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科判
本课重点
不能对甚深因果法说有邪见的语言。
凡夫很难了知甚深因果之理,唯有遍知佛陀才能无误彻知。
因果法门是佛陀真实宣说的无欺真理,应该对其生起坚定的信心。
重视因果之理并实地行持。
忏悔不信因果的邪见并誓不再造。
本课难点
依止上师、精进闻思通达教理并谨慎取舍因果。
重视微细因果并断恶行善。
理性了知佛陀的功德并坚信佛陀的语言和智慧。
本课脉络
不能对甚深因果法说有邪见的语言。
产生邪见的原因。
对因果生起坚定的信心。
坚信因果的重要性。
脉络展开
一.不能对甚深因果法说有邪见的语言。
1.不相信善恶因果。
①不能说具有邪见的语言。
A.邪见的语言:“这些上师都是能说会道的,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其实不一定是这样。”
B.【公案】昔日一位上师对一位老妇人宣说了善法的功德和恶业的过患后,妇人生起疑惑,说“真不明白那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②真实不虚的因果。
A.善业的功德:随时随地行持善法、积功累德,人人都有解脱的机会。
B.恶业的过患:不好好忏悔,每个人都有堕落的危险,甚至是戒律清静的出家人。
C.应时时刻刻都具有因果正见,珍惜暇满人身。
③不诚信因果的表现:把因果当作神话、传说或虚无缥缈的幻想。
A. “佛教的道理不可能是真的,即使它是真的,我们也无法理解。”
B.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一定是真的,哪有那么玄的事啊?”
C. “像我们这样业力深重、具足束缚的凡夫俗子也不可能如理取舍。”
④说邪见语的过患。
A.断掉自己解脱的缘分。
B.断掉与他亲近者的善根。
C.因毁坏了许多人的善根,下场非常可怜。
2.蔑视因果。
①不能以无法行持成就者般的苦行为借口而懈怠度日。
②只要内心对因果有坚定的信心,每一个人都能获得成就。
A.【教言1】米拉日巴尊者:“任何人只要能经常想到轮回的痛苦,对因果法有坚定的信心,都能像我一样对上师生起虔诚的信心、对修法发起刻苦精进。”
B.【教言2】米拉日巴尊者:“我坚信因果报应,所以能够抛弃今生的琐事一心修行,最终获得了殊胜的成就。”
③修行的关键就是因果正见。
【事例】诸多高僧大德最初也是普通的世间人,后来对因果生起坚定的信心,因此能够发起大精进修持善法,最终获得超凡入圣的境界。
④不应把自己排除在行持善法的行列之外。
A.【教证】《涅槃经》:“不见后世,无恶不造。”
B.应舍。
a.对前后世、业因果没有信心。
b.不能断恶行善。
3.轻视微小因果。
①表现。
A.觉得供一盏灯、烧一支香、磕一个头、念一句心咒或佛号,这些很小的善法不可能有那么大功德,否则众生早就成佛了。
B.犯一条戒、杀一个生命、产生一个邪见、诽谤一位菩萨,这些很小的罪业不可能有那么大过患,否则谁都解脱不来。
C.以简单的理由主观否认自己无法理解的事情。
②邪见的成因。
A.智慧过于粗大,见不到细微的因果。
B.没有依止上师、没有通达教理、没有实修体验。
③轻信邪见语的过患。
A.很可能断尽自相续中的善根,而且再也没有生起的机会。
B.中断自己行善断恶的缘分。
④宣扬邪见的过患。
A.南瞻部洲是业力之地,善恶业都很容易成熟。
B.能令许多人误入歧途。
C.善根的种子和苗芽全部被邪见大火烧毁。
⑤修行窍诀:保持头脑清醒,首先进行分析和辨别,然后再做取舍。
二.产生邪见的原因。
1. 凡夫很难了解深奥的因果之理。
①业因果一般人难以思议。
A. 【教证1】佛经:“业及业果不可思议。”
B. 【教证2】《中观四百论》:“故业果难思,牟尼真实说。”
C. 【教证3】《月灯三昧经》:“因果相应胜法门,微细难见佛境界。”
②阿罗汉等具有神通的人都无法彻知。
③凡夫的智慧粗大,对世间明显的事物都很难辨别好坏。
④因果细微隐蔽,非肉眼所见、非分别心所及的,凡夫更不可能了知。
2. 因果极其复杂凡夫很难了知。
【公案】《杂譬喻经》一个屠夫误认为杀羊是转生天界的因,但真相是很久以前他值遇辟支佛并对其生起了信心。(详见法本P282)
【启示】即使有小神通,也无法真实了知。
3.唯有遍知佛陀才能无误彻知。
①【教证】《宝积经》:“诸异报业因虽少,当来获果无有量,或无量因感少果,善逝遍能如实知。”
②【公案】以前大悲商主为了救五百位商人而杀了短矛黑人,表面上看是恶业,以菩提心摄持,实际上却成了积累资粮的事。
③因果非常微妙,凡夫分别心无法了知,唯有遍知佛陀才能无误彻知。
④【教证】《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 :“业及业果报,所有果因智,皆能如实知,是故名为佛。”
⑤【事例】杀死一只虫或者断了一个人的命根所要感受的果报,任何凡夫人、阿罗汉和大菩萨也不一定完全知道,而佛陀则清楚以智慧照见将来感受果报的时间和痛苦程度。
三.对因果生起坚定的信心。
1.坚信佛语。
①佛陀的追随者必须对佛语坚信不疑。
②《胜出天神赞》:佛教徒对佛的赞叹应该是理性的,不能出于崇拜心和恭敬心而为之。
③《大藏经》中有完整记录保存佛陀的法语,从胜义、世俗的角度都找不到虚妄不实之处,是无欺的真理。
2.坚信佛智。
①佛陀的智慧无人能及。
A.【教证】《入中论》:“孔雀羽绚丽,亦为因差异,遍知力知彼,否则不可知。”
B.世间万物差别的因唯有遍知佛陀才知道。
C.与佛陀的智慧相比,世间各种宗教和科学只是一隅之见。
②业因果之理是佛陀彻见,并以狮吼声宣说的。
A. “知处非处智力”是佛陀具有的十种不共智力之一。
【教证】《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是处及非处,诸佛如实知,大尊实语者,是故无过失。”
B. 佛语真实无欺。
【教证】《阿难分别经》:“佛语至诚,终不欺人。”
C.八万四千法门的根本是因果法,应注重和诚信。
③远离世间邪说和外道邪规。
A.歪门邪道的表现。
a.印度有外道持牛戒、狗戒。
b.汉地有人练各种功。
B.歪门邪道的过患。
【教证】《大般涅槃经》:“身口意善是名善戒,牛戒狗戒是名恶戒。”
a.对在轮回中流转的前因后果没有正确了知。
b.依靠外道宗教不可能从轮回中获得解脱。
c.对人有害无利。
3.知佛功德。
①【教证】《父子合集经》:“大海深可量,虚空可知际,须弥尚可称,佛功德无极。”
②懂佛法、了解佛功德,对佛的智慧才会生大信心。
③对佛有信心遇到任何困难都有面对的勇气。
A.【事例】玉树地震灾区中很多遇难者的家属和在地震中受伤的人,都表现得非常坚强,没有流露出绝望和痛苦的表情。
B.【事例】玉树受灾的人们对三宝的信心特别大。有些伤残人员在医院里还在用念珠和转经轮。
4.做坚信佛语的智慧佛教徒。
A.身:行为上要时时刻刻以佛的智慧为准则,做如何事都要以佛的智慧来衡量、判断。
B.语:
a. 口中经常赞佛:“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b.口中说对佛陀有信心,但行动上却不注重因果,这是说妄语。
C.意:必须自始至终不怀疑佛的语言,对佛的智慧有金刚般不变的信心,对深广无边的佛智从心坎深处生起信解。
a.【教证1】《弥陀经》:“是故诸智者,坚信佛陀语,以佛智为证,口上赞佛知。”
b.【教证2】《华严经》:“持心如金刚,深信佛智慧。”
c.【教证3】《得无垢女经》:“深信佛智慧,数得大富乐。”
5.生起信心的殊胜功德。
①诚信因果得解脱。
【公案】莹珂和尚,知道自己造了堕入地狱的深重罪业后,认真取舍因果,一心祈祷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后来在梦中得见阿弥陀佛。预知时至,安详往生。(见法本P291)
②诚信因果就是信法。
A.对佛法有信心,最重要的是坚信业及其异熟果报。
B.【教证】佛经:“文殊,何为信力?具信心者对一切法真正信仰、信受、诚信、不疑乃为信心。坚信业及业之异熟果。”
③诚信因果就是信佛。
A.佛陀已经断除一切罪业和烦恼,是远离一切妄语之因的实语者。
B.一个诚实可靠,从不说妄语的世间人尚且可信,更何况是远离一切妄语的遍知佛陀。
四.坚信因果的重要性。
1.善恶因果之理犹如春种秋收一样,确定无疑。
2.不信因果的过患。
①不诚信因果,就是不相信佛及佛语,在世界上不可能有比这更严重的罪业。
②不诚信因果,就是不诚信佛陀,也不可能诚信法宝和僧宝。
3.下功夫对因果生信。
①翻阅因果方面的经论。
②反复思维因果的道理。
4.重视因果之理并实地行持。
①在佛的一切教言中再没有比取舍因果更殊胜、更重要的。
②【教证】寂天论师:“佛说一切善,根本为信解,信解本则为,恒思业因果。”
③取舍因果是衡量修行人好坏的重要标准。
④实地修持因果之理。
A.如果不实践,佛陀也无法强行让修行人往生净土或者获得解脱。
B.【教证1】佛经:“吾为汝说解脱法,当知解脱依自己。”
C.【教证2】《入行论》:“饶益众有情,无量佛已逝,然我因昔过,未得佛化育。”
5.忏悔不信因果的邪见并誓不再造。
①不懂因果而生邪见者应发露忏悔。
②身处邪见恶浊猖獗的时代,要备加小心,努力守护三门,尽量生起相信因果的正知正见。
A.【正面】如果长期闻思佛法,身处取舍因果的善友群体,在潜移默化中,自己的见解和行为就会得以提升。
B.【反面】如果不闻思佛法,接触的都是邪知邪见很重的恶知识,自己原有的因果正见也会慢慢退失,最终会和他们同流合污、无恶不作。
③时常发愿相续中的因果正见日益增上。
A.保护自己的相续。
B.具足正见利益众生。
编辑:定解D02
审核:定解D05
定解E01
定解E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