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科判
本课重点
了知受持戒律的重要性:只行为上没有杀生而不受戒,得不到守戒的功德。
在戒杀的基础上念佛发愿,可如愿往生极乐世界。
即使不能彻底戒杀,也应在晚上或吉日断杀。
本课难点
虽造无量的罪业,但依靠佛法大船的救护,也有获得解脱的机会。
皈依三宝免堕恶趣。
善恶间杂之业,会感受苦乐相间的果报。
本课脉络
戒杀的重要性。
受持不杀戒的功德。
脉络展开
一.戒杀的重要性。
1.果报差别。
①杀业的五种果报都是痛苦的。
②戒杀有五种快乐的果报。
A.异熟果:不堕三恶道、转生于人天善趣。
【教证】“断除杀生业,欢喜持净戒,诸鬼神不害,彼人转善趣。”
B.同行等流果:喜欢行持戒杀、放生等善法。
C.感受等流果:长寿无病等。
a.戒杀健康:前世可能受持过不杀生戒。
b.杀生多病:前世可能杀过许多众生,以至在恶趣中感受完异熟果报后,获得人身时还要感受多病的等流果。
c.【教言】修行人不要过于偏激,有病及时治疗。
I.正常人应适当关心自己的身体。
II.戒律要求:比丘生病后应当治疗,不能故意不治疗而导致死亡。
d.【公案】“无病第一”的薄拘罗阿罗汉,清净地守持不杀生戒,在九十一劫中转生于人天善趣,并且从未感受任何病苦。(见法本P194-195)
2.事业差别。
①受持不杀生戒。
A.受到天众相助,邪门歪道不能损害。
B.自在拥有财富受用。
C.一切事业顺利成办。
D.自然散发慈祥气息,给人以和平可靠的感觉,人们都愿意与他合作。
②喜欢杀生。
A.人和非人不喜欢。
B.事业不会成功。
C.浑身杀气腾腾,看上去特别可怕,不会有多少人愿意与他合作。
3.旁说受持戒律的必要性。
①持戒者是世间庄严。
A.戒律层次(上至下):密乘戒、菩萨戒、别解脱戒。
B.别解脱戒层次(上至下):比丘戒、沙弥戒、居士戒。
C.具戒行为高尚:最低层次的居士五戒与不受任何戒律的世间人相比也要高尚得多。
②缺乏戒律约束,做出种种恶行:
A.世间人:很难做到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B.城市中顶尖的精英:很难做到一个普通佛教居士的行为。
【事例】一顿饭杀害无数生命、贪污受贿,世风日下。
C.普通人:普遍缺乏戒律的约束,肆意放纵自己的三门,由此导致了天下大乱的局面。
③如果所有人都能学佛,内心慈悲,受持净戒,人类的前途一定会光明远大,整个世界会成为人间的天堂。
二.不杀生的功德。
1.总说戒杀功德超胜:
①福德增上。
【教证】《大智度论》:“诸余罪中,杀罪最重,诸功德中,不杀第一。”
A.“不杀”是共同乘的要求。
B.“放生”属于大乘的行为。
②拥有健康长寿的增上生。
③往生极乐世界。
A.【教证】“戒杀之补特伽罗所发何愿皆会实现。”
若能受持不杀生戒,不管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还是发愿利益众生,都很容易实现。
B.造过杀业之人发愿往生的次第:
a.忏悔:
I.一一忆念所造杀业,以猛厉的悔恨心念诵忏悔文。
II.以前造的一切杀业,均在上师三宝前发露忏悔。
b.戒杀:清净杀业后,从内心深处郑重立誓:今后再也不杀任何众生。
c.发愿:在此基础上,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则毫无怀疑必将如愿往生。
C.行为取舍。
a.应断:一边口中念阿弥陀佛,一边毫无顾忌地杀蚊子、苍蝇、蟑螂,绝对不可能往生极乐世界。
b.应取:
I.断除一切杀生行为的基础上精进念佛,方能往生净土。
II.戒杀、放生并且念佛,必定会上品往生到极乐世界。
【教言】《佛印禅师戒杀文》:“贪他一脔须还他,古圣留言终不伪,戒杀念佛兼放生,决到西方上品会。”
2.忏悔的殊胜性。
①虽造无量的罪业,但依靠佛法大船的救护,也有获得解脱的机会。
【公案】《那先比丘经》:一块小石头放在水面上,会沉入水中。一百块大石头放在大船上,不会沉没。(详见法本P186)
A.比喻说明:虽然造了十不善业、五无间罪等无量的罪业(一百块大石头),按理死后必定会堕入地狱(沉入水中),但依靠佛法大船的救护,也有获得解脱的机会。
B.正反面事例说明。
a.正面:指鬘杀了九百九十九个人,后来他诚心皈依佛陀,并发露忏悔罪业,最后不但没有堕落,反而获得了阿罗汉果位。
b.反面:虽然一个人平时没有造很多恶业,仅仅杀了一个众生,但因为没有佛法大船的救护,死后也会直接堕入恶趣。
②解脱关要:诚心悔过,尽心行持善法、精进念佛,发愿往生。
【教言】喇拉曲智仁波切:只要能忏悔以前的杀业,发誓不再杀生,并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则必定能如愿以偿。
【教言】《戒杀放生文》莲池大师:放生兼念佛可以增长福慧,最终能往生极乐世界。
【公案】《佛祖统纪》京屠夫亲眼目睹净土相后,对佛法生起了极大的信心,从此放下屠刀一心念佛,当他去世时,众人见到有化佛来接引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详见法本P187-188)
3.分说戒杀功德。
①不堕恶趣。
A.【公案】天人立誓戒杀而免堕为猪,反而转生到了兜率天。
B.【公案】《佛说嗟袜曩法天子受三归依获免恶道经》天子是以皈依三宝而免堕为猪。
【延伸】皈依三宝的第二条学处包含了立誓戒杀。
a.皈依佛,不应皈依世间诸天鬼神;
b.皈依法,不应伤害任何众生;
c.皈依僧,不应与外道共住。
②是成就菩提的因。
A.【教证】《受十善戒经》:“奉持不杀戒,必成菩提道。”
B.【教证】《法苑珠林》:“不杀是佛种,慈心为良药。”
C.【教诫】行为上没有杀生,而没有正式受不杀生戒,只是没有杀生的罪过,却得不到守戒的功德。
D.世间出世间角度分析杀生不合理:
a.世间:践踏动物生存权的不道德行为。
b.出世间:让人们生生世世不得解脱的恶业。
E.彻底戒杀得解脱,生生世世享受安乐。
【教证】《楞严经》:“必使身心,于诸众生,若身身分,身心二涂,不服不食,我说是人,真解脱者。”
③善恶间杂之业,感受苦乐相间的果报。
A.【公案】屠夫因晚上守戒白天杀生,感受夜间享受安乐白天痛苦的杂业(详见法本P190-192)
a.善业。
因:在嘎达雅那尊者前发誓晚上不杀生。
果:夜间享受天人般欲妙。
b.恶业。
因:白天杀害许多众生。
果:转生地狱,白日遭受痛苦。
B.【公案】(详见法本P194)
a.善业。
因:夜晚作顶礼、供养三宝等善法。
果:晚上被众多天女供养承事,享受种种快乐。
b.恶业。
因:白天捕杀野兽。
果:堕入地狱,白天被许多飞禽、猛兽啄食、啃食,感受无量痛苦。
④应受持不杀生戒。
A.断杀、食素。
a.最好是长期受持不杀生戒。
哪怕只守一条不杀生戒,获得人生就有意义,将来定能成熟悦意果报。
b.最低也应立誓在每个月的初八、十五、三十等吉祥日断杀或者食素。
c.一辈子生不起一次断杀之心,生生世世只会堕入恶趣,连安乐的名字也听不到。
B.夜晚立誓断杀:如果白天一定要杀生,实在无法不造罪业,要在晚上立誓断杀并行持善法。
a.这是万不得已的讲法,业因果非常可怕,每个人都要对此慎重取舍。
b.方便法:有些上师会让白天不能守八关斋戒的人每天晚上守。
C.随学高僧大德注重取舍因果:
a.即使非常微小的罪业都不敢造,说话做事特别谨慎;
b.即使念一句观音心咒、转一圈转经轮以上的善法,都以最大的精进去行持。
D.不能故意断除自己的生命。
【公案】比丘修不净观自杀,佛陀严厉呵斥。(详见法本P196-197)
a.不能过于自卑。
b.可以根据自己的根机行持相应的善法。
E.应当救生、护生、放生:
a.【教证】“众生至爱者生命,诸佛至爱者众生,能救众生生命,则能成就诸佛心愿。”
b.【教证】《入行论》:“众乐佛欢喜,众苦佛伤悲,悦众佛愉悦,犯众亦伤佛。”
F.帮助弱势人群。
G.闻思因果之理。
a.自力:每天抽时间闻思修佛法,做有实义的事情。
b.他力:寻求助缘,尽量参加共修。
4.旁说如何利益亡人。
①家人不造恶业:家人造恶会增加亡者的痛苦。
②造善业:
A.专门作佛事。
a.作佛事:为亡人作四十九天的佛事,甚至年年给亡人作佛事。
b.请僧众念经:交钱给寺院,让僧众念破瓦或者观音心咒。
c.请上师超度:将名字和念经钱一起交给上师,请他来超度亡者的神识。
d.凡夫可念经回向。
e.重视佛事:藏族人的佛法观念很强,普遍比较重视人死后的解脱。
B.日常生活中,想起死人或者谈话中提到死人的名字时,为其念观音心咒。
C.对亡人做佛事一定会有利益,任何人都可以念经超度亡人。
D.其理:三宝加持不可思议,佛号、心咒、佛经力量真实不虚。
编辑:定解G49
审核:定解E03
定解E07
定解E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