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丨《藏传净土法》第76课

本课科判

 

本课重点

 

本课难点

 

本课脉络

 

脉络展开

一.佛制罪的分类。

1.别解脱堕罪。

2.破菩萨戒堕罪。

3.失毁密宗誓言罪。

 

二.忏悔别解脱堕罪因。

十三僧残四他胜,堕罪恶作向彼悔,发露忏悔五堕罪。

1. 释义:

别解脱佛制堕罪,即四他胜、十三僧残、三十舍堕、九十单堕、四向彼悔、一百一十二种恶作罪。作为比丘(受了比丘戒),如若没有如理护持戒律,违犯这五种佛制堕罪中的其中一条,则是破别解脱戒,以此将堕入极热地狱至复活地狱之间感受痛苦。所以,在阿弥陀佛及其眷属前诚心发露忏悔破别解脱戒的罪业。

2. 破别解脱戒的果报。

①所感地狱。

A.犯恶作罪:堕入复活地狱。

B.犯向彼悔罪:堕入黑绳地狱。

C.犯舍堕罪或者单堕罪:堕入众合地狱。

D.犯僧残罪:堕入大号叫地狱。

E.犯他胜罪:堕入极热地狱。

②感果时间。

A.《佛说犯戒罪报轻重经》,对违犯各戒将在地狱感受多长时间痛苦讲得非常详细。

B.佛经:犯一条恶作罪,也将于八万年中在地狱感受痛苦。

③对治。

A.《花鬘论》《十诵律》《大众律》等律部,详细宣讲五种堕罪的具体内容、每种堕罪的数目以及忏悔的方法。

B.以四种对治力念修金刚萨埵心咒、百字明等染。

3. 持戒的意义。

①持戒的目的:获得解脱。

②破戒的原因。

A.末法时代外境纷繁复杂。

B.缺乏正知正念。

C.无明烦恼现前。

③戒律的重要性。

A.别解脱戒是其他戒律以及任何善根的所依。

【教证】《亲友书》:“戒如动静之大地,一切功德之根本。”

B.受戒后应护戒如目、一尘不染。

a. 为了避免破戒的过患,最好首先就不犯戒。

b.受戒后务必精进学习戒律。

•.戒律学处:

ⅰ.汉地:道宣律师《四分律》广疏。

ⅱ.藏地:功德光论师和释迦光论师的戒律广疏。

•.通达戒律道理后如理如法护持。

•.不学戒律的过患。

【教言】法王如意宝:“如果一个人受戒后不学习戒律,就像把利刀交给屠夫一样,对受戒者不但没有利益,反而有很大的害处。”

【教证】佛经:“为不知学处的人传戒,犹如放纵醉象任其为所欲为一般。”

【教证】《正法念处经》:“痴人不学戒,作集多恶业,既有多恶业,今得如是果。”

C.在家人应守持三皈五戒。

D.不重视戒律的原因。

a. 内因:众生的见解越来越恶浊、烦恼越来越炽盛。

b.外因:外在的环境越来越复杂,电视、电影、手机等蛊惑人心的东西却越来越多。

 

三.守持别解脱戒的功德和破戒的过患。

1.破戒的过患。

①破戒者没有资格享用僧众的经堂、饮食以及资具。

A.律部:“永遮破戒者,享用经堂等。”

B.《大智度论》和《佛藏经》的教言。

C.《毗奈耶经》:“宁吞热铁丸,犹如猛火焰,不以破戒口,啖他信心食。”

②别解脱戒的自宗观点,不开许破戒者享用僧财或信众供养的亡财和信财。

③没有与僧众同住的资格。

④无法往生极乐世界。

⑤具有超胜的境界者除外。

2.持戒的功德。

①守持清净的戒律是往生极乐世界之因。

A.藏地的大成就者噶·当巴德协成就和弘法事业不可思议,一生守持净戒并往生极乐世界。

B.汉地的弘一法师,平时做任何事,他都以戒律为准绳,安详示寂并往生极乐世界。

C.【教证】《赞戒论》:守持清净的戒律,即使没有任何闻思修行的功德,死亡来临时他不会有其他去处,将顺利往生清净刹土。

②戒律是引导众生走向解脱的导师。

A. 佛在世时要以佛为师,佛灭度后应以戒为师。

B. 【教证】《佛所行赞》:“是故智慧士,当修于净戒,于生死旷野,戒为善导师。”

C.守持清净戒律的修行人圆寂现瑞相,以此度众生。

【事例】报国寺昌臻法师以“持戒修行、弘法利生”为宗旨,圆寂时遗体烧出了一千多颗五颜六色的舍利。

③在短暂的人生中守持清净的戒律并不是做不到。

3.对比说明持戒的功德和破戒的过患。

①【教证】佛经:“戒律始终善,赞颂具戒士,破戒之诸人,如同旁生畜。”

②《佛藏经》中,佛用死人、死蛇、死狗等比喻破戒之人。

③【教证】《正法念处经》:“若人护持戒,此人则为胜,若人舍离戒,是名为死人。”

④【教证】《正法念处经》:“ 若人持禁戒,为戒衣所覆,若有不持戒,裸形如畜生。”

4.对比持戒者与破戒者的身心感受。

①【教证】《大般涅槃经》:“持戒则为乐,身不受众苦,睡眠得安隐,寤则心欢喜。”

②在家人看破贪欲的本质,身心常自在,外在气色好,内心常安乐;出家人寂静庄严,内心远离染污,相续中具有清净的戒律。

 

四.忏悔破菩萨戒堕罪。

四恶法罪十八堕,发露忏破菩萨戒。

1.菩萨戒的两大传承车轨。

①无著菩萨传承:分愿菩提心学处(即断除四种黑法而行持四种白法)和行菩提心学处。

②龙树菩萨传承:有国王容易犯的五种定罪、大臣容易犯的五种定罪以及平凡人容易犯的八种定罪,共有十八种堕罪。

2.四种黑法。(四恶法)

①内容。

A.妄言欺骗上师、堪布、阿阇黎等。

B.令修本尊、诵咒语、求戒律等行持善法的人产生怀疑或者后悔心。

C.以嗔恨心毁谤高僧大德。

D.依靠经商等谄诳手段欺骗众生。

②开遮:为了行持善法或者度化众生,所说妄语是开许的。

③过患:

A.无著菩萨观点:四种黑法会失毁菩萨戒的愿菩提心学处。

B.导致忘失菩提心。

【教证】《十住毗婆沙论》:“如此四黑法,则失菩提心。”

④应取:断除四种黑法,修持四种白法。

【教证】《三戒论释》:“与之相反,《迦叶请问经》中云:‘迦叶,若具四法,则不忘菩提心。云何四法?不明知故妄;于菩萨作本师想;于众生无谄诳而以净心安住;将一切众生安置于大乘。’这其中所说的就是四白法,应当随时随地奉行。”

3.十八种根本堕罪。

①国王五定罪:

A.强行掠夺、盗窃或者令他人盗窃三宝的财物。

B.舍弃三乘佛法。

C.以嗔恨心殴打、抢劫比丘、沙弥,或者让别人殴打、抢劫。

D.造五无间罪中的任何一种。

E.相续中产生邪见,不承认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之理。

②大臣五定罪:

在上述五种罪中前四者的基础上,再加上用武力摧毁城市、地区、村落、附属地方。

③平凡人八定罪:

A.对智慧没有成熟者宣说大乘空性法门,令对方生起畏惧之心。

B.令别人退失大乘发心而趋入小乘。

C.令他人舍弃别解脱戒而趋入大乘。

D.声称声缘道不能断除烦恼,自己受持或让他人受持这种观点。

E.以嫉妒心赞自毁他。

F.为获得名闻利养而宣称自己证悟了空性。

G.令比丘受惩罚并暗中收取贿赂。

H.把修行者的受用送给求学者,促使对方舍弃修行。

④二十种根本堕罪:十八种堕罪,加上《大密善巧方便经》中所讲的舍弃愿菩提心和《宝积经》中所讲的舍弃行菩提心。

⑤根本堕罪的安立方法。

A.针对利根者安立:十八(或二十)种根本堕罪。

B.针对中根者安立:四种堕罪——自赞毁他、悭吝财法、嗔不受悔、谤乱正法。(《集学经》)

C.针对钝根者安立:一条堕罪——不舍愿菩提心。(《教王经》)

4.旁述交流佛法时的原则。

①交流佛法不能夹杂分别念。

②凡夫人传法不要偏离正道。

③讲法要尽量围绕佛菩萨和高僧大德教言。

A.诸佛菩萨和传承上师的教言真正对众生有利。

B.【教证】《杂阿含经》:“唯有世尊,善巧说法,能令闻者,永离诸苦。”

④严格以法本为准绳。

⑤要精通别解脱戒和菩萨戒,保证所讲的道理不会和经论相差太远。

⑥讲法要认真对待、准备充分,对待佛法不能敷衍了事,以免浪费自他的宝贵时间。

⑦闻思修与佛教精神无违。

5.菩萨根本戒的戒规。

①受了菩萨戒以后,无论如何不能违犯。

②违犯菩萨戒的补救方式。

A.无著菩萨观点:最多重受三次。

B.龙树菩萨观点:多次。宁玛巴跟随龙树菩萨观点。

③为了恢复并且增上自己的菩萨戒体,我们每天都要在诸佛菩萨面前受菩萨戒。

6.违犯菩萨戒学处,应在阿弥陀佛及其眷属面前发露忏悔这些罪业,并且发誓今后守持清净的戒律。

 

五.守持菩萨戒的功德和破戒的过患。

1.守菩萨戒的功德。

【教证1】《入行论》:“犹如最胜冶金料,垢身得此将转成,无价之宝佛陀身,故应坚持菩提心。”

【教证2】《华严经》:“如人护身,先护命根。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护持佛法,亦当先护菩提之心。”

【教证3】《大集经》:“若欲永断三恶道,应当发起菩提心。”

【教证4】《一切法高王经》:“若资生供养,非无上供养,若发菩提心,是无上供养。”

2.菩萨戒分类:

①禁恶行戒。(二十种堕罪)

②摄善法戒。(行持六度万行)

③饶益有情戒。(无有私心地利益众生)

3.以菩提心摄持来利益众生。

①暂时让众生远离痛苦,究竟让他们获得圆满正等觉的佛果。

②善用菩提心可成办自他一切利益。

在上述五种罪中前四者的基础上,再加上用武力摧毁城市、地区、村落、附属地方。

【教言】善导大师:“若具足三心则必定往生净土,何等为三?一、至诚心,二、深心,三、回向发愿心。”

4.破菩萨戒过患。

【教证】《入行论》:“故如所立誓,我当恭敬行,今后若不勉,定当趋下流。”

 

编辑:定解D22

审核:定解E01

定解E07