲聋喑哑,谓其难以入道而已。果能专精念佛,虽聋子不能听经及善知识开示,瞎子不能看经,究有何碍?喑者无声,哑者不会说话,但能心中默念,亦可现生亲得念佛三昧,临终直登九品。何可云此等人不得往生?此等人不认真念佛,则不得往生,非此等人虽念佛亦不得往生也。至于残废缺手缺脚者,与此盲聋喑哑者同。”
②残疾人修持善法很困难。
A.盲人看不到佛像。
B.聋子无法听闻佛法。
C.断臂的人无法合掌。
3.珍惜诸根健全的顺缘精进修持善法。
A.断除自我贬低、自我放弃的想法。
B.以欢喜心尽己所能地行持善法。
以信心对三宝合掌有很大功德,人生有意义。
4.断除世间凡愚的颠倒见解和行为。
A.颠倒之因:罪业深、疑心重。
B.凡愚颠倒之相。
a.纵然听到一百个佛刹、一千尊佛陀的功德,甚至连动身或者微笑的欢喜心都没有。
b.听闻佛号和极乐世界功德后无感觉或歪嘴假笑,听闻世间产品介绍产生欢喜心。
c.听到宣说三宝的功德就满腹怀疑,而听到世间乱七八糟的新闻却深信不疑。
d.听到世间的消息惊讶不已,听到人间的悲惨遭遇感慨不已,而听到佛法的道理却没什么感觉。
e.认为发生在现实中的真人真事才是可信的,而佛教的说法只是虚无缥缈的传说。
四.上师劝诫修持净土法门。
1.信愿持名是一生能解脱的唯一方便法门。
①以信心祈祷阿弥陀佛。
②念念不忘阿弥陀佛名号。
③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2.修持之利益。
①究竟往生净土。
②暂时遣除寿障。
3.念佛应精进。
①应断之行为:无病无恼时偶尔念几句佛号。
②应取之行为:随时随地都要忆念、祈祷阿弥陀佛。
③随学精进念佛的汉地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