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科判
本课重点
在家居士们要受持一分以上的戒律。
戒律是一切安乐与功德的根本,佛教的基础就是戒律。
顶礼一次的功德——尽自己身体以下,乃至金刚大地以上,所有微尘数转轮王位的果报。
运用各种方便,让不信佛的众生不知不觉地行持善法。
本课难点
对戒律生起正见和希求心。
顶礼时,将阿弥陀佛的本体观为根本上师,能同时得到上师和本尊的加持。
本课脉络
戒律的重要性。
顶礼方式。
顶礼功德巨大。
以善巧方便引导不信佛的众生行持善法。
脉络展开
一.戒律的重要性。
1.戒律是一切安乐与功德的根本。
①持戒能获得来世今生的利益。
A.即生会享受到身心的宁静和快乐。
B.是转生善趣的根本。
C.在相续中播下戒律的种子。
D.居士要受持一分以上的戒律。
②持戒能增强修持善法的力量。
A.【公案】祇夜多尊者戒律精严,弹指三下便赶走了恶龙(详见法本P226-227)。
B.金刚密乘中,成就密咒的根本是戒律。
【教证】《妙臂请问经》:“咒本初为戒。”
③戒律是生起其他功德的基础。
④要珍惜如意宝般的戒律。
2.戒律是佛教的基础和根本。
3.受持清净戒律远胜于表面的夸夸其谈。
4.从根本戒律入手来护持佛法。
①末法时代的恶相:戒律逐渐隐没。
A.总的教法尤其是戒律如意宝已经接近唯持形象期。
B.【教证】佛陀:“边地魔军蜂拥而至之时,首先律藏如意宝会隐没。灵器和禳解术等不会隐没,即使隐没也无所谓。”
C.许多修行人缺乏外摄持和内摄持。
a.科技发达的外在环境容易引发散乱。
b.内心的分别念越来越纷杂。
c.法相名词。
§ 外摄持:以智慧指明万法无有自性、以方便宣说一切善根回向遍知智慧的善知识。
§ 内摄持:自己渴求获得遍智的心和三轮清净的胜观。
D.守持清净戒律的人变少。
a.出家众的人数减少。
b.有些居士学佛多年却未持戒。
E.许多人不重视,甚至轻毁戒律。
【事例】一个精进修行的出家人因病中没钱医治而还俗。
②轻毁戒律的果报。
A.今生来世感受无边痛苦。
B.异熟果是堕入恶趣。
C.等流果是即使再转生为人,也会生生世世戒律不圆满。
③戒定慧三学代表佛教,作为佛教根本的戒律隐没,会导致佛教隐没。
5.真正的佛教就是清净戒律和闻思修行。
A.护持佛法,必须从清净戒律入手。
B.念诵的仪轨唱腔和经书都不能代表佛教。
C.如今对佛教的误解跟历史有关,要依靠闻思修遣除。
D.法王如意宝开创了藏传佛教的再弘期。
二.顶礼方式。
1. 边思维阿弥陀佛名号的功德边顶礼。
2. 顶礼时的观想。
①严格观想。
A.顶礼对境。
a. 主尊:前方虚空中安住着本体为根本上师的怙主阿弥陀佛。
§ 将阿弥陀佛的本体观为自己的根本上师。
§ 修本尊时将其本体观为上师。
§ 此为上师瑜伽的修法,能同时得到本尊与上师的加持。
b. 眷属:阿弥陀佛被十方三世的一切佛菩萨等皈依处围绕。
B.顶礼者。
a.自己的右侧是现世的父亲,左侧是现世的母亲。
b.前面是一切怨亲债主。
【要点】将怨敌观想在自己前方有助于修安忍。
c.周围是六道众生,像被宴请的宾客一样聚集在一处,跟随自己一起顶礼,发出嗡嗡的声音来祈祷。
C.观想手掌中有一个如意宝。
a.合掌于头顶时观想:顶礼诸佛菩萨之身,愿净除自他一切众生的身障,究竟获得佛的无见顶相;
b.合掌于喉间时观想:顶礼诸佛菩萨之语,愿净除自他一切众生的语障,最终获得佛的法语螺音(即佛的金刚语);
c.合掌于胸前时观想:顶礼诸佛菩萨之意,愿净除自他一切众生的意障,最终获得佛的智慧吉祥结(即佛的无二智慧);
d.五体投地时观想:顶礼诸佛菩萨的身、语、意、功德、事业,愿同时净除三门的障碍,究竟获得五身五智(五身:法身、报身、化身、现前菩提身、不变金刚身。五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
②简略观想。
【窍诀】顶礼怙主阿弥陀佛您,愿净除自他一切众生的罪障、习气而往生极乐世界。
③顶礼的注意事项。
A.应断。
a.慌慌张张。
b.散漫放逸。
B.应取。
a.寂静调柔。
b.具有正知正念。
c.顶礼的同时念佛号或者祈祷文,并且要念出声音,可以带动内心的信心。
④极乐法会的念修次第。
A.顶礼:大众念诵《极乐愿文》至“著三法衣黄灿灿”后,应该按上述要求顶礼阿弥陀佛一百零八遍。
B.顶礼后次第念诵:
a. “顶礼供养皈依真实应供、善逝、出有坏、圆满正等觉阿弥陀佛。顶礼供养皈依真实应供、善逝、出有坏、圆满正等觉药师琉璃光如来。顶礼供养皈依真实应供、善逝、出有坏、圆满正等觉释迦牟尼佛。顶礼供养皈依八大随行菩萨。”
b.“顶礼阿弥陀佛尊,加持往生极乐刹。”
最略的《极乐愿文》意义非常深奥。
c.《极乐愿文》:“敬礼远近无别故……顶礼善逝无量光。”
d.顶礼增补咒:“纳摩玛则西日耶,纳摩色西日耶,纳摩厄达玛西日耶所哈。”
三.顶礼的功德巨大。
1.一次顶礼佛陀将感受尽自己身体以下,乃至金刚大地以上,所有微尘数转轮王位的果报。
2.【教证】《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中说礼佛有十种功德:一者得妙色好声。二者有所发言人皆信伏。三者处众无畏。四者天人爱护。五者具足威势。六者威势众生皆来亲附。七者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八者具大福报。九者命终生天。十者速证涅槃。
3.【教证】《增壹阿含经》:“承事礼佛有五事功德。云何为五。一者端正。二者好声。三者多饶财宝。四者生长者家。五者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上。”
4.【公案】长者妻因顶礼佛陀死后转生天界(详见法本P232-233)。
5.行持善法需要稳固的信心和长期精进。
①对善法的功德有信心,才会去行持。
②长期精进。
A.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修行肯定不会成功。
B.随学藏族道友,长期精进行持善法。
C.《弟子规》:“居有常,业无变。”
D.如何做到长期精进。
a.要有恒心和毅力。
b.依靠大众来鞭策。
6.不如法的心态礼佛也有巨大功德。
A.【教证】《胜出天神赞》:“谁以诚信或欢喜,及与散乱或疑心,顶礼如月之能王,将获天人圆满乐。”
B.边怀疑边顶礼也能获得天人的圆满安乐。
四.以善巧方便引导不信佛的众生行持善法。
1.以方便法引导顶礼。
A.子女“骗”不信佛的父母替自己给佛磕头。
B.把顶礼作为健身运动推广。
2.以方便法引导供养:子女让父母替自己供灯、供香。
3.以方便法引导忆念阿弥陀佛。
【公案】《喜马拉雅大成就者的故事》女儿善巧引导不信佛的父亲日夜挂念阿弥陀佛的工程,最终也被阿弥陀佛接引到了极乐世界(详见法本P235)。
4.精进忆念善法,肯定能获得解脱。
【教言】法王如意宝:“如果一个人能像思念恋人一样思念阿弥陀佛,此人决定能往生极乐世界。”
【教证】《妙臂请问经》:“何人死亡时,刹那忆念师,为最胜往生,此人定成佛。”
编辑:定解E03
审核:定解E01
定解E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