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科判
本课重点
了知修建佛堂的功德与毁坏佛堂的过患。
背弃誓言的种种过失。
舍弃、诽谤佛法的过失。
本课难点
故意以不恭敬的心损毁三宝必定会堕恶趣。
在经堂闻思修行时言行一定要如法。
以誓言的力量可以帮助我们实现所愿。
誓言坚定是事业得以成办的秘诀。
本课脉络
忏悔近五无间罪之毁坏佛堂。(1-22段)
忏悔舍法罪。(23-39段)
脉络展开
一.忏悔近五无间罪之毁坏佛堂。(1-22段)
1.毁坏佛堂的定义。
①【对境】佛堂。
A.三宝所依存在之处。
B.僧众聚会的经堂。
②【行为】
A.毁坏。
B.在佛堂里面睡觉、吐口水、擤鼻涕、丢茶渣以及放屁。
③如何设立佛堂。
A.最好单独设立。
B.没有条件也可以设在卧室或者厨房里,并用帘子隔开。
2.修建佛堂的功德。
①是甚深的解脱之法。
A.【教证】《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云:“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并曾于往世修故佛堂,由此因缘永得解脱。”
②获得等同梵天的福德,多劫中感受善趣的安乐。
③【事例】
A.以前托嘎如意宝建造了一座经堂,当时法王亲自挖地基、背石头。
B.以前学院的老经堂是由僧众亲自建的,当时上师和很多道友背了半个多月的石头。
3.提供闻思修行场所的功德。
①佛堂在功德和意义上完全不同于世间建筑。
②带来生生世世都不会穷尽的巨大利益。
③遣除今生的一切不幸和违缘,来世也获得巨大的福德。
④大众有了闻思修行的场所。
⑤佛堂最好用作闻思修行的场所。
A.法王如意宝到香港去白玉派的一个中心时赞叹大城市的人们在一起学习佛法。
B.上师在四川绵阳市建立了在汉地的第一个中心——喇荣金刚道场。
⑥【教证】《毗奈耶经》:若有施主供养僧众佛堂,僧众只使用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佛堂就被大火烧毁了,施主也能获得无量福德,他们供养的佛堂也不算虚耗。
4.对佛堂不恭敬的行为。
①在经堂里使用污秽的坐垫。
②弄脏墙壁柱子等。
③在经堂附近随地大小便。
④在经堂抽烟、喝酒,故意污染经堂。
5.公案说明不恭敬佛堂的过患。
①迦叶佛时一个出家人,在经堂里使用肮脏的敷具,以此业力,在五百世中转生为背部黑黝黝的人。
②《佛说因缘僧护经》中记载,僧护尊者在地狱中亲见对佛堂不恭敬的果报。
A.因为在经堂的墙壁和柱子上吐痰、吐口水、擤鼻涕,或者因为倚靠而弄脏了经堂的墙壁和柱子,而堕入地狱形如墙壁、柱子的众生。
B.迦叶佛时代一个出家人,私自用了佛堂中的柱子,死后变成被大火所烧的肉柱。
C.一个在家人用刀刮取佛像上的金子,以此恶业,死后变成肉柱,被地狱的狱卒用利斧砍杀。
D.一个出家人把经堂的木材随便送给在家人,结果死后变成了燃烧的肉柱。
E.一个形似厕所的众生,是因为以前在经堂附近随地大小便的果报。
6.间接毁坏佛堂。
①【行为】盗取建造三宝所依或者佛堂的钱财。
②【结果】造成三宝所依或者佛堂因材料不足而缩小面积。
③【后果】与毁坏佛堂相同。
④公案事例说明毁坏佛塔的过患。
A.【公案】绍明和尚私自享用为建佛殿化来的钱。后来他生病见到自己被大火从头到脚燃烧,反复感受剧烈的痛苦。
B.【公案】一个人用佛殿的木料给自己盖宅子,不久他身染重病,却无法治愈。
C.【事例】文革期间藏地的很多寺庙和佛堂遭到毁坏,当年那些搞破坏的人现在肯定在恶趣感受痛苦。
7.毁坏佛教的过患。
①【个人】破坏三宝所依的人,必定在恶趣感受痛苦(唐玄宗、宋徽宗)。
②【国家】当权者以暴力毁坏佛教,将会给国家带来灾难,并使国家逐渐走向衰亡(上世纪五十年代藏地的“宗教民主改革”)。
8.护持佛教的功德。
①【国家】国家会繁荣昌盛,战乱灾难也会自然消失(《君规教言论》)。
②【个人】积累功德,延长寿命。
A.【公案】唐玄宗时期,豫州新息县令李虚并非好心保全了寺院,却以此功德抵消一生的罪业,延寿三十年,死后转生善处(《太平广记》。
③【发愿】今后无论遇到什么因缘,绝不损害上师三宝。
9.上师教诫。
①务必要小心谨慎不造毁坏佛堂及三宝所依的恶业。
②对于以前造的此类恶业应该尽力忏悔。
二.忏悔舍法罪。(23-39段)
颂词:“三宝殿经所依等,以彼作证违誓等,发露忏悔舍法罪。”
1.(此处)舍法罪的定义:以寺院、佛堂或者三宝所依等殊胜的对境作证却违背誓言。
2.范围:违背誓言和舍弃正法。
3.舍法罪的分类。
①说绮语时以殊胜的对境随便发誓。
②打官司、做生意时以殊胜的对境发誓。
③以“天尊为证”发誓(类似汉地的对天发誓)。
4.违背誓言的表现。
①随随便便就发誓。
②以开玩笑的方式发大誓。
③为了小事而作大量盟誓。
5.自食其言的过患。
①【过患】耗尽福德,毁坏善根,很有可能即身遭受报应。
②【教证】喇拉曲智仁波切:“如今有些人连做一个小泥塔或者刻印一句观音心咒的能力都不具足,竟然口口声声以《甘珠尔》、《丹珠尔》作证而发誓。这些人到底在想什么?大多数人以开玩笑的方式发大誓,结果福德在口中耗尽。”
③【教证】邬金莲师:“劣者自食其誓时,灭福损失庄稼也。”
④【事例】
A.福建有一男子为赖账不惜对天发誓,称如果自己确实欠钱就遭雷劈,结果一分钟后就被雷击倒。
B.九色鹿所救之人,因见利忘义向国王密告了九色鹿的去向,因背弃誓言他身上长满烂疮,嘴里流出脓血,浑身臭不可闻。
⑤【启示】
A.誓言的力量非常大,如果违越誓言会有很大过失。
B.人无论如何都不能违背自己的誓言。
C.誓言坚定是成办事业的秘诀。
6.依靠誓言的力量也可以帮助我们实现所愿。
①【公案】米拉日巴尊者为获得成就立誓不下山,最终获得殊胜成就。
②【公案】大译师仁钦桑波也立下过修行的坚定誓言,最终获得成就。
③【公案】阿那律尊者为了精进修行发誓不合眼睡眠,最终成为佛陀天眼第一大弟子。
7.自食其言的果报。
①成熟于外境:土地贫瘠,食物无营养,恒常遭受四大的灾难。
②成熟于自身:没有威力、没有智慧、没有福德之人。
8.造一般意义上舍法罪的起因。
①依止了一位无有智慧、具偏袒心的上师后以贪嗔之心扰乱佛教。
②以受持宗派者或者大修行人自居,生起我慢。
③以傲慢之心对内道各教派的见解、教规胡乱破立取舍。
④孤陋寡闻、偏执一方。
9.诽谤佛法的现象。
①有些人说:“格鲁派不对”、“宁玛派不对”、“禅宗不对”、“密宗不对”。
②有的法师说某个法门不是纯正的佛法。
③有些学者声称《楞严经》、《维摩诘经》是伪经,《入大乘论》是后人伪造的。
10.舍法谤法的过患。
①令别人舍弃正法比自己同时造五无间罪还严重。
②诽谤正法的罪业超过五无间罪。
③诽谤所闻之法将在无量世界以各种身相感受痛苦。
④对正法生嗔是获得成就的障碍。
⑤【教证】
A.《入大乘论》:“谤法之罪,重于五逆,恶道长远,久受苦报。”
B.《般若八千颂》:“何人若造五无间,不及相似谤佛法。”
C.《经庄严论》:“随闻具智慧,若谤所闻法,异相无量身,愚者何定为?”
D.《经庄严论》:“尽解直声义,生慢失智慧,舍弃诸善说,毁自嗔法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