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丨《藏传净土法》第38课

本课科判

 

本课重点

 

本课难点

 

本课脉络

 

脉络展开

一.课前开示。

1.供养支的内容对修行人不可缺少,应重视。

2. 修行人学习公案非常有必要。

①喇拉曲智仁波切在供养支引用大量公案。

②公案看似简单,实则意义甚深。

③以公案对照自相续,会发现自己许多不足之处。

④法王如意宝经常传讲《百业经》、《贤愚经》、《释迦牟尼佛广传》等有许多公案的经论。

【原因】佛教公案对促使弟子们断恶行善有很大的加持力。

3. 学习公案的心态要端正。

①所讲公案都是喇拉曲智仁波切背下来的,具体情节上的说法和其他经论在略有不同。

②高僧大德和世间学者完全不同。

A.高僧大德。

a.通过修行打开了智慧之灯。

b.讲经说法和著书立论都能源源不断地流露出教证和公案。

【事例】法王七十岁时讲法依旧能流利地背诵诸多教证和公案。

c.不需要苦思冥想。

d.不需要事先翻许多资料。

B.世间学者:花许多时间查资料才能东拼西凑出一篇文章。

③应该以恭敬心、欢喜心、希求心来学习公案。

A.凡夫人无法揣测圣者的金刚语。

B.这种心态对自相续最有利。

 

二.修行人应在供养支上精进缘取。

1.任何人都应尽己所能地积累资粮。

①没有福报的人更需要积累资粮。

②最贫穷的乞丐也应上供下施。

A.只要发心清净、善良,供养的供品就没有多少、优劣之别。

B.上供下施能积累巨大的资粮。

C.出家人不应嫌弃乞丐的供养。

a.【上师忧念】如果真有乞丐从自己的口袋和碗里拿出东西来,有些出家人愿不愿意接受他们的供养?

b.应舍:这些乞丐太肮脏了,我怎么能吃他的东西?

c.应取。

§  相续中生起悲心。

§  对乞丐的供养无有嫌弃。

§  想到让这些可怜的众生积累资粮。

§  以欢喜心接受供养。

2.穷人作供养而得福的公案。

①贫女施灯。

A.公案特点。

a.随喜富裕之人广作功德。

b.供灯后发愿殊胜:“今天我以小小的一盏灯供养佛,以此功德愿我将来具有智慧灯,并遣除一切众生的无明黑暗。”

c.目犍连尊者无法熄灭这盏灯。

【原因】这盏灯是以利益诸多众生的广大发心供养的。

d.世尊授记年嘎姆未来将会成佛,佛号灯光如来。

B.做完善法后及时如理如法的回向发愿很重要。

a.求现世利益的世间善愿都不究竟。

b.出世间的大愿最究竟。

c.上师教诫:供灯后应发愿获得如来的智慧明灯,并且遣除一切众生的无明黑暗。

C.如来智慧被誉为明灯。

a.如来的智慧能够遣除世间的一切无明黑暗。

b.【教证】《华严经》:“慧灯破诸暗,是彼之境界。”

c.【教证】《大集经》:“为令众生燃慧灯故。”

D.无上大圆满中将如来的究竟智慧喻为自然慧灯。

a.原因:究竟智慧遣除世间一切众生的无明痴暗。

b.即生现前自然慧灯不容易。

§  少数修持大圆满获得成就的人可以获得。

§  一般的人很难获得。

c.可以发愿获得这种自然慧灯。

E.藏地历来非常重视供灯。

a.寺院和俗家到处都有人供灯。

b.有些藏族人供长明灯。

§  每隔一段时间添一点油、换一根灯芯。

§  有些人的长明灯不间断燃了三四十年。

c.再穷也会为亡人供四十九天灯。

d.上师家对供灯非常有信心。

§  夏天每天至少要供一盏酥油灯。

§  冬天至少在每个月的初八、十五要供灯

F.道友们应重视供灯。

a.许多人没有供灯的习惯之因。

§  不知道供灯的功德。

§  虽然大概知道一点供灯的功德,但没有引起重视。

b.修行人应该克服困难,坚持供灯。

§  阻力。

i.汉藏两地环境不同。

ii.家人和朋友也许不理解供灯的行为。

§  每天供一盏灯或几盏灯不是很困难。

§  做不到每天供灯,至少在一个月也要供几天灯

§  工作再忙也能做到供灯。

c.不管什么身份的人都应该供灯。

§  法王如意宝要求学院每天集体供三千盏灯。

i.许多活佛堪布都亲自去做。

ii.现在学院依然每天不间断地供这么多盏灯

§  随学圣者

i.应舍的想法:我是大法师,我不需要作供灯这样的小事!

ii.目犍连那样的圣者都要亲自收灯器,法师也应该亲自去做。

G.供灯的功德无量。

a.来世能获得不可思议的果报。

b.今生的命运也会改善。

§  延长寿命。

§  遣除厄运。

§  除了决定要成熟果报的定业,许多恶缘通过积累善业都可以转化。

i.决定要成熟果报的定业,即使药师佛亲自来也没办法挽回。

ii.【公案】袁了凡精进积德行善成功改造命运。

§  因果规律无欺。

②贫女供花。

A.公案特点。

a.贫女以心缘取一片遍满鲜花的草原供养三宝。

b.在以后的九十一世都转生于富贵之家。

c.每次出生时都天降花雨。

d.最后从轮回中获得了解脱。

B.《贤愚经》中华天比丘的公案。

a.公案特点。

§  穷人以信心和恭敬心供养僧众鲜花并且至心顶礼。

§  九十一劫所生之处都相貌端严,饮食床具等随念便会现前。

§  华天出家证道。

b.一切众生都不要轻视微小的布施。

§  微小的供养都有巨大的富德。

§  华天拥有常人很难想象福报,仅是前世供养僧众一把鲜花。

c.为了摆脱贫穷的命运,要像华天的前世那样供养三宝。

③农夫供养稀粥。

A.公案特点。

a.贫穷的老农夫以一罐稀粥供养世尊和僧众。

b.老人的田地里长满了金穗,光王也无法夺为己有。

c.老人仅仅供养一罐稀粥,便彻底消除了今生的贫穷。

B.农夫供养舍利子尊者斋饭的公案。

a.农夫田中的麦穗当下就变成了金穗。

b.国王七次也不能霸占金穗麦田。

C.《百业经》 “农夫供佛,庄稼变金”的公案。

a.夫妻二人将家中最精美的饮食供养世尊。

b.发愿:以此供养世尊的善根,愿我们从此不再受贫穷之苦,愿我们田里的庄稼变成黄金。

c.田里的庄稼立即全部变成了黄金。

d.国王开许二人享用黄金,并希望他们继续上供下施。

D.《杂宝藏经》中婆罗门五兄弟的公案。

a.四个哥哥入山修习外道,最后获得了五神通。

b.最小的弟弟供养世尊上好的饮食之后,田里的苗稼都变成了金禾。

c.四个哥哥到佛前做供养,佛陀为他们每人传讲了一句佛法:“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d.四个哥哥修行之后都获得了圣者果位。

3. 供养殊胜福田功德不可思议。

①对三宝作微小供养,便可获得巨大果报。

【教证】《杂宝藏经》:如果有人以清净心,向佛陀、僧众、父母、病人布施一掬水,以此功德,在数千万劫中都会感受无穷的福报。

②正确看待供养神灵的现象。

A.不能轻率地排斥。

a.原因:神灵里也许有诸佛菩萨的化现。

b.藏地有许多佛菩萨化现的神灵。

【实例】莲花生大士化现为格萨尔王。

B.为保险起见,应当供养三宝。

C.供养三宝绝对有功德。

③供养的道理非常重要。

A.明白胜义与世俗的区别。

a.应舍的行为。

§  自认为境界很高。

§  经常说大话。

    “在究竟的境界中根本没有上供下施,这些要通通放下!”

b.供养的行为在胜义当中可以放下,但在世俗当中还是要行持。

§  宿世种过善根、今生又精进行持善法的利根者,直接修最高的法很容易开悟。

§  根机没有成熟的人最初就放下一切身语的善法,直接修最高的法是很困难的。

B.没有稳固的基础而直奔最高的法很困难,甚至会有一定的危险性。

a.【事例】一个没有打好基础的人在藏地某个道场闭关一百天,过程特别难熬,也没有得到什么利益。

b.【事例】一位老居士在汉地某个道场打四十九天禅七的过程非常痛苦。

§  禅宗窍诀非常深奥。

§  有些话头相当于大圆满中的直指窍诀,只有少数根器成熟的人才能参得进去。

§  没有佛法的基础的初学者选择念佛比较保险。

 

三.附录上师开示。

1.修行人不仅要自己修行,也要关心身边的众生。

①如果不管身边的众生,自己证悟再高,对众生也没有利益。

②【事例】上师小时候因为父母和一些善知识的影响,内心充满了正法光明,从小就对三宝有信心。

2.从小有良好的正法串习和熏陶,将会一辈子受益无穷。

①教育过程中关键是父母和师长要做工作。

②儿童节日要过得有意义。

A.应舍。

a.行为:只是给孩子买好看的、好吃的、好玩的东西,从来不注重孩子的心灵教育。

b.危害。

§  物质享受只能增长孩子的欲望。

§  对孩子的身心成长不利。

B.应取。

a.集体活动:带孩子放生、供灯,表演佛教歌舞节目。

b.家庭活动:父母带着孩子做一些功德。

 

编辑:定解G16

审核:定解E11

定解E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