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丨《藏传净土法》第61课

本课科判

本课重点

 

本课难点

 

本课脉络

 

脉络展开

一.课前开示。

1.《藏传净土法》名字的由来。

①《极乐愿文》是乔美仁波切所造,《极乐愿文大疏》是喇拉曲智仁波切所造。

②两部论典中的教言出自藏传佛教的经论。

2.以清净心学修殊胜法门。

①应该了解一些藏传佛教的教言。

A.藏传佛教对我们没有任何害处。

B.很多修行人学习藏传佛法以后,在见解和行为上都有很大进步。

②在自宗的基础上无偏地接受各宗地殊胜教言。

A.虽然每个人都有主修宗派,但对其他宗派一概不接受是没必要的。

B.利益。

a.对自己对治烦恼增长智慧有利益。

b.容易开展弘法利生地事业。

C.法王如意宝无偏弘扬各宗派的发心,摄受了无量众生。

③打开心量,用广大佛法来充实自相续。

④对所有宗派观清净心,并精进学修。

 

二.意恶业之害心。

1.害心的定义。

指对与自己关系不好的敌人,或者虽然不是敌人,但由于心怀恶意而对他人拥有的财产、受用、名誉、地位等生起难以堪忍的嫉妒心,并想:倘若能够加害此人该多好啊!这个人遇到不幸该多好啊!诸如此类的不良居心就是害心。

2.应断之理。

①害心和嗔心差别不大。

A.从产生加害他人之心地角度叫害心。

B.从产生嗔怒之心地角度叫嗔心。

②害心的过患。

A.摧毁善根。

【教证】《佛遗教经》:“嗔恚之害,破诸善法。”

B.障碍修行。

【教言】清凉国师《华严疏钞》:“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

C.生生世世不会快乐,甚至即生现前果报。

【公案】《迁善录》宋国大夫蒋瑗因为嫉妒嗔恨心炽盛,所生十个孩子都有身体缺陷,听到因果道理后改正恶习,孩子病愈。

D.一刹那的恶念会造下长劫感受痛苦的罪业。

E.损耗自己的福德。

F.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

【教证】《入行论》:“汝愿纵得偿,他苦汝何乐?若谓满我愿,招祸岂过此?”

③害心的特色。

害心属于内心的不善业,不遇到特定的因缘不太容易发现。

④害心的产生。

A.内心的恶念的确难以控制。

B.前世造了很多恶业,今生没有强有力的修行。

C.宿世恶业依靠某些因缘显现。

D.凡夫人心态特别低劣。

⑤上师教诫。

A.因果不会空耗,所造业迟早都会成熟,故应该警惕恶业。

B.要经常观察自心,要尽早杜绝。

C.应该通过佛法使自他相续都有所改变,外在的种种形象没有实义。

3.害心的分类(依过患轻重)。

①最严重的害心。

A.对境:诸佛菩萨,佛像、佛经、佛塔等三宝所依,上师,父母等。

B.恶心的表现:怀有恶毒心、以轻慢心诽谤等。

C.过患。

【教证1】《分别善恶报应经》:“于佛起恶心,毁谤生轻慢,入大地狱中,受苦无穷尽。

【教证2】《分别善恶报应经》:“有诸数取趣,于师及比丘,暂时起恶心,命终堕地狱。”

D.对治:马上制止自己的分别念,并立即念金刚萨埵心咒忏悔。

②非常严重的害心。

A.对境:包括旁生在内的其他有情。

B.教诫:对任何众生都不应生害心。

③以密宗为借口的行为,果报极其严重。

A.成因。

a.不了知密宗审深行为的意义,也没有生圆次第的境界。

b.企图依靠密法摧毁怨敌的发心。

B.表现:不生刹那悲心,怀着嗔心、害心,企图消灭怨敌魔障的心态下,念诵猛咒、做降伏仪式。

C.教诫。

a.如果有慈悲心的基础,修降伏法完全是可以的。

b.如果最初的发心完全是害心,密宗根本不开许这样的降伏法。

【教言】托噶如意宝:“如果不夹杂自私、嗔恨之心,真正以利益众生为出发点,那仅仅做个降伏法的形象也有无量的功德。”

4.易生害心者。

无有惭愧、疑心重重、心胸狭窄、心灵肮脏、胸中充满恶意之毒水、心态低劣的人。

5.害心的果报。

①害心的等起。

贪嗔痴三毒产生,主要由嗔心引起。

②异熟果报。

A.堕入三恶趣。

B.从恶趣出来以后还将感受不悦意的余报。

C.【教证】《华严经》:“嗔恚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被他人求其长短,二者恒被于他之所恼害。”

③感受等流果。

A.即使侥幸获得人身,相貌也会非常丑陋。

B.愚昧无知。

C.身心常为种种痛苦所逼。

D.受到众人的憎恨。

④增上果成熟于外境。

A.转生于空旷恐怖、边鄙野蛮、时有争论的环境中。

B.经常惨遭礌石兵刃而横死。

⑤同行等流果。

生生世世唯有生起害心,无有生起慈心的机会。

⑥上师教诫。

A.命运就是前世的业力在今生现行,如果能对三世因果产生稳固的信心,认识到造善业前途光明、造恶业前途黑暗,在此基础上精进断恶行善,以后的命运自然会变好。

B.对十不善业要有深刻的认识,要发愿断除十不善业,努力行持十善业。

C.对善恶因果有全面认识并能如理取舍因果。

D.藏传净土法文字简单,这种做到里面的内容很难,不要轻视这部法。

E.对修行人来讲,最重要的是以佛法改变自相续。

F.当死亡来临时,往昔所造业依次现前,每个人都不得不感受相应的苦乐果报。

6.害心的对治。

①产生害心没有必要。

A.如果对方福报没有用尽,也没有违缘和障碍。

果:对方不会受到损害,自己起心动念造下恶业,最终只会耗尽自己的福德。

【教言】《萨迦格言》:“泉眼自己不干涸,泥土怎能堵塞彼?”

【教证】《入行论》:“纵令敌不喜,汝有何可乐?唯盼敌受苦,不成损他因。”

B.如果对方无有福德、势单力薄。

果:可能勉强对付,也将两败俱伤,自己得不到一点利益,即损害了今世的幸福又摧毁了来世的解脱。

C.如果对方有福德,势力强大。

果:不但不会消灭对方,反而赔上自己的性命。

②对治害心。

A.时时观察自己的心,通过住慈悲心来灭除相续中的害心。

B.其理:害心和慈悲是一对矛盾,害心能摧毁慈悲,慈悲也能摧毁害心。

【教证】《坐禅三昧经》:“若念嗔恼慈悲灭,慈悲嗔恼不相比,汝念慈悲嗔恼灭,譬如明暗不同处。”

③害心的表现形式。

A.心怀恶意:虽然言行上没有伤害对方,但心中总是想:对方若人财两空、畜生皆亡该多好啊!

过患:对方没有丝毫损失,自己却因恶心堕入地狱。

B.口蜜腹剑:对所有的人都是言语白如牛奶,但内心却黑如墨汁。

过患:死后成为地狱的坠石或转生为鬼魔种姓。

C.幸灾乐祸:对方惨遭不幸时,自己幸灾乐祸。

a.过患:自己亲自造罪的过失相同。死后投石般立即堕入地狱,在地狱沸腾的铜液里炖煮。

b.事例:居士内部分成不同派系,关系不合,因诬告对方而造的业非常可怕。

【教诫】法义没有融入相续而出现不团结现象,应该调整自己心态和行为,一定要团结和合。

c.【公案】《杂宝藏经》一婆罗门的妻子想害死婆婆,不但没有成功,反而以还婆婆的方式害死自己(详见法本P69-70)。

【教诫】一个人对别人产生害心,最终自己也会感受相应的苦果。

d.【公案】一个上师听到与自己关系不和的上师破戒了,幸灾乐祸,自己因此也造下了很大的罪业。

④上师教诫。

A.要尽量改变自己的不良心态。

B.害心从外面看不出来,修行人要观察自己心态,做到表里如一。

C.以各种方法来断除害心,否则以后必定会感受难忍的痛苦,必然追悔莫及。

审核:定解E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