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丨《藏传净土法》第66课

本课科判

 

本课重点

 

本课难点

 

本课脉络

 

脉络展开

一.课前开示(1-4段)

1.应认真学习并精进修持净土法。

①寿命无常,临终时解脱的最殊胜方便就是净土法门。

②重视历代高僧大德和传承上师留下的往生净土珍贵教言。

A.老年人先念完600万遍“南无阿弥陀佛”。

B.青年人以闻思为主,并经常祈祷阿弥陀佛,发愿往生净土。

2.要真正往生极乐世界,必须清净相续中的深重罪业。

①以父母为对境的恶行是往生的障碍。

A.杀害父母。

B.不孝顺、不恭敬父母。

C.侮辱、虐待父母。

②应好好发露忏悔对父母造过的恶业。

A.在闭关或者实修时观想罪业。

B.将罪业作为所缘境进行忏悔。

3.公案的意义。

①阐述了与往生净土有关的积资净障之理。

②以公案的法镜返观自照。

 

二.不恭敬父母的诸多行为(5-20段)

1.殴打父母的罪业与果报。

①打过父母的人应好好忏悔。

A.父母健在,在父母面前忏悔。

B.父母去世,在诸佛菩萨面前忏悔。

②因殴打母亲而感受果报的公案。

【公案】匝哦之女因踢母亲的头而堕入地狱感受铁轮绞头的痛苦。

③对父母稍作饶益或损害就会感召巨大的果报。

A.【教证】《杂宝藏经》:于父母所,少作供养,获福无量,少作不顺,获罪无量。

B.【教证】《正法念处经》:供养父母,能生梵福。以福德故,后得涅槃。

C.不孝敬父母不可能往生净土。

④甚至仅仅生起殴打父母之心也要感受果报。

【公案】大阿罗汉目犍连因前世辱骂父母,五百世中被人打死,得阿罗汉果时也要感受身体被打成苇草一样的余业。

A.对父母产生殴打之心,尽管是圣者都要感受严厉果报,凡夫的我们应赶紧发露忏悔。

B.如果没有忏悔,以此恶业必将长久在恶趣中受苦。

【教证】《地藏菩萨本愿经》:若有众生不孝父母或至杀害,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⑤不孝父母的过患极其严重。

A.即生现前果报。

B.后世堕入地狱。

a.【教证】佛经:不孝之罪,现报如是,后入地狱,受苦无量。

b.【公案】有一个人用手打了母亲一下,当天就被强盗砍断一只手(《杂宝藏经》)

c.【公案】有一个人正要杀害母亲时,忽然天降霹雳将他劈死(《杂宝藏经》)

d.【事例】有些不孝之子遇到车祸或飞来横祸而暴死。

e.【事例】不孝顺的人很多事情都不顺。

2.侮辱父母或者从他们身上跨过的果报。

【公案】商主仁慈供施因从母亲头上跨过,即生堕入孤独地狱,头上转着铁轮,感受难忍痛苦。

①应断的行为。

A.在父母身上随便践踏。

B.在父母衣服上随便践踏。

C.待父母如怨敌,不愿意与之相处。

D.对父母有成见。

E.跟父母吵架。

②应行的行为。

像恭敬上师那样在父母足下顶礼,并亲自承事。

3.指使父母做事情的果报。

①【公案】释迦美女耶输陀罗因前世欺骗并指使母亲做事的等流果报,怀孕长达六年之久,生产时也感受了难忍的痛苦。

②【事例】明明是自己能做的事,却想方设法推给父母做。

 

三.如何报答父母恩德(21-29段)

1.父母恩深,世间手段难以报答。

【教证】《佛说父母恩难报经》:父母于子有大增益,乳餔长养,随时将育,四大得成。右肩负父,左肩负母,经历千年,正使便利背上,然无有怨心于父母,此子犹不足报父母恩。

2.让父母信仰佛法、受持戒律、生起智慧或者趋入佛门。

①【教证】《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经》:若其父母无信心者令住正信,若无戒者令住禁戒,若性悭者令行惠施,无智慧者令起智慧。子能如是于父母处善巧劝喻令安住者方曰报恩。

②【教证】《不思议光菩萨所说经》:非饮食及宝,能报父母恩。引导向正法,便为供二亲。

3.不应以邪财奉养父母。

①狩猎、盗窃所得的财物。

②信财、亡财。

4.出家人如何供养父母。

①对年迈贫病的父母可予以适当的帮助。

②先让父母受三皈五戒,然后再供养。

A.【教证】《毗尼母经》:“若父母贫苦,应先授三归五戒十善,然后施与。”

B.【教证】《花鬘论》:“父母老贫病,乞食半相供,由斯有大恩,是故应赡养。”

5.对破戒的父母也应恭敬承事。

①父母是严厉的对境,即便父母是破戒者也值得恭敬承事。

②上师也是严厉的对境,所以对破戒的上师也要恭敬承事。

【公案】世尊教诫三藏比丘承事破戒父亲。

【教证】世尊说:父母是利益的恩田,无论何时理应恭敬、令生欢喜。何人若令父母欢喜、供养抚恤父母,将受到如梵天、阿阇黎般的供养。

 

四.孝敬父母和长者的功德(30-34段)

1.孝敬父母的功德。

①【教证】佛经:智者以饮食,衣物及卧具,孝敬父母亲,今世无灾难,后世趋善趣,获得诸安乐。

②【教证】《杂阿含经》:如汝于父母,恭敬修供养,现世名称流,命终生天上。

2.应该孝敬父母和长者。

①孝敬父母、长者就是在积累福德。

②凌辱父母、长者就是在耗尽福德。

【公案】释迦牟尼佛因地时曾为“和气四瑞”之首,无论做什么事都按长幼顺序次第相偕,恭敬长者。

上师教诫:在经堂或者房间中悬挂“和气四瑞”像有很大的功德。

【教证】莲花生大师:勿令老者忧,当以恭敬护。

3.年老者的功德。

①世间:老年人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思想成熟。

②出世间:有的老人有佛法的修证境界。

【公案】印度波罗奈国中有活埋老人的恶规,孝顺大臣却悄悄将父亲奉养起来,后凭借老人的智慧令国王免除死难(《杂宝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