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科判
本课重点
轮王七宝的功德。
以轮王七宝的模型做意幻供养也能积累巨大的福德。
了知自成供养的供品、方式和功德。
供养时心一定要虔诚猛厉,得到的加持和功德才大。
供养时最好以空性见摄持,以信心和恭敬心作供养也可以。
依教奉行,采取实际行动作供养。
本课难点
五浊恶世没有转轮王出世,因此见不到轮王七宝。
只要能观想,诸佛菩萨肯定能接受供养。
安住于无缘境界的供养最殊胜,能获得超越分别思维的无量智慧。
本课脉络
课前开示。
意幻供养。
自成供养。
脉络展开
一.课前开示。
1.三宝弟子应经常供养三宝。
①餐前念供养偈:“无上本师即佛宝,无上救护即法宝,无上引导即僧宝,供养皈处三宝尊”。
②平时散乱、没有内证境界,更要重视身语的善法。
③一天念一遍供养偈都做不到,是非常惭愧的事。
2.要依教奉行。
①不能依教奉行,是学佛态度有问题。
A.供养三宝做得很差。
B.只是听一听法,从未身体力行。
②不管哪位上师吩咐的事情,只要符合正法,都应尽心尽力去做。
③【教证】华智仁波切 :“舍弃今世琐事如唾涎,苦行修习追随先辈迹”。
④内心要有随学传承上师,老老实实依教奉行的意乐。
3.不要成为佛教油子。
①佛教油子:佛法是佛法,相续是相续,佛法和相续南辕北辙。
②没有以所闻之法调正自相续,最多有一个闻法的功德,对改变自相续没有多大意义。
③【教证】《水木格言》:“多闻若未实修,则于自心无益,百年住于水中,石性干燥而存”。
4.好好观察自己。
①长时间闻法后,是否依教奉行。
②相续是否有改善。
二.意幻供养之轮王七宝。
1. 总说轮王七宝。
①轮王七宝是转轮圣王拥有的宝物。
A.转轮王出世时,以其巨大的福德力感召,会自然出现轮王七宝。
B.转轮王的福报非常大,阿私陀仙人曾为悉达多太子看相授记:太子若不出家会成为转轮圣王,若出家会成为三界导师。
②轮王七宝的殊胜功德:
A.满足转轮王的一切所欲。
B.出生无量财富和资具。
C.顺利成办各种事业。
③供养轮王七宝能积累巨大的福德。
④遣疑:
A.【疑问】为什么现在我们见不到轮王七宝?
B.【疑问】是不是佛教的传说?
【释疑】轮王七宝只有在转轮王出世时才出现,现在的五浊恶世没有转轮王出世,因此见不到轮王七宝是很正常的。
2.详述轮王七宝。
①金轮宝。
A.缘起:
a.转轮王于十五日清晨沐浴更衣受持斋戒,说谛实语。以其福德里所感,东方虚空自然所成的轮宝。
b.以轮宝的威力,其余六宝也随之而至。
B.形象:宝轮具有千辐,光明灿烂,殊胜微妙。
C.功德:
a.依靠轮宝,转轮王和眷属能随欲周游四大部洲和天界。
b.可慑伏一切人民和各地的小国王。
②如意宝。
A.形象:颜色碧蓝,内外毫无瑕疵,光芒可照亮八十由旬。
B.功德:
a.光芒能遣除一切寒热之苦。
b.能遣除众生的贫穷,赐予一切饮食和甘泉。
c.能遣除百由旬内的一切疾病和横死。
d.所在之处,龙王不降恶雨降好雨,众生不会互相残杀伤害。
C.某些高僧大德也是一种如意宝:依靠其威力,给世间带来种种吉祥。
③玉女宝。
A.形象:
a.玉女相貌端庄,令人见而生喜。
b.身体自然发出旃檀妙香,口中发出青莲花的香气。
B.功德:
a.身体十分细柔,触摸后可以产生安乐。身体夏天凉爽,冬天温暖,能给转轮王带来悦意的感受。
b.玉女远离了不贞良等五种过患,具足随顺转轮王等五种功德,和三种特殊功德——口无绮语、心无邪见、不为欲妙左右。一切男人见到玉女都不会产生烦恼,只会生起善良之心。
C.玉女与世间的美女表面相似,实则完全不同。
a.旁述佛法中与世间法看似相同、实则不同的法。
【教言】某大德:“佛教所谓的爱是在希望对方自由和幸福的前提下喜欢对方,而世间的爱没有这个前提。”
b.通过学习佛法化解家庭危机。
●不要对自己的妻子产生厌离心。
●夫妻之间相处,应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要对父母、孩子负责任。
●能结为夫妻是前世的缘分,无论如何要和睦相处,尽量接受对方,包括对方的缺点。
●对于生活和感情方面的痛苦,应该通过学习佛法来化解。
④大臣宝。
A.形象:福报巨大,财富犹如多闻天子一样圆满,瞬间能以黄金铺满三千大千世界。
B.功德:
a.非常随顺转轮王,转轮王有任何想法,他都知道并且会立即去做。
b.具有慷慨博施的贤善品德,经常对众生作广大布施。
⑤大象宝。
A.形象:肤色雪白, 六颗灰白色牙齿,红色顶髻,身覆珠宝和璎珞。
B.功德:
a.身体高大,有千头普通大象的力量,像天界护地大象之子一样威力巨大,能在水陆空各界以不流血的方式降伏敌人。
b.性情温和,妇女和小孩不生恐惧心。
c.非常驯良,随转轮王想法主动到达。
d.神速无比,一日能绕南赡部洲三圈。
⑥骏马宝。
A.形象:身色湛蓝,像孔雀颈羽般悦目,身无任何疾患,嘶鸣声可以传遍整个南赡部洲。
B.功德:
a.了知转轮王心中所欲,可随转轮王需要时立即前来。
b.迅疾如风,像巴拉哈马王一样,一日可绕南赡部洲三圈。
●巴拉哈马王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
●【公案】《释迦牟尼佛广传》:往昔佛陀为桑嘎拉商主误入罗刹洲后,没有产生任何贪执,乘着马王安然返回南赡部洲。
⑦将军宝。
A.形象:具有坚韧的毅力,擅长武艺,有指挥作战的善巧方便,有象马步车四大军队。
B.功德:
a.威风凛凛、势不可挡,不待真正开战,仅以挽弓射箭的表示便令敌军胆战心惊、望而却步。
b.能善巧了知转轮王的意图,从不违背国王的意愿。
c.行事的过程远离一切非法,总是依正法而行。
d.无有任何苦恼。
3.应经常观想以轮王七宝供养三宝。
①许多经论中都宣说过以观想供养三宝。
A.意幻供养并非藏传佛教的发明。
B.汉地高僧大德也作意幻供养。
【公案】隋朝五台山解脱和尚将自己的身、语、意观想为供品供养诸佛菩萨,后来成就广大弘法利生的事业。
a.解脱和尚弘法利生长达五十年。
b.要有利益众生的发愿。
c.发利他心后,能尽心尽力的帮助众生就是弘法利生。
②将七宝模型供在佛堂里,并观想成真正的轮王七宝作供养,也能积累巨大的福德。
三.自成供养。
1.“自成”:指由人类共同业感所显现的供品,即器世间最初形成时,由众生共业而自然形成的三千大千世界,其中有百俱胝数的须弥山、日、月等以及五种自然供品。
①五种(或六种)自然供品:东方日月明灯、南方旃檀妙香、西方雪山食子、北方清澈甘泉、下方遍地金花以及上方苍龙妙音(即雷声)。
②藏地古屋神山等许多圣地都具足这些自然供品。
③藏汉的寺院也都在风水好、有自然供品的地方。
2.自成供养。
①供品:以心缘取自成供品,以及上方天界、下方龙宫、地上人间的受用。
②供养对境:阿弥陀佛及其眷属。
③内心观想:虽然您们没有接受供养的执著,但为了我和一切众生暂时往生极乐世界、究竟获得佛果,祈请您们以大慈大悲心接受,并且以欢喜心享用。
④自成供养的特点:
A.没有任何限制,可以自由观想缘取广大的财富和一切悦意的东西供养三宝。
B.是一种非常清净的供养。
a.因为供品是由众生的共业形成,没有执为你的、我的,任何人都可毫无吝啬地供养。
b.毫无吝啬的清净发心,供养的功德也较大。
对比:真实供养过程中如果掺杂吝啬心,供养就变得不清净了。
3.释疑:诸佛菩萨是否能享用我们以观想做的供养?
①诸佛菩萨绝对有享用的能力。
A.阿弥陀佛有能力接受南赡部洲的一切财富供养。
B.【教证】续部:“诸三千界中,所有佛刹土,以欲妙严饰,供养圆佛智”。
②功德与真实供养无异。
③自己以此而圆满成佛的资粮。
4.以胜义空性的见解摄持是最殊胜的供养。
①胜义空性之理。
A.供品本身是世俗缘起的游舞,仅以名称而假有,并非真实存在,观想供品和外境供品在本质上没有差别。
B.对诸佛菩萨来讲观想供品和外境供品是平等的。
C.供养如幻的供品可以圆满如幻的资粮。
②供养时执著实有的过患。
【教证】《摄集经》(《般若摄颂》):“如吃杂毒上等食,佛说缘白法亦尔。”
③三轮体空的供养最殊胜。
A.供养时安住于无缘的境界。
三轮体空:供养者、供养对境和供物都像虚空一样了不可得。
B.功德:是最殊胜的供养,能获得超越分别思维的无量智慧。
【教证】《大方广宝光明经》:“了知供谁如虚空,何者无缘亦无执,彼为最胜之供养,尽获超思无量智。”
④真正在远离执著相的境界中无缘亦无执的作供养。
A.无缘:远离实有的执着。
B.无缘大悲:无有实执的大悲心。
C.对一般人来说有一定难度。
⑤初学者在供养时做不到远离实执,只要能以信心和恭敬心作供养也是可以的,心清净也同样能积累大福德。
5.以猛厉虔诚的心作供养。
①心的运作最重要。
②以猛厉虔诚的心作供养,能得到大的加持和功德。
【教证】莲花生大士:“令自心变之同时,他心亦变事业成”。
③在祈祷上师时,对上师有强烈的信心,能引发上师的悲心,一定会得到不共的加持; 平庸状态“如如不动”的心,就很难引发上师的悲心。
④不管修什么法,心都要有所感觉,没有感觉不会有成果。
A.讲经说法时,自己对所说之理先有所感悟,才会感动别人。
B.世间法上,内心平平的平庸之辈,不会做出一番大事业。
6.要依教作供养。
①应取:以实际行动作供养。
②应舍:听上师教言后无动于衷。
A.大的功德做不来、小的功德又不屑去做,临终时什么功德都没有做,完全空耗了人身。
B.不实际行动的人听再多的法也没有意义。
C.教言不要停留在了解上。
编辑:定解G16
审核:定解E01
定解E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