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丨《藏传净土法》第54课

本课科判

 

本课重点

 

本课难点

 

本课脉络

 

脉络展开

一.上师开示:

1.忆念祈祷阿弥陀佛。

①不忘上师要求。

A.净土法门对每个人都很重要。

B.平时要经常忆念、祈祷、(晨起、睡前)顶礼阿弥陀佛。

C.长期串习对解脱有利,临终时能很容易忆念和祈祷阿弥陀佛。

②应一心一意忆念、祈祷阿弥陀佛。

A.祈祷之因:阿弥陀佛在接引往生净土上有不共的能力。

B.【教言】法王如意宝:“我们在临终时不能一会儿想宝髻佛,一会儿想药师佛,虽然每尊佛都非常好,但如果自己想得太多,则很难一心专注,这对解脱反而不利。”

③寿命无常,为临终往生清净刹土做准备。

A.为死亡做好准备,随时随地保持正念:如果死亡突然降临,我一定不能忘记阿弥陀佛!

B.随时随地忆念阿弥陀佛,死亡来临时才能顺利往生。

【教言】全知麦彭仁波切:在临死或中阴时,只要不忘忆念佛陀,仅以此也能往生清净刹土。

C.依靠上师教言和各人的努力,为解脱做准备。

2.有智慧的修行人应谨慎取舍因果。

①要往生清净刹土,除了精进修持往生法外,还要谨慎取舍因果。

A.学习十不善业的道理后应反省自身。

B.要考虑自己离世的把握和未来。

②重视藏传净土法,借鉴其中的理论和窍决,修行一定会更加圆满。

A.讲闻圆满后再学习有一定困难,应抓住当下,认真对待每堂课。

B.把心专注在法义上,每天讲闻一堂课不会觉得困难。

 

二.宣讲语恶业之离间语。

1.远离挑拨离间的恶人。

①【公案】狐狸离间狮子和牛。

A.因:

a.狮子和牛关系好,狮子惦记牛,经常把肉叼回家吃或藏起来。

b.狐狸吃不到剩肉而生气,装病离间狮子和牛。

B.果:

a.狮子和牛相互产生怀疑。

b.狐狸离间成功,狮子和牛杀死了对方。

②公案意义。

A.在行持善业方面什么都不会,而在造恶业方面却什么都会,这样非常可怜。

B.依止恶友结局可怕,应观察自己依止的人。

a.判断标准:是不是对上师三宝有信心;是不是喜欢闻思修行。

b.认清和远离恶人。

I.道场里花言巧语破坏关系的人。

II.历史上如秦桧离间君臣关系的人。

III.团体中在领导耳边说各种是非的人。

③慎重对待语言。

A.应说真实语言。

a.夹杂分别念,会赋予语言许多内容,并能直接改变事实真相。

b.很多不和合是因为某些语言造成的。

c.【教言】麦彭仁波切:一个人说话一定要公平正直,不能有虚妄狡诈的成份。

d.应取。

I.自己说话公平、正直,发露忏悔以前说过的离间语。

II.对别人的语言不轻信,要反复观察再作决定。

i.身居高位者更要注意他人的语言,防止被利用。

ii.【教言】法王如意宝:当听到别人的话时,不能完全不相信,也不能轻易相信,要经过再三观察再下结论。

B.以所学之法来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言行。

a.应舍:只是外在的形象有所改变,相续中的坏习气一点都没改,和别人打交道时还是世间的那一套。

b.佛教徒学佛后应有大转变。

2.做不会轻信谗言的智慧人。

①品行高尚之人不会被挑拨离间。

A.如登地的菩萨和世间智慧比较圆满的人。

B.对有智慧的人挑拨离间,不但不会成功,反而会自取灭亡。

a.【公案】狐狸去间离和睦友爱的小狮子和小老虎,它俩没有轻举妄动,经过再三观察,得知是狐狸离间,狮子拍死狐狸,小老虎和小狮子安乐又欢喜。

b.【公案】狐狸想吃到更多的肉,去间离狮子和老虎,狮虎作战前沟通发现是狐狸捣鬼,一起杀死狐狸,关系更加亲密。

c.佛陀告诫:旁生尚且不应离间,更何况是人,所以不要轻信他人的谗言。

②上师告诫:

A.世人散乱放逸消磨时光,可以缘善法选择有意义的电视。

B.以动画形式播放有意义的公案,更有教育意义,儿童应多看佛教电视。

C.不轻信谗言则能与朋友和睦相处。

a.世间:家和万事兴。

b.出世间:道友和合,利益众生弘扬佛法会顺利成办。

3.智者应断除离间语。

①离间语的过患。

A.未来感受被别人说离间语。

a.【教证】《正法念处经》:“若人乐作恶,彼常两舌说。”

b.果报显现:与别人合不拢,“撞鼻子”、“撞耳朵”。

B.离间语者。

a.明知故犯者,无法挽救。

b.不懂佛法者,需要学习佛法。

I.末法时代佛法衰微。

II.佛教徒应大力弘扬佛法,改变大众不懂佛法的现状。

②断除离间语的功德。

A.生生世世能值遇善友,与亲友情意稳固,谁也无法使之关系破裂。

B.【教证】《大乘理趣六波罗密多经》中宣讲断除离间语的四种功德。

a.于现在世中能令自他和合无诤,所在安乐。

b.以和合故众人爱敬,过去所有离间语罪悉得销灭,于三恶趣心无忧惧。

c.于来世得五种果。

I.能获金刚不坏之身,世间刀杖无能损坏;

II.于所生处得善眷属,无诸乖诤不相舍离;

III.于所生处设不遭遇善友知识为说法,亦能自然觉悟无二法门,于佛法僧深生信向无有退转;

IV.令诸有情一心一事欢喜相向,速能证得慈三摩地;

V.而能劝发一切有情修习大乘令不退转。

d.远离间语,常和合语,得善眷属随顺调伏,乃至涅槃不相舍离。

C.【教证】《十善业道经》中宣讲断除离间语的五种功德。

a.得不坏身,无能害故。

b.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

c.得不坏信,顺本业故。

d.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

e.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

D.【教证】《正法念处经》:“若人舍两舌,彼人常坚密。”

E.【教证】佛经:“恒时若断除,离间拆散友,喜爱调和者,彼人生善趣。”

③避免再说离间语的方法。

【教证】《入行论》:“如树应安住”。

 

三.宣讲语恶业之恶语。

1.恶语的定义。

①指刺伤、扰乱他人心的语言。俗语说“虽无箭尖利刃语,亦能刺入人心间”。

②上师告诫:修行人应尽量忘记别人对自己说的恶语。

【引申】对于恶法要尽快忘掉,对于善法则要牢记在心。

2.恶语的分类。

①难听的语言:如“杀死你”、“打倒你”、“消灭你”等;

②指责种姓过失的语言:如“你是狡诈者”、“你是盗贼”、“你是屠夫”、“你是妓女”、“你是乞丐”等;

③指责家族过失的语言:如“你家世恶劣”等;

④揭露罪业的语言:如“你的父辈世世代代都如何造恶业”等;

⑤加以谴责的语言:如“你是破戒者”、“你是破誓言者”等;

⑥指出身体缺陷的语言:如“聋子”、“瞎子”、“哑巴”“小矮子”、“大个子”、“大胖子”等;

⑦用旁生比喻人的语言:如“你的脸像狮子脸一样”、“你的声音像狗叫一样”等;

⑧无中生有、捏造抹杀的语言。

⑨《大方等大集经》中宣讲了六十四种恶语。

3.应断除恶语。

①现在社会的颠倒现象。

A.不知廉耻,以骂人为荣,汇集《骂人大全》、《骂人宝典》在网上发布。

B.以骂人展现自己的口才。

②没必要用无比珍贵的人身造恶业。

【教证】:《正法念处经》:“人命不久住,犹如拍手声,人身不如法,愚痴空过世。”

③说恶语的原因。

A.有些人养成了恶语的习惯。

B.天生素质差。

C.受环境影响。

④恶语的影响:损坏自己的形象。

⑤恶语的对治。

A.一定要好好忏悔。

B.惩戒骂人者当众重复自己的脏话。

C.随学上师,下决心断除恶语。

4.可以说恶语的特殊情况。

①上师在传授窍诀教言时,为了调伏弟子的相续说粗语是合理的。

A.【教言】阿底峡尊者:“殊胜上师为揭露罪恶,殊胜窍诀为击中要害。”

B.听到上师批评的语言时,要想到:上师批评的不是别人,上师的每句话都是针对我的,今后我一定要改正!

②只有上师才有资格指出弟子过失,且上师的发心是帮助弟子。

③如果自己真正具有悲心,指出别人过失也是可以的。

事例:无有自私心的前提下,父母为了孩子,老师为了学生,都可以说他们的过失。

④如何面对待上师批评。

A.应舍:猜疑、嗔恨别人打小报告。

B.应取:虚心接受上师的批评。

C.成就者的批评和攻击都有殊胜的密意,有信心的弟子会得到加持。

【公案】蒋扬钦哲旺波尊者的弟子卡美堪布说话不小心,上师显现上很不高兴,不断用石头打卡美堪布到冰冷的湖中。此后堪布身体的病情逐渐好起来,活到112岁身体依然健康。

5.按对境不同,恶语的过患大小有区别。

①极重:诋毁佛像、佛塔,或者对佛菩萨、比丘、沙弥、上师、父母说粗语。

②非常大:对破戒的比丘、沙弥或者在家男女进行恶语中伤。

③有过失:对旁生说“断角”,“跛足”等恶语。

6.造成恶语的因缘。

①心中产生烦恼。

②口中言说粗恶的语言。

③【教证】《诸法集要经》:“舌如彼炽火,心则如其薪,恶言如猛焰,焚烧诸众生。”

7.说恶语的等起与果报。

①说恶语的等起主要是嗔恨心,也有以其他烦恼而说的。

②无论自己说还是煽动他人说,果报是完全相同的。

③恶语的果报都是不悦意的。

A.异熟果:堕入三恶趣。

【教证】《正法念处经》:“常说善妙语,舍离垢恶语,垢恶语污人,能令到地狱。”

B.感受等流果:遭受众人憎恨。

C.同行等流果:生生世世喜欢口出恶言。

D.增上果成熟与外境:得到人身也将转生于恶劣的环境,听不到一句悦耳之语。

E.增上果成熟与自身:恒时心情烦躁,遭受众人的憎恨,经常担惊受怕,经常遇到恶友。

④上师告诫:要对口业的过患深刻认识,才有可能改正从前的恶行。

编辑:定解D03

审核:定解E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