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科判
本课重点
积累资粮的重要性。
观想世出世间一切美好悦意的物品,并将其供养阿弥陀佛为主的功德田。
了知供养八瑞物、八瑞相的缘起、功德和发愿。
为一切众生的安乐作供养。
本课难点
见解和行为不偏堕。
佛法融入生活,精进积累资粮。
要长期行持善法。
本课脉络
课前开示:积累资粮的重要性。
总说意幻供养。
意幻供养之八瑞物。
意幻供养之八瑞相。
供养之理。
脉络展开
一.课前开示:积累资粮的重要性。
1.要精勤积累福慧二资。
①见解和行为偏离中道的现象。
A.只做世俗善法,对胜义空性一窍不通。
后果:善根完全被实执染污,功德并不圆满。
B.只重视空性,而轻视世俗的善法。
后果:完全舍弃了福德资粮的积累。
②高僧大德,精勤积累福慧二资,见解和行为不堕一边。
A.胜义谛方面:具有通达万法空性的智慧。
B.世俗谛方面:不轻舍有为的善法,日日夜夜精进积累福德资粮。
【事例】法王如意宝的示现:修证境界令人望尘莫及,却依然小心翼翼地取舍善恶、积资净障。
③以最大的精进来积累二种资粮。
A.要有积累资粮的强烈意识。
B.没有太多胜义空性的智慧,也有能力积累福德资粮。
2.将行持善法融入每日生活。
①供养三宝的对比。
A.藏族人:佛法已经融入生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a.有专门的佛法修行。
b.日常生活方方面面不忘积累资粮,打水、吃饭等都有献新习惯。
B.泰国人:普遍有供养三宝的习惯。
C.汉族人:佛教没有深入到生活中,佛教徒并不是特别重视供养三宝。
②要最大限度积累资粮。
A.积累资粮是头等大事。
B.应该融入生活:
a.不是特意去行持善法,而是将行持善法当作生活的一部分,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积累资粮。
b.从平时的点点滴滴做起。
C.积极把握积累资粮的机会。
a.掌握寓佛法于生活的窍诀。
b.每天在行持善法中度过。
§ 每日没有行善,善根会被埋没,会迷失在迷乱的世俗中;每日行持善法,生活有意义。
§ 睡前反省:今天有没有行持善法。
§ 以三殊胜摄持上一堂课,功德非常大,这一天有意义。
D.应舍:
a.把行持善法从生活中抽离。
b.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以特定仪式去做。
c.错过积累资粮的机会。
E.无法行持善法之因。
a.庸人自扰,自认为或声称很忙。
b.心没有放下,一直被外境束缚。
c.错失积累资粮的机会。
§ 没有行持善法的自由。
§ 偶尔行持善法的力量很薄弱。
③闻法不要有厌烦心。
A.有些道理学过,但也许已经忘了。
B.即使没忘记,可能也没有真正理解它的意义。
C.要耐心听闻。
二.总说意幻供养。
1. 定义:
将非真实拥有而是意识幻化的供品供养三宝。观想世出世间一切美好悦意的物品,并将其供养阿弥陀佛为主的功德田。
2. 供品内容。
①八瑞物、八瑞相、轮王七宝等有寂所摄的一切圆满。
②除了诸佛菩萨等具有广大福德者之外,一般人很难拥有轮王七宝等供品。
3. 如何意幻供养。
①将轮王七宝、八瑞物、八瑞相的模型和画像,观想为真实供品来供养。
②就地取材,将七八粒青稞、大米、奶渣等观想成真实供品作供养,也能获得巨大的功德。
③应该在佛堂里尽量供养这些供品。
4. 对意幻供养的供品和功德要有信心。
①应舍的谬见。
A.把轮王七宝、八瑞物、八瑞相的模型和画像当作世间工艺品。
B.认为供养这些物品只是一种宗教传统。
②如何看待意幻供养。
A.这些供品出自佛经,其中一些与佛陀的成道有甚深因缘。
B.供养的功德很大,能获得成就的殊胜缘起。
③具信者应欢喜行持供养。
④应舍的行为。
A.只是研究佛教的理论。
B.内心对三宝一点信心都没有。
C.从来不供养三宝。
三.意幻供养之八瑞物。
“八”是个吉祥的数字。
1. 明镜。
①缘起:色界天女持光母供养佛陀明镜,世尊将其加持成吉祥物。
②功德:可以获得善妙色相和聪明智慧。
③发愿:
A.自他一切众生证悟佛法实义,获得照见万法实相的智慧。
B. 此供养功德,愿佛法融入我心,愿通达诸法实相。
④ 供养:
A. 供养清澈、明亮的白银镜。
B. 供养真实的镜子。
C. 应该在殊胜的对境前供养光洁的明镜并且发愿。
2. 奶酪。
①缘起:佛陀在尼连禅河边苦行,村姑妙生女供养世尊奶酪,佛陀享用之后恢复了体力,身体也具有光泽。
②功德:
A. 身体会具有妙色。
B. 内心会增长禅定。
③发愿:令一切众生获得禅定妙食。
④供养:
A. 拜见高僧大德时都喜欢供养牛奶。
B. 要供养有吉祥缘起的供品,如佛陀加持过的吉祥物。
3. 牛黄。
①缘起:从前佛陀示现生病时,护地大象之子供养世尊牛黄。
②功德:遣除烦恼和痛苦。
③发愿:遣除自他一切众生相续中的烦恼和痛苦,获得吉祥圆满。
④对治烦恼:
A. 心态要平静,不能处于过度的希求中。
B. 在行持佛法中度过。
4. 吉祥茅草。
①缘起:卖草童子供养世尊吉祥茅草,佛陀在吉祥草垫上精进修持而证悟。
②功德:吉祥茅草是与释迦牟尼佛的成道有关系的圣物。
③发愿:令一切众生获得无有生死衰老的金刚身。
④供养:
A. 佛台上供养吉祥茅草。
B. 朝礼印度金刚座附近一座小佛塔,塔下有佛陀当年用过的吉祥茅草。
5. 木瓜。
①缘起:木天女供养佛陀木瓜。
②功德:获得涅槃果位。
③发愿:愿逆次清净十二缘起而获得涅槃果位。
④供养:没有木瓜的地区可以用其他水果作供养。
6. 右旋海螺。
①缘起:佛陀刚成道时,帝释天供养右旋海螺,请佛转法轮。
②功德:请转法轮。
③发愿:愿能发出法语的妙音。
④要点:在祈请善知识传法时也要有耐心,如果善知识不愿意传法,我们应反反复复地祈请。
7. 黄丹。
①缘起:星王婆罗门向佛陀供养黄丹。
②功德:获得证悟的境界。
③发愿:愿慑伏三界众生、超胜一切世间。
④要点:
A. 长期精进修行。
B. 对佛法有一定的领悟,可以拥有稳固的名声和地位。
8. 白芥子。
①缘起:金刚手菩萨在佛陀前供养白芥子。
②功德:
A. 是供品,亦是殊胜的密宗修法物品。
B. 遣除魔障的不共缘起物。
C. 龙树菩萨用七颗白芥子打开南天铁塔,取出密宗的续部。
D. 清辩论师为了面见弥勒佛,以密咒加持白芥子打开南印度的一处山岩,进入山岩内的阿修罗宫,等待弥勒佛出世。
③发愿:愿获得胜伏一切邪魔外道的圆满能力。
9.总结:
供养八种瑞物可获得相应其因的果报,应经常供养这八种瑞物。
四.意幻供养之八瑞相。
1.总说八瑞相。
定义:八种瑞相又叫八吉祥。
①这些瑞相是梵天等供养佛陀的。
②并且佛自身也具有由福德、智慧力而形成的这些妙相。
2.分说:
①伞。
A.功德:遣除酷热、带来清凉。
B.供养对境:供养阿弥陀佛头部。
C.发愿:以此愿解除自他一切众生烦恼的酷热。
D.供品:伞应具有金柄和飘曳的绸缎,顶部还要有宝顶,伞面的颜色必须是白色。
a.举例:为遣除众生的烦恼,学院举办金刚娱乐法会,供养法王如意宝一把伞。
②金鱼。
A.供品:具有璁玉 (松耳石) 鳍、纤细柔软的金鱼。
B.供养对境:供养佛眼。
C.发愿:自他一切众生获得智慧眼。
③莲花。
A.功德:在轮回度化众生,却不被轮回过患所染。永远抛弃妄语,宣讲清净正法。
B.供养对境:供养佛舌。
C.发愿:愿虽住于轮回度化众生,却不为轮回过患所染,并获得断除妄语、宛如莲花的舌根。
④右旋海螺。
A.功德(原因):
a. 右旋海螺上的花纹与佛牙上的花纹相似。
b. 海螺能发出妙音,佛齿间也能发出正法的妙音。
B.供养对境:供养佛牙。
C.发愿:
a. 愿获得能享用殊胜美味的四十颗佛牙。
b. 愿获得能宣说妙法的能力。
c. 愿获得能从牙齿间发出圣法妙音。
⑤宝瓶。
A.功德:宝瓶以如意树严饰瓶口,瓶内充满无死甘露。
B.供养对境:供养佛颈。
C.发愿:
a. 发愿让自他一切众生的相续中遍满正法的甘露。
b. 能满足所化众生的心愿。
⑥吉祥结。
A.供养对境:供养佛的智慧。
B.发愿:愿自他获得佛的无始无终、不可思议的智慧。
C.要点:以真实的吉祥结来供佛。
⑦胜幢。
A.功德:用天界的珍宝做的,上面饰以飘曳的绫罗绸缎,代表佛法永不隐没。
B.供养对境:供养佛身。
C.发愿:
a. 愿击败异方的一切辩论。
b. 获得相当于普通人身量三倍的佛身。
D.要点:兴建道场时,在佛殿顶部树立胜幢,有非常殊胜的缘起。
⑧法轮。
A.功德:斩断三有烦恼网。
B.供养对境:供养佛足。
C.发愿:
a. 愿慑伏一切外道。
b. 并以三乘妙法调伏众生的相续。
D. 要点:佛殿顶部供设法轮。
五.供养之理。
1. 供品来自佛经:
八瑞物和八瑞相这些供品都出自佛经,因此任何地方的佛教徒都可以供养这些供品。
2. 供养的发心:
①不自私:并不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②以此供养的功德,愿一切众生享受吉祥圆满、如海般的无量安乐。
3. 尽量作真实供养:
①没有或暂时找不到供品时,可以意幻供养。
②能得到真实的供品,应当尽量作真实供养。
4. 长期行持:
①只要肯做供养,一定能获得利益。
②佛法要学以致用,将点滴所学用到长期的实际行持。
A.一个人的修行好不好,就看他能否长期行持善法。
B.短暂地行持善法虽然也有功德,但意义并不是很大。
编辑:定解G49
审核:定解E01
定解E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