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丨《藏传净土法》第31课 

本课科判

 

本课重点

 

本课难点

 

本课脉络

 

脉络展开

一.课前开示。

1.三宝弟子应经常供养三宝。

①餐前念供养偈:“无上本师即佛宝,无上救护即法宝,无上引导即僧宝,供养皈处三宝尊”。

②平时散乱、没有内证境界,更要重视身语的善法。

③一天念一遍供养偈都做不到,是非常惭愧的事。

2.要依教奉行。

①不能依教奉行,是学佛态度有问题。

A.供养三宝做得很差。

B.只是听一听法,从未身体力行。

②不管哪位上师吩咐的事情,只要符合正法,都应尽心尽力去做。

③【教证】华智仁波切 :“舍弃今世琐事如唾涎,苦行修习追随先辈迹”。

④内心要有随学传承上师,老老实实依教奉行的意乐。

3.不要成为佛教油子。

①佛教油子:佛法是佛法,相续是相续,佛法和相续南辕北辙。

②没有以所闻之法调正自相续,最多有一个闻法的功德,对改变自相续没有多大意义。

③【教证】《水木格言》:“多闻若未实修,则于自心无益,百年住于水中,石性干燥而存”。

4.好好观察自己。

①长时间闻法后,是否依教奉行。

②相续是否有改善。

 

二.意幻供养之轮王七宝。

1. 总说轮王七宝。

①轮王七宝是转轮圣王拥有的宝物。

A.转轮王出世时,以其巨大的福德力感召,会自然出现轮王七宝。

B.转轮王的福报非常大,阿私陀仙人曾为悉达多太子看相授记:太子若不出家会成为转轮圣王,若出家会成为三界导师。

②轮王七宝的殊胜功德:

A.满足转轮王的一切所欲。

B.出生无量财富和资具。

C.顺利成办各种事业。

③供养轮王七宝能积累巨大的福德。

④遣疑:

A.【疑问】为什么现在我们见不到轮王七宝?

B.【疑问】是不是佛教的传说?

【释疑】轮王七宝只有在转轮王出世时才出现,现在的五浊恶世没有转轮王出世,因此见不到轮王七宝是很正常的。

2.详述轮王七宝。

①金轮宝。

A.缘起:

a.转轮王于十五日清晨沐浴更衣受持斋戒,说谛实语。以其福德里所感,东方虚空自然所成的轮宝。

b.以轮宝的威力,其余六宝也随之而至。

B.形象:宝轮具有千辐,光明灿烂,殊胜微妙。

C.功德:

a.依靠轮宝,转轮王和眷属能随欲周游四大部洲和天界。

b.可慑伏一切人民和各地的小国王。

②如意宝。

A.形象:颜色碧蓝,内外毫无瑕疵,光芒可照亮八十由旬。

B.功德:

a.光芒能遣除一切寒热之苦。

b.能遣除众生的贫穷,赐予一切饮食和甘泉。

c.能遣除百由旬内的一切疾病和横死。

d.所在之处,龙王不降恶雨降好雨,众生不会互相残杀伤害。

C.某些高僧大德也是一种如意宝:依靠其威力,给世间带来种种吉祥。

③玉女宝。

A.形象:

a.玉女相貌端庄,令人见而生喜。

b.身体自然发出旃檀妙香,口中发出青莲花的香气。

B.功德:

a.身体十分细柔,触摸后可以产生安乐。身体夏天凉爽,冬天温暖,能给转轮王带来悦意的感受。

b.玉女远离了不贞良等五种过患,具足随顺转轮王等五种功德,和三种特殊功德——口无绮语、心无邪见、不为欲妙左右。一切男人见到玉女都不会产生烦恼,只会生起善良之心。

C.玉女与世间的美女表面相似,实则完全不同。

a.旁述佛法中与世间法看似相同、实则不同的法。

【教言】某大德:“佛教所谓的爱是在希望对方自由和幸福的前提下喜欢对方,而世间的爱没有这个前提。”

b.通过学习佛法化解家庭危机。

●不要对自己的妻子产生厌离心。

●夫妻之间相处,应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要对父母、孩子负责任。

●能结为夫妻是前世的缘分,无论如何要和睦相处,尽量接受对方,包括对方的缺点。

●对于生活和感情方面的痛苦,应该通过学习佛法来化解。

④大臣宝

A.形象:福报巨大,财富犹如多闻天子一样圆满,瞬间能以黄金铺满三千大千世界。

B.功德:

a.非常随顺转轮王,转轮王有任何想法,他都知道并且会立即去做。

b.具有慷慨博施的贤善品德,经常对众生作广大布施。

⑤大象宝。

A.形象:肤色雪白, 六颗灰白色牙齿,红色顶髻,身覆珠宝和璎珞。

B.功德:

a.身体高大,有千头普通大象的力量,像天界护地大象之子一样威力巨大,能在水陆空各界以不流血的方式降伏敌人。

b.性情温和,妇女和小孩不生恐惧心。

c.非常驯良,随转轮王想法主动到达。

d.神速无比,一日能绕南赡部洲三圈。

⑥骏马宝。

A.形象:身色湛蓝,像孔雀颈羽般悦目,身无任何疾患,嘶鸣声可以传遍整个南赡部洲。

B.功德:

a.了知转轮王心中所欲,可随转轮王需要时立即前来。

b.迅疾如风,像巴拉哈马王一样,一日可绕南赡部洲三圈。

●巴拉哈马王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

●【公案】《释迦牟尼佛广传》:往昔佛陀为桑嘎拉商主误入罗刹洲后,没有产生任何贪执,乘着马王安然返回南赡部洲。

⑦将军宝。

A.形象:具有坚韧的毅力,擅长武艺,有指挥作战的善巧方便,有象马步车四大军队。

B.功德:

a.威风凛凛、势不可挡,不待真正开战,仅以挽弓射箭的表示便令敌军胆战心惊、望而却步。

b.能善巧了知转轮王的意图,从不违背国王的意愿。

c.行事的过程远离一切非法,总是依正法而行。

d.无有任何苦恼。

3.应经常观想以轮王七宝供养三宝。

①许多经论中都宣说过以观想供养三宝。

A.意幻供养并非藏传佛教的发明。

B.汉地高僧大德也作意幻供养。

【公案】隋朝五台山解脱和尚将自己的身、语、意观想为供品供养诸佛菩萨,后来成就广大弘法利生的事业。

a.解脱和尚弘法利生长达五十年。

b.要有利益众生的发愿。

c.发利他心后,能尽心尽力的帮助众生就是弘法利生。

②将七宝模型供在佛堂里,并观想成真正的轮王七宝作供养,也能积累巨大的福德。

 

三.自成供养。

1.“自成”:指由人类共同业感所显现的供品,即器世间最初形成时,由众生共业而自然形成的三千大千世界,其中有百俱胝数的须弥山、日、月等以及五种自然供品。

①五种(或六种)自然供品:东方日月明灯、南方旃檀妙香、西方雪山食子、北方清澈甘泉、下方遍地金花以及上方苍龙妙音(即雷声)。

②藏地古屋神山等许多圣地都具足这些自然供品。

③藏汉的寺院也都在风水好、有自然供品的地方。

2.自成供养。

①供品:以心缘取自成供品,以及上方天界、下方龙宫、地上人间的受用。

②供养对境:阿弥陀佛及其眷属。

③内心观想:虽然您们没有接受供养的执著,但为了我和一切众生暂时往生极乐世界、究竟获得佛果,祈请您们以大慈大悲心接受,并且以欢喜心享用。

④自成供养的特点:

A.没有任何限制,可以自由观想缘取广大的财富和一切悦意的东西供养三宝。

B.是一种非常清净的供养。

a.因为供品是由众生的共业形成,没有执为你的、我的,任何人都可毫无吝啬地供养。

b.毫无吝啬的清净发心,供养的功德也较大。

对比:真实供养过程中如果掺杂吝啬心,供养就变得不清净了。

3.释疑:诸佛菩萨是否能享用我们以观想做的供养?

①诸佛菩萨绝对有享用的能力。

A.阿弥陀佛有能力接受南赡部洲的一切财富供养。

B.【教证】续部:“诸三千界中,所有佛刹土,以欲妙严饰,供养圆佛智”。

②功德与真实供养无异。

③自己以此而圆满成佛的资粮。

4.以胜义空性的见解摄持是最殊胜的供养。

①胜义空性之理。

A.供品本身是世俗缘起的游舞,仅以名称而假有,并非真实存在,观想供品和外境供品在本质上没有差别。

B.对诸佛菩萨来讲观想供品和外境供品是平等的。

C.供养如幻的供品可以圆满如幻的资粮。

②供养时执著实有的过患。

【教证】《摄集经》(《般若摄颂》):“如吃杂毒上等食,佛说缘白法亦尔。”

③三轮体空的供养最殊胜。

A.供养时安住于无缘的境界。

三轮体空:供养者、供养对境和供物都像虚空一样了不可得。

B.功德:是最殊胜的供养,能获得超越分别思维的无量智慧。

【教证】《大方广宝光明经》:“了知供谁如虚空,何者无缘亦无执,彼为最胜之供养,尽获超思无量智。”

④真正在远离执著相的境界中无缘亦无执的作供养。

A.无缘:远离实有的执着。

B.无缘大悲:无有实执的大悲心。

C.对一般人来说有一定难度。

⑤初学者在供养时做不到远离实执,只要能以信心和恭敬心作供养也是可以的,心清净也同样能积累大福德。

5.以猛厉虔诚的心作供养。

①心的运作最重要。

②以猛厉虔诚的心作供养,能得到大的加持和功德。

【教证】莲花生大士:“令自心变之同时,他心亦变事业成”。

③在祈祷上师时,对上师有强烈的信心,能引发上师的悲心,一定会得到不共的加持; 平庸状态“如如不动”的心,就很难引发上师的悲心。

④不管修什么法,心都要有所感觉,没有感觉不会有成果。

A.讲经说法时,自己对所说之理先有所感悟,才会感动别人。

B.世间法上,内心平平的平庸之辈,不会做出一番大事业。

6.要依教作供养。

①应取:以实际行动作供养。

②应舍:听上师教言后无动于衷。

A.大的功德做不来、小的功德又不屑去做,临终时什么功德都没有做,完全空耗了人身。

B.不实际行动的人听再多的法也没有意义。

C.教言不要停留在了解上。

 

编辑:定解G16

审核:定解E01

定解E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