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科判
本课重点
净宗行人应对未来有所安排,精进修持。
害心的过患。
远离害心的功德。
本课难点
往生极乐世界需要断除恶业。
千万不要在烦恼驱使下发恶愿。
面对殊胜对境一定要护持自己的心。
调伏自心需要长期坚持。
本课脉络
课前开示。
因害心感受果报的公案。
害心的过患。
远离害心的功德。
脉络展开
一.课前开示。
1.欲往生极乐世界者首先要通达往生四因其意义,然后实地修行。
2.净宗行人应该首先断除十不善业、五无间罪、舍法罪在内的一切恶业,行持十善业在内的一切善法,在此基础上再精进念佛、诵经并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这样修持才是比较圆满的。
3.在修行方面,每个人都应对未来有所安排,长期、精进地修持。
①老年人。
A.应该抓紧时间精进修习,老老实实念佛求生净土。
B.在修行方面做好计划和安排非常有必要。
【比喻】很多世间人的行为像牦牛一样愚痴:屠宰场的牦牛过几个小时就要被杀了,可自己却一点感觉都没有,要么悠闲地吃草,要么和其它牦牛打架。某些人年纪已经很大了,在修行方面的安排一点也没有,而世间的安排却一大堆,非常颠倒。
②年轻人。
A.要着重闻思教理,通过听闻、思维、研讨、辩论等方式遣除相续中对佛法的怀疑、邪见和增损,并积极发心。
B.也可能出现横死的情况,也需要对未来有所准备。
③人到了一定的时候就要放下一切去修行。
④平时应该精进,趁早打好往生净土的基础。
【教证】法王如意宝:只要能念藏音一百万遍阿弥陀佛名号,或者念汉语六百万遍“南无阿弥陀佛”,就会有往生极乐世界的殊胜缘起,临死时很容易将心识转为道用从而获得解脱。
4.临终时未能依靠自力解脱时,也可以通过他人的助念而获得解脱。
①中阴身的心识非常聪明。
【教证】经论:中阴身的心识比活着时敏锐九倍,能觉察到他人非常微细的心念,对周围发生的事件一清二楚。
②中阴身的心识领悟力很强,很容易领悟经文的意义。
③中阴阶段的亡人非常关注自己的前途,心比较容易专注在善法上,遇到他人的助念和引导,很容易获得解脱。
④应尽量以佛法来利益亡人。
5.净土行人应闻思教理,首先做一个断恶行善的好人,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的修行。
①如果念佛的同时仍不断地造恶业,相续中积累了很多恶业,要往生净土就很困难。
②因“带业往生”的说法而肆无忌惮地造恶业,明知故犯肯定不合理的。
③阿弥陀佛不可能特别喜欢造恶业之人。
④诚信因果而行持,不毁坏今生来世。
二.因害心遭受果报的公案。
1.心肠狠毒遭受果报的公案。(恶心武器伤自己)
【公案1】一个人配毒企图害他人,结果自己误喝而一命呜呼。
【公案2】儿子想打死蚊子,反而打死了自己的父亲。
【教诫】虽然从根本上断除相续中的害心是很困难的,学习大乘佛法的人,无论如何要以佛法对治自己的烦恼和习气。
2.现世中心肠狠毒的人。
【事例1】一位被妻子卷走钱财,又因病无力抚养自己孩子的父亲求助于上师。
【事例2】上师在报纸上看到一位狠心的母亲残忍虐待自己女儿。
【教诫】学习大乘佛法的人,一定要有一颗慈悲善良的心,对任何众生都要平等关爱,如果没有这样的善心,最起码也不能以恶心伤害众生,否则一定会感受报应。
3.对殊胜对境(佛陀)生善恶心感受相应果报的公案。
【公案1】两个小乞丐乞讨时因为心念不同而感受不同的果报。对僧众生起恶毒之心的小乞丐被马车碾过,当场断头而死。对佛陀及其眷属生善妙之心的小乞丐被选做商主的继承人。后来,他以甘美的斋食供养佛陀及其眷属,在佛陀面前求法之后获得了解脱。
【启示】
①心的力量非常大,千万不要在烦恼的推动下随便发恶愿,否则这些恶愿的果报现前时是很可怕的。
②口出恶语,心里肯定已有恶心,必定会造下恶业。
【公案2】《法句譬喻经》:对佛生善念的商人受到四大天王的护佑,对佛生恶念的商人则被鬼神惩罚,鬼神加持让他发酒疯倒卧在路边被疾驰而过的马车碾死。
【教诫】
①上师三宝是殊胜的对境,对其生善念、赞叹有无量福德,对其生恶念、毁谤有无量过患,在面对上师三宝时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心态。
②一定护持自心,缘殊胜对境一定要生善念,如果生了恶念,一定要当下遮止并立即忏悔。
③一切外在行为都不能说明是修行人,修心者才是真正的修行人。
A.【教证】佛陀:“心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恶,即言即行,罪苦自追,车轹于辙。心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善,即言即行,福乐自追,如影随形。”
B.随时随地观察自心,努力对治恶念、培养善念。
C.凡夫人不可能起心动念都是善心,一点贪嗔痴的念头都不产生,但只要能恒时观察自心,努力对治恶念,也不失为智者。由于以前从来没有返观过自心,这颗心放任自流惯了,要让心一下子变得清净调柔有一定困难,但只要长期坚持,最终一定能调伏自心。
D.修行人应该表里一致,不能诈现威仪、口蜜腹剑等行为。
④内心应远离害心、具有慈悲心。
【教证】《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若不修慈悲,能行嗔害心,虽行诸善行,死入于泥犁。”
【教言】古德:“只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相大小。”
⑤念佛的人不要想当然地认为自己能往生极乐世界,如果经常对别人生害心或者与道友关系不和,一开口就说别人的过失,那根本不会有解脱的机会,死后只能长劫在恶趣感受痛苦。
三.害心的过患。
1.以教证说明害心的过失。
【教证1】《入行论》:“博施诸佛子,若人生恶心,佛言彼堕狱,长如心数劫。”
【教证2】《入行论》:“谁制烧铁地?女众从何出?佛说彼一切,皆由恶心造。是故三界中,恐怖莫甚心。”
【教证3】《念住经》:“心为敌中敌,心外无他敌,如燧木自焚,心为自心毁。”
【教证4】《入中论》:“若有嗔恚诸佛子,百劫所修施戒福,一刹那顷能顿坏,故无他罪胜不忍。”
【教证5】《正法念处经》:“心是第一怨,此怨最为恶,此怨能缚人,送到阎罗处。”
2.应断之理。
①包括地狱烧铁地在内的一切痛苦都是有害心感召,一定要断除害心。
②【教诫】外境并没有那样糟糕,如果能调伏自己的心,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四.远离害心的功德。
1.《十善业道经》宣说了远离害心的八种功德:一无损恼心;二无嗔恚心;三无诤讼心;四柔和质直心;五得圣者慈心;六常作利益安众生心;七身相端严众共尊敬;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
2.串习善心可以成就三世诸佛的果位。
【教证】《华严经》:“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3.现世利益:一个人断除害心,则会过得安乐富足,心情恒时欢喜,谁也不能令其生畏,而且能使众人舒心悦意。
①一个无有害心的人,在任何团体中都会很快乐。
②如果自己无有害心,即便别人对自己有害心,也照样会快乐。
【教证1】《因缘品》:“具有害心人之中,当住无有害心处,具害心中无害心,奇哉此人极安乐。”
【教证2】《因缘品》:“何人无害心,怜悯众有情,慈爱诸含生,彼永不生怨。”
【公案】《杂宝藏经》中佛陀在因地时无有害心的公案。
4.无有害心者和有害心者的命运截然不同。
①无有害心者死后将感受善趣和解脱的安乐。
【教证1】佛经:“慈心不损恼,无有害心者,不伤诸有情,彼士转善趣。”
【教证2】《正法念处经》:“若人舍离嗔,彼人趣涅槃。”
②有害心者死后会转生恶道。
【教证】《十诵律》:“恶心作恶口,轻毁圣人故,寿终必当堕,如是地狱中。”
五.总结。
1.每位道友都应该有所转变,千万不要生害心,一旦生起要立即忏悔,否则根本无法往生极乐世界。
2.如果我们能坚持修心,对任何众生都生善心,并力所能及地利益众生,那么要往生极乐世界就不是很困难了。
编辑:定解D07
审核:定解E01
定解E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