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丨《藏传净土法》第72课

本课科判

 

本课重点

 

本课难点

 

本课脉络

 

脉络展开

一.总说忏悔诽谤菩萨罪。(1-10段)

颂词:诽谤诸菩萨之罪,较杀三界有情重,发露忏悔无义罪。

1.颂词释义。

诽谤菩萨罪业远超杀害三界一切众生,要在诸佛菩萨面前发露忏悔。

2.好好忏悔诽谤菩萨罪。

①从无始到即生自己造过很多诽谤菩萨的罪业。

A.肉眼难辨凡圣,只要诽谤过众生,就很可能诽谤了菩萨。

B.不忏悔肯定会障碍自己的解脱和成就。

3.净土行人更应加注意断除诽谤菩萨罪。

①诽谤的表现。

A.诽谤其他宗派的经论和高僧大德。

B.对其他修行人的见解和行为说三道四。

②如何行持。

A.发愿改过自新。

B.牢记教言,对照自相续。

4.以恶心诽谤一位菩萨,罪业比同时杀害三界一切有情还重。

①重罪的原因:

A.菩萨是成佛的因,相当于一切众生的父母。

B.诽谤菩萨等同于谤佛、谤法。

【教证】《信力入印法门经》:“若其有人谤菩萨者,彼人名为谤佛谤法。”

②诽谤的对境。

A.登地大菩萨。

B.初发心菩萨:相续中有无伪世俗菩提心者。

③上师教诫:

A.【修行关键】对任何人都不应该随便评价、说过失。

B.求解脱的修行人应多看佛经。

④教证说明诽谤菩萨罪极其严重。

A.嗔心反对菩萨,比将一切众生关入牢狱的罪过还大。

B. 若诋毁菩萨(有因或无因),比杀害南瞻部洲一切众生的罪过还重。

C.生嗔心詈骂大乘胜解行菩萨或对他们说不悦耳之语,比毁坏恒河沙数佛塔的罪过还严重。

D.若诋毁菩萨,比杀害一切众生并夺取他们财产的罪业还要大。

5.随学上师,在阿弥陀佛及其眷属面前发露忏悔诽谤菩萨罪。

 

二.易造诽谤菩萨罪之因——凡圣难辨。(11-20段)

1.绝不能以外表形象估计人的好坏而诽谤。

【藏地谚语】不知盗贼、菩萨在何处。

2.凡圣难辨。

【事例】含而不露的瑜伽士,从外面看不出其内在境界。

3.随意诽谤,后果可怕。

【教证】《学集论》“彼若未断定,轻蔑诸菩萨,如灰覆之火,其于地狱焚。”

4.生死自在的大菩萨可以投生为固定、不固定的种种形象来利益有情。

①固定形象:如文殊、观音菩萨或世人公认的高僧大德。

②不固定形象:如乞丐、屠夫、妓女、旁生等下劣众生。

【公案】佛陀在因地曾示现为盲人、哑巴甚至恶趣的众生。(《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

③出家人中一定有菩萨。

A.【公案】阿育王对所有穿僧衣的人一律恭敬对待。(《阿育王传》)

B.【启示】要恭敬一切出家人,甚至对小沙弥也要恭敬顶礼。

④菩萨往往会隐藏自己的身份,自称凡夫往往是真正的大菩萨。

A.【公案】南北朝出家人僧崖,焚身供佛时自称凡夫,最后肉身坏心脏不坏,瑞相稀有。(《续高僧传》)

B.【事例】法王如意宝和圆照比丘尼都有荼毗后心脏不坏的瑞相,是真正的成就者。

5.上师拓展:宣说代众生受苦之理。

①圣者凡夫都可以代众生受苦。

A.大菩萨安住于无我的智慧境界,不会有疼痛的感受,可代众生受苦。

B.心力特别强的凡夫也可以代众生受苦,如阿底峡尊者的上师达玛日杰达等。

②代众生受苦的原理。

【教证】智者大师在《法华玄义》中说:“良以悲心熏于智慧,能拔他苦;慈心熏于禅定,能与他乐。”

A.圣者菩萨可以通过自他交换来解除众生的痛苦。

B.无私的悲心和无我的智慧相应,因此悲心特别强烈的凡夫人可通过观想代众生受苦来解除他人的痛苦。

C.利他心特别强的凡夫有勇气代受他人的痛苦。

 

三.避免诽谤菩萨的方法——观心清净。(21-37段)

1.现在所见的出家人都是菩萨,应对他们观清净心。

①藏族人都是大乘种性,藏地出家人都发了菩提心。

A.雪域藏地是观世音菩萨的所化刹土。

B.每一个藏族人都会念观音心咒。

C.《宝箧经》中说凡是会念观音心咒的人都是大乘种性。

②汉地盛行大乘佛法,出家受戒时要受菩萨戒。

③对出家人观清净心的功德。

A.避免造诽谤菩萨的罪业。

B.逐渐圆满一切功德。

④不观清净心的过患。

A.眼里都是坏人。

B. 甚至当本尊现前时,都会把本尊看做坏人。

C.【公案】迦罗越对文殊菩萨有信心,但因未对众生平等观待,见菩萨化现一个丑恶的老翁时却不认识,非但没有恭敬承事,反而七次把他从法座上拽下来。(《杂譬喻经》)

D.【启示】疯疯癫癫或者行为不如法的人当中很可能有诸佛菩萨的化身。

2.心清净的人可依靠低劣的对境获得成就。

①【公案】老妇人把狗牙当舍利,经常对狗牙恭敬顶礼。后来从狗牙中出现舍利,老妇人也依靠狗牙获得了成就。

A.华智仁波切:老妇人对狗牙有真佛的信心,导致佛的加持融入了狗牙,狗牙佛牙没有差别。

B.【启示】即使某人功德不是很圆满,如能观清净心,也能依靠他获得成就。

3.观清净心的层次。

①高层次:万法是本来清净,一尘不染的觉悟境界。

A.洪寿禅师:“扑落非他物,纵横不是尘,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

B.圆悟克勤禅师:“一尘举大地收,一花开世界起。”(《碧岩录》)

②低层次:观想他人都是佛菩萨的化现。

4.善护清净心:产生不清净的心念要立即觉察并遮止,身语意保持清净。

①【教证】《中阴经》:“身净不行恶,口言常清净,心净如佛心,是诸佛之法。”

②【教证】《别解脱经》中说:“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③上师教诫:别人有过失可以指出,不可无中生有,故意造恶业。

5.生佛同体,应对一切众生观清净心。

①【教证】寂天菩萨:“生佛既同体,何不敬众生?”

A.现相上,一切众生都是未来佛。

B.实相上,一切众生都具有如来藏,与三世诸佛没有差别。

②一个人的心相续得以调伏,可以做到恭敬对待一切众生。

6.外境的显现是贤善还是下劣,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心清不清净。

①【事例】黄昏时分,如果我们把远处的假人误认为是真人,最后甚至会看到他向自己跑来。

②把任何人都看成坏人,那好人在自己面前也会显现为坏人,甚至圆满的佛陀也会显得有过失。

【公案】在心不清净的外道眼中释迦牟尼佛都具足十八种丑相。

③把任何人都看成好人,即便看到屠夫杀生也会观想为菩萨度化众生的方便。

④调心窍决:

A.对一切众生都有贤善之念。

B. 对任何人都要观想是诸佛菩萨的化身。

C.不说过失,随喜功德。

7.无论出家在家,应对一切众生观清净心。

①【公案】萨迦法王根嘎酿波让小僧人穿法衣后顶礼,是观清净心的典范。

②有些居士邪见特别重,爱说过失应反省。

A.【公案】文殊菩萨示现为不如法的和尚,康熙皇帝没有观清净心,一箭射中和尚的右肩。

B. 【公案】乾隆皇帝在普陀山见出家人做非法之事,原来是观音菩萨的游舞。

C.【启示】对所有人观清净心,只有功德无过失。

8.不能以外在的显现衡量人内在的境界。

①分辨好人和坏人,不可能像农民分辨青稞和小麦那样容易。

②教证说明以外量内的过患。

A.释迦牟尼佛:“除非我与同我者,无人能量他人心,若量则犯大罪过。”

B. 《十住毗婆沙论》:“若以外量内,而生轻贱心,败身及善根,命终堕恶道。”

③很多大成就者外在的显现比世间的恶人还要下劣。(《印度八十四大成就者传》)

【教证】《功德藏》:“诸行不应生邪见,圣地数多自在者,显现劣种恶形象,恶劣之中极恶劣。”

④不要因为别人的显现而轻易下结论,应对他人观清净心。

 

四.易造诽谤菩萨罪的行为。(38-43段)

1.自相续中存在非常明显的过失看不到,反而观察别人非常隐蔽的过错。

①【教证】弥勒菩萨:“于色不应嗔,况于怀疑法。”

②【教证】《因缘品》:“自他过相比,犹如扬糠秕,易见他人过,难睹自过失。”

2.隐瞒自己的过失,对他人的小错却指指点点。

【教证】《宝积经》:“覆藏自过失,观察他罪过,此二如毒火,智者舍此过。”

3.如何对治。

①不应该眼睛向外观察,寻找别人的过失。

②随学噶当派的古德找自己的过失。

【教证】《因缘品》:“莫察他人过,已作抑未作,而当自观察,合理不合理。”

4.以恶心寻找他人的过失或者想陷害别人,这不但不会害到他人,反而会害到自己。

【教证】《四十二章经》:“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污天,还污己身。逆风坋人,尘不污彼,还坋于身。”

5.上师教诫:

①菩萨不知在何处,保险起见,不要说任何众生的过失。

②可以说过失的两种情况。

A.为了摄受众生。

B. 寺院的管家。

③随学高僧大德不说别人过失。

A.生活、修行无影响。

B. 非常快乐,成就殊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