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丨《藏传净土法》第51课

本课科判

 

本课重点

 

本课难点

 

本课脉络

 

脉络展开

一.身不善业之“非梵行”。

1.非梵行。

①定义。

A.梵行居士至比丘之间的人,对成年女人、幼女、旁生或者非人作不净行。

B.在家人在非处等做不净行。

②邪淫与非梵行。

A.为了便于对一般人阐述,十不善业中的邪淫即此处的非梵行。

B.嘎单派教言中也出现过。

C.非梵行比邪淫范围更大。

a.梵行:断除一切淫行。

2.应当断除淫行。

①出家人必须断除一切不净行。

【教证】《楞严经》:淫欲是生死轮回的根本,如果欲出离世间,首先必须断除淫行。

②在家人应断除邪淫。

A.邪淫。

a.定义:本来自己有妻子,却对属于他人的女子或别人的妻子作不净行。

B.在家与出家持戒要求不同。

a.一般在家人要断除一切不净行是不现实的,佛陀也没这样要求。

b.十不善业中淫业只的是邪淫。

c.居士五戒中,淫戒只要求断除邪淫。

C.邪淫的过患严重。

a.行邪淫者会受到十方的呵斥。

【教证】《俱舍论》:“邪淫极受谴责故,易守不作得戒故。”

b.世间角度:人们觉得有外遇者不值得信赖,会受到谴责。

c.出世间角度:佛教徒行为不清净,大家会感觉他不是虔诚的佛教徒。

D.戒淫的必要性。

a.行为差别。

§  正面:持戒行为会如法,对今世来世都有利益。

§  反面:没有戒律约束的行为,不一定如法,还会招致很多违缘。

§  【教诫】口中说得漂亮,连世间的高尚行为都不具足,这是很可笑、很可耻的。

b.功德差别。

§  仅不做坏事没有多大功德。

§  受持戒律而断除恶业有极大的功德。

③戒律的必要。

A.不懂佛法者。

a.认为戒律条条框框太多,什么都不能做。

b.过患。

§  来世痛苦的果报。

§  即生招致法律制裁等种种违缘。

c.现象:社会混乱,家庭不和谐。

B.认识戒律。

a.遍知佛陀以智慧眼照见一切因果后制定的。

b.对众生绝对有利。

c.智者深入学习佛法后会诚信不疑。

 

二.详细分析邪淫。

1.邪淫的分类(按照严重程度)。

①大邪淫:对母亲、阿罗汉尼、尼姑等作不净行,属于近五无间罪。

A.对境:母亲。

【公案】《金色王经》:一位曾在四十劫行菩萨道的菩萨,见到一对母子在作不净行,从大乘道中退失。通过观察五蕴生灭之相,获证缘觉果位后,说偈曰:“因爱故生苦,如是应舍爱,当乐于独处,犹如犀一角。”

B.对境:阿罗汉尼。

【教证】染污阿罗汉尼的过失非常大,这属于近五无间罪。

C.对境:尼姑。

a.【教言】乔美仁波切:染污尼姑属于近五无间罪。

b.过患。

§  【教证】《地藏菩萨本愿经》:玷污僧尼者当堕无间地狱。

§  即生现前苦果。

【公案】《感应篇说定》:许兆馨对一位年少的尼姑生起了贪心,挑逗不从就强暴了她。次日便无故发狂,最后自己咬舌头而死。

②中邪淫:不仅对别人的妻子作不净行,而且对自己的妻子非时非境下行淫。

A.非时:白天、斋戒日、妊娠期间,不愿意的情况下行淫。

B.非境:在佛像、佛塔、佛经以及上师所在的地方行淫。

C.【注意】居士们要特别注意起居的卧室。

a.尽量佛堂和卧室分开。

b.如果佛堂设在卧室中,一定要在三宝所依前挂一张帘子隔开。

c.应尽量不造业,不能完全避免时,要将罪业降到最低。

D.需要虔诚心清净心学习戒律之理。

③小邪淫:具足上述邪淫的一分,有不同程度的许多种类。

2. 行邪淫的过患。

①总说:自己行邪淫和教唆他人行邪淫的罪过一样。

②分说:没有直接行邪淫,但言行导致别人起淫念、造淫业,会造下邪淫罪业。

A.演艺界:不健康的演出内容,引发无数人产生贪心,在千千万万人的阿赖耶识中熏染不清净的习气。

B.文学方面:有些文人描写男女贪欲之事,让读者产生强烈的贪心,因此造下了深重的罪业。

【事例】黄庭坚写艳词的业成熟,一生坎坷多难,二位爱妻先后死亡,老年时多病缠身。

【事例】明代的笑笑生在《金瓶梅》中描写了很多淫秽之事,三代子孙都是哑巴,五世后就绝了后代。

【教诫】佛教徒如果模仿西方人,将自己下劣行为落在文字上去传播,果报无法想象。

3.邪淫的等起。

①贪心。

A.大多数邪淫都是贪心引起的。

B.【教证】佛经:在贪欲驱使下,人会丧失惭愧心,如果丧失了惭愧心则会无恶不作。

C.前世所造不清净的业,果报成熟后自己无法克制贪心。

②嗔心。

A.对怨敌的女人行淫。

B.为了侮辱某人而对其行淫。

③痴心。

A.外道:把女人比喻如鲜花、流水、道路、桥梁,任何人都可以享用。

B.以密宗为借口行邪淫。

a.比邪淫罪过更大。

§  有邪淫的过失。

§ 对密宗产生误解,毁坏了善根。

b. 密宗根本没有开许过任何形式的邪淫。

§ 只有像莲花生大士那样的少数持明者行持过双运。

§ 藏地绝大多数修行人都严格秉持别解脱戒。

§ 普遍情况:藏地任何一所正规寺院都不允许普通人进行双运。

§ 极个别情况:有些在家活佛不具足双运的条件,但因为家族的传统而以双运的名义娶妻生子,这是一种很不好的传统。

§ 末法时代有很多不如法的恶相。

现象:有些修行人以“瑜伽士”、一般人以“空行母”的身份以双运为借口进行欺骗。

c.总结告诫。

§ 一般人:不具足条件,却行持双运,纯粹是在造恶业。

§ 成就者:密宗即便开许行持双运,但也是相当困难。

【教证】《时轮金刚》:“凡夫人不能做瑜伽士的行为,瑜伽士不能做大成就者的行为,大成就者不能做佛陀的行为。”

§ 以密法为借口毁坏佛法,这个过失相当大。

4.邪淫的果报。

①异熟果。

A.总说:根据动机(贪嗔痴)的强烈程度,邪淫者会相应地堕入三恶趣。

a.下品堕入旁生。

b.中品堕入饿鬼。

c.上品堕入地狱。

【教证】《佛说大乘日子王所问经》:“下劣淫欲行,直往于无间,受苦不可当,三世佛皆说。”

B.分说。

a.转生于地狱的铁柱山。

b.转生在不净淤泥中。

c.转为女人胎中的寄生虫。

②感受等流果。

A.即便转生为人,妻子也会被他人强抢。

B.妻子不称自己的心、性情恶劣、喜欢偷盗。

C.夫妻关系不和睦。

③同行等流果。

A.生生世世变成贪心强烈的众生,而且与前世一样喜欢行邪淫。

B.转生为人,对异性贪得无厌。

C.转生为旁生,成为鸡等贪心强烈的旁生。

5.邪淫的过患。

【教证】《法苑珠林》提到邪淫的十种罪过:

①常为所淫夫主欲危害之。

②夫妇不睦,常共斗诤。

③诸不善法日日增长,于诸善法日日损减。

④不守护身,妻子孤寡。

⑤财产日耗。

⑥有诸恶事,常为人所疑。

⑦亲属知识所不爱喜。

⑧种怨家业因缘。邪淫者经常会结怨仇之业。

⑨身坏命终,死入地狱。

⑩若出(从地狱出来)为女,多人共一夫;若为男子,妇不贞洁。

6.应断除邪淫。

①容易行邪淫的人。

A.无惭无愧、卑鄙下劣、贪不厌足的人。

B.曾转生为鱼、鸡等旁生的人。

②上师教诫:对治自己的烦恼,做身心清净的人。

A.身心清净、远离邪淫者,行持善法很容易成功。

B.心态和行为不清净的人,世间和出世法都很难成功。

a.把学佛的机会用来做不如法事,不可能得到佛法利益。

b.会使修行人闻思修行和弘法事业走向失败。

c.【事例】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一旦生贪心、谈恋爱,学习成绩顿时就一落千丈。

C.行邪淫者人格卑劣。

a.古代对邪淫态度严厉。

§  国外:古印度、古代朝鲜、古代欧洲对行邪淫的人惩罚极其严厉,甚至处死。

§  国内:古人对男女关系非常慎重。

《会稽刻石》:“有子而嫁,倍死不贞”、“妻为逃嫁,子不得母”。

【教诫】应了知贪欲的过患,并且劝诫断除不如法的行为。

b.当今时代:“随行五毒烦恼、内心昏愦错乱”。

§  人们烦恼强烈,内心染污及其严重。

§  一般人:因烦恼失去了钱财、衣食和性命,感受了无量的痛苦。

§  修行人:因烦恼失毁了别解脱戒,甚至葬送了生身性命。

§  无处不生的破戒邪道却无量无边,真正具足清净戒律的只有少数高僧大德。

§  这些丑恶的现象只有到弥勒佛出世时才会隐没。

§  谁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  【教言】法称论师:“邪道无边故,一一难破尽。”

c.没有对治能力,被贪欲践踏,没有直面对勇气,带来很多违缘。

③劝诫断除不清净的行为。

A.总说。

具善缘者应洁身自好,为了使人身具有实义和能够往生极乐世界,一定要努力对治烦恼、断除不清净的行为。

B.应取。

a.在家人:无论如何应该断除邪淫,尽量过清净的生活。

§  没必要太执著男女生活。

§  没必要为满足贪欲做出违背因果之事。

b.出家人:必须断除一切非梵行。

I.这样才能谈得上闻思修行佛法。

II.没有调伏贪心、戒律不清净,闻思修行和弘法利生都不能成办。

c.了知贪欲过患并断除不如法行为。

§  会拥有今生来世的安乐。

§  【教证】《正法念处经》:“若人作恶业,皆得恶果报,若欲自乐者,如是莫近恶。”

§  一切恶业中,尤其要远离邪淫。

 

三.断除邪淫的功德。

1.部分断除邪淫的功德:邪淫与持戒混杂,死后交替享受苦乐。

【公案】珠辛吉尊者在地狱界游历,见到一位婆罗门,因其生前邪淫与持戒混杂,死后在地狱交替感受白天享乐、夜晚受苦的果报。(详见法本P269-270)

2. 完全断除邪淫的功德。

①现世:会受到众人称赞,成为种姓高贵者。

②来世:转生天界。

【教证】佛经:“不去他妻旁,断除邪淫行,知足于自妻,此士转善趣。”

③同行等流果:生生世世喜欢持戒。

 

四.发露忏悔三种身恶业。

1.三种身恶业:杀生、不与取、非梵行。

2.为清净无始至今的罪业恶业,诚心诚意发露忏悔。

①对境:阿弥陀佛及其眷属。

②忏悔:使自相续与罪业二者截然分开。

③忏悔的必要:恶业都是未来成熟恶果的因。

④发露:说出所造的罪业,对罪业不加隐瞒。

 

审核:定解E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