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丨《藏传净土法》第48课

本课科判

 

本课重点

 

本课难点

 

本课脉络

 

脉络展开

一.课前开示:藏传净土法值得每位佛教徒学习。

1.净土法门在藏地弘扬广泛。

①萨迦、噶举、格鲁、宁玛等所有宗派都学习净土法。

②显宗、密宗都有净土法。

③受众范围广泛:僧俗信众乃至高僧大德都学修净土法。

2.藏传净土法有很多不共特点。

①理论上:各教派上师以教理详细阐述。

②窍诀上:有很多殊胜教言。

③实修上:有很多殊胜仪轨。

3.仅满足于了解一个宗派教义的行为不合理。

①现状:对开放时代的新产品能接受,却排斥自宗以外的其他宗派。

②世间角度:没有开阔的心胸,思想没有与时俱进。

③出世间角度:不符合佛法。

④【教证】弥勒菩萨《经庄严论》:“菩萨习五明 ,总为求种智。”

4.应该学习藏传佛教的殊胜教言。

①广闻博学其他宗派的教义,对自己的修行有益无害。

事例:有些不闻思教理的人,在学习了藏传佛教的教言后受益匪浅。

②应舍:观念狭隘,坐井观天。

③应取:主动学习其他宗派的教义,获得利益。

 

二.对僧财应谨慎取舍。

1.在家人没有权利享用僧财。

① 【教言】弘一大师:“若有人问:白衣能否享用僧财?答:若是对三宝无有信心者,可以让他享用,以避免他产生讥嫌心;若是对三宝有信心、相信因果之人,则应对他说僧财难消,不要让他享用僧财。”

②应谨慎对待僧物。

A.随便将僧众的财物送给在家人的行为不合理。

B.僧众开许或为僧众发心做事的情况下,在家人享用僧财没有过失。

a.【教证】《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凡夫小僧为沙弥、沙弥尼及居士,是众生之福田故。”

b.【事例】根据教证以及全体僧众一致同意,学院允许居士们享用法会期间的斋饭。

③谨慎取舍因果。

A.法王如意宝非常重视取舍因果。

B.学院对在家人享用僧财方面特别谨慎。

a.除了法会供斋以外,僧众没有开许的情况下,从未让在家人享用过僧众的财产。

b.学院给世间人送东西时从来不动用三宝的财物。

c.学院没有对居士定期发放生活费。

原因:把僧众的钱财送给居士,只会对他们有害无益。

C.寺院管理人员应舍的行为。

a.将信众供养的钱财混用。

b.用三宝的钱财做世间善事。

原因:三宝钱财做世间善事也是错因果的。

c.送给亲朋好友、领导官员等在家人。

④执事员涉及很多因果取舍。

A.乐达比丘的公案。

a.因:擅自享用僧财并分给亲朋好友。

b.果:

⚫转生为形似巨大树干的众生,有无数只小虫吃着它的身肉。

◾原因:众生业力差别感召的所依之身各不相同。

◾业力成熟时会感召稀奇果报。

【事例】新加坡一个老人的头上长有牛角。

【事例】江油地区某人白天与常人无异,晚上却人首蛇身,三年后恢复成正常人。

⚫命终后还要堕入地狱中。

B.罹患各种怪病感受痛苦是往昔业力所致。

a.表现:因之而死去;或虽没死,病却一直治不好,恒时感受剧烈的痛苦。

b.果报有轻重差别。

⚫业力重:

◾表现:打针吃药、念经作佛事都不起作用。

◾喻理:给彻底坏掉的种子浇水也不会发芽。

⚫业力轻:

◾通过治疗、作佛事会有一定的作用。

◾喻理:损坏的种子虽然发芽但有残缺。

C.每个人都应相信因果之理。

a.原因:这个世界是业力的世界,业力成熟时非常可怕。

b.舍弃错误的言行。

⚫嘴上说因果不虚,但心里并不相信这些道理。

⚫在行为上没有如理取舍因果。

c.应该表里如一地诚信因果、取舍因果。

D.执事应谨慎取舍因果。

a.龙树菩萨曾发愿:“但愿我不转生为,纠察炊事管理僧 。”

b.因涉及因果取舍,执事要做到方方面面圆满很困难。

⚫当得好会起到护持僧团的作用,功德很大。

⚫有意无意错乱因果的后果会非常可怕。

⚫事例:以维那师念经多少、快慢对僧团有影响,说明执事员不好当。

E.都应重视因果法。

a.很多道友都很害怕因果。

b.上师自己对因果也特别害怕。

原因:因果非常微细,在为僧众做事的过程中难免会有错乱之处。

c.为了避免错乱因果,僧众一起抉择。

⚫僧众有权决定涉及僧众利益的事情。

⚫四位以上的比丘作决定,就算是整个僧众的决定。

⚫学院在处理大众的财产时,也以僧众的名义做决定。

d.为了保护自己而放下为僧众的发心,耽误了弘法利生的事业,也有很大的过失。

2.破戒的出家人无权享用僧财。

①破戒者享用僧财的过患。

A.破戒之人占据僧众的位置,或者使用经堂的坐垫等,将堕入地狱或转为患麻风病的旁生。

B.【教证】律藏:“破戒者若跨一步,进一口食一碗水,仅此享用僧众物,则为邪命堕地狱。”

C.不开许破根本戒者与僧众共住,也不开许他们享用僧众的财物,否则这些人一定会堕入恶趣感受痛苦(别解脱戒观点)。

②戒律不清净者最好不要再和僧众共住,也不要再享用僧众的财物。

③破戒之人好好忏悔,也能清净破戒的罪业,死后不一定会堕入恶趣。

3.上师开示。

①每个人都应通达业因果道理。

A.出家人更应精进闻思。

a.很多出家人因为错乱因果,死后惨堕地狱。

b.应舍的心态:只有在家人才需要闻思佛法,而自己已经出了家,不需要再闻思了。

B.任何人都要闻思佛法。

原因:如果对佛法一窍不通,经常造违背因果的恶业,决定逃脱不了恶趣的果报。

C.修持净土法门的人也需要了解因果道理。

a.连基本的因果都不懂,想要往生极乐世界,这是十分颠倒的。

b.往生极乐世界需要广行上供下施。

c.不积累资粮,反而大造偷盗等恶业,连转生善趣也不可能。

d.因偷盗少许财物也可能堕落。

【公案1】一出家人因偷少许财物而转生为蛇。

【公案2】一天女因偷一朵花而堕落。

②要杜绝一切形式的偷盗。

A.不能偷活人的财物。

B.不能偷死人的财物。

原因:尸陀林中的财物以及尸体身上的财物也是有主的。

C.为了他人的利益也不能偷盗。

【公案】德洛巴菩萨因偷盗七粒芝麻而延误几年登地。

D.一定要从细微处取舍因果等。

事例:世间损坏公物不赔、贪污、偷盗等普遍存在,而佛教团体会主动赔偿损毁的物品。

③佛教的精神很崇高。

A.接受佛法的教育对社会有很大的利益。

B.舍弃愚痴的想法和行为。

a.不愿意学习佛法,也不愿意过正常的、清净的生活。

b.对颠倒之事有兴趣。

c.和周围的大环境同流合污。

 

三.在一切偷盗中,果报最可怕的是盗窃僧众的财物。

1.盗窃僧财的公案。

①《台州佛教》:成都光宝寺执事僧将供养僧众的一瓶金银埋藏在床下,死后变成一头牛挖取出财物,僧众将瓶中的金银妥善处理,并且购买此牛放生在寺内,牛常去经堂听法,最后以狮子卧式死去。

②唐代汾州伯达僧人在担任库房执事时常盗用公钱买酒喝,死后转生为牛,大众为它忏悔受戒。(详见法本P223-224)

③汉地僧照禅师曾经私自用过僧众一撮盐,之后罪业相起,眼前出现大如山一样的盐堆,便变卖衣资,买了很多盐偿还给僧众。

④毗婆尸佛时代一位比丘将商人供养僧众的珍宝据为己有,还狡辩抵赖和粗语怒骂僧众,死后堕入地狱等恶趣感受无量痛苦,贤劫千佛都将携众生到此并讲述造恶始末。(详见法本P224)

⑤迦叶佛时代的一个僧执将化缘的钱私自享用并分给亲朋好友,死后转生为庞大饿鬼,浑身遍燃火焰,被许多猛兽啃食。(详见法本P222-225)

2.念佛的人一定要懂因果并如理取舍。

①多看因果方面的公案促进自己取舍因果。

②观念要有大的转变。

A.法王如意宝讲过:以前,中国搞集体合作社,所有的财产都是公家的,人们觉得公家的财产谁都可以贪污、占用,受这种观念的影响,有些人出家后还是喜欢占便宜,经常做各种偷盗行为。

B.今后不要再偷盗,特别是不要偷盗僧众的钱财。

C.钱一分一厘都不错乱,自己的钱就是自己的,别人的钱就是别人的。

③偷盗会障碍自己往生。

A.不懂因果,造了许多自性罪和佛制罪,无法往生极乐世界。

B.在严格取舍因果方面长期努力,最后一定会有明显的改变。

④应取。

A.观想:诸佛菩萨恒时以智慧眼观照着我,无论如何我都不能造恶业,否则实在是太惭愧了!

B.心里有正知正念,实际行动中会如理地取舍因果。

 

编辑:定解E11

审核:定解E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