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科判
本课重点
指责佛像、佛塔等的过患尤为严重。
往生极乐世界的要点。
以三宝为对境说恶语,果报悲惨。
本课难点
佛像的加持力与真佛无二。
开玩笑的一句恶语果报也很严重。
对圣者恶语后,虽然忏悔但还转为旁生感受痛苦。
本课脉络
课前开示:往生极乐世界的要点。
指责佛像、佛塔等的过患尤为严重。
以三宝为对境说恶语果报严重。
脉络展开
一.课前开示:往生极乐世界的要点。
1.做好往生把握。
①懂因果,如理取舍因果。
②忏悔以前所造恶业:每年要念四十万遍金刚萨埵心咒。
③精进修持净土法:每年要念三十万遍阿弥陀佛心咒。
A.法王如意宝的法脉有不可思议的加持力。
B.授记:法王的弟子能念满三十万遍阿弥陀佛心咒,临终就一定能往生极乐世界。
C.心咒念修方法见《入行论讲记》第八册。
④应舍:只是口中念佛,却不注意取舍因果,又念佛又造业。
2.努力行持善法。
①应取。
A.实实在在付出努力。
B.强迫自己精进。
a.凡夫人行持善法必须要有压力,否则初学者很难主动完成。
b.随学上师给自己打气:造恶业时,你的身体如是能干,现在做善法,为什么就不行了呢?
C.无论如何一定要坚持。
D.随学高僧大德,终生不会忘记修法的窍诀。
②应舍。
A.只是空喊口号,没有实际行动。
B.懈怠。
二.指责佛像、佛塔等的过患尤为严重。
1.总说恶语过患。
①生生世世堕入三恶趣。
②即便获得人身也会感受不悦意的果报。
2.以佛像为对境说恶语。
①佛是严厉的对境,不能随便评价佛像。
【公案】某人对着一尊断了手指的佛像说:“断指佛”,当下感受手指断了的现世报。
②不能随便评论佛菩萨身像。
A.说某位佛菩萨身相不庄严,自己必定会感受痛苦的果报。
a.请佛像时说:“我请一个胖胖的弥勒佛”,将生生世世变成肥胖的人。
b.见佛像造型不好或工艺不精美,说:“这个佛像不好看”,将造下严重的口业。
B.如果觉得佛像的外观不理想,只能说工匠的手艺不好。
③佛像与佛无二无别,要生信心。
A.世尊涅槃后,佛像就是我们的皈依处。
【公案】《佛说观佛三昧海经》:佛陀从天界返回人间时,对金像授记:“你是我的代表,也是众生的供养处,将来你会大作佛事。我灭度后,我的弟子都交付于你。”佛陀对所有的佛像作了加持。
B.对佛像如能作真佛想,可速得与佛陀无二的加持。
3.以佛塔为对境说恶语。
【公案】一个人对着迦叶佛的遗塔讥讽地说:“这个佛塔太大了。”结果他于许多世中转生为侏儒。
4.教诫。
①如果只是觉得佛像或佛塔太大、太小,并没有不好的看法,这样说可能也没有过失。(属于无心之过)
②用讥讽的语气评价佛像、佛塔,故意对佛像挑毛病,一定会感受果报。(讽刺表露出缺信心、不恭敬等)
三.以三宝为对境说恶语果报严重。
1.对佛陀恶语堕入地狱。
①【公案】医生侮辱世尊为仆女之子,七天后口吐鲜血暴死,死后直接堕入地狱。
【教诫】圆满一切功德、断除一切过患的佛陀都被人侮蔑,凡夫活在世上不可能听不到恶语,不必想不通而生烦恼。
②造恶口的人。
A.常说不吉祥语之人。
B.烦恼深重、业力现前的人。
C.无所顾忌的人。
③过患。
A.【教证】《正法念处经》:“恶口第一恶,说已到地狱。”
B.【教证】《法华经》:“若有恶口骂詈诽谤,获大罪报。”
C.没有修行功德,即便一句恶口,也将百千万年中感受地狱痛苦。
④对治:对任何人都要尽量说爱语、善语。
2.对菩萨恶语现世感受业果。
①在大庭广众之中说恶语,很可能伤害很多菩萨,这将感受顺现世受业等极为严重的果报。
【原因】在僧人、居士甚至不学佛的人群中都可能有菩萨。
②感受顺现世受业。
【公案1】汉地一位大智者,造一部将僧众喻为毒蛇的论典,现世感受业果,变成一条黑黝黝的毒蛇。
【公案2】北齐的道秀比丘,因嫉妒道友慧懿的修行好,对道友百般诽谤,现世变成蟒蛇。
【事例】2003年辽宁省 “人变蛇”的奇闻,因杀蛇吃肉,恶业的果报现前所致。
3.对出家人恶语果报严重。
①【教诫】千万不要把僧众和高僧大德比喻成动物,否则果报极为严重。
A.取外号现象普遍,以恶名相称,大多是因不懂因果而造下口语。
B.不经意开玩笑时可能造下恶业,应慎护口业。
C.随学上师:发誓再也不说恶语,而且经常忏悔,平时说话小心。
②对年迈比丘或年幼沙弥,不能侮辱谩骂。
【公案1】迦叶佛时期博通三藏的出家人侮辱年迈圣者进餐像老牛反刍,后诚心忏悔,虽没堕地狱,但恶口余业于五百世转生为牛。因舍利子救度并宣说法要,生信而死,转生为婆罗门之子,出家证果时因体态习气而获称“牛主尊者”。(详见法本P319-320)
【延伸】
A.放生时为利益众生要念经文、佛号、咒语等。
B.修习慈悲心是修法的基础。
【公案2】《百业经》:迦叶佛时,一位比丘侮辱阿罗汉比丘像牛一样。后来虽诚恳向对方忏悔,还是在五百世中转生为牛。(详见法本P320-321)
【公案3】迦叶佛时代许多比丘对一位执事沙弥恶语,以此恶业比丘们堕入地狱变成形似杵臼的众生。(详见法本P321-322)
【公案4】一位通达三藏的比丘,说其他比丘像牧童一样。结果他在五百世中成为牧童。(详见法本P322)
【公案5】《毗奈耶经》:迦叶佛时代一位三藏法师因贪图名声,辱骂僧众的断事方法就像牧牛一样。以此恶语因缘,他在五百世中转生为牧牛人。
【事例】一个老乡骂出家人,结果骑马时摔断了一条腿。
【公案6】《极乐愿文大疏》:一位年轻的比丘看到另一位比丘跳过河,随口说像猴子一样,结果他在五百世中连续转生为猴子。
【公案7】《贤愚经》:迦叶佛时期,少年比丘讽刺一僧人动作像猕猴,虽向此阿罗汉僧人发露忏悔,仍五百世转生为猕猴。后在佛陀和僧众应供回来休息时,猕猴恭敬供养佛陀蜂蜜和水。因为对佛生起欢喜心以及供养佛陀和僧众之力,死后转生为舍卫国施主师质的儿子蜜胜。长大后,向父母请求出家,经同意成为世尊座下弟子,修行得阿罗汉果。(详见法本P323-326)
【引申】
A.关于出家。
a.藏汉两地对子女出家的态度。
§ 汉地父母基本不支持。
§ 藏地父母以子女出家为荣。
b.汉地不支持出家的原因。
§ 人生观都在财富、婚姻、事业和生活上。
§ 汉地众生的共业。
§ 不了解出家的意义和出家人对社会的贡献。
c.出家人与在家人对比。
§ 出家人:生活清净快乐。
§ 在家人:受钱财、地位、势力等的束缚,感受担忧和痛苦。
d.心是快乐的根本。
§ 物质享受很难带来真正的快乐。
§ 调伏自心对生生世世都有极大的利益。
B.遇到殊胜的对境,仅仅作一次供养也会获得殊胜的果报。
③教诫。
A.我们不知道身边谁是圣者,说话一定要小心。
a.应舍。
§ 父母经常骂孩子吃饭慢,像老牛反刍一样。
§ 比喻出家人吃生莴笋时就像小兔子一样。
§ 老师上课时把学生比喻成牛、猪等动物。
§ 经常口出不逊:“我宰了你”、“我砍了你”,甚至开玩笑时也经常说恶语。
§ 认为说恶语不是恶业。
b.应取:恶语后要及时忏悔,尽量断除恶语。
B.恶口的过患。
a.堕三恶道。
【教证】“恶口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
b.从恶趣出来还要感受往昔余业。
c.果报比地水火风的灾害还严重。
【教证1】《正法念处经》:“刀火毒等恶,此恶非大恶,若人恶口说,此恶是大恶。”
【教证2】《最胜佛顶陀罗尼净除业障咒经》:“当知恶骂甚于猛火。而此猛火但焚七珍之财,但焚世间资玩等物;恶口猛火能烧七圣之财,能烧出世一切功德。”
C.恶语公案是果报的证明,要诚信公案对照自己的身心,促使我们如理行持。
D.断除恶语并精进忏悔,依靠三宝不可思议的加持,清净罪业。
审核:定解E01
定解G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