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科判
本课重点
邪见的分类、过患,及无有邪见的利益。
树立正见,诚信因果,调伏自心。
本课难点
从细微之处培养因果正见,不随境转。
具有清净的正见是修行的要点。
外在的显现完全取决于内心,应努力调伏自心。
本课脉络
承上启下(1-15段)
因果毫厘不爽,应好好闻思教理(16-29段)
远离邪见,树立正见(30-52段)
上师教诫(53-54段)
脉络展开
一.承上启下(1-15段)
1.继续开示“大福德者临趋善趣,痛苦犹如燃烈火”之义理。
2.邪见的种类。
3.应多看分析邪见的经论,清楚什么是邪见。
二.因果毫厘不爽,应好好闻思教理(16-29段)
1.因果毫厘不爽。
①开示“重罪者临堕地狱,福德犹如降大雨”之义理。
②因果不会空耗,必定会成熟相应的果报。
③教证:
A.龙树菩萨:“有者所造诸罪业,纵未即时如刀砍,然死降临头上时,罪业之果必现前。”
B.《无量寿经》:“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
2.不懂因果或者对因果的颠倒认识,会在邪见的推动下造作很多恶业。
【公案】屠夫因有限的宿命通误以为屠羊是升天之因,最终堕入地狱。(《杂譬喻经》)
3.“重罪者临堕地狱,福德犹如降大雨”完全是有可能的,不应对因果产生邪见。
【公案】具髻国王造下两种无间罪后,前六天降下金银财宝,第七天被土压死堕入无间地狱。
4.应好好闻思教理。
①高僧大德们在临终时感受痛苦之事例。
②不要因为不懂教理,以相似理由而产生邪见。
三.应远离邪见,树立正见(30-52段)
1.因前世恶业而生邪见。
①公案:给热国王的两个儿子因前世对迦叶佛的教法生邪见,而于很多世转生为边地的邪见者。
②启示:
A.因果微妙,丝毫不会错乱。
B.临终生邪见过患非常大。
教证:《安乐集》:“若人临终时生一念邪见,增上恶心,即能倾三界之福,即入恶道也。”
C.上师教诫:临终之际千万不要生邪见,应以清净心忆念中阴窍诀或者诸佛菩萨的名号。
2.邪见的过患。
①焚毁相续中的信心、福德、智慧等一切善根。
教证:《正法念处经》:“恶见福烧尽”。
②不能见到上师三宝的功德,不能感受上师三宝的加持。
③不可能获得圣道。
教证:《大乘菩萨藏正法经》:“邪见人积集邪见之因,能得圣道,无有是处。”
④应经常祈祷莲师和三宝来避免邪见的过患
3.于细微处取舍因果。
①对于微乎其微的小事也要认真取舍因果,认定、诚信因果
②【教证】
A.《法句经》:“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罪充满,从小积成。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福充满,从纤纤积。"
B.《般若摄颂》:“水滴满瓶始末间,涓涓必渐盈彼器,初心亦胜菩提因,渐圆白法终成佛。”
C.《因缘品》:“虽造微小罪,来世受痛苦。虽积微小福,来世得安乐。”
D.龙树菩萨:“世间之正见,谁人若具足,彼于千劫中,不会堕恶趣。”
③要把因果法则与实际修行相结合:首先成为一个修行人,在此基础上再去闻思经论。
4.断除邪见的功德。
①生生世世不会堕入恶趣。
②生生世世中心相续充满善业的良好习气。
③对一分戒律也极为重视,恒时喜欢出家。
④具有视诸上师为真佛的清净心。
⑤喜爱恭敬善知识。
⑥常爱闻法。
⑦经常生于正法兴盛、善友云聚的环境。
⑧暂时转于天界获得吉祥圆满的增上生福德,究竟往生清净刹土。
5.修行的要点。
①清净的正见。
②随顺正见的正行。
③依师时见解清净才能领悟上师的密意和游舞。
公案:印度那洛巴尊者因见解不清净两度没有认出上师。
④内心清净与否是修行的关键。
A.有清净的见解,遇到任何众生都能成为修行的助缘。
B.没有清净的见解,即便是普贤王如来化现的善知识,在眼里也只是低劣的众生。
公案:由于心不清净,在外道饮光能圆的眼里,相好庄严的世尊成了具有十八种丑相的人。
6.正见是获得一切暂时和究竟安乐之根本。
【教证】如经云:“业及业异熟,诚信此二者,受持正见者,彼士转善趣。”
7.末法时代,见解低劣,应当远离邪见,树立正见。
四.上师教诫(53-54段)
1.在阿弥陀佛及其眷属面前发露忏悔,并发誓后不再造作三种意恶业。
①所忏意恶业的种类。
A.自己往昔生起的。
B.让别人生起的。
C.随喜他人生起的。
2.有了如理取舍因果的基础,再进入更高的修行境界,才是比较稳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