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科判
本课重点
若无分辨贤劣的智慧,应保持中立。
看不惯某些人也没必要诋毁。
了知人云亦云的过患,不可轻信传言。
对世间低劣者也不能轻蔑诽谤。
以四对治力清净诽谤菩萨罪。
本课难点
了知诸佛菩萨化现为低劣众生的意义。
若看到上师和道友有过失应如何对待。
为何要帮助其他造下诽谤之罪的人。
本课脉络
对人不能妄自评价与衡量。
对旁生也不能随便测度。
诽谤上师和僧众罪过更大。
忏悔诽谤罪。
脉络展开
一.对人不能妄自评价与衡量。
1.对贤善或卑劣之人应保持中立。
①看见贤善之士不要草率起信心、供养和赞叹。
A.时代乱象:冒充成就者欺骗众生。
B.【教证】《十住毗婆沙论》:“外诈现威仪,游行似贤圣,但有口言说,如雷而无雨。”
C.【事例】有些人口头说是在弘扬佛法,真实目的是为了自己获得利益。
D.不经观察的、过早的赞叹不合理,亦会成为后悔之因。
②看见卑劣之人不能鲁莽诋毁。
A.一些看似不如法或者低劣者也许是圣者示现。
B.不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而毁谤,很可能造下严重的罪业。
③应客观评论他人。
A.以智慧详细观察。
B.没有观察的智慧,最好保持中立,不要评论。
a.既不赞叹也不诽谤。
b.不跟随别人附和、评论。
④依止上师后不能舍弃诋毁。
A.依止条件:
a.自方:相识已久、具有信心。
b.上师:诚实可靠、戒律清净,始终保持慈悲、温和的本色。
c.双方:不会轻易改变。
B.依止的标志:以信心在某人面前求得佛法,结上了法缘。
C.依止要点:
a.要恭敬依止。
🔻依止上师后即便亲眼看到对方有过失也不能诋毁。
🔻不恭敬或诽谤上师,会堕入地狱。
b.依止自己有信心的。
【教言】阿底峡尊者:“切莫诽谤一切人,于谁生信当依彼。”
c.依止以后不要变来变去。
d.无论如何不能舍弃、诽谤。
⑤对看不惯的人没必要诋毁。
凡夫没有智慧眼,很难测度别人的内在真实境界。
2.切莫人云亦云。
①让所有的众生满意是很困难的。
A.【教证】《入行论》:“有情种种心,诸佛难尽悦,何况劣如我?”
B.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有很多外道没有皈依。
C.五浊恶世,众生刚强难化,上师无法让所有人生起欢喜心。
②切莫随声附和、盲目跟从。
A.不做随波逐流的没智慧人。
【故事】小兔子在湖边听到“咕咚”的声音,怕的转身就跑,边跑边喊 “咕咚”来了,详见最后所有的动物都开始逃命。最终发现是木瓜掉在湖里的声音。(法本P250-251)
B.很多众生都缺乏辨别善恶真伪的慧眼。
a.【公案】提婆达多想取代佛陀的位置,刻意迎合喜苦行之人心理,以五事拉拢人心。(详见法本P251)
b.末法时代,亦有很多迎合人心、无视因果,以卑劣手段获得成功的骗子。
C.如法修行者、高僧大德等在恶人的团体中,成了恶魔或者邪师 常遭攻击和诽谤。
【公案】长一只脚的匝达人认为长两只脚的人是非人。(详见法本P252)
【事例】世界上有三脚人、鸵鸟人、恐龙人、蓝种人等少数人种,视我们为怪物。
③出现种种颠倒恶相之因:众生的福报已用尽。
【教证】莲花生大士:“成就智者流浪他乡时,出现虚伪骗子欺惑人,不见持净戒者功德时,出现诡诈之人骗众生。”
【教证】《金鬘公主传》中也有类似的授记。
④人云亦云的过患:
A.自己的本师和天尊会逐渐遭到边地外道诽谤。
B.最终毁坏自他善根。
⑤结论:以智慧观察后再下结论。
A.不能道听途说、盲目跟从。
B.做具有观察能力的智者,不做随声附和的愚人。
【教言】萨迦班智达:“智者自己能观察,愚者总是随声行,如同老狗狂乱吠,群狗亦是随声奔。”
3.应恒时普遍观清净心。
①轻易毁谤低劣众生,很可能犯下诋毁菩萨罪。
A.诸佛菩萨示现低劣形象。
【公案】益西措嘉空行母化现的老女人曾经被大伏藏师的眷属们打倒在地,致使伏藏师往生受阻。(详见法本P254)
【公案】《太平广记》锁骨菩萨曾化现为淫荡的女子来度化众生。(详见法本P255-256)
【事例】古印度很多大菩萨曾化现为卑下的形象度化众生。
【事例】唐东加波尊者曾依止过很多化现为屠夫、寡妇的上师。
【事例】善财童子曾依止过显现上嗔心特别大的善知识甘露火王,还依止过显现为妓女的善知识婆须蜜多。
B.佛菩萨为利益众生的方便而示现为低劣形象。
【教证】《维摩诘经》:“或现作淫女,引诸好色者,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道。”
C.对任何人都要保持清净观。
外相低劣者也可能是具功德者,应守护自己的语言。
②对出家人,不要轻蔑、指责、诽谤。
A.【公案】大成就者显现为乞丐比丘,与松赞干布斗法时以神通把尼泊尔的三大佛塔放在指尖上,腹中没有五脏六腑,完全是胜乐金刚坛城的圣尊。(详见法本P256-257)
B.【教证】佛经:“丑陋愚笨无利养,纵然理应轻蔑责,人之界行难知故,切莫鲁莽指责彼。”
C.身披袈裟的僧人是佛陀的追随者,不能说其过失。
a.遇到出家人时,即便他显得再不如法,也不要说他的过失。
b.若无自私自利心只是为了维护佛教而说对方过失也许问题不大,除此之外无论如何不要诽谤身穿僧衣者。
二.对旁生也不能随便测度。
1.佛菩萨化现为旁生度化众生。
【公案】达西大菩萨化现为猪度化众生。(详见法本P258-259)
【公案】《五台山志》圣者化现为薄荷的猪,最终站着迁化。(详见法本P259-260)
2.对任何众生都不能侮辱诽谤,应普遍观清净心。
三.诽谤上师和僧众罪过最严重。
1.诽谤上师。
①表现:评论上师智慧深浅、见解高低。
②过患:同时诽谤上师和正法。
③【教证】《集菩萨学论》:“云此说法师有是辩才、无是辩才,亦名谤法。”
2.诽谤僧众。
①表现:从总体上评说出家众如何如何。
②过患:罪过极其严重。诽谤一句的罪业百千万劫无法灭尽。
③【公案】迦叶佛时一位众生由于从总体上诽谤僧众,于五百世在地狱感受耕舌之苦,以后许多佛出世也无法获得解脱。(详见法本P260-261)。
④【事例】有些媒体对出家人使用各种难听的词汇进行侮辱、诽谤。
3.窍诀:
首先不要看别人的过失,即便看到别人有过失也不要说出来。
四.忏悔诽谤罪。
1.以四对治力发露忏悔。
①所依对治力:在诸佛菩萨面前。
②厌患对治力:发露忏悔。
③现行对治力:念四十万遍金刚萨埵心咒、十万遍百字明或者其他忏悔文。
④返回对治力:发誓不再造罪。
2.对因果产生畏惧之心,经常保持正知正念,不随便说话。
3.劝别人不说过失,发大心帮助造下诽谤之罪的可怜人。
编辑:定解E52
审核:定解D06
定解E01
定解E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