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科判
丙一(广说修持往生极乐世界之四因)分四:一、明观福田;二、积资净障;三、发菩提心;四、发清净愿。
丁二(积资净障)分七:一、对治我慢之顶礼支;二、供养支;三、忏悔支;四、随喜支;五、请转法轮支;六、请不涅槃支;七、回向支。
己二(广说)分二:一、思维名号不同而顶礼;二、思维持名号功德而顶礼。
本课重点
听闻佛号生起信心趋入不退转菩提道。
内在的信心最重要。
学佛成功的要点。
听闻佛号并受持,不转女身。
本课难点
如何趋入不退转的境地?
如何理解“仅以听闻阿弥陀佛名号便趋入不退转菩提道”?
女身的过失。
本课脉络
听闻阿弥陀佛名号和生起信心的功德。
听闻佛号受持不转女身。
脉络展开
一.听闻阿弥陀佛名号和生起信心的功德。
1.颂词:
谁闻阿弥陀佛号,表里如一自深心,
仅生一次诚信心,彼不退转菩提道,
顶礼怙主无量光。
①释义:任何人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以后,并不是装模作样、口是心非,而是表里如一、从心坎深处仅仅生起一次诚挚的信心,从此他就获得了证悟菩提的种子,并将逐渐趋入不退转大菩提的圣道,因此恭敬顶礼怙主无量光佛。
②关要:至诚的信心、真正的信心,哪怕是一瞬间的信心。
2.趋入不退转菩提道。
①趋入不退转菩提道的殊胜窍诀——听闻阿弥陀佛名号产生信心。
A.趋入之因。
a.佛号的加持(包括念佛机播放的佛号)。
b.诚挚的信心。
B.在别人耳边念诵佛号也是利益众生、弘扬佛法。
C.真正弘扬佛法,首先要有利他的善心。
【教言1】智悲光尊者称赞弟子如来芽尊者:“以后你一定能利益无量的众生,因为你有一颗纯金般的善心。”
【教言2】宗喀巴大师:“心善地道亦贤善,心恶地道亦恶劣,一切依赖于自心,故应精勤修善心。”
②应恭敬顶礼阿弥陀佛。
【修行窍诀】见到阿弥陀佛像时,我们首先要让心平静下来,静静地端详庄严的佛像,内心生起清净的信心后,再恭恭敬敬地念诵佛号、顶礼、祈祷、发愿。
③缘佛陀的善根永远也不会空耗。
A.【教证】《法华经》:“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B.【公案】《佛遗教经》:老人以一称“南无佛”之善根,八万大劫后得以在佛陀教法下出家证果。
说明:仅以念一句佛的善根,未来也会获得解脱。
C.【教证】《楞严经》:“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3. 应精进念佛、祈祷佛。
① 念佛、祈祷佛,最重要的是信心。
A.口头上念佛,虽然能种下善根,但这远不如内心生起信心念佛的功德大。
B.内在信心比外在行为更重要。
② 如何保证学修佛法成功。
A.信心要过关。
a.应舍:口是心非的狡诈者行为。
b.应取:真正的信心、长期的信心。
c.重要性:信心出了问题,学佛一定会失败。
B.要看破世间。
a.不要为了无有实义的世间享受而空耗暇满人身。
b.尽量看透世俗生活的迷乱本质,生起真实无伪的出离心。
§ 凡圣对比:
凡夫:迷失在世俗的幻网。
圣者:显现上身处世俗,但内心没有任何执著,圣者看世间只是一场戏,就像老人看儿童的游戏一样。
§ 不被世俗红尘所迷惑。
C. 要有长远心。
a.将佛法融入生活,不紧不松地长期行持。
b.修行人要舍弃不稳定的心态,去安住修行。
4.信心的重要性。
①忆念、祈祷阿弥陀佛时,内在信心最重要,远远超过外在行为。
A.【教言】珠巴仁波切:“上师传法赐灌顶,心中无有无实义,弟子闭目并合掌,心中无有无实义。”
a.不论上师还是弟子,最关键的是内心。
§ 作为传法上师:要有利他心,并对佛法有真实的体验。
§ 作为密宗灌顶的上师:要有境界、誓言清净、对密法有信心、有资格。
§ 作为弟子:对上师三宝有诚挚信心。
b.发自内心的传法,内在的价值和加持力完全不同,对弟子有很大利益。
B.引发信心的方式。
a.阅读诸佛菩萨的传记。
b.学习佛法的教言等。
②佛教徒内在实质远胜于外在形象。
③培养对佛陀教言的清净信心。
A.应舍:高谈阔论、以凡夫的分别念来臆测佛教的甚深问题。
B.应取:内心修炼。
④真正希求解脱的人,要在善良人格的基础上,内心对三宝有诚挚的信心。
对三宝有诚挚的信心,修行的大方向不会错。
5.如何理解“仅听闻阿弥陀佛名号便趋入不退转菩提道”。
①正确的解释方法。
A.直接理解:对即将往生极乐世界的入道菩萨,听闻佛名号后应不会退转。
a.入道菩萨。
§ 狭义:指见道以上者。
§ 广义:指资粮道以上者。发起无伪的世俗菩提心后就进入了资粮道。有无伪菩提心的人绝不会堕入恶趣,所以资粮道行人可以说是入道的菩萨。
b.有了无伪菩提心的道友,可以算资粮道者。
B.间接理解:对可往生极乐世界的未入道者,则是指获得了将来趋入不退转菩提的种子。
a.未入道者:不信佛的世间人、外道以及旁生等。
b.不退转。
§ 听闻佛号不退转,并非从此以后它再也不会堕入恶趣、即生就能往生极乐世界。
§ 听闻佛号,相续中有了不退转菩提的种子、未来得道的种子。
C.正确理解佛陀的密意。
a.“不退转”说法,有对已入道者的直接意义和对未入道者的间接意义。
b.密宗教义有内外密多层意义。
②仅仅听闻佛号就能获得不退转的原因。
A.阿弥陀佛往昔的发愿力所致。
B.一切如来名号的功德所致。
【教证1】《诸佛菩萨名号集》:许多如来的名号都有听闻之后不退转的功德。
【教证2】《释迦牟尼佛广传》:听闻释迦牟尼佛名号后,逐渐于大菩提道中不退转。
【教证3】《大阿弥陀经》:“多有菩萨,欲闻此经,而不得闻,若得闻者,于无上道,永不退转。”
【教证4】《阿弥陀经》中说:“任何众生闻阿弥陀佛名号后,乃至一发心诚心生信、欢喜,彼等皆可获得不退转无上真实圆满菩提。”
③应对三宝生起强烈信心和欢喜心,亦能积资净障。
二.听闻佛号受持不转女身。
1.颂词:
闻佛阿弥陀名号,乃至未获菩提间,
不转女身转贵族,生生世世具净戒,
顶礼善逝无量光。
①释义:无论是男子还是女人,如果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并能受持,乃至未得佛果之间,永远不会再转为低劣的女身,恒常转生在贵族之家,并且生生世世具有清净的戒律,因此恭敬顶礼善逝无量光佛。
2.听闻佛号不转女身的条件。
①他力:阿弥陀佛因地发愿已圆满实现。
【教证】 阿弥陀佛在因地曾发愿:“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其有女人闻我名字。欢喜信乐。发菩提心。厌恶女身。寿终之后复为女像者。不取正觉。”
②自力:发菩提心,厌恶女身。
3.女身的诸多过失。
①教证、教言说明。
A.《法华经》和《大智度论》,女身有五种障碍:一不得作梵天王;二不得作帝释;三不得作魔王;四不得作转轮圣王;五不得作佛。
B.《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女人死后堕入地狱的四种因缘:一对钱财贪心重,二嫉妒心强,三喜欢说是非,四身体的姿态不如法。
C.《正法念处经》:女人死后堕入饿鬼的非常多。
D.邬金莲花生大士:“无戒沉迷之僧人,无誓言之愚咒士,无信心之恶女人,此三无处不生也。”
E.阿底峡尊者:“男众修行人最大的违缘是女人。”
②女身的过失。
A.世间:
a.女人贪嗔嫉妒等烦恼粗重。
b.地位卑下。
B.出世间:
a.没有出家修法的自由。
b.对佛陀的教法有一定的危害。
《大爱道比丘尼经》:佛陀开许女人出家,使如来的正法住世时间缩短了。
c.女众利益众生的能力也比较弱等。
③女众如何取舍。
A.厌恶女身。
B.发愿生生世世成为大丈夫身。
4.“身体低劣境界高”的女众。
①投生之因。
A.罪恶引业感召。
B. 善心满业而感召。
②法相:信心十足、知惭有愧、明晓善恶
③女成就者。
A.佛经中的公案。
a.《宝积经》中妙慧童女和胜鬘夫人获得成就。
b.《老女人经》中一位老妇人获得成就。
B.藏地:
a.益西措嘉、玛吉拉准、门觉华珍等空行母成就者。
b.《西藏古代佛教史》中记载的古藏地满莫空行母获得成就。
C.汉地:晋朝净检比丘尼不舍肉身前往清净刹土公案。
5.上师教诫:
①男众:不必傲慢;如不好好修行,经常造恶业,将来也会堕入恶趣。
②女众:不要过于自卑,只要精进修行,将来也一定会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