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课判
本课重点
了知恶见的类型并精进忏悔。
恶见的果报重于五无间罪。
密宗行人也要按照小乘戒律来行持。
修行人一定要谨慎取舍因果。
本课难点
避免成为恶见者。
除特殊开许外,所有密宗行人必须按照别解脱戒行持。
即使是证悟者,但如无特殊必要,在他人面前还要如理取舍因果。
本课脉络
忏悔恶见罪。
恶见的类型。
恶见的过患和对治。
修行人一定要谨慎取舍因果。
脉络展开
一.忏悔恶见罪。
壬五、忏悔恶见罪:
闻善功德恶过患,地狱痛苦寿量等,认为不实仅说法,此罪重于五无间,发露忏悔无解罪。
1.恶见:与邪见比较相近。
2.释义:听闻善法的功德、恶业的过患以及地狱的痛苦和寿量等因果方面的甚深道理后,有些人由于智慧浅薄,认为这些道理不真实,只不过是佛教的一种说法,这是一种大恶见,其罪过已经超过了五无间罪。如果有人产生过这样的恶见,应该尽早发露忏悔。
二.恶见的类型。
1.不相信善法的功德和恶法的过患。
①善法的功德。
A.阿弥陀佛名号有无量功德,仅仅听到也不会堕入恶道。
B.依靠阿弥陀佛的发愿力必定能往生极乐世界。
C.以少分供品供养三宝也能逐渐获得佛果。
②恶法的过患。
A.以恶心诽谤菩萨的罪业比杀害三界一切众生的罪业还严重。
B.对一位菩萨生起多少刹那的恶心,以后就将在多少大劫中在地狱感受痛苦。
③邪见的表现。
A.认为善法的功德没那么简单。
B.认为恶法的过患没那么严重。
④容易产生此类邪见的人。
A.闻思基础比较差。
B.前世诽谤过佛法。
C.善法习气薄弱。
2.不相信地狱的痛苦和寿量。
①地狱痛苦难忍。
A.【教证】《亲友书》:“于此一日中感受,三百短矛猛刺苦,彼较地狱最微苦,难忍之分亦不及。”
B.地狱分很多层,复活地狱位于最上层,无间地狱位于最底层。
C.越下层地狱的痛苦越大,其他所有地狱痛苦的总和也无法与无间地狱的痛苦相比。
②地狱有情的寿命极其漫长。
A.复活地狱众生的寿命为五百年,相当于人间的一万六千二百亿年。
【教证】《俱舍论》:“复活地狱等六狱,日渐等于欲天寿。”
B.极热地狱的寿量是半个中劫。
C.无间地狱的寿量长达一个中劫。
三.恶见的过患和对治。
1.恶见的过患重于五无间罪。
①五无间罪有忏悔的机会。
②邪见是无有解脱机会的滔天大罪。
A.很多高僧大德都把恶见称为超越五无间罪的大罪业。
B.相续中有了恶见,一切善法都会中断,一切烦恼和罪业都会生起。
C.【教证】《法王经》:“若作邪见,即烦恼起;若无邪见,烦恼不生。”
D.邪见会使一切正见、戒律从根本上失坏。.
【教证】《大智度论》:“是人邪见网,烦恼破正智,离诸清净戒,唐苦堕异道。”
E.恶见从根本上中断善业的相续,乃至没有对因果重新产生诚信之前,不仅相续中的善根无法恢复,而且即使忏悔也无法清净罪业,无量劫都不能从恶趣中获得解脱。
F.诽谤或不信因果法属于不可转的重邪见。
a.【教证】《诸经要集》:“邪见有二种:一者可转,二者不可转。诽谤因果,言无圣人,名不可转。非因见因,非果见果,是名可转。”
b.【教证】《诸经要集》:“邪见自有轻重,轻者可转,重不可转。”
G.邪见者永远不能从恶趣获得解脱。
【教证】《大般涅槃经》:“若有邪见,命终之时,即应生于阿鼻地狱。”
③正见的重要性。
【事例】阿坝州道友从学院还俗,但二十多年取舍因果从未杀生,见解修行从未改变,每天念诵的功课和出家时一样。
2.以忏悔对治恶见。
①忏悔的必要性。
A.恶见是心造的业,不易发现且容易产生。
B.很多人从无始以来肯定造过恶见罪。
C.中断的善根可以恢复,使“无解罪”有解脱机会。
②忏悔的方式。
A.在阿弥陀佛及其眷属面前诚心诚意发露忏悔。
B.持诵法海雷音如来的名号来忏悔。
【教证】《药师经》法海雷音如来因地曾经发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众生生邪见家,于佛法僧不生净信,远离无上菩提之心。若闻我名至心称念,由是力故,无明邪慧日夜消灭,于三宝所深生正信,不复退转,乃至菩提。”
C.行持善法时发愿以此善法的力量清净往昔的罪业。
3.容易产生恶见的人。
①善根薄弱、智慧浅薄、没有正知正念的人。
②初学佛的居士。
③由于宿世因缘而不信因果的人。
A.从外道或者边地的野蛮众生转生来的人,无论怎样宣说善恶因果之理,都不会舍弃邪见、产生信心。
B.有些佛教徒对佛法心存邪见,有些出家人对因果生不起信心。
④善于口头传法、表面听法的法油子。
A.嘴上讲得漂亮,却从未实修。
B.表面上住在听法行列,可是从未认真听闻。
⑤对佛法似懂非懂的人。
【事例】有个人不知道佛是什么,却自称已成佛。
⑥行为偏于见解的人。
A.属于邪见的狂妄说法。
a.别解脱戒是声闻的行为,出家受戒没用。
b.金刚乘的做法不必受别解脱戒的约束。
c.没有将烦恼转为菩提的境界却妄加评论空性。
•.没有空性见,甚至连无常观都没有,行为上却肆意妄为。
•.从字面上都解释不了《中观根本慧论》的意义,却说造恶业没关系,一切都是空性的。
•.只是念了几个偈子或者读了几遍《心经》,就想空掉一切。
B.佛经中从未说过见行脱离之辈可以获得解脱。
四.修行人一定要谨慎取舍因果之理。
1.密宗行人也要按小乘的戒律来行持。
①【教证】《妙臂续》:“佛陀我说别解脱,一切清净戒律中,在家咒士除相轨,其余皆当实行持。”
A.小乘遮止贪嗔痴等烦恼,密宗也一律遮止自相的烦恼和恶业。
B.密宗瑜伽士的外相、仪轨与小乘有所不同。
a.外相方面:不需要身披红色袈裟,也不需要剃除须发。
b.仪轨方面:不需要半月诵戒、作羯磨。
②在特殊情况下密宗开许某些人行持双运、降伏。
A.真正证悟密宗的见解,且有度化众生的特殊必要。
B.得莲师授记开取伏藏的大德可以行持密宗行为。
C.获得开许行持密宗行为的人极为罕见。
③密宗行人舍弃别解脱戒的过患。
A.失毁密宗誓言。
B.修行肯定会出现违缘。
【教证】续部:“破誓瑜伽者,多出行违缘。”
C.不可能获得任何成就。
D.有损佛法形象,导致很多人对藏传密法产生邪见。
2.密宗修行人的法相。
【教证】《密集续》:“外护声闻行,内喜密乘义。”
①外在护持小乘行为,守持清净的别解脱戒。
A.行持正规戒律的修行人令人生信心。
B.没有戒律约束的人没有功德。
②内在具足出离心、菩提心,喜欢密宗的见修行果,具足生圆次第的境界。
③菩提萨埵大师如此行持。
3.细致取舍因果。
①应取。
【教证】邬金莲花生大士:“外表应当实践经部仪,细致取舍因果有必要。”
②应舍。
【教证】《胜乐续》:“不具见之行,不具行之见,此二密宗魔,堕入无间狱。”
A.不具见之行:内在没有任何密宗的见解,外面却大造杀盗淫妄等恶行。
B.不具行之见:虽然有密宗的见解,却不行持密宗行为。
C.行为脱离见解、见解脱离行为,都是修持密法的魔障。
D.果报:堕无间地狱。
③初学者地道功德的增上必须依靠取舍因果。
4.不要应令众人产生恶见。
①说法者不应在众人中散布轻视因果的邪见。
A.过患:障碍自己获得成就,甚至对命运也有很大影响。
B.【公案】《法华持验记》鉴空法师的前世虽然精勤办道,却因说法时广谈异端邪说,让人怀疑甚至诽谤因果,非但没有成就反遭穷苦之报。(详见法本P272-273)
a.启示:说法时千万不要掺杂邪知邪见。
b.旁述佛教对国家、经济兴衰的利益。
②修行人在他人面前还是要如理取舍因果。
A.不要把证悟的见解原原本本说出来。
B.不要按自己的境界直接行持。
C.应慎重考虑别人能否接受自己的言行。
③讲经说法者应该保持言行一致。
A.【公案】上师一边讲吃肉的过患,一边没肉过不下去。
a.说法若只是漂亮话,根本没有任何实义。
b.因果、戒律一定要落实到身心上。
B.汉传佛教徒应保持吃素的清净传统。
a.吃肉不符合大乘的准则。
b.大乘佛教核心准则:见解上观修空性、行为上不害众生。
c.【教证】《地藏十轮经》:“舍身命护戒,不恼害众生,精进求空法,应知是大乘。”
④不能故意诽谤佛教。
A.【公案】死相比丘和具棘沙弥诽谤戒律中的支分学处没有意义。(法本P275)
B.【事例】有人因为对上师三宝不满而胡说八道。
C.做不到佛教的某些要求,应该保持沉默不语。
a.凡夫智慧有限。
b.散布邪见言论,不仅会中断别人善根,自己来世也会堕入地狱。
编辑:定解D54
审核:定解D03
定解E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